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归根结底是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丰富和发展学生人格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学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深刻把握教材中对人文精神教育的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人文精神教育 以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教育教学的根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教学根本的回归。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完善、和谐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要利用学科优势,把握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学评价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那么,思想政治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注重人文精神教育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通过教育使他们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进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研读教材,把握人文精神教学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文精神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新课程更是增加了许多充满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材料: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等。教师要善于结合政治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教学《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这一课时,教师可介绍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转移法、心理放松法,要求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影视作品,避免盲目冲动;和学生一起学做课本材料中的心理放松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采用以例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知法、守法、护法,培养学生增强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情感。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危机感,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强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强调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应主动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如教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录音,随后给出问题: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是谁?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1992又是一个春天呢?受歌曲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会被激发,他们会纷纷举手发言,并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而且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建立综合性评价方式,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评价要求教师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但无论采取何钟方式,都应充分体现以下特点:1、发挥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只是老师的惟一权力,我们也可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形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如通过学生自评,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感兴趣的课外书、最难忘的事等,及时发掘并展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如通过小组互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作出较为客观的评判,能使学生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自我改正、自我完善。2、体现全面性。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3、尊重差异性。教师应以最大的宽容鼓励学生去学习,允许有不同的速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平时多留心和培养学生的闪光点,让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合格的各具所长的社会有用人才。4、重视实践性。如,设计一份社会调查的作业,然后评价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调查任务,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存在问题的忧患意识,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只有在参与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人文精神教育 以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教育教学的根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教学根本的回归。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完善、和谐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要利用学科优势,把握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学评价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那么,思想政治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注重人文精神教育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通过教育使他们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进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研读教材,把握人文精神教学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文精神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新课程更是增加了许多充满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材料: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等。教师要善于结合政治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教学《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这一课时,教师可介绍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转移法、心理放松法,要求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影视作品,避免盲目冲动;和学生一起学做课本材料中的心理放松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采用以例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知法、守法、护法,培养学生增强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情感。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危机感,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强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强调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应主动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如教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录音,随后给出问题: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是谁?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1992又是一个春天呢?受歌曲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会被激发,他们会纷纷举手发言,并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而且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建立综合性评价方式,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评价要求教师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但无论采取何钟方式,都应充分体现以下特点:1、发挥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只是老师的惟一权力,我们也可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形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如通过学生自评,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感兴趣的课外书、最难忘的事等,及时发掘并展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如通过小组互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作出较为客观的评判,能使学生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自我改正、自我完善。2、体现全面性。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3、尊重差异性。教师应以最大的宽容鼓励学生去学习,允许有不同的速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平时多留心和培养学生的闪光点,让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合格的各具所长的社会有用人才。4、重视实践性。如,设计一份社会调查的作业,然后评价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调查任务,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存在问题的忧患意识,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只有在参与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