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发新动能,迈向高质量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突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要依靠创新激发新动能,进一步推动学校进入新样态、迈向高质量。
  一、回应现实新期盼,把握理念新方位
  1.树立发展新方向
  育人是新样态学校的核心任务,需要重新审视学校中的人——具体的人、完整的人、有血有肉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内生性是新样态学校的文化表征,“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我校以“帮助全体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教育使命,从开发和提炼学校精神入手,立足学校的文化传统、内生基因和自身基础,制订完善《打造新样态学校实施方案》,以六大行动项目为探索路径,着手整体谋划、系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样态学校。
  2.明确育人新追求
  为了构建有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核,我校以“三品三气三养”(“三品”是打造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的学校层面工作目标,“三气”是大气、正气、和气的教师层面素养要求,“三养”是教养、修养、素养的学生层面养成要求)为目标引领,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为工作策略,努力构建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符合教师职业修为、顺应学生发展天性的校园文化氛围。
  3.营造教育新生态
  为打造优秀教师团队、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我校提炼出“品高志远,善思敏行”的学校精神,通过各种形式让这种精神浸润师生心灵。只有当制度和习惯内化为精神和文化时,目标和追求才会成为一种力量、一种信仰,学校才会呈现出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生态和价值追求。
  二、探索课程新建构,研究教学新方式
  1.重构课程新体系
  我校以“聚集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为课程理念,以“有文化底蕴、有责任担当、有情感温度、有人性光辉”为培养目标,以“基础课程校本化改造、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发、研究课程专业化发展”为课程策略,整体构建了具有多元领域均衡、多元层级递进、多样成果呈现的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个校本课程体系具有教育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教育性是指该课程能让参与学习的孩子有创造性体验,并在学习中促使其行动和思维协调发展;探究性是指该课程能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让学生通过实践研究得出其中蕴含的规律或知识;开放性是指该课程预留有生成空间,不仅能动态管理,还能发展变化,这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特点及魅力所在。
  2.打造“优悦”新课堂
  为进一步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我校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理念、细化标准,致力打造以“优化学习、悦纳学生”为特征的“优悦”课堂,力求让每一个学习者在生动愉悦的学习空间中成长。“优悦”课堂建设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自主发展意识等“四个提高”为目的,帮助学生发掘潜能、积淀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创新教学新方式
  “优悦”课堂必须以“优悦”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为此,学校设计了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理念的“五性指标”:一是有“前置性”学习任务,教师能依托集体备课实现教学问题前置;或者学生能借助教学案导学,实现学习任务前置。二是有“适用性”课堂目标,教师不仅要避免教学目标泛化,更要有“怎样交流或呈现学生预习成果”的办法。三是有“多样性”课堂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据学情和课标,采取自学、互学、群学,阅读、练习、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四是有“生成性”学习指导,教师生成性指导主要包括主动引导、伺机追问、点评欣赏和及时纠正等。五是有“发展性”反馈评价,教师要对课堂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检测,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升华课堂所得,并为下阶段的学习留下发展空间。
  三、拓宽德育新途径,开创育人新局面
  1.做好育人頂层设计
  我校明确把培养“有文化底蕴、有责任担当、有情感温度、有人性光辉”的学生作为育人目标,这也是我校一切变革、探索和实践的终极价值指向和顶层设计灵魂。学校要求广大教职工以看待“孤本”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努力按照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每一位学生。
  2.创新班级组管理模式
  我校努力构建以成长共同体为理念,以全体教师为主体、全体学生为本体,由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班级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同一学段的两个相邻教学班组成班级组。班级组管理成员由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构成,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和细化的职责。核心成员为一名组长和两名副组长,组长负责统筹、决策和指导班级组的整体工作,纵向保障学校、年级与班级组之间的衔接沟通,横向协调班级组内任课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核心成员中的两名副组长,每人具体负责组内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思想动态、班级文化建设、家校沟通等工作落实。其他成员由两名学科教师、两名家委会成员和两名学生代表组成,各班级组按照学校的管理要求再进行内部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我校将致力于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引导任课教师坚持言传身教,提高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引导班级组重视班级文化育人,提高家校合作育人的能力;引导心理健康教师坚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提升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能力;引导德育干部提高多重途径设计和实施德育工作的能力;引导后勤管理人员提高服务育人的能力。同时,学校领导自觉提高营造育人氛围、构建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能力。
  (作者系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长)
  (本栏责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类Ribozyme的催化机制,Ribozyme的人工设计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目的:研究复尔康胶囊对小鼠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多种肿瘤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方法:测定高、中、低剂量复尔康胶囊(500、250、125mg.kg^-1)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H22、Lewis的抑
目的:促进妇科肿瘤切除术后全营养混合液(TPN)的规范使用。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2011-2012年妇科肿瘤切除术后TPN处方208张,依据《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式,使学校的校风校貌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规范化管理初显成效。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加强学校管理,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重在建立规范和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我校结合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教职工行为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这为我们解决县域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明了方向。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人口177万,现有中小学校674所,学生28.8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同众多偏远县市一样,当前,邓州市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城镇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邓州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共有5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决明子特有蒽醌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大鼠ig决明子浸膏(5g/kg)后,分别于O、5、10、20、30、
本文阐明了光疏膜的等倾干涉特征,介绍了一种光疏膜干涉仪,分析了这种干涉仪的条纹形成,指出了这种干涉仪可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