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它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注意避免一些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教学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36-01
以往的历史教学,一般是靠嘴巴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仍比较单一,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学也由此精彩起来。本文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谈一些浅见,请教于同仁。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用Flash動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器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
历史知识具有广博性特征,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象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场景,陶冶学生情操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讲《鸦片战争的烽烟》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5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变师生观,拓展知识空间
网络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
如在学习乡土史“吴文化”一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媒体教学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由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练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它会越来越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越来越精彩。
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教学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36-01
以往的历史教学,一般是靠嘴巴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仍比较单一,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学也由此精彩起来。本文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谈一些浅见,请教于同仁。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用Flash動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器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
历史知识具有广博性特征,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象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场景,陶冶学生情操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讲《鸦片战争的烽烟》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5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变师生观,拓展知识空间
网络进入课堂,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
如在学习乡土史“吴文化”一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媒体教学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由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练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它会越来越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