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形名结构词长搭配和“的”的隐现

来源 :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形名结构的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黏合式多,组合式少.本文基于语料库,考察组合式形名结构词长搭配和“的”的隐现关系,发现组合式形名结构“A的N”隐“的”能力受词长搭配制约,从低到高为:2+1>1+2>2+2,此外,语体对“的”的隐现也有影响.跟薛亚红、端木三(2018)比较发现:2+2式“A的N”最易隐“的”,“AN”又最易插入“的”;2+1式“A的N”很难隐“的”,语料库中2+1式“A的N”“AN”数量都少;1+1式“AN”多,“A的N”少.从音步屏蔽看,1+2式“AN”不必有“的”,2+1式“AN”需要“的”.本文测试结果证实了这个推断:1+2式“A的N”的“的”可隐去,2+1式“A的N”的“的”大多数不能隐.
其他文献
总集采摭子书篇章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文选》"论"体收录贾谊《过秦论》与曹丕《典论·论文》,似与《文选序》确立的不录子书的原则相悖.然而采摭两汉以降子书篇章的总集在宋代之后并不罕见,《文章正宗》《文选补遗》等总集将以"论"为名的汉魏子书作为选文对象,从子书本身选文的直接方式和从作者正史本传采摭的间接方式并存,其选文亦为诸多明代文章总集所继承.选先秦诸子入集则在"裁篇"与"定体"两方面存在障碍,明清两代的文章总集尝试在选文观念与总集体例两方面,突破《文选》等传统总集所设立的藩篱,同时按照诸子既有的篇章或根据文
现存汉晋时期的“四言赋”,由于受到存录文献摘抄和骚体“兮”字脱落的二重影响,而存在鱼目混珠现象.为严别真赝,有必要探索关于汉魏六朝文学文体鉴定的标准及方法,诸如文体
《法宝联璧序》末所列参撰人员的名字与结衔,仍有可讨论之处,如庾肩吾的职衔说明他在萧纲为太子后并未外放,仍被委以重任.序末所列诸人中,庾肩吾等九人为萧纲宫佐,徐摛等九人是其前宫佐,庾仲容等四人是其藩邸旧僚,从与萧纲的关系角度可将他们分为四类.此书主要由萧纲各时期的僚佐编成,这种命府佐编撰图籍之举,在南朝宗王之中颇为普遍.究其原因,宗王出镇、开府高选僚佐,府中文士聚集,编撰图籍、诗文唱和等活动才得以开展.而公督府僚佐已成为大部分南朝士族迁转的必经途径,一旦入府,主佐之谊即成.从宗王政治、府主与府佐关系等视角重
通过调查白居易五律在句式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化,可从句式切分、分句关系等方面将白诗的句式新变析分为一四式、四一式、三二式和后三字两分结构四种类型.从杜甫到白居易,五律句式处在丰富发展的过程中,白居易对此有颇多贡献.
古代肖像画不仅呈现人物容貌,同时也具有身份意义.画像记一体依托肖像画,源自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的文体创造.宋人画像记的写作立场以公共纪念为主,其文体形态在趋向稳定的同时,也向着实用性的方向演变.明清时期,祖宗像在家族祭祀场合逐渐普及,其背后的礼仪制度的常态运行,使画像记书写的集体意识也开始转向,较为显著的特征是由公共纪念进入家族谱系构建的领域.不仅如此,《王彦章画像记》与《新五代史·死节传》的文本互动与观念联通,也促使画像记"因情立体",在一定题材下展现出富有"历史关怀"的特殊侧面.
"用成语"是宋代骈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指的是将前代经典中的成句摘出,并与另一成句形成偶对的骈文技法.这种技法在唐代仅是偶一为之的别调,经过北宋前期的写作实践,在徽宗朝形成了风潮.由于使用经典成语偶对既能适应徽宗朝文人以经义为主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满足庙堂文体对典雅文华的要求,因而在徽宗一朝尤为风行,并引起了当时批评家的关注和论争.反对者认为用成语体格卑下,损伤文气,而支持者却钟爱这一技法的工巧.这场论争在孝宗朝以降,依凭骈文批评的"技巧中心论"趋势得以解决,南宋的骈文作者多将其视为骈文写作的主流予以接受,宋四
北周郊庙燕射歌曲的创立,并非继承北魏以来的郊庙燕射歌曲而又加以新变.北魏一朝未有真正意义上的雅乐,西魏至北周的雅乐系统建立在对南朝萧梁政权雅乐的吸收、融汇基础之上,但曲辞、曲调均有极大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南北文风交融对北周文学的影响,根本原因是北周在政治上极力树立"正统"王朝地位,在礼乐制度方面兼容鲜卑与汉族传统.而由南朝萧梁入北周的庾信则是带来北周郊庙燕射歌曲新变的关键人物.
姜夔、史达祖与高观国是南宋杰出词人,在宋末的词评语境中,"高史""姜史"等并称已逐渐形成.清代雍乾时期,词评中更多采用了"姜史""姜张"等并称表述,而有意无意地忽视"高史"并称,这透露出雍乾词坛"升史降高"的批评趋向,也使史达祖在雍乾词坛的地位获得进一步提升.结合雍乾词人在创作中对姜夔、史达祖与高观国等人的追摹,可以发现在"升史降高"现象的背后,呈现出以厉鹗为中心的浙派词人群体,在沿续清初朱彝尊倡导的南宋词风基础之上,有意识地作出建构浙西词派经典词人统序的努力.雍乾词坛以姜夔词的典范艺术形式为最高层,将史
有学者认为中古汉语“副词+用”组合中“用”为词缀,由表原因或工具的介词虚化而来.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副词+用”与“用”单用或搭配其它词引介原因或工具的用法并无多大不
晚清词坛同时存在两种"词史"观念:第一种以谢章铤为代表,借鉴"诗史"传统,强调"纪事"功能;第二种以周济为代表,建立在"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的常州词学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由衷之言".《江南好词》在读者群中引起的反应佐证了周济"词史"观的合理性,它也是将作品"词史"意义的建构权让渡于读者的先声.随着常州词学影响力的增长,"词史"观念的普及,以及"读者之心"意识的强化,周济"词史"思想成为主导"词史"写作的基础.《庚子秋词》正是这一进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读者之词史"形成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