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内容提要] 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东西方文化发展规律及其前景的问题,是东西方学者早已共同关心并且思考过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从理论到事实,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今天,从人文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作了一番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又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从而得出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互起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和“21世纪东方文化将再领风骚”这样两个肯定的结论。历史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东西方文化发展规律及其前景的问题,是东西方学者早已共同关心并且思考过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从理论到事实,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今天,从人文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作了一番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又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从而得出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互起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和“21世纪东方文化将再领风骚”这样两个肯定的结论。历史发展的事实越来越有力地证明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东西文化发展理论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虽然非洲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大陆,但在地理上与历史上与印度关系密切。如今,非洲在印度的对外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印度对非洲的外交政策与实践。
阿马蒂亚·森,印度人,在西方和印度早负盛名,但是中国人——首先是学术界——熟悉他,当在他荣获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进入新世纪以来,他的著作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来,接二连三,看来有一些热。热是好事,好在他似乎比别的经济学家更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发。不过,已经适译的作品多与经济学专业有关,且往往横跨多种领域,如经济、政治、数学、哲学、伦理、社会学等,外行如我者,总不免望而生畏,因为不具备相应的专业
自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据蒙巴顿方案分治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两国之间主要纠纷根源之一。印巴分治前,克什米尔为一王公土邦,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略小于英国本土。根据该方案,各王公土邦由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克什米尔近600万人口中77%的居民为穆斯林,倾向巴基斯坦,20%信印度教,土王为印度教徒,倾向印度。印巴为争夺克什米尔,于1947年在该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赵蔚文老师是南亚学界的前辈。不久前,她的力作《印美关系爱恨录》由时事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有幸得到馈赠,立即拜读,受益良多。 毫无疑问,这部书可以称作是印度独立后的印美关系史,但又决不这样简单。读者从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印美关系的爱恨情仇,也看到了印中关系、印苏(俄)关系和印巴关系的复杂纠葛;不仅可以看到五十多年来印度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也看到了印度政治经济的陵替变迁。作者显然是站在了21
印度,谁都知道她拥有古老的文明,拥有十亿多人口。随着其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与中国毗邻的国家。然而,到过印度的和没到过印度的,都觉得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没到过印度的,觉得她神秘,是因为对她的了解太少。而到过印度的,甚至是多次到过印度的,则更觉得她深不可测。原因何在?印度的神秘,在于其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在于其文明的宗教性和多元性特征。其文明的深厚,浩如瀚海,任何的跋涉几乎都是管
1924年4月,大诗人泰戈尔来中国访问,在演说中将他的愿望告诉了中国人民: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我在国内所办的这个国际大学。我已自不量力地使这个大学肩负起一个国际性的使命,就是要求各国学子到这里来相互学习各国历史文化,沟通各国人民的感情,这个使命没有中国人士的帮助和合作是绝对无法完成的。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至于两国在文学方面的联系,据有的学者考证,在屈原的《天问》中即有内容反映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的“印度诸天搅乳海”的神话(参见郁龙余编《中印文学关系源流》。第69-7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自汉代佛教传人中国,两国的文学交往更加频繁。中印文学的交流不仅有了文字记载,同时还有考古实物可以证明。中国文学深受佛教和印度文学的影响,前人学者对此也有许多论述
[内容提要) 本文在介绍了印度中世纪诗人贾耶西及其代表作《莲花公主传奇》之后,着重探讨了作品的艺术特色、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作者和作品在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内容提要] 在英国殖民统治末期,马尔代夫政治现代化开始启动,伊斯兰传统的强烈对抗使得政治现代化在演进过程中一再遭遇挫折,1968年新宪法则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终建立。从1978年起,马尔代夫进入旷日持久的加尧姆统治时代,此间政府虽然也推行一些政治改革,但这仅仅是表象,事实上,在深厚的伊斯兰传统基础上,一种以总统为核心的个人集权逐步建立并日益强化。清除伊斯兰传统势力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建立现代
内容提要:殖民地时期的印度法律是英国法律与印度传统宗教法及地方习惯相冲突和妥协的产物。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原来如此》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法律移植过程中,印度教种姓社会内部出现的危机,农民和低等种姓在新土地法的规定下面临的生存压力。通过小说中对两代婆罗门地主形象的描写,泰戈尔运用“不可靠叙述”和颇具象征意义的场景描写,表示了对印度法律改革的忧虑与思索。 关键词:泰戈尔 《原来如此》 不可靠叙述 印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