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真性情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永凯是一位学术性的画家。
  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他自己对自己有过渲染,总是说去年画了什么,明年的计划如何,谈的都是工作,我很敬重这种态度。
  ……永凯只是沉默地工作。我没见永凯工作过,只是画这么庄重缜密的画,不专注沉默行吗?
  ——黄永玉
  
  寻求心灵平静的港湾
  
  走进胡永凯的画室,扑面而来的是强烈的怀旧、宁静、恬淡的气息。我坐在老黄花梨木椅上,看着对面墙上他的新派仕女画,听着他慢条斯理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胡永凯虽然出生在北京,由于父亲是南方人,从小接受的却是南方小桥流水式的文化熏陶,这也使他的性格中有了温婉细腻的一面。他认为任何女性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美,他也很自信自己在发现女性美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他在生活中不断地观察,从传统文化中不断吸取营养,创造出了一种胡永凯笔下特有的女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他作品中的女性有着招牌式的桃形面庞,高挑的细眉和俏俏的双眼夸张地高高悬挂在颧骨上面。鼻子异常地长而尖利,而双唇却是樱桃般地娇小、红润。五官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典型的中国特征,只是分别被极度放大了,这是画家心目中对东方女性特征的理解。这些女性所表现出来的安详的神态,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穿越时空和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
  从胡永凯表现旧上海和清宫内女性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骨子里就很怀旧的人。“我的怀旧不是为了画那个时代而怀旧,我只是用怀旧来寄托一种情结,就是对很安逸很潇洒的生活的一种向往,而这种东西,又恰恰是现代人的一个梦。”胡永凯希望通过他的画作,使人们在这个激荡的现代社会中寻求一个能够让心灵平静的港湾。
  
  阳台上的第一幅画
  
  胡永凯童年时候,有着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外公就经常带着他去北京的戏楼听京剧。那时候他还不懂什么是京剧,但是京剧大花脸给了他强烈的视觉刺激。回家之后,那些色彩对比强烈的大花脸还不时在他的眼前晃动,使他不自觉地就想把它们画出来。后来,年幼的胡永凯随父母去了上海,居住在上海的英租界。从他家的阳台上,就可以看到外面头上包着红布的印度警察。于是,这些装扮特别的印度警察就成了他画在阳台上第一张画的模特。胡永凯的一个画家表兄看到了他画在阳台上的画,就对他的妈妈说,这个小孩有画画的天才,你赶紧给他买点纸和笔来。从此,胡永凯得以在纸上随便涂鸦。
  胡永凯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而并非画家。他仅仅将画画作为一项爱好。“那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画画也能成为一种职业。”直到他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才正式将绘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年之后,正当胡永凯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之时,文艺界刮起了整风运动。由于有“海外关系”,胡永凯被大学拒之门外。这时候,正好赶上上海美术制片厂到中央美院附中招人,他和几个成绩不错的同学便被分配到了上海美术制片厂。到了那里,胡永凯才发现,画动画和当一个大画家可谓相去甚远,那仅仅是一种机械的劳动,谈不上创作。所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胡永凯并没有放弃他喜爱的艺术创作。就是在“文革”时期,恶劣的文化环境下,他仍然在繁重的劳动之余等别人都睡着以后,偷偷地在蚊帐里拿着手电筒作画。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他以后的绘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眼旁观一切艺术运动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上海美术制片厂恢复了动画片的拍摄和制作,因为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胡永凯担任起了美术设计的工作。
  1978年,胡永凯遇到了他毕业之后被称为第一个恩师的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张仃被上海美术制片厂聘请为动画片《哪吒闹海》的总设计师,胡永凯作为他的助手之一得以与他有了许多深入接触的机会。看到胡永凯每天都坚持画速写,张仃就鼓励他好好画,并介绍他到工艺美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书室去查资料。在那里,胡永凯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现代派绘画艺术,从此,打开了他学习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一扇窗户。
  1980年,在创作动画片《九色鹿》的时候,胡永凯第一次去了敦煌,这成为他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说工艺美院的藏书室使他对西方的现代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话,那么这次去敦煌,就使他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敦煌的壁画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这给了胡永凯以巨大的震撼。敦煌的壁画注重色彩,胡永凯决心要为中国重彩画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潜心研究敦煌艺术,研究中国古代重彩画和西方的现代艺术,经过不断的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
  “这十年来,我对一切艺术运动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毕竟一切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纯个人的行为,要的是天赋和积累,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是胡永凯在这一时期写下的一段话。
  
  归去来兮得安宁
  
  1988年,胡水凯定居香港,顺利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
  1990年,经一位美国教授的推荐,胡永凯在美国洛杉矶的比华利山举办个人画展,成为在这里举办个人画展的第一位中国画家。当时正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做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报道:今天两伊战争打得很激烈,胡永凯的画展也是人山人海。看起来,胡永凯比胡辛更有吸引力(当时的华文报纸将萨达姆·侯赛因翻译成萨达姆胡辛)。
  画展结束,正当胡永凯准备回香港的时候,比华利山为他举办画展的画廊请移民律师来找他谈话,表示愿意为他办理移民美国的手续。在签了一连串儿的名字并交了3000美金之后,那个移民律师舒了一口气,说:“好了,你可以安心在美国生活,直到拿到绿卡。”胡永凯却告诉他自己已经订了飞机票,三天以后要飞回香港。移民律师感到很奇怪,因为胡永凯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可以在美国等绿卡却非要回国的中国人。
  回到香港之后,胡永凯就将这件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几个月之后,他却收到了美国律师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胡永凯的美国移民被批准了。如此顺利地拿到了美国绿卡,着实让胡永凯吃了一惊。因为当时他在香港发展得不错,并不想去美国定居。但儿子说想去美国读书,胡永凯才改变主意,在美国领事馆规定的最后报到日前一天,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美国。 胡永凯很快在美国洛杉矶海边的高级住宅区买了一座别墅。舒适的环境并没有给胡永凯带来多少欢乐,他总是对着太平洋思念着远方的祖国,心里一种很怅惘很失落的感觉逐渐上升。他知道,这既不是生活不习惯,也不是生活条件不好,而是来自文化方面的失落感。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使他不能安心地在美国生活。半年之后,他觉得自己在美国实在呆不下去了,于是,便独自一人回到了香港。
  在这期间,他不断往返于大洋两岸,在世界各地举办了20多次个人画展,并参加了“大英博物馆中国现代绘画展”“纽约迈阿密艺术博览会”“亚洲艺术博览会”“百年中国画大展”“香港、北京、深圳美术双年展”等国内外重大的艺术展览,作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胡永凯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满足。他认为香港和深圳都不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文化的中心是在北京,那又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常常做梦又回到了童年的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3年“非典”之后,胡永凯在北京的工作室才正式启用。在外游历了近40年,他才真正回到魂萦梦绕的故乡北京。
  胡永凯现在的身份仍然是香港居民,可是,他的心却早已属于北京了,他打算在北京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现在已经年届60的胡永凯每天画点画,有时间就和朋友们交流交流,生活过得安详而充实。
  
  编辑 会心
其他文献
2005“双星”杯全国电视街舞大赛展开子北京世界公园。央视体育节目中心在8月的黄金时段连续3天直播街舞总决赛。据主办方介绍,前两届的街舞比赛吸引了全国高校及社会的许多时尚青年参与,2004年街舞比赛电视收视率最高更达到1.61%,最高收视人群达到1795万人,在央视5套节目中排名第三。  2005中国大学生街舞挑战赛9月17日拉开帷幕。与去年“万人齐跳街舞”的东方大学城不同的是,今年的北航足球场在
期刊
深秋季节的北京糜鹿苑,荻花照水,秋阳瑟瑟。在这片昔日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猎苑,郭耕手指栖息在泽边的一对仙鹤为我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里,曾生活着一对两小无猜的丹顶鹤,可就在它们刚刚换出成鸟那黑白色的羽毛时,其中一只便惨遭不幸。人们常说,丹顶鹤一旦丧偶,终生不再嫁娶。可出乎意料的是,那另一只孤独的丹顶鹤竟跟一只有同样丧偶经历的灰鹤结成了相依为命的伴侣。后来,糜鹿苑又买了几只灰鹤,大家都以为,那灰
期刊
采访米南阳先生之前,只知道他是当今著名书法家,亦是宋代书法名家米芾的后人。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在座数人无不被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对生活的洒脱所折服。难怪有人称米南阳老师是集书法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为一身的大家。    得天独厚北京人    2005年老母亲89岁大寿。米南阳选择了门面并不阔气的老舍茶馆,在那里款待了唐杰忠。杨少华、李滨声、王金璐等众位艺术界好友。米南阳说,就喜欢老舍茶馆浓郁的京腔京味。
期刊
他绝对是只有那个时代才能产生的传奇人物。  只有一个夜大的大专文凭,却能被请上大学讲堂,破格提拔为哲学副教授;  只正儿八经上过八个月初中,却藏书上万册,著书二十余种近八百万字;  他的名字在专业学术圈子中并不如雷贯耳,但在大众视野里却声名赫赫;  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门类,但他似乎打通了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类别的厚厚墙壁;  他叫史仲文,一个把生命中所有激情都给了书的中年男人。  史仲文是那种典型的
期刊
寒冬已逝,春暖花开。  横跨2005~2006年的北京冬季供暖即将结束。今年实施的“低保高控”(室内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6摄氏度。最高不得超过20摄氏度)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北京市的供暖能力已经逼近了……个极限……—甚至有可能已经超出了极限。而另一方面,供暖纠纷案件逐年上升,牵动着千家万户。  冬季供暖年复一年,各类纠纷依旧纷繁复杂。当供暖问题又将退出人们的视线时,咱可曾想想。城市供暖困境到底在哪儿
期刊
每年春节,张楠总会忧忧郁郁喊我:“妞妞,别回父母家过年了,我们去湖北乡下找咪咪吧。好吗?”说完了这句话,他的眼神常是掠过一丝温柔的期待。那温柔和深情就仿佛一个慈祥的父亲准备接他的女儿回家过年。  但我知道,我的猫女儿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找爱人,闯北京,我邂逅了猫女儿    2002年4月,放弃了电台节目主持人和大学讲师的工作,只为了一份纯真的爱情和人生的再塑,我从沈阳来到了北京。七个小时客车
期刊
对于喜爱摇滚乐的观众来说,北京今年的大型节日实在是够多的了,从5月份开始,迷迪爵士节、朝阳国际流行音乐节、法国流行音乐节、“草原音乐节”、汽车电影院的“绿色北京”音乐节等等就轮番扫荡。而不管有多少音乐节,一年一度的迷迪却依然是最被摇迷们期待和追逐的。连续举办六年的“迷迪”,早已成为流行乐坛的一个知名品牌。每到“五一”或者“十一”,总会有数万名青年从全国各地赶赴迷迪,参加连续几天观赏有几十只摇滚乐队
期刊
当保卫科长心太软    2002年初,胖哥来北京投奔刘老板。  胖哥以前在东北做小包工头时和刘曾有过一面之交。刘老板爽快,把他安排在一个住宅小区工地,让他干保卫科长,其实也辅助老板搞管理,负责原材料水电等工作。  工地上,小偷小摸是常有的事。收废品的来,打工的孩子也来。这年头不安分的人多,建筑工人偷点这偷点那的,拿点废料啥的出去卖了,买盒烟,甜甜嘴。拿公司的东西当然不行。遇到这种事,严惩不贷,六亲
期刊
我曾如此接近幸福——我happy过,我幸福过,尽管我失去了他们    有个东西叫理智  说起网恋这个东西,我从来就觉得特别不靠谱。至于网游里的爱情——这么说吧,只要是没见着人没摸着手的那种爱情我就没觉得哪个靠谱的。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在的男男女女们都崇尚小资产阶级那套腻腻歪歪的情调,又要朦胧又要feel,要来要去,就把不靠谱犯傻冒的事儿都干了。我以前有一个女朋友,就很有这方面的倾向,没事儿喜欢发些
期刊
李燕先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对北主洋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次被临时安排去采访李燕先生,时间非常紧迫,我连准备采访提纲的时间都没有。李燕先生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文章不好整理,原因是什么呢?我的经历特别丰富,写小说都够了。”李燕先生非常健谈,这使我的采访变得轻松起来。    在教室里吃午饭的教授    李燕先生是著名画家,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的头衔并没有使他的教学工作有半点懈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