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陈晓芬:改革应该消灭“北漂”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q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重庆读完大学的陈晓芬(化名)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图书公司之一,加入了“北漂”的行列。这使她几乎站在了中国最主流最前沿的地方:在这个毫无争议的文化中心城市,跟当下最活跃的作者沟通和全国最主流的媒体记者打交道是她的日常工作。但是每月2500元的工资,又将她推向了这个城市的边缘。
  “夕阳产业,没有前途啊。”像出版行业的很多从业者一样,陈晓芬经常这样感慨,但又因为对图书的喜爱留了下来。在她看来,中国的改革最迫切要做的两件事就是让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房产和所在地的户籍。来了北京后,因为单位不解决户口,她莫名其妙地成了临时户口。“不再存在北漂、沪漂之类的蚁族才是中国最成功的改革。”
  
  获得体面的工作很不容易
  
  《投资者报》:和十年前相比,你觉得自己变得富裕了吗?
  陈晓芬:跟那会相比,我现在是一个会自己赚钱的人了。十年前,我还在上初中,每月只有很少的生活费,穿的是批发市场淘来的普通衣服,吃的是食堂里有时候还加了点“虫子肉”的饭菜,买几本书要从生活费里省。现在我会赚钱了,每个月我要寄给父母“尽孝金”,还要做或者准备做许多人在我这个年纪都必须要提上日程的事,谈恋爱、结婚、买房、成家……我感觉自己更加贫穷了,我在物质上从来没有富裕过,我甚至没有余钱像学生时代那样一口气买好多本书。但我是个在精神上极度乐观的人,因为我相信,面包会有滴。
  
  《投资者报》:你现在的财富情况,你知足吗,幸福吗?
  陈晓芬:都说知足常乐,但是我现在的财富状况实在是让我无法欢乐。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对于街上乞讨的叫花子而言,喝口热粥,啃个馒头都觉得是幸福;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我无法幸福,因为我的奢望太多,我想有个自己的房,有辆自己的车,有个温馨的家,这不过是大多数人最本能的最基础的共同的心愿,但在目前的中国,却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奢望。
  
  《投资者报》:你周边的富人是怎么致富的?
  陈晓芬:多是各方发展副业,比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业余开网店,有的业余炒房,也有自己创业的……形式很多吧。但靠自己脚踏实地朝九晚五坐班致富的目前没发现。
  
  《投资者报》:你对自己未来变得富裕抱有信心吗?你将通过什么渠道变得富裕?
  陈晓芬:非常有信心。臆想过很多,比如每天去买一注彩票、同时干好几份工作、找个富二代摇身一变成富家子弟,不过先得挣钱整容……但是从现实角度讲,富裕的渠道还得靠自己努力工作,不断充电学习和进步,并把握住每一个机遇去寻求富裕之路。
  
  《投资者报》:你对现实社会哪些方面最不满意?
  陈晓芬:中国最好的企事业单位聚集在了繁华的一线城市,引来了大量为这个城市做贡献的人才,然而,不是所有的人才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都能得到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好些甚至连五险都不齐全。
  
  住房和户籍改革刻不容缓
  
  《投资者报》:中国,需要改革吗?你觉得需要改革哪几个方面?
  陈晓芬:太需要了。中国似乎一直都在进行改革,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改革不断。教育、医疗、农村的土改、事业单位的企改……中国一直在做改革造福百姓的事,但我觉得最需要改革的首先是房产的改革,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房产,不再存在北漂、沪漂之类的蚁族才是中国最成功的改革。其次是户籍的改革,哪里人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困惑的事情,我读书在重庆,毕业之后来了北京,单位不解决户口,我就得签回原籍,可还回不了家,莫名其妙成了临时移动户口。
  
  《投资者报》:你觉得改革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或者损失?
  陈晓芬:改革的初衷便是能给老百姓带来实际的好处。我相信中国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社会体制和结构,是能够给老百姓带来衣、食、住、行各方面切身利益的好处的。
  
  《投资者报》:你或者你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去创业和一个去体制内工作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这是为什么?
  陈晓芬: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体制内的工作机会吧?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是这样的。我想追求安逸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通病,虽然很多人对体制内工作的评价是这四个字——坐吃等死,但能安乐死也是一种很惬意的死法。
  创业者在当今这个关系复杂、信任缺失的社会,成功的几率很小,因此选择创业等于就是选择徒劳死,比起坐吃等死,徒劳死是何其悲壮。
  
  《投资者报》:如果改革会使社会竞争机会均等,一夜暴富的机会消失,你会选择改革吗?
  陈晓芬:会,不患寡而患不均。
  
  《投资者报》:改革和你自身相关吗,实话实说,你现在还关心改革吗?
  陈晓芬:改革是应该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但人民代表大会什么的,似乎从来都不是老百姓参加,参会的人民似乎也很难代表人民大众。我对改革的感受,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你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投资者报》:你如何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的改革给你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陈晓芬:邓小平是一位勇敢精明的改革家,带给老百姓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广东、深圳等地经济特区的繁荣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带给我的变化就是让我能在一线城市的民营现代化的企业里自在地生存,这是邓小平带给我的机会。■
其他文献
浅浅的刘海,淡淡的口红,温暖的微笑,在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苑居委会工作近五年的蒋红燕(化名)笑盈盈地走入《投资者报》记者的视线。她跟我说,她的工作主要是调解居民纠纷,包括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等。  蒋红燕的学生时代基本是在文革十年中度过的,据她称,当时初中读完四年后便不再上学,由于当时没有高中,按照现在的算法,她的初中学历相当于现在的高中学历。  后来,蒋红燕在一家制造业工厂上班,碰到工厂效益不好,在
期刊
赵明(化名)总是不安于现状,这位已年过花甲且生活富足的退休职工并不服老,似乎每天都在忙着追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赵明,在刚参加工作之际就遭遇了“十年文革”,因为家庭背景不好,刚进入社会就遭受到各种批斗。那段被他多次描述为“痛苦”记忆,使得他至今对于涉及政治方面的问题依然“持保留意见”,不愿过多谈论,这与他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憨厚外表甚有区别。  不过,这段经历也让他非常感谢邓
期刊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张强(化名)一直很后悔一件事——高考落榜。  张强是湖南省醴陵市军楚镇农民,1978年高中毕业,刚好赶上高考制度改革,因为准备不足,最终没有通过高考。当时他感觉还是出去打工赚钱更多,没有选择复读重考,而这一决定,也让他几十年来一直背负着“农民工”这个称号。  谈及往事,他很后悔自己当初的莽撞行事——如果当时选择另一条路,可能下半辈子的命运应该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吧。但是,过去已成回忆
期刊
距24岁生日还有19天,法布里斯·姆安巴却无声无息一头栽倒在北伦敦白鹿巷113年历史的草皮上。没有任何征兆。  这不过是足总杯一场普通的1/4对决。3.6万名现场球迷——包括650位客队球迷,原本只是来为托特纳姆热刺亦或博尔顿中的一支加油,不想目睹了这悲情一幕。  然而,北京时间3月18日凌晨2点41分,却也是天使光临的时刻。在因球员口角,拒绝握手引发连串有关种族主义的争论,甚至为了确保“政治正确
期刊
诗人威廉·布雷克说:“人到山上就能造就伟大的历史。”  未登之山川,往往能造就在喧嚣的都市中实现不了的夙愿。  美国探险家曾山(jhon)、四川大学硕士刘勇、自由攀登者阿苏(苏荣钦)、高山电影家蒂姆?博尔顿(timboelter),经历挑战与失败,用三年的坚持,他们完成生死间徘徊的征途,用摄影机和冰镐记录下攀登自然的传奇,征服了被称为“央莫龙”的神圣雪山。执着的探险者,攀登的是山峰还是心灵?  2
期刊
“目前全国公有资产规模达300多万亿,如果按3%的利息计算,一年的利息收入就是9万亿。”近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前副院长刘福垣如是估算。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大国崛起”、“中国不高兴”、“中国可以说不”等新词为官方和部分专业人士津津乐道。   与此同时,一些对现状持理性批判态度的学者与公共知识分子,则不无忧虑的注意到,中
期刊
“现在要致富真的太难了”,即将迎来30岁生日的刘建章(化名)如是感叹,“尤其像我们电厂,煤价年年涨,电价却不让涨,开工就是亏损。”  刘建章2006年大学毕业就去湖南耒阳一家国有发电厂工作,如今已有长达五年多的工龄,现在虽然身为生产基层班组长,可一个月收入才3000出头。“电厂一年亏损8000万元,有时候我们的工资都没法按时发,更不用说奖金了。”  加之他如今有了一个5个月大的女儿,生活的压力使他
期刊
“我非常关心中国的各项改革”。当《投资者报》记者向李霞(化名)说明来意后,她先声夺人。   李霞今年29岁,现就职于河北张家口某事业单位。因为事业单位是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首当其冲的部门,所以她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动向。  “其实我并不是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李霞说,她从小就喜欢英语,想找一份与英语相关的工作。2007年大学毕业后李霞来到北京,迫于生活压力,放弃了原来的理想,在一家策划公司做文案工
期刊
“实行新农合医疗以后,单位效益比以前好多了。”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的调查采访时,湖南常德一家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张丽(化名)对目前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并没有抱怨。  目前的这份工作,对人到中年的张丽而言,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她2011年才在全市的农村医疗改革中招聘上岗;熟悉,则是她早在1992年从当地的一所中专财校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乡镇卫生院做会计,并且一干就是8年。  因为当时单位效益
期刊
彭岚(化名)一直是同学眼中的“女强人”,言辞犀利,作风强悍,大学时是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又进了一家“很牛”的外企。原本,彭岚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那场惊天动地的“5?12”地震,使她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那次地震之后,我认识到了稳定健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浮云。”她老家在四川绵竹,在地震中,家园尽毁,父母被迫搬迁到板房居住。  彭岚目前在一家跨国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这是她大学毕业后的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