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眼眶骨折螺旋CT冠状面、轴位扫描的CT诊断结果,探讨螺旋CT冠状面扫描对眼眶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治疗及手术证实28例外伤性眼眶骨折患者的螺旋CT冠状面与轴状位扫描CT资料,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眼眶骨折中CT冠状面扫描显示骨折线27例(96.4%),轴位扫描显示骨折线20例(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伤性眼眶骨折诊断中螺旋CT冠状面扫描优于轴位扫描。
[关键词] 眼眶骨折;螺旋CT;冠状面
[中图分类号] R814.42[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57-02
眼眶骨折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眼眶骨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国内有关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眼眶骨折诊断报道较多,而螺旋CT冠状面与轴位扫描在眼眶骨折诊断价值比较报道极少。笔者从2006年4月~2009年2月间收集经临床治疗及手术证实28例眼眶骨折患者,均行CT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并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眼眶外伤骨折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撞击伤11例,拳击伤13例,踢击伤4例;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眶周肿胀青紫5例,鼻流血15例,眼球运动障碍3例,视力异常5例。
1.2CT检查方法
应用SIEMENS spirt螺旋CT机,矩陈512X512,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s,层厚3mm、层距3mm、准直1mm、螺距为1行容积扫描。全部病人先行轴位扫描,待病情稍稳定后加冠状面扫描。轴位扫描:病人仰卧颌顶位,下颌向下收紧,双眼向前凝视,听眶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自眶上缘1cm至眶下缘1cm。冠状面扫描:病人俯卧顶颌位,头尽力后仰,头正中矢状位与台面中线垂直并重合,听眶线与台面平行,扫描线与听眦线垂直,扫描范围自眶前缘至前床突后缘,分别用骨窗(W2000、L400)软组织窗(W250、L50)观察病变部位。
1.3影像学分析
对所有眼眶骨折的病人采用同一台螺旋CT扫描仪,由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扫描完成;所取图像由两个经验丰富的CT诊断主治医师盲法读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取双侧检验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组28例眼眶骨折:螺旋CT轴位扫描:(1)直接征象:眶内壁连续性中断伴明显移位19例(图4)。眼眶外壁骨折1例,眶壁无明显中断仅曲度改变1例。(2)间接征象或合并症:骨折处筛窦密度增高25例,内直肌肿胀或弯曲移位20例(71.4%)。筛窦筛板骨折17例,眶内积气4例。
螺旋CT冠状面扫描:(1)直接征象:眶内壁连续性中断伴明显移位20例(图1)。眼眶外壁骨折1例,眼眶上下壁6例。眶壁无明显中断仅曲度改变1例。(2)间接征象或合并症:骨折处筛窦内密度增高影25例。内直肌肿胀或弯曲移位12例(图3)。筛窦筛板骨折25例。眶内积气5例(图2、5),上颌窦或筛窦见“泪滴征”6例。
本组冠状面扫描骨折线显示率96.4%,轴位扫描线显示率为71.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5.5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眼眶的解剖、眼眶骨折机理及分型
眼眶是四边锥体形的骨性结构,端朝向内后,底部朝向前外,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块骨构成。分为上壁、下壁、内壁和外壁,其中上壁又称眶顶壁,下壁又称眶底壁[1]。根据眼眶骨折的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三型[2]:即爆裂骨折、直接骨折、复合骨折。
爆裂骨折形成原因倾向于眼眶高压学说,当致伤物的直径大于5cm(稍大于眶径)从正面打击,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借助眼球的液压传导在眶壁的薄弱处发生骨折。筛骨纸板是眶内壁的主要组成骨,是眶壁中较薄弱处,最薄处厚度仅为0.2~0.4mm,眶下壁由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腭骨眶突组成,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处最薄,厚度仅有0.5~1mm;另外,鼻窦气化过度,筛房气化于眶底及上颌窦顶形成薄弱的骨壁即眶下筛房[3],当受到暴力打击时眶内侧壁骨折的几率最大[4],下壁和上壁次之,外壁最少,故眶内壁和眶下壁为眼眶爆裂骨折的好发部位。直接骨折是指致力直接作用于眶壁造成的骨折,可见于眼眶各壁,但以突出的眶外壁和眶上壁的外缘多见,发生于眶内、下壁时则必须有眼眶前缘的骨折。当直接骨折和爆裂骨折同时存在时则称为复合性骨折。
3.2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
当车祸、摔伤、拳击等钝性外伤力作用于眼球及眶内组织,如外伤力继续传导,过大过猛,使对侧的蝶骨大翼发生裂缝骨折或错位,使视神经受挤压伤和引发蝶窦积血,临床上称为“眼眶爆裂性骨折[5]”。外伤早期,由于软组织水肿或血肿,会出现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如有视神经挫伤,可有视力丧失。1周后随着肿胀的消退,逐渐出现眼球内陷、运动障碍和复视。如果是内壁骨折,由于与鼻腔相通,可有鼻出血和皮下气肿的表现;如果骨折在眶下壁,眼球可以下移同时伴有脸颊部感觉迟钝。
3.3眼眶骨折的CT表现
本组病例归纳起来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眶侧壁或下壁的骨质连续中断,明显移位或骨壁粉碎性改变,以内侧壁多见;若出现眶壁凹陷或成角,而骨质连续中断不明显;蝶骨大翼骨质连续中断或明显移位也不少见。间接征象:患侧眼眶爆裂性骨折引发的眶内容物和周围软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①眼眶内容物疝入窦腔:眶内容物脱入至上颌窦或筛窦,悬垂的软组织形似泪滴状,称为“泪滴征[6]”,此征象冠状面显示最佳。②蝶筛窦及上颌窦积液:蝶筛窦和上颌窦出现气液平面多见。③眼球内陷:眶壁凹陷性骨折致眼眶容积扩大,眶腔空虚而眼球内陷。④眼内或(和)下直肌增粗、移位:眼内、下直肌增粗,随眶壁的内陷骨折而移位,与眶壁间的脂肪间隙变窄消失。⑤眼球内、球后出血或视神经增粗。⑥当内壁骨折无明显移位时,应对比双侧眼眶内壁相应部分至中线的距离,如双测差值在2~3mm以上,高度提示有内壁骨折的存在[7]。
3.4螺旋CT轴位与冠状位扫描对眼眶骨折显示的比较
螺旋CT横轴位断面对眼内外直肌、眼球、视神经及冠状位骨折显示良好;冠状面对眼眶各壁的完整性及水平位骨折显示良好。轴位图像在显示眶内壁、外壁骨折时与冠状位无明显区别,但对于眶上壁、下壁的骨折及上颌窦内“泪滴征”的显示则明显不及冠状位,冠状位图像除了显示眶下壁的骨折线,同时显示了骨折碎片和眶内脂肪向上颌窦窦腔突入的情况,因此,冠状面图像对于评价眶壁骨折有其独特的价值[8],这也是本组28例病例冠状面扫描骨折检出率(27例)高于轴位扫描(20例)的原因。但是横轴位对于眼眶及面部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鼻骨、鼻泪管、颧弓等处骨折的情况显示比较直观,对于内外直肌的增粗移位及嵌顿情况亦可清晰显示,对于眶壁交角处的骨折及上、下直肌的增粗移位及嵌顿情况则以冠状位显示较好。冠状面亦可利用横轴位薄层扫描图像通过计算机后处理而获得,但不如直接冠状位扫描所取图像清晰(图6)。另外冠状面扫描时病人体位不适、易动,难以固定,同时由于厚的颅底及鼻窦等含气结构的X线吸收差别较大,易产生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因此对于眼眶骨折的患者应先行轴位扫描,对于临床上疑为眶上下壁或隅角区骨折的病例应加冠状位扫描,这样才能更好显示眼眶外伤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便于临床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Tanaka T, Morimoto Y, Kito S,et al. Evaluation of coronal CT findings of rare cases of isolated medial orbital wall blow out fractures[J]. Dentomaxillofac Radiol,2003,32:300-303.
[2] 王振常,燕飞,田其昌,等. 423例眼眶骨折的CT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3):93-96.
[3] 潘振宇,钱晓军,顾华,等.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6):623-627.
[4] 王正奎,苟万明,郭玉华. 眼眶爆裂性骨折CT诊断[J]. 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3):20-26.
[5] 李文华,王滨,王振常,等.眼科影像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2-381.
[6] 李松年,唐先健,戴如平. 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上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247-256.
[7] 刘旭林,唐小锋,周承涛,等. 眶内壁骨折的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5-466.
[8] Rake PA,Rake SA,Swift JQ,et al. A single reformatted oblique sagittal view as an adjunct to cor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orbital floor fractures[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456-459.
(收稿日期:2009-02-23)
[关键词] 眼眶骨折;螺旋CT;冠状面
[中图分类号] R814.42[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57-02
眼眶骨折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眼眶骨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国内有关螺旋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眼眶骨折诊断报道较多,而螺旋CT冠状面与轴位扫描在眼眶骨折诊断价值比较报道极少。笔者从2006年4月~2009年2月间收集经临床治疗及手术证实28例眼眶骨折患者,均行CT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并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眼眶外伤骨折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撞击伤11例,拳击伤13例,踢击伤4例;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眶周肿胀青紫5例,鼻流血15例,眼球运动障碍3例,视力异常5例。
1.2CT检查方法
应用SIEMENS spirt螺旋CT机,矩陈512X512,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s,层厚3mm、层距3mm、准直1mm、螺距为1行容积扫描。全部病人先行轴位扫描,待病情稍稳定后加冠状面扫描。轴位扫描:病人仰卧颌顶位,下颌向下收紧,双眼向前凝视,听眶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自眶上缘1cm至眶下缘1cm。冠状面扫描:病人俯卧顶颌位,头尽力后仰,头正中矢状位与台面中线垂直并重合,听眶线与台面平行,扫描线与听眦线垂直,扫描范围自眶前缘至前床突后缘,分别用骨窗(W2000、L400)软组织窗(W250、L50)观察病变部位。
1.3影像学分析
对所有眼眶骨折的病人采用同一台螺旋CT扫描仪,由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扫描完成;所取图像由两个经验丰富的CT诊断主治医师盲法读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取双侧检验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组28例眼眶骨折:螺旋CT轴位扫描:(1)直接征象:眶内壁连续性中断伴明显移位19例(图4)。眼眶外壁骨折1例,眶壁无明显中断仅曲度改变1例。(2)间接征象或合并症:骨折处筛窦密度增高25例,内直肌肿胀或弯曲移位20例(71.4%)。筛窦筛板骨折17例,眶内积气4例。
螺旋CT冠状面扫描:(1)直接征象:眶内壁连续性中断伴明显移位20例(图1)。眼眶外壁骨折1例,眼眶上下壁6例。眶壁无明显中断仅曲度改变1例。(2)间接征象或合并症:骨折处筛窦内密度增高影25例。内直肌肿胀或弯曲移位12例(图3)。筛窦筛板骨折25例。眶内积气5例(图2、5),上颌窦或筛窦见“泪滴征”6例。
本组冠状面扫描骨折线显示率96.4%,轴位扫描线显示率为71.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5.5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眼眶的解剖、眼眶骨折机理及分型
眼眶是四边锥体形的骨性结构,端朝向内后,底部朝向前外,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块骨构成。分为上壁、下壁、内壁和外壁,其中上壁又称眶顶壁,下壁又称眶底壁[1]。根据眼眶骨折的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三型[2]:即爆裂骨折、直接骨折、复合骨折。
爆裂骨折形成原因倾向于眼眶高压学说,当致伤物的直径大于5cm(稍大于眶径)从正面打击,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借助眼球的液压传导在眶壁的薄弱处发生骨折。筛骨纸板是眶内壁的主要组成骨,是眶壁中较薄弱处,最薄处厚度仅为0.2~0.4mm,眶下壁由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腭骨眶突组成,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处最薄,厚度仅有0.5~1mm;另外,鼻窦气化过度,筛房气化于眶底及上颌窦顶形成薄弱的骨壁即眶下筛房[3],当受到暴力打击时眶内侧壁骨折的几率最大[4],下壁和上壁次之,外壁最少,故眶内壁和眶下壁为眼眶爆裂骨折的好发部位。直接骨折是指致力直接作用于眶壁造成的骨折,可见于眼眶各壁,但以突出的眶外壁和眶上壁的外缘多见,发生于眶内、下壁时则必须有眼眶前缘的骨折。当直接骨折和爆裂骨折同时存在时则称为复合性骨折。
3.2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
当车祸、摔伤、拳击等钝性外伤力作用于眼球及眶内组织,如外伤力继续传导,过大过猛,使对侧的蝶骨大翼发生裂缝骨折或错位,使视神经受挤压伤和引发蝶窦积血,临床上称为“眼眶爆裂性骨折[5]”。外伤早期,由于软组织水肿或血肿,会出现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如有视神经挫伤,可有视力丧失。1周后随着肿胀的消退,逐渐出现眼球内陷、运动障碍和复视。如果是内壁骨折,由于与鼻腔相通,可有鼻出血和皮下气肿的表现;如果骨折在眶下壁,眼球可以下移同时伴有脸颊部感觉迟钝。
3.3眼眶骨折的CT表现
本组病例归纳起来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眶侧壁或下壁的骨质连续中断,明显移位或骨壁粉碎性改变,以内侧壁多见;若出现眶壁凹陷或成角,而骨质连续中断不明显;蝶骨大翼骨质连续中断或明显移位也不少见。间接征象:患侧眼眶爆裂性骨折引发的眶内容物和周围软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①眼眶内容物疝入窦腔:眶内容物脱入至上颌窦或筛窦,悬垂的软组织形似泪滴状,称为“泪滴征[6]”,此征象冠状面显示最佳。②蝶筛窦及上颌窦积液:蝶筛窦和上颌窦出现气液平面多见。③眼球内陷:眶壁凹陷性骨折致眼眶容积扩大,眶腔空虚而眼球内陷。④眼内或(和)下直肌增粗、移位:眼内、下直肌增粗,随眶壁的内陷骨折而移位,与眶壁间的脂肪间隙变窄消失。⑤眼球内、球后出血或视神经增粗。⑥当内壁骨折无明显移位时,应对比双侧眼眶内壁相应部分至中线的距离,如双测差值在2~3mm以上,高度提示有内壁骨折的存在[7]。
3.4螺旋CT轴位与冠状位扫描对眼眶骨折显示的比较
螺旋CT横轴位断面对眼内外直肌、眼球、视神经及冠状位骨折显示良好;冠状面对眼眶各壁的完整性及水平位骨折显示良好。轴位图像在显示眶内壁、外壁骨折时与冠状位无明显区别,但对于眶上壁、下壁的骨折及上颌窦内“泪滴征”的显示则明显不及冠状位,冠状位图像除了显示眶下壁的骨折线,同时显示了骨折碎片和眶内脂肪向上颌窦窦腔突入的情况,因此,冠状面图像对于评价眶壁骨折有其独特的价值[8],这也是本组28例病例冠状面扫描骨折检出率(27例)高于轴位扫描(20例)的原因。但是横轴位对于眼眶及面部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鼻骨、鼻泪管、颧弓等处骨折的情况显示比较直观,对于内外直肌的增粗移位及嵌顿情况亦可清晰显示,对于眶壁交角处的骨折及上、下直肌的增粗移位及嵌顿情况则以冠状位显示较好。冠状面亦可利用横轴位薄层扫描图像通过计算机后处理而获得,但不如直接冠状位扫描所取图像清晰(图6)。另外冠状面扫描时病人体位不适、易动,难以固定,同时由于厚的颅底及鼻窦等含气结构的X线吸收差别较大,易产生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因此对于眼眶骨折的患者应先行轴位扫描,对于临床上疑为眶上下壁或隅角区骨折的病例应加冠状位扫描,这样才能更好显示眼眶外伤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便于临床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Tanaka T, Morimoto Y, Kito S,et al. Evaluation of coronal CT findings of rare cases of isolated medial orbital wall blow out fractures[J]. Dentomaxillofac Radiol,2003,32:300-303.
[2] 王振常,燕飞,田其昌,等. 423例眼眶骨折的CT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3):93-96.
[3] 潘振宇,钱晓军,顾华,等.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6):623-627.
[4] 王正奎,苟万明,郭玉华. 眼眶爆裂性骨折CT诊断[J]. 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3):20-26.
[5] 李文华,王滨,王振常,等.眼科影像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2-381.
[6] 李松年,唐先健,戴如平. 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上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247-256.
[7] 刘旭林,唐小锋,周承涛,等. 眶内壁骨折的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5-466.
[8] Rake PA,Rake SA,Swift JQ,et al. A single reformatted oblique sagittal view as an adjunct to cor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orbital floor fractures[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456-459.
(收稿日期: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