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小星又没做作业!”早上,小组长找到我,气呼呼地说。“老师,小星又没在签字本上签字,也没量体温!”小组长一脸无奈地望着我,把“又”字拖得老长。
六年了,这样的场景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对于小星的这种状况,我想了许多办法,但收效甚微。小星,让我真正感觉到学校教育在得不到家庭教育配合时的无力。
小星活泼好动,做事利落,用左手写字。他心地善良。当同学需要帮助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隔壁班的一个学生没带课本,不敢进教室。小星知道后,主动把自己的书借给了他。上课时,我问他为什么没带课本,他一脸无辜地望着我,大声说:“书借给别人了。”每一次学校举行爱心捐助,他总是捐助得最多。他乐观开朗。即使面对小组长气愤时有些粗暴的责罚,他也只是用手挡开,口里嚷着,“别打了,有点疼!”从三年级开始,教室里的垃圾总是他去倒,但他从来没有怨言。他班级荣誉感强。去年的运动会上,他拗着一股劲儿和高年级的几个大个子拼1500米,最终得了第三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垃圾掉到了校门口的地上,被红领巾监督岗抓住,扣了班级的分,我第一次发现他红着脸,低下了头。
小星是我们班最聪明的男孩!他经常迟到,上课时精力也不够集中,可每次数学考试,只要他稍微仔细一点,就能考九十几分。语文呢,因为他常常不能完成作业,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基础很不牢固,所以作业(尤其是作文)虽不乏思维的光芒,但因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总是让人不知所云。我只好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督促他补作业。
我到他家去家访,与他的父母交流了小星的情况,希望他们能督促小星按时完成作业。小星的母亲听完我的介绍,连声说:“真心感谢老师!不过,我觉得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做很好啊,省得他在家做,让我们操心!”后来,听小星说,他妈妈每晚六点出去跳舞,八点半才回家,而他爸爸则经常不在家,家里经常只有他一个人。
唉,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瞎操心呢!有一段时间,我不再天天逼小星补作业,结果他的情况更加糟糕。多聪明的孩子啊,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我只好又每天逼着他补作业。令人欣慰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让他补,他都安静地坐下来,很快就完成了。后来,他已习惯补作业了,只要我往他面前一站,他就会立刻从书包里掏出本子。有一次,我自嘲地对他说:“小星,哪儿是我留你哟,分明是你每天留我呢!”他挠挠头,难为情地望着我。
六年了,我费尽心血,仍没有让小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面对小星,我真正困惑了:当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时,学校(教师)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这种教育一定能真正改变学生吗?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六年了,这样的场景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对于小星的这种状况,我想了许多办法,但收效甚微。小星,让我真正感觉到学校教育在得不到家庭教育配合时的无力。
小星活泼好动,做事利落,用左手写字。他心地善良。当同学需要帮助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隔壁班的一个学生没带课本,不敢进教室。小星知道后,主动把自己的书借给了他。上课时,我问他为什么没带课本,他一脸无辜地望着我,大声说:“书借给别人了。”每一次学校举行爱心捐助,他总是捐助得最多。他乐观开朗。即使面对小组长气愤时有些粗暴的责罚,他也只是用手挡开,口里嚷着,“别打了,有点疼!”从三年级开始,教室里的垃圾总是他去倒,但他从来没有怨言。他班级荣誉感强。去年的运动会上,他拗着一股劲儿和高年级的几个大个子拼1500米,最终得了第三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垃圾掉到了校门口的地上,被红领巾监督岗抓住,扣了班级的分,我第一次发现他红着脸,低下了头。
小星是我们班最聪明的男孩!他经常迟到,上课时精力也不够集中,可每次数学考试,只要他稍微仔细一点,就能考九十几分。语文呢,因为他常常不能完成作业,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基础很不牢固,所以作业(尤其是作文)虽不乏思维的光芒,但因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总是让人不知所云。我只好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督促他补作业。
我到他家去家访,与他的父母交流了小星的情况,希望他们能督促小星按时完成作业。小星的母亲听完我的介绍,连声说:“真心感谢老师!不过,我觉得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做很好啊,省得他在家做,让我们操心!”后来,听小星说,他妈妈每晚六点出去跳舞,八点半才回家,而他爸爸则经常不在家,家里经常只有他一个人。
唉,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瞎操心呢!有一段时间,我不再天天逼小星补作业,结果他的情况更加糟糕。多聪明的孩子啊,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我只好又每天逼着他补作业。令人欣慰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让他补,他都安静地坐下来,很快就完成了。后来,他已习惯补作业了,只要我往他面前一站,他就会立刻从书包里掏出本子。有一次,我自嘲地对他说:“小星,哪儿是我留你哟,分明是你每天留我呢!”他挠挠头,难为情地望着我。
六年了,我费尽心血,仍没有让小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面对小星,我真正困惑了:当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时,学校(教师)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这种教育一定能真正改变学生吗?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