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中国监狱的起源和产生

来源 :当代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有了关于监狱的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皋陶造狱的传说。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皋陶又称咎繇,他生于曲阜,是舜禹时代的人物,也就是说,他正处于我国由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相传他善于处理狱讼,虞舜时曾被任命为“士”,即司法长官,而且后来还被夏禹推荐为自己王位的继承人,可惜他先于禹而死去。可见皋陶在当时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关于皋陶造狱的传说,最早见于西汉史游所著的《急就章》中:“皋陶造狱法律存。”另外 I.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Slave Society - With the records on prisons, there is a legend circulating in China’s history about Gao Tao.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literature, Gao Tao, also known as blame, was born in Qufu and was the character of the Shun Yu era. In other words, he i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clan society into the slavery society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legend, he is good at handling prosecutions, when Yu Shun was appointed as a “scholar”, the magistrate, and later also recommended by Xia Yu as heir to his throne, but he died before Yu. Can be seen Gao Tao was a very influential figure at the time. The legend of Gao Tao on the creation of the prison, the earliest seen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urgent chapter”: “Gao pottery law of deposit.” In addition
其他文献
城市文化是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家,是一座城市的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
1925年4月29日,鲁迅在《坟·灯下漫笔》这一名篇中,针对那些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外国人,有这么一段精辟的分析:“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住宅现代化发展,居民区集中,小区建设规范,这就蕴含着新的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的水平高了,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及情感
印度和中国相邻,却又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隔开,中国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如果我们想超越这些限制,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和文化。中国人与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自文明兴起初期,性与宗教便在印度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虔诚的印度人认为,做爱可以使平凡男女由人变成神,是超脱尘世的一种手段。每逢星期一,印度各地的湿婆神庙便挤满了人
掌握化学方程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项基础技能,也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难关。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教育中大多重视记忆,知识点而轻视能力和过程。学生机械的记忆很容易遗忘或者错误,
2008年清明节,是全国法定假日规定调整后的第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在中国人多年来的意识里,清明节就是扫墓。其实,传统的清明节本是一个从容祭扫和纵情春游的节日,具有丰富的内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d imperial city walls in early spring of Beijing, renowned Spanish artist Pablo Picasso sips a mouthful of tea from a Chinese-st
老城的风貌一去不返,同时消逝的还有那些老城里发生的故事。    “晚上,阿房宫电影院门口,电灯闪耀着奇幻的色彩。一对年轻男女歪着脑袋,挽着手走来,猛地一抬头,男的说:‘是陈燕燕演的《寒红落雁》呢!’‘怪酸苦有味的影片呵!’女的脸上挂着微笑,那么轻轻地答着。一个孩子在他们身边扯着嗓子喊道:‘晚报!谁要看《长安晚报》!’”这是作家金芸描写 的1936年西安傍晚街景的一个片段,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录在茅盾主
一 判例法和法典法之间的比照一向是比较法的老生常谈之一。大陆法系的传统看法不承认判例在普通法国家里那种作为法律渊源所据有的重要地位,而是强调制定法的支配地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