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噶举派的历史与社会作用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in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香巴噶举派是一个比较注重实修的教派,有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是噶举派重要的一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终归于衰落。但它在西藏佛教的发展史上留下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尽管它传播地域有限,可是它留下的文明却深深地印在了藏传佛教的各派文化之中,是藏传佛教宗教文化中曾经闪烁的明珠。
  关键词:香巴噶举;传承;香地;宗教智慧 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08-08
  
   噶举派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一支派别,在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一派在藏传佛教史上通称为“噶举”,但是“这一派从最初起就有两个传承。一个开始于琼波南交(khyung-pornal-’byor;1086?—?),名为香巴噶举(shangs-pabka’-brgyud);另一个是由玛尔巴传下来的,名为塔波噶举(dvags-pobka’-brgyud)。”[1]现在,人们一提到噶举派,就认为是塔波噶举派传承下的黑帽、红帽世系,但在历史上,香巴噶举作为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曾一度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可以说,香巴噶举派也是藏传佛教中的优秀教派之一,它源自印度,在西藏传播历时几百年,有着自成一体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辉煌文化,是中印两种文明交汇于西藏的佛教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折戟沉沙,香巴噶举在此长河中曾经闪烁,最后也泯没无闻。但是它留下的文明却深深的印在了藏传佛教文化之中。
  一、香巴噶举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初期西藏社会开始进入农奴制的封建割据社会,在吐蕃王朝被推翻的百年间里,那些历经动乱、在不间断的战争中存留下来的王室贵族后裔们转化成了新的封建领主阶级。这些阶级集团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在各自管辖的地区内积极发展封建经济、政治、文化。封建领主们积极开垦耕地、扶植手工业发展、甚至给解放了的奴隶一小部分的土地,这样封建经济生产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使他们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斗争经验,从而逐渐地形成了控制一方的割据势力,并将其扩展壮大。这些封建领主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在吐蕃时代宗教对政治统治的有效性,而且很有一套政治统治经验。因此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佛教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成为统治阶级的首选。同时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用必然要求其以新的面貌、新的方式出现。并且这些新兴的封建领主也急需一套全新的宗教理论为其服务,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政治、宗教两方面都认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进行统治的历史经验在藏族社会是大有可为的。这样宗教教派的形成就有了政治经济的根源。
  “在这些新兴起的封建领主的积极倡导下,首先是佛教势力复兴起来,接着在比较富庶的河谷地区建立了一些佛教寺院。这些人口比较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河谷农业区,正是西藏佛教得以发展的基础。换言之,居住在这些农业区里的藏族群众,既是传教的对象,又是佛教僧人经济来源的提供者,西藏佛教是扎根在这样的土壤上的”。[2]公元十世纪末期随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封建割据势力、各贵族势力相互之间发生权力争夺的斗争也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他们控制的地理区域也相对趋于稳定。此时他们各自掌握的佛教势力之间必然会因为各自依附的政权的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门户之见,这样佛教在在各自为政的区域内其宗教教义、仪轨上的分歧也在所难免,此外,从印度传来的显宗、密宗经典的解释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各自为体,自成一宗。这样佛教教派的产生也就自然而然了。在公元十一世纪以后的时间正是藏传佛教开宗立派的时代,作为藏传佛教的一支香巴嘎举派也正是此时开端的。
  香巴噶举创始人是琼波南交,琼波(khyung-po),是他的族名,南交(rnal-’byor)是“瑜伽行者”,合起来是琼波族的瑜伽行者,这不是他的本来名字,只是一个称号。[3]《青史》中称他“穹波伦觉”或“穹波克珠”,《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中称他为“克珠•琼布南交”或“琼布南交”。从各史料记载来看,此人出生于西藏尼木县惹芒地方,自幼聪明颖慧,天赋过人。十岁(1095)时已经熟悉梵藏文字,十三岁(1098)时从师于名为“雍珠嘉哇”的一苯教师学习苯教教法,只用几年时间即已通达苯教所有经典,精通各种苯教法术,演说时可自如地列举出七百多部书名。后来他又改习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因为宁玛派教法与苯教教法有诸多相似之处,其结果令他很不满意。因此带了不少金子决心到尼泊尔从师世慧(vasumati)(般智达苏玛底)进修梵文,并学密法。在般智达苏玛底尊前学习翻译,并求得枳约的灌顶和续部修法约50种[4]。后经介绍,与多杰敦巴大师相见,在给大师供养二十五两黄金后,出家受沙弥戒,求得113个教法灌顶。尔后,从希巴咱萨连纳、毗若遮纳、克什米尔贡尔哇、麦智巴的弟子更香多杰(田金刚)、弥年多杰(无等金刚)、仁清多杰(宝金刚)等上师,学到多种密法,[5]之后回到了西藏。
  不久,琼波南交筹集了大量黄金,继续前往印度求法,在这一点上他和玛尔巴一样,为了学习密法不怕吃苦,刻苦而又辛劳地跋涉着。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琼波喇嘛一生共赴印度、尼泊尔求法三次,共拜了154位大德上师。其中最杰出的金刚上师有四位,分别是:智慧空行母奶格玛、空行母司卡史德、多杰敦巴和那尔拿(亦即麦智巴)。晚年回藏后,又从师朗日塘巴(1054-1123,本名多吉森格,是噶当派博多哇的弟子。1093年建朗日塘寺,故名朗日塘巴)受比丘戒。曾在前藏盆域(’phan-yul)建羌嘎寺,后去杰区的察隆,后来又到后藏的香地方(shangs)去,相传他在那里三年之间建立了一百零八各寺,有很多弟子。这一派在香地方有很大势力,所以称香巴噶举。[6]
  可见,琼布南交的前半生走遍了尼泊尔、印度的各大佛教圣地,遍访名师,孜孜以求的学到了许多广大精深的密法,成为集密法大成的通达者,直至晚年,琼波喇嘛才到传“修心八颂”的著名噶当派喇嘛朗日塘巴仁波且处受比丘戒,并且在香地方扎根传法。这里不难看出,公元十世纪末到公元十一世纪初的时代,琼布南交青年时期学习的苯教和宁玛派教法并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当时的藏族社会传统的苯教和以古老自居的宁玛派在其推广教义的过程中始终得不到上层封建领主的人、财、物的支持。此外,从阿底峡入藏的角度来看,外来势力和外来宗教的交流是颇受当时贵族的欢迎的,因此琼布南交不惜花费前半生的时光外出学习成为必然,学习归来在藏区传法也是影响较小,为了扩大影响力,他只能在藏族社会上、中、下各阶层中寻找自己的支持对象。《青史》中这样记载:“后来他在乙未年去到杰区的察隆;在丙申年去帕日侠扎;在辛丑年去卓谟的堆格;后由于觉波来迎请他而到了香区。”可见,琼布南交在传教的奔波中最终遇到了代表新兴的地方贵族势力的代表觉波,在香地传法,终获成功,至此香巴嘎举才具有了很强的影响力。后来,琼波喇嘛的弟子大众人数增至十万,香巴嘎举才有了其宗教地位,成为一派。琼布南交的众多弟子中,最杰出的弟子有六位,分别为:麦邬敦巴、约波甲谟伽、杜敦仁旺、那堆•衮却喀、谟觉巴•仁清准珠(宝精进)、香贡却生(法狮子)等人。[7]史料记载,琼波南交只将五金法秘密传给了这六位弟子,他们只闭关修了六月即证得最胜成就。由此,这些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继承着他的教义教规,将香巴嘎举不断地传承着,从而,香巴嘎举产生了三百多年的宗教历史文化。虽然公元十五世纪以后香巴嘎举影响渐微、势力衰落,但是琼布南交开宗的三百多年间里,他的后辈弟子们却先后建立了葭寺(’jag)和桑定寺(bsam-sdings),并且以这两个寺为据点形成了这一派的两个支派。经过历史的积淀,目前葭寺情况已经不详,并且具体地点也有待考证,可是,桑定寺的历史相对清晰,它位于西藏浪卡孜县,是香巴噶举派目前留存下来的唯一一个比较完整的寺院。但目前,香巴噶举的传承早已不复存在,且该寺的住持是格鲁派的唯一女活佛,名为多吉帕姆(金刚亥母)。
  二、香巴噶举的传承与发展
  香巴噶举派在他们的传承中认为,他们的密法来自印度,因此普遍认为香巴噶举的第一代祖师是金刚持,第二代根本上师为奶格玛,第三代祖师才是琼布南交,由此才有了前七位“七宝”上师的说法。前“七宝”上师的传承基本上是秘密单传,称为“寄俱”,意为一对一的单传。前“七宝”之后,才开始广传,称为“塔杰”。“塔”意为:复兴,事物向上发展;“杰”意为:兴盛,事物向广度发展。于是香巴嘎举的传承发展有了以葭寺(’jag)和桑定寺(bsam-sdings)为基础的广泛传承,此外香巴嘎举以香敦的嫡传弟子为后“七宝”上师,此传承被公认为香巴嘎举派的宗教领袖。后七宝上师传承出现以后,香巴嘎举派弟子数量众多,分支林立。此后由于受到萨迦派、帕竹噶举派、格鲁派的影响,香巴嘎举传承渐渐不为人知了,其弟子有的改宗格鲁派,有的改宗宁玛派,到了十五世纪以后香巴嘎举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香巴嘎举派自己认为,他们的传承如他们的“如意树法要”一般,枝繁叶茂,弟子众多,有十八万个弟子遍布部洲世界。
  (一)前“七宝”上师的传承
  第一代祖师金刚持,也称金刚总持,是印度佛教中虚构的佛的化身,也为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之一。在香巴噶举派的教法中金刚持被认为是五大金刚(密集金刚、玛哈玛亚金刚、喜金刚、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密法的开创者,他的五大金刚合修法简称五金法,乃为香巴噶举派的密法核心,最极无上。香巴嘎举派便认为释迦牟尼报身佛金刚持是香巴嘎举派五金法的最初传授者,因此便将金刚持尊为香巴噶举派的根本上师。
  第二代祖师奶格玛,《青史》称其为“里姑玛”,认为她是塔波噶举创始人玛尔巴的老师那若巴的明妃。其他史料中记载:奶格玛出生于917年一个印度佛教家庭,父亲为释迦种姓,她于940年迅速成佛,并与金刚持无二行迹,得道“奶格六法”(或“奶格五金法”)并将其传给琼布南交。此外空行母司卡史德也给琼布南交传法的故事也在香巴嘎举派中流传。在香巴嘎举宗教活动的祈愿文书中也经常提到空行母司卡史德,因此空行母司卡史德也可以称为第二代祖师。空行母司卡史德在《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中称为苏喀斯迪哈或名乐成空行母,出生贫穷,因善行施舍食物被丈夫逐出家门,后酿酒为生,巧遇印度佛教大师毗瓦巴获得成就,后在檀树林中传密法给琼布南交。琼布南交也说到:“我的四位根本上师中恩德特大的上师是苏喀斯迪哈”。[8]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第二代祖师基本上是印度佛教女性高僧,他们的生卒年不详,并且神化的色彩浓重,真实的历史已经无法弄清。
  第三代祖师就是香巴噶举派的实际开创者琼布南交,琼布南交的事迹前面已经叙述过,这里提及三个关于琼布南交的历史疑难,第一,琼布南交的生卒年,《青史》说琼布南交“于寅年诞生在业谟惹芒地方,……据说享寿一百五十岁”,王森先生的《关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资料》中认为生于1086年,卒年不详,王辅仁先生的《西藏佛教史略》中认为,生于1086或者976年,卒年不详,措如•次朗的《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认为,生于藏历铁虎年即公元990年,卒于铁猴年即公元1140年,还有其它说法认为他生于978卒于1129,或生于990卒于1139年。这样大部分说法都认为琼布南交住世间150岁,此寿数的确值得商榷。第二,琼布南交一生共赴印度拜学几次?《青史》和《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提到他外出求学共三次,香巴噶举派认为琼布南交一生访印七次。第三,香巴嘎举虽说与玛尔巴噶举同宗同源,但是在西藏他们二者的规模势力有如此的悬殊?
  第四代祖师谟觉巴•仁清准珠(宝精进),香巴噶举的第四代祖师是谟觉巴(1107-1180)。也有一种说法是谟觉巴生卒年为1110-1170年,但这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谟觉巴曾与帕木竹巴(Phagmo Drupa,1110-1170)互为师徒,有可能有的人把帕木竹巴误当成了谟觉巴。《青史》中记载,谟觉巴降生于西藏的朗荣匈地区(拉普邦扎热协乡),十七岁时就拜师于琼布南交,他先按琼布南交的指示四处参学广拜名师,曾在大法王贡却卡座下受戒,学习五部大论,后又在法王杰勒瓦处学习大小五明,并学习了小五部,遂成为西藏地区通达五论的杰出学者。最后又在在琼布南交上师处求得香巴噶举的全部传承,前后依止琼布南交六年七个月。谟觉巴•仁清准珠共有三千弟子,除奶格玛五金法秘密单传外,其它香巴噶举派的密法他都悉数传给了弟子大众。此外他在罐顶传法的同时,亦以极多的方法去救助那些苦难深重的黎民百姓。
  第五代祖师杰杠巴•达玛生格(法狮子)(1154—1227),《青史》中记载,他生于堆隆朗巴地方,他12岁便开始学习噶当五部大论,17岁时在叔父泊•汤切钦巴(一切智)座前出家,以学习噶当派教法为主,结果没有成就。杰杠巴曾拜米勒日巴弟子那堆热穹巴的弟子咱日贡巴为师,仍未成就。帕巴杰贡(PakpaChegon)的高僧曾传给他观音法,杰杠巴闭关四年半,虽然懂得很多教义,但仍然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大成就。杰刚巴在日记里自己写道,当时发心也并不是总能清静,而且处理不好修和学的时间搭配。而后拜谟觉巴为根本上师,很快契入光明大手印。但是杰刚巴从小所学的噶当教法根深蒂固,非但没有使他迅速成就,反而成了所知障,认为大成就没有那么简单。后来在谟觉巴点拨下,带了他七个月,破除了所知障,恢复了对香巴传承的信心,怀疑障碍消除,成就恢复。闭关六月,成就了五金法。但是杰杠巴•达玛生格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内做噶当派的寺主,并且《青史》中也提到他想送点礼物给香巴噶举派寺院时,受到噶当派僧人的阻挠。可见,杰杠巴的故事有深刻的反映了香巴嘎举派与噶当派宗教的门户之见。
  第六代祖师桑杰凌敦•却季协饶(法智)(1175—1247),生于西藏约尔地区,他自小有厌世情绪,十一岁出家成为噶当派僧人,二十岁受比丘戒成为萨迦派僧人,曾修学过显密二宗教法。“他游历卫藏所有地方,依止了许多上师,特别是依止了法主止贡巴、吉冈巴(杰杠巴)、兑布巴和萨迦派诸师”。[9]并认为杰杠巴的事迹最令他感动,于是接受杰杠巴的秘密单传,在杰杠住了十三年终究获得成功。桑杰凌敦•却季协饶(法智)的特点是衣着褴褛,饮食随便。据说他有7千弟子,其中有十个大成就弟子,成为当时的一代教主。
  第七代祖师桑杰敦巴(大觉导师)(1213—1285),桑杰敦巴降生在西藏卡热之地。十三岁时在咱日热巴座前出家,还曾在大活佛永和夏喜益西两位仁波且前学习五部大论等佛学。后来到桑杰凌敦•却季协饶座下,得到香巴噶举派全部密法传承,成就五金法。然后他维修了琼布南交喇嘛所建的108座寺院。他有二千弟子,除五金法另行秘传继承人外,其余诸法均传给了弟子们。史料记载,桑杰敦巴圆寂前奶格玛曾前来授记道:“五金法于七代中应秘密单传,七代过后便可广传。将来五金法向全世界各地广传时,修此法证殊胜成就者将如天上的繁星那样的众多!”
  以上是香巴噶举的前七代上师,学术界称为香巴前七宝上师。有的学者也直接称他们作香巴七宝。他们的特点是秘密单传,桑杰敦巴(大觉导师)将香巴噶举派密法传给了克珠香敦、克准•迅鲁珠(童成)、和甲钦•坚赞邦三人。克珠香敦、甲钦•坚赞邦建立葭寺,克准•迅鲁珠建立桑定寺。从此香巴嘎举就有了以葭寺和桑定寺为基础的两大香巴嘎举传承系统,此外还有克珠香敦弟子色林巴•扎喜班(吉祥祥)所分出的拉堆勒中寺的传承等系统。但是香巴嘎举认为,以香敦的弟子琼布•楚贡(戒怙)等称作后七宝,是稀有的法统。[10]并以其葭寺为根据地的后七宝上师为香巴嘎举派的宗教领袖。
  在自然观上,提出光明是万有之本源。人心俱足光明,要找证光明应该不散乱、不整治、不改变,强调人自身的无为。[17]此外,跟其他宗教相比,香巴噶举更注重生命科学,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香巴噶举派的高僧大德们利用寂静的雪山岩窟和充足的高原阳光等得天独厚的外部自然条件,依靠自己精湛宗教修持功底和忘我执着的精神,经过长期的身体力行或理论锤炼所获得的认识成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的宗教色彩相对淡一些,更注重生命体验。比如拙火瑜伽、梦修瑜伽等等的许多修炼原理都可用现代的生命科学来解释,强调身与自然、身与心的和谐。
  在认识论上,跟佛教其它宗派提倡的“因信得度”相比较,香巴噶举的智慧倾向于“见即解脱”,这个“见”,便是见地和智慧。首先,香巴噶举认为,宗教的真正意义在于证悟,要是按照奶格五金法的教法修炼证悟之后,你自然会具足相应的智慧。要是你没有证悟,学那么多的理论也没有大用。从而强调“悟”的重要性。其次,香巴噶举还提出“本元身”,认为它是属气、物的,就根本见解上说一切皆空而且无自性,但在世俗层面,身和心、风和心、心和物从宇宙一开始就是两种对立的存在,并且是矛盾的统一,为了解决修持过程中身和心的矛盾阐发了一系列化粗身为细身的瑜伽术。再次,香巴噶举秉承从龙树、月称一派而来的中观应成见,强调明空两点合一论。最后,它的大手印直指心性,让你从心性入手,达到心的明白,它拒绝一切繁琐的理论和教义,坚持修行的重要目的是修心,知识虽然在修持中很重要,但要是不和心性的修炼结合起来,知识的力量就很有限了。
  在人性论和社会政治思想方面,香巴噶举认为,教条化了的宗教会远离真正的宗教,制度化了的宗教仪规也会远离宗教的见谛。因此香巴噶举在“不散乱、不整治、不改变”证得光明的思想下指导着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念,所以他们从不借用世俗的权力弘法,在香地乃至整个西藏社会鲜有香巴高僧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不与政治为伍,所以在史料中没有见到过香巴僧人成为掌教的国师或中央政府任职的事例。不注重世间的名利,却更多的是帮助他人,济度众生。此外,在人性光明的认识上,该派强调性善论,认为光明为善的本源,人心是光明的、善的,从而提出了他们的价值观:修行是慈悲与智慧的增长,是对执着的破除和放下,是对虚妄的认知和体会,是分别心的真正消失。真正的修行所得不是特异的觉受,不是神奇的梦境,是慈悲的深宽如海,是智慧的明广如天,是对执着的破除,是对虚妄的认知,是分别心的真正消失。在认识到人生和世界、轮回和涅槃也是巨大的梦幻,他们更加注重实践,很有“隐士无为”“仁爱利他”的味道。所以他们的宗教组织涣散,少文重修,强调易行性、通俗性。从而使香巴噶举宗教组织表面的那些弱点,正真成为它简约、友善、无为、宽容、利他的优点。
  总之,香巴噶举提供了实现人类进入自我精神的一种宗教智慧,提供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宗教哲学。它对人的生理心理活动了如指掌,对人类生存艺术,对博大的宗教理论体系都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可以说,香巴噶举是一个脱俗,具有自然独立智慧的教派,是藏传佛教史上曾经耀眼的明灯。
  致谢:本文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已故著名学者、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牙含章先生、第三世拉则•江贡桑吉华仁波切有关藏传佛教香巴噶举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西北民族大学宗教学教授唐景福先生的耐心指导,在此深表谢忱!
  
  
  参考文献:
  [1][3]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125.
  [2]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2:86.
  [4][5][7]廓诺•迅鲁伯著,郭和卿译.青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478;480;479.
  [6]土观•洛桑曲吉尼玛著、刘立千译.土观宗派源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72.
  [8][9][10][11][12]措如次朗著,王世镇译注.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85;290;285;282;282.
  [13]雪漠著.我的灵魂依怙[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422.
  [14][15][16][17]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41;55;42;60.
  
  
其他文献
针对军工行业中软件工程化实施的现状,提出以软件测试推动软件工程化的观点,并归纳出实施软件工程化的步骤和阶段,最后,结合一个具体的软件项目,描述该方案的成功应用情况。
笔者自1997年来采用耳针治疗肋软骨炎1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已经广泛使用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这对从业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在二零
国有企业的作用十分巨大,如何加快其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培养出大量适应国有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但当前我国国有
摘 要: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是多方合力的结果,秘密会党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机构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行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与会党由联合到分裂,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从合作的表面契合到矛盾无法克服,革命党对秘密会党的态度为何前后大不相同?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秘密会党;孙中山;关系转变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利用14C测年技术对驻马店市地热流体年龄进行计算,结合热储沉积时代、地热流体赋存深度可以判断流体补给来源、径流速度及可更新能力,对研究区域地热赋存规律、资源评价有重
介绍蔡圣朝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独特认识和治疗特色。蔡圣朝教授通过40 a余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到的认识。蔡老遵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按照
裂缝这一最常见的混凝土质量缺陷会对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寿命和外观造成深远影响,所以准确把握其成因并进行有效治理非常重要。通过对出现在施工不同时间、不同形态的裂缝进
一、紫斑病大葱紫斑病主要是侵害叶片和花梗.发病初期病斑小,呈灰色至淡褐色.后期病斑扩大为椭圆或纺锤形,凹陷,暗紫色,常形成同心轮纹.发病条件:环境条件适宜时,引起外叶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