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新一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为他们肩负重大的责任,因此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使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情感教育匮乏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什么作用。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对情感教育进行高度重视。
[关键词]情感教育 匮乏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60-02
一、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道德标准的模糊
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崇高的道德是我们毕生的追求,道德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情感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所以情感教育的匮乏,导致大学生道德标准的模糊。
首先,大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仅限于书本的知识性理论和社会的道德表现。但对于什么是道德,道德具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都存在着疑问。部分学校道德品质教育缺失,在道德认知方面的不全面,使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一些判断、评价能力的缺失,一些负能量的事件所造成的不好的影响也引发了大学生判断评价的偏差。社会道德状况的判别与评估需要进行积极教育和引导,教育与引导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二)理想信念的缺失
毛泽东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不竭动力。很多时候,我们谈理想信念时,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其产生期望。每个人的理想信念不同,但却都在为自己的未来不懈努力。理想信念推动我们不断向前,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不会轻易放弃,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再者,在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于理想信念的重视度不高,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够,认为学生掌握专业教育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即可,因此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没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缺乏对学生思想的了解时,所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会与学生思想实际相脱节。
(三)心理问题的产生
虽然大学生已有自我驾驭的能力,但仍受到情绪的影响,产生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等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学生行为方面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
首先,有的大学生会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感情不顺心或家庭条件不好等等原因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己不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种自卑心理得不到缓解的话,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家长和老师都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部分事情时会出现偏激行为。有些大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在个性品质上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通常削弱了个体对抗挫折的能力。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学习负担过重、情感危机的出现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都极易让大学生产生颓废的心理,做出偏激的行为。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匮乏成因
(一)社会教育的边缘化
社会是学生即与家庭学校以外第三个主要接触的环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展。社会仍是学生的归属地,社会教育在方方面面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社会不断进步,信息传递方式多样,新媒体、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等传播中介方式的存在,让人们在了解最快最新的新闻同时,也会遇到负面的、带有功利性的新闻。手机、笔记本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使得网络信息的了解更加便利。学生受到各种信息的熏陶,社会负面现象也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社会教育时时刻刻存在于社会之中。很多人把教育狭窄地进行定义为传统的教师授课,但是社会这个大集体对我们也起着规范、警示、学习的作用。社会教育是隐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等等渗透我们的点点滴滴当中。正是因为社会教育的隐性,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社会教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社会教育边缘化。
(二)学校教育应试化
首先,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学校是最为重要和集中学习的阶段。然而,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我们的大学依旧没有朝着多方位、全方面去培养学生。大学生的考试仍然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则有待加强。
其次,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情感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学生能在悄无声息中感受到学校的学习氛围。但实际中,校园文化的开展却不是很理想。而且大部分学校很少开展心理咨询室,就算开设,一般也不经常进行辅导。由于没有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所以在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时不能准确地进行解决。大学生面对生活、学习、情感、社会压力等等心理问题时都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三)家庭教育传统化
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只要是为孩子好的,家长都愿意付出所有来支持。但是就是这种想法也会使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家长施加过多的压力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大学生是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所以他们身上背负着来自家人亲戚朋友的期盼,压力可想而知。 家长与孩子因为年龄的差距产生代沟,认为自己的思想跟不上子女的,最主要是因为缺乏与子女的沟通。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跟孩子相处,单纯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这样也是不正确的。家长只有通过沟通,了解到子女的情况,才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更好地进行教育,否则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片面教学观念产生的影响
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便是进行知识性的传授,然而却忽视情感交流,以为教学任务便是让学生学会书本的知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即可。三维目标的设定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加强对于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学习与教导,更加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一般都会简化或忽视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让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许多地方,课堂教学仍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不与老师进行互动、不愿学习,只是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等。日积月累,教师逐渐丧失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进步空间逐渐缩小。而且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多为重复记忆与知识性堆积,缺乏创新,很少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事实上,创新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教学方式上。
三、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社会教育,潜移默化育人
首先我们要积极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体宫等教育场所,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属性就是社会性,因为它们面向的对象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功用更为广泛。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思考,学习到许多的知识。我们要加强这些教育场所的建设,提高运营管理的技术水平,这样能够更好地为人们展示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博物馆、图书馆、文体宫等社会教育场所的学习,有别于学校的知识传授,这样更加形象、直接、具体地接触文化,内涵和外延也要丰富得多,能够在娱乐中了解到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领域,从而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只有大力加强社会教育场所的资金投入,完善服务体制和监督体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享受社会教育。
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都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文化公共文体设施的作用则是关键。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现在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大学生身处于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良好的传统美德和价值情感,能够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与挫折。这就要求媒体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正能量。只有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完善学校建设,加强情感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往年,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很响亮,但效果却不大,归根结底因为落实不到位。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名自身优秀的、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目前大部分学校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其实,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如何,体现了整个学校的成功与否。对于学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对于学生情感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将更好地促进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校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拥有敏感脆弱的内心,迫于学习或者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压力与烦恼,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然而大部分学校没有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这样就需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建立心理咨询室和配套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并对全体师生开放,便于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突破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子女会在与父母的朝夕相处中耳濡目染地学到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典范。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家长应该多多关心他们的精神方面,所以要加强对于孩子精神需求的关心。
其次,大学生人格已经形成,家长的教育方法不能像过去一样,在处理问题上应该以引导为主、沟通为辅。现在很多家长忙于事业,缺乏与子女的沟通,认为孩子已经成年,这样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父母与子女存在年龄的代沟,两代人思想文化都存在着差异,只有沟通才能让对方更了解你,在出现问题时就可以用最温和的办法解决。
四、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为上课时间,课堂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辅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重视大学生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一切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伊曼努尔·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毛泽东.毛泽东在苏联的言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
[4]刘晓娟.运用情感教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情感教育 匮乏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60-02
一、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道德标准的模糊
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崇高的道德是我们毕生的追求,道德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情感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所以情感教育的匮乏,导致大学生道德标准的模糊。
首先,大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仅限于书本的知识性理论和社会的道德表现。但对于什么是道德,道德具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都存在着疑问。部分学校道德品质教育缺失,在道德认知方面的不全面,使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一些判断、评价能力的缺失,一些负能量的事件所造成的不好的影响也引发了大学生判断评价的偏差。社会道德状况的判别与评估需要进行积极教育和引导,教育与引导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二)理想信念的缺失
毛泽东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不竭动力。很多时候,我们谈理想信念时,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其产生期望。每个人的理想信念不同,但却都在为自己的未来不懈努力。理想信念推动我们不断向前,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不会轻易放弃,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再者,在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于理想信念的重视度不高,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够,认为学生掌握专业教育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即可,因此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没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缺乏对学生思想的了解时,所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会与学生思想实际相脱节。
(三)心理问题的产生
虽然大学生已有自我驾驭的能力,但仍受到情绪的影响,产生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等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学生行为方面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
首先,有的大学生会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感情不顺心或家庭条件不好等等原因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己不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种自卑心理得不到缓解的话,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家长和老师都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部分事情时会出现偏激行为。有些大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在个性品质上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通常削弱了个体对抗挫折的能力。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学习负担过重、情感危机的出现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都极易让大学生产生颓废的心理,做出偏激的行为。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匮乏成因
(一)社会教育的边缘化
社会是学生即与家庭学校以外第三个主要接触的环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展。社会仍是学生的归属地,社会教育在方方面面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社会不断进步,信息传递方式多样,新媒体、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等传播中介方式的存在,让人们在了解最快最新的新闻同时,也会遇到负面的、带有功利性的新闻。手机、笔记本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使得网络信息的了解更加便利。学生受到各种信息的熏陶,社会负面现象也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社会教育时时刻刻存在于社会之中。很多人把教育狭窄地进行定义为传统的教师授课,但是社会这个大集体对我们也起着规范、警示、学习的作用。社会教育是隐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等等渗透我们的点点滴滴当中。正是因为社会教育的隐性,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社会教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社会教育边缘化。
(二)学校教育应试化
首先,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学校是最为重要和集中学习的阶段。然而,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我们的大学依旧没有朝着多方位、全方面去培养学生。大学生的考试仍然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则有待加强。
其次,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情感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学生能在悄无声息中感受到学校的学习氛围。但实际中,校园文化的开展却不是很理想。而且大部分学校很少开展心理咨询室,就算开设,一般也不经常进行辅导。由于没有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所以在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时不能准确地进行解决。大学生面对生活、学习、情感、社会压力等等心理问题时都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三)家庭教育传统化
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只要是为孩子好的,家长都愿意付出所有来支持。但是就是这种想法也会使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家长施加过多的压力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大学生是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所以他们身上背负着来自家人亲戚朋友的期盼,压力可想而知。 家长与孩子因为年龄的差距产生代沟,认为自己的思想跟不上子女的,最主要是因为缺乏与子女的沟通。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跟孩子相处,单纯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这样也是不正确的。家长只有通过沟通,了解到子女的情况,才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更好地进行教育,否则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片面教学观念产生的影响
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便是进行知识性的传授,然而却忽视情感交流,以为教学任务便是让学生学会书本的知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即可。三维目标的设定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加强对于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学习与教导,更加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一般都会简化或忽视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让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许多地方,课堂教学仍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不与老师进行互动、不愿学习,只是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等。日积月累,教师逐渐丧失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进步空间逐渐缩小。而且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多为重复记忆与知识性堆积,缺乏创新,很少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事实上,创新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教学方式上。
三、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社会教育,潜移默化育人
首先我们要积极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体宫等教育场所,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属性就是社会性,因为它们面向的对象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功用更为广泛。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思考,学习到许多的知识。我们要加强这些教育场所的建设,提高运营管理的技术水平,这样能够更好地为人们展示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博物馆、图书馆、文体宫等社会教育场所的学习,有别于学校的知识传授,这样更加形象、直接、具体地接触文化,内涵和外延也要丰富得多,能够在娱乐中了解到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领域,从而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只有大力加强社会教育场所的资金投入,完善服务体制和监督体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享受社会教育。
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都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文化公共文体设施的作用则是关键。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现在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大学生身处于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良好的传统美德和价值情感,能够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与挫折。这就要求媒体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正能量。只有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完善学校建设,加强情感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往年,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很响亮,但效果却不大,归根结底因为落实不到位。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名自身优秀的、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目前大部分学校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其实,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如何,体现了整个学校的成功与否。对于学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对于学生情感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将更好地促进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校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拥有敏感脆弱的内心,迫于学习或者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压力与烦恼,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然而大部分学校没有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这样就需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建立心理咨询室和配套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并对全体师生开放,便于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突破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子女会在与父母的朝夕相处中耳濡目染地学到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典范。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家长应该多多关心他们的精神方面,所以要加强对于孩子精神需求的关心。
其次,大学生人格已经形成,家长的教育方法不能像过去一样,在处理问题上应该以引导为主、沟通为辅。现在很多家长忙于事业,缺乏与子女的沟通,认为孩子已经成年,这样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父母与子女存在年龄的代沟,两代人思想文化都存在着差异,只有沟通才能让对方更了解你,在出现问题时就可以用最温和的办法解决。
四、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为上课时间,课堂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辅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重视大学生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一切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伊曼努尔·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毛泽东.毛泽东在苏联的言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
[4]刘晓娟.运用情感教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