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ueying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重对话(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过程,教师不能轻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当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时,教师就需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这也是教学智慧的显现之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本,打开学生的心泉,那么学生的思维智慧的泉水必将汩汩流淌。作者在教学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在质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提问 深入思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的所有提问都是预设性的,当课堂教学展开时,只有转化为生成性的提问,才可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多研究学生,多倾听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通过观察和倾听辨别出学生的悟性和理解力,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知识。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教师的参与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理解进一步深化。
  我在教授《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深有感触。我原先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概括全文的四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看题记,在萨特的那段文字中讨论重点语句:“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沉重”和“美丽”分别指什么记忆内容?接着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最后品味课文的语言。
  在讲到“沉重记忆”的时候,学生找到了第四部分写到的那些被残杀的人临死前留下的片纸只字。这时有一个同学突然问:“第一个孩子鲁比沙留下的那句话好像是不完整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之前在备课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过,但是我立刻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很能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于是,我顺势问大家:“‘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这句话没有说完整,你能帮这个孩子把话说完整么?”同学们立刻讨论起来,说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是我最后一次呼唤你们了”。我继续问:“仅仅是这么一句话,鲁比沙为什么都没有能够写完整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之中。有的说:“因为他面对死亡万分惊恐,所以无法将话语写得更完整。”我就提醒大家:“为什么作者一上来就选取这样一则不完整的留言给读者们看呢?换成一则完整的遗言不行么?”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不完整的更好。因为这样让我们更为真实地感受到孩子在面对死亡时恐惧的心理,从而更能体现出纳粹的残忍,战争的残酷。这样使文章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列举这么多当时被残杀的人们的临终遗言呢?这些片纸只字之间有没有什么共性的东西?”
  首先是留下这些遗言的人们的身份。他们是学生、工作、木匠和牧师,表面上看似乎年龄、身份都各不相同,实际上是克拉库耶伐次最普通的老百性。正如前文所说:“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作、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其次是遗言的内容,主要都是表达了亲人的无限依恋和不舍之情。有的是孩子对父母,有的是父亲对孩子,还有丈夫对妻子,以及对自己的所有亲人。还有的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如:“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我的儿子没有爸爸也要快乐。”有的直接表达了对残忍的刽子手的仇恨:“孩子们为父报仇。”
  最后是遗言的语言表达。有的句子是很不连贯的有的则是不完整的,还有的也许不通顺。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让学生们仔细读每一条遗言,这些应该算是“惊心动魄的语言”,从中一定能获得许多对战争的直接体验。
  第二中学六年级的学生巴法尔留下的遗言最多,但是写得最不连贯:“爸爸,我和米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一家中有不少成员已经被纳粹关起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也许还并不清楚自己即将面对被屠杀的命运。在遗言中甚至还能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明天的渴望,而这样的孩子正是纳粹要灭种的对象。
  其中一个生还的工人包季达,写的内容和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鲁比沙的遗言一样,也是不完整的:“亲爱的包瑞卡好好照顾美莎给她找个好丈夫问爸爸好请他也找爱你的包季达。”读来令人心酸,临死之前,对妻子、女儿和父亲的款款深情就在这片纸只字中显露无遗。他既是一位伤心的丈夫,又是一位心碎的父亲,更是一个无助的儿子,而他就是纳粹要灭种的对象。
  从这些选取的遗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不仅是孩子们,即便是成年人面对屠戮时,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杀戮的时刻,有多少人可以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呢?有的人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理想、保卫自己的民族而慷慨赴死,他们走上战场保卫家园,认为自己即使牺牲也是死得其所。而那些被残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都是些手无寸铁的百性,是被无缘无故卷入战争之中的。只是因为纳粹的荒谬“人种”藉由,这些纯朴的普通市民就要在一天内被血腥屠戮。离开了平常的日子、幸福的生活、爱你的亲人,这一切的一切谁能承受得了呢?所以作家选择了这几条句子甚至不通的遗言,就是为了给我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震撼。纳粹的残忍、战争的惨绝人寰在这一刻尽显出来。这种面对死亡的真实令人动容。
  最后,我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思考:“为什么要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学生的回答令我欣喜。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是300个孩子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唤。”“如果让你将这声呼唤延伸下去,设想一下孩子们想说些什么呢?”“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不想和你们分开,让我们永远在一起,让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原来主题就是隐含在题目之中的,这最后一次撕心裂肺的呼喊,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眷恋,催人泪下,震撼人心。
  这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位同学的精彩提问,才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就走进了文本的深处,与作者进行了一番心灵的交流。我在这节课中收获颇大,上完课后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进行了二次备课,将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补在了教案之中。
  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重视自己在课堂中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提问题,有的也不会提问题,更不敢提问题。有时教师会特意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但对学生的问题却不管不问,又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去上课了。或者说:“同学们的问题都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再也没有过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理应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善待。
  这也正符合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中提出的:“改变‘去问题’的教学思维方式,树立新的‘留问题’的观念。灵活把握课堂教学的前提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因此教师的介入一定要及时、恰当、充分,不能越俎代庖,代为深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重对话(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过程,我们不能轻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当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时,教师就需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这也是教学智慧的显现之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本,打开学生的心泉,那么学生的思维智慧的泉水必将汩汩流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令人瞩目的重要文化经济现象。我国的“十一五”规划重点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都相继推出了“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区域文化产业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制
摘 要: 因势利导历来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则。本文表述了一个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案研究,目的是认真总结和凝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从中寻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书信 沟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想,每个辅导员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虽然对老师并不一定有什么抵触情绪,但面对老师,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问什么答
摘 要: 从星罗棋布的首映礼到豪华的电影院,从追捧明星到恶搞台词,作为最具量贩价值的软性商品和社会亚文化,以及影视、资讯等流行文化正对在校的“85后”、“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方式、婚恋标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本文以时下流行的文化符号为样本,解析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流行文化 社会亚文化 影响    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由时装、时髦
摘要: 中国古诗话数量浩若繁星,但由于其系统性不强,自身良莠不齐,妍媸共存于天下。以往研究古诗话的学者往往只停留在搜集古诗话原文或单篇、单断的研究,而未能对它进行全方位、整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当代学者对于古诗话研究的认识。《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填补了学界在这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 张一平《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中国古诗话研究 系统性    《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是温州大学张一平的一
摘 要: 昆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青年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今后昆曲的普及和传承方式。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为对象,从对昆曲的了解程度、兴趣方向、接受方式、改革建议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类高校人文艺术教育的环境存在欠缺,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状况不容乐观,但参与和接受进一步普及的意愿较强。调查结果促使我们对昆曲在高校普及的方式以及理工科高校的校园文化
摘 要: 为促进统战工作与科技工作的有机结合,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推进两者的优势互补和双向服务,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本文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探索与实践的经验。  关键词: 高效统战工作 科技工作 有机结合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如何促进统战工作与科技工作的有机结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新的认识。其主要做法和经验
摘 要: 开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公选课的课程特点与高校开设公选课的质量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以期为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公选课 现状 保障机制    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  公共选修课(公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它是以
摘 要: 莫泊桑的《项链》叙述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两次人生理想破灭的过程,体现了玛蒂尔德生存之困境,结合作者卓有成就的短暂生命历程分析。本文作者认为,《项链》暗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照,也正因为此,它的教育意义是常青的。  关键词: 《项链》 生存困境 玛蒂尔德    近年来,读者对《项链》意蕴的新感悟、新认识、新探索层出不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只要我们“避免那种离开文本本身所许可的范围
摘 要: 导师制是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有效的制度。本文对如何在日语专业实行导师制进行了阐述,以带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快速高效地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  关键词: 日语专业 导师制 指导    《200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指出:“人才培养观念决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教育的基本逻辑。有学者指出,大学人才培养观
摘 要: 说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说课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快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提高“说课”的技能与质量,青年教师就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多尝试,多练习,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说课 教学技能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