1例颅脑外伤至迟发性颅内出血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颅脑外伤迟发性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18-01
  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出血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或出血,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手术、尸解发现的血肿或出血,或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或出血,后其他部位又出现血肿或出血1。随着CT的普及,外伤性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现率由0.3%-1%上升到29%2,Oertel等报道颅脑外伤患者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达20%-50%3,并且此类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如发现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丧失手术抢救的最佳时机。因此,对于颅脑外伤患者严密观察与护理,及早发现临床上不易察觉的异常症状及体征,是提高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现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急救中心救治的1例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3岁,主因车祸外伤致头皮出血,头痛、头晕30分钟急诊入院,受伤当时有一过性昏迷。来诊时患者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头顶部可见一处长约2cm头皮裂伤,未见异常神经体征,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清创缝合后留观。留观期间患者未诉特殊不适,体格检查未见异常。伤后于13小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疼,伴呕吐,躁动,意识障碍。复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2周痊愈出院。
  2护理体会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特点为早期病情变化快,出血不稳定,而反复多次出血4。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可发生在脑内、硬膜外、硬膜下等不同部位,其中以脑内最常见5,血肿发生的时间多在创伤后6小时以内,24小时后很少发生,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的动态临床观察是简单、有效的医疗手段。凡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立即复查CT:①清醒患者突然意识障碍或原有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②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等,与首次CT扫描所见不相称;③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神经系统体征;④出现局灶性癫痫发作;⑤血肿清除术后减压窗外膨且张力较高,或意识障碍较术前加重或无好转6。出血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患者不容易被漏诊,而受伤后没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而生命体征平稳,CT或核磁检查无异常的病人,往往要求回家而拒绝在医院观察,如发生迟发颅内出血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本例患者如当时不留院观察,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当时病情交待与沟通显得很重要;其次,对患者病情观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为患者挽回了生命,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脑挫裂伤是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外伤性脑血管舒缩障碍也是发生原因之一。形成机制可能是外伤导致血管受损,但尚未全层破裂,伤后由于损伤所致的局部CO2蓄积、酶的副产物释放以及脑血管痉挛或颅内压急剧变化、低氧血症、低血压等因素,使原已不健全的血管壁发生破裂而出血,形成迟发性血肿。临床上下列颅脑外伤患者应视为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高危人群:①伤后有原发性昏迷者;②中老年患者;③受伤机制为减速伤,尤其是对冲伤;④首次CT扫描有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骨骨折者;⑤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异常者;⑥有脑脊液耳漏或开颅减压、术后低血容量者6。简言之即伤情相对重,自身身体条件差者。对于此类高危患者更应加强临床医疗护理观察,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从而有效地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玉英,周和平,洪军等.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56-57
  [2]Bubllock R,Hanneman CO,Murray L,et al.Recurrent hematomas following craniotomy for traumatic intracranial mass. J Neurosurg,1990,72(1):9
  [3]Oeral M,Kelly DF,Mcarthur D,et al. Progressive hemorrhage after head trauma: 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evolving injury. J Neurosurg,2002,96(1):109-116
  [4]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92-97,120-122
  [5]钱建英.开颅手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与康复.2007,6(4):242-243
  [6]高飞,雷鸽,魏万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出血40例临床分析.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23-24
其他文献
久闻夏宫的名字,8月6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夏宫,停车场的地方就是一个漂亮的草地公园,一些当地人在那里悠闲的晒着太阳!他们不象我们这些女同胞,见到太阳就打伞,大多背心短裤,
以“三集中”和“两置换”方式推动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缺位、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难于形成等原因,致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失业、通货膨胀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观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平、社会资本、人口统计变量、生
摘要:人性化服务是我国一种全新概念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强调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一种服务理念,以人为中心内容,关注人的价值自由以及发展。对于医院护理区域来说,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本文主要是利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来解决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 人性化护理问题 分析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仅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是向更高级的增长方式转变,即向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持人们群众生活质量的
摘要:目的:寻找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提高静脉化疗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选择62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应用海带外敷治疗并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1年4月来我院预防接种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5月—2011年6月来我院预防接种的婴幼儿作为实验组,采用增加心理护理的方法增加婴幼儿及家长舒适感,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婴幼儿及家长舒适感、不愉快的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实验组婴幼儿及家长增加心理护理,可有效增加婴幼儿及家长舒
目的:回顾性比较肱骨干中下1/3骨折不同入路的临床疗效,以期对肱骨干中下1/3骨折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描述分析,采用SPSS14.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且小儿输液量较少,2次输液间隔时间多为16-22H,需要较长的维持时间,所以有效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