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咀嚼方知其真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v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教学的泛化导致部分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课堂效率。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源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根源于咀嚼文字的能力。本文仅以课本中两篇诗文为例,从情感和主旨两方面论述细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细读;高效课堂;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正文:
  人教版的高中课本中有一篇文章,题目为《咬文嚼字》。朱光潜在文中明确"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反观我们语文课堂,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是缺少的或浮于表面的,更多的语文课堂充斥的是支离着语言文字美感的啰嗦讲解,美其名曰重视"感悟","感悟不出"的,便拿出最大的武器,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未获得阅读的快乐,反而厌恶阅读,惧怕阅读。可想如果课堂的效果仅停留在感悟的层面上,就谈不上效率。同时真正的语文淡化了、泛化了,文字的乐趣也就寥寥了。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我想从咬文嚼字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高中对阅读的要求之一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一、细读差别之处,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这些不同的地方也许是作者刻意所为,也许是作者无意的疏漏。但不管哪一种,只要读者注意到并研究往往能够提高阅读的质量。
  徐志摩《再别康桥》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价值已无须赘述,读者在阅读中基本能够把握诗歌的基调和主题。如题目就已明确本诗的内容,首尾两节明确并强化了本诗的情感。所以学生在独立阅读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理解诗歌的目的。但是这样走马观花的阅读,品不足诗歌的味道,所以要引导学生细细咀嚼诗文中的差别之处。
  诗歌的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节奏完全相同,但在语意上同中有异。通过细读,我们明确两节的不同,区别在于词语"轻轻的"与"悄悄的","招手"与"挥衣袖","作别"和"不带走"。首先"挥"字比"招"更契合题目中"别"的含意,其次"不带走"比"作别"更强化了诗人对康桥深深地依恋与不舍。
  然后我们重点品读"轻轻的"与"悄悄的"。首先明确从结构上分析,"悄悄的"紧承第六节"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写出诗人寻梦后不愿打破康桥的沉默。然后我们结合全诗内容分析。细读全诗我们发现只出现一个人,即"我",除此之外,都是充满灵性的康河的产物,有黄昏中映在波光里的河畔的金柳,有柔波中的青荇,有星夜下满载星辉的船。所有的一切都在为徐志摩营造一个独处的机会。而诗人也是在享受对他来说这难得的独处。
  所以本诗除了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外,更写出了诗人享受独处的愿望。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河》一文中抒怀"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也只有诗人才能完全享受"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蜜甜的闲暇"。
  二、细节之处明主题
  《再别康桥》能直观的传达诗人的情感,而戴望舒的《雨巷》的阅读过程却阻碍重重。本身诗歌的内容是朦胧的,读者从朦胧内容中去理解情感就更难。所以初读这首诗,更多地理解是这首诗是一篇爱情诗。可是真的如此吗?
  大家对《雨巷》表达的思想情感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在人教版必修一的教参上就给出两种说法,一说为此诗是一首爱情诗,及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另一说为表达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有对"姑娘"开放性理解的研讨题。
  两种说法好像都能自圆其说,但仔细分析,两种说法都不准确。我认为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某一人生阶段的迷茫与彷徨。
  我们一起来细读诗歌,全诗共七节,第一节中"我"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愁怨的姑娘。正是因为彷徨,所以才希望。第二节中,"她是有"一句中的"是"为判断词。但这里不是仅表达判断语义,而是表达一种诗人心中的愿望。我们可以将"她是有"和"她有着"做比较就能明确诗人的情感,即诗中的"姑娘"完全是诗人幻想出来的。同时能印证这一点的还有诗歌的最后一节中的"我希望"。
  2到6节中,我们归纳一下诗人笔下"姑娘"的特点,忧愁、哀怨、惆怅。第三节中,我们能把握的关键句是"像我一样",也就是"我"与"姑娘"都忧愁、彳亍、迷茫。结合"姑娘"是诗人幻想出来的意象,我们就明白诗人实际上是借对姑娘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再联系"希望"一词,明确了诗人是想找到一个蓝颜知己,但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自己的理想的幻灭或人生正处于迷茫的阶段。而这个幻想出来的蓝颜知己,却从"我身旁飘过",最后"走尽这雨巷"。诗人用"尽"字,而不是"出"字,也就是"姑娘"仍没有离开这"寂寥的雨巷",永远的寂寥伴随着"姑娘",也就意味着寂寥永远伴随着诗人。所以在第五节中诗人在诗歌的结尾留给读者,准确的说是留给自己的是"姑娘"依旧惆怅的背影。诗歌的主体部分看似写"姑娘",实则舒"我"怀。
  如果读者仔细阅读第七节,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到诗歌的结尾,诗人仍"希望"呢?这就需要我们联系第一节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节与第七节节奏完全相同,词语也几乎相同,仅有一处不同。但正是这一个词语的变化,让我们明确诗人写此诗的目的。这唯一的不同就是"逢着"和"飘过"。"逢着"意为遇见,"飘过"意为擦身而过,而非停止。从诗歌的结构上,2到6节作者描绘了想象中的"姑娘",第四、五节中用了词语"飘过",所以最后一节的用"飘过"一词有结构支撑。
  但是我们不能仅从结构来分析,更应从表情达意上区别词语。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不重复用"逢着"呢,我们还要回到"希望"一词。如果第一节表达诗人遇到的一种愿望,那么最后一节诗人不仅希望遇到,更奢望能飘过,而对于相见甚至交流那就不敢奢望了。所以"飘过"一词将诗人的希望,失望,彷徨彻底地传达出来。
  再者在整首诗中,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仅有"我"与"姑娘",或许是诗人在某个阴雨天,独自走在雨巷时有感而作,也或许是诗人刻意营造的场景。但是我们能读出那份孤独与失望。
  "姑娘",这个诗人希望"逢着"的女子从未出现。但这首诗歌最细微之处却触动了每一个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青年人的心弦,含蓄而彻底。
  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而当下的课堂不仅没有快乐,反而是枯燥,厌烦。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细读给我带来了快乐,我更希望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获得阅读的快乐。虽此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高喊一句口号,仅为振奋己心).以上管中之见,不当之处,还望斧正。
其他文献
目的:寻找最佳肱骨骨折的手术处理方式。方法对肱骨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依据结果选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并积极处理血管损伤。结论格手术指征配合高质量手术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一节物理概念课能否成功,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若概念的引入新颖,吸引学生兴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主要存在平铺直叙,缺乏创新,教学枯燥等缺点。
期刊
【作文考题】根据要求作文。题目:_____来了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抄袭;3.文体自定;4.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
目的:探究对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措施。结论我院针对有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对病情逐渐加重的病例,除对原发疾病治疗外,主要是改变脑脊
目的:探究尿路结石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近2年来本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中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病例30例,对其诊断、治疗过程做详细观察,就治疗效果认真分析。结果体
静静地叩开久掩不开的柴门,时间以一种固有的姿态在我身边肆无忌惮地流淌.我在城市现代化的桎梏下仓皇出逃,寻找这一方净土让我怀念过去,时间让这些东西留下来,而我在这里静
【中图分类号】G620  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思想的独特的人。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今天的语文教学尤其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地汲取知识,表现自我。  首先,注重自主能力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学改变以往满堂灌、灌满堂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一旦离开
期刊
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在晚年时期,十分关心当时在中国处于萌芽状态的连环画创作和出版工作,不仅发表了多篇肯定支持连环画的文章,还亲自为德国画家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画《一个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针对品牌打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品牌打造的几点建议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指出电视传媒品牌打造与提升的内容。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brand building to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