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心理战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正是人们在社会价值排序上相对焦虑的时候—害怕锁定在“无房阶层”、“小房阶层”、“非学区房阶层”上。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样的心理背景,成为楼市上涨的强大“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提供一个从心理博弈去看房价涨跌的角度。但还是先来看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中,股市弥漫着两种心理:贪婪和恐惧。它们是影响股市涨跌的重要变量。
  我发现,这两种心理,传染性都很强。你的贪婪会激发我的贪婪,你的恐惧也会触发我的恐惧,一旦某种心理携带着巨大的心理能量传染成“羊群效应”,大涨或大跌的日子也就到了。
  任何一个市场,都具有风险和机会的属性,并且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心理因素一定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股市因为更像“赌局”,只是更凸显了贪婪、恐惧,及它们的传染性而已。
  楼市呢?
  谁都知道,有太多影响楼市跌涨的变量,重要的就有财税手段(有无税收优惠,是不是补贴居民买房啥的)、金融手段(是不是降准降息啥的)、行政手段(送不送户口啊,限不限购啥的)、供应量(有多少库存,还是量太少呢?)、有多少刚性的有效需求(我没房子想买房,是刚需。但没钱,我的需求其实还是无效需求,没有入场券,房产商根本不考虑我这种人,就像任志强同志所说的“房子不是为穷人盖的”)、投机炒作的获利前景和门槛(这个不解释,“首付贷”之类已经被盯上了)、人口红利(这个更不用解释了)等。
  但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反正我是信了:还有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影响房价的涨跌。
  这个“心理因素”是一个箩筐,它装有3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弥漫于楼市中的情感情绪,比如恐慌、焦虑、贪婪。它们传染性都很强。
  其次是人们各种想达成或消除的心理状态,比如有一个房子才有安全感,有一个学区房才对子女未来的美好人生梦想有信心,有一个房子才能在别人面前有心理优势,诸如此类。
  再次,是一个心理的博弈格局。这个博弈格局,不仅把以上两种心理内容包含其中,也把影响房价涨跌的其他变量一锅煮,变成博弈的心理背景、筹码和信息,同时,加进了人际博弈等因素。它因此把楼市变成了一个有博弈各方参与的“心理场”,各方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互动,影响到了房价的涨跌。这个博弈各方,你懂的,有政府、银行、房地产商、炒房者、购房者、潜在的购房者等。另外,虽然没有入场券而只能围观的人不是博弈中的一方,但他们是什么心态,也会影响到博弈各方的心理和行动。
  下面我来一一揭開。

注意楼市中的“心理红利”


  这一段我想讲楼市心理博弈的第一个宏观层面,“政府-社会”层面。
  我们注意观察两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在过去很多年,有一些经济学家一直看空楼市,认为楼市有非常大的泡沫,要暴跌、腰斩什么的,但到现在为止,房价上涨了不知多少倍的铁一般事实,证明他们都被“打脸”了。有一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是骗子。
  他们当然不是骗子,只是,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楼市可能不靠谱。楼市肯定最终无法违背经济规律,但以中国的情况,还是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违背经济规律,虽然这个“很长”到底是多长没人准确地知道。
  另一些鼓吹房价会“涨涨涨”的人脸上贴金了,到现在为止的结果正是他们当初所预言的。他们成功的秘密其实并不是秘密,那就是知道政府无论是从土地财政、GDP和经济、金融风险等考虑是不希望房价跌的,一定会托起来。而政府好像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可以做到这一点。
  宋朝的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些人是作为半个心理专家看楼市。必须承认,他们看得很准。
  第二个现象。我不说远的,只从2014年央行的“9.30新政”说起,每一次“救市”,房价都会上涨,虽然它的效应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以致需要一次次地降息降准,充分“释放”出大量的货币注入到楼市里面。但这种本质上只是经验主义的套路,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铁的规律。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射:“救市”必涨。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预设和预期。
  可是在楼市的泡沫早已如此严重(这是废话),经济也呈下行趋势的情况下,财政、金融等手段,真有那么神奇吗?无论过去的经验多么正确,明显只是一种单向度思维。我认为很多人并没有看到这其中的心理博弈。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2015年间的一两次降息降准所暗示的—它们没有激起多少成交量和让房价应声而涨。这已经表明,财政、金融等手段本身并没有那么神奇的能力,它们的厉害之处是激起了入场者、跃跃欲试想入场者,及怕自己这次不入场再也没了入场券的人的那种条件反射,他们的贪婪、恐慌、不安全感等。是这些财政、金融等手段的心理效应,产生了市场效应,而不是它们本身就有这种市场效应。当然,中间这个过程和机制被很多人忽略了,所以,看上去,这些手段是多么的神奇。
  楼市并不是政府的。显然政府手中的资源对楼市的影响,还没达到想让它涨就涨,想让它跌就跌的超强能力。整个楼市实际上充满了复杂的博弈和不确定性。面对这种复杂的博弈和不确定性,没有谁对自己“怎样怎样”,就会“如何如何”拥有绝对自信。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具有试探社会心理的性质。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们对政府救市的经验主义套路,贪婪、恐慌等心理背景,对政府能力超强的预期等“心理红利”上。
  但这种“心理红利”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跨过某个临界点,比如发现“救市”没用,比如其他市场条件已经产生极大变化,比如发现政府不“救市”了,那就不灵了。到那个时候,很可能会导致房价走入下跌的快速通道。

社会价值排序的焦虑


  现在来说楼市博弈的中观层面,跟群体的心理竞争,跟阶层的分化,跟房地产商对此的利用有关。
  没办法,还是要说说阶层,抽去了这个因素,将无法解释中国楼市的某些现象。   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如果房子只具有居住属性,只是用来住人的,不具有社会价值排序属性,不跟人的阶层地位,以及他在社会中是否被“尊重”,能不能娶到老婆等联系起来,会如何呢?(房子还具有可用来炒作获利的商品属性或夸张的类似于黄金那样的“保值属性”,不过在这里不用管它。)
  如果按照现在中国城市已實现人均1.1套房子的现实,房子早就过剩,房价应该已经降下来,为什么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还那么疯狂地上涨?为了遏制这么疯狂的上涨,还需要地方政府这段时间再动用“限购”之类手段呢?
  问题是:人们并不仅仅是根据“居住”的需求买房子。他们是携带自己在社会价值排序上的焦虑,携带对阶层地位稳固化的焦虑,携带着害怕自己不买房就钉死在了某个阶层地位的恐慌等入场的。而房地产商早就清楚这一点,他们的广告词、楼盘名称,包括“尊享”之类词语,那么多年来不厌其烦地刺激,并强化他们博弈对手的心理背景。当然,“无房无车”就相当于失败,很难娶到老婆的现实,也使得购房者和潜在购房者不断地自我强化这一背景。它们构成一股强烈的社会心理,相互传染。
  我不敢抱有希望地说,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只考虑到楼市博弈的这个中观层面,在这样强烈的心理背景下,楼市是没有“过剩”一说的,因为社会价值排序的焦虑,阶层地位的焦虑不可能消解。它将会像衣服、包包的市场一样,即使实际上供应过剩,也会细分出奢侈品市场、中端市场、地摊市场之类,它们对应于不同的阶层。你应该可以看出,楼市也有这样的意思了,一线城市的房子、市中心的房子、豪宅之类,就相当于衣服、包包市场中的奢侈品,现在在三四线城市甚至镇上卖不出去的房子,你就相当于地摊市场吧。
  资本有一个德性,就是一定要刺激出你在社会价值排序上的焦虑(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文知识分子很讨厌资本的原因),然后,才能让你为消除这个焦虑掏钱。这些年,尤其是现在,正是人们在社会价值排序上相对焦虑的时候—害怕锁定在“无房阶层”、“小房阶层”、“非学区房阶层”上。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样的心理背景,成为楼市上涨的强大“需求”。
  在这个心理博弈中,房地产商并不用费多大心思。这样的心理背景,是由社会阶层结构,以及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的嬗变完成的,房地产商只是激活、利用。说句实话,从博弈上说,它具有人们在心理上“鹬蚌相争”,让房地产商“渔翁得利”的性质。
  前面说了,在这个心理博弈的中观层面,房价会导致普遍上涨,大势不妙也只是分化,没有整体普遍下跌的可能。

心理战


  最后我们来说说楼市心理博弈的微观层面,主要是购房者和售楼小姐、房地产中介、房东等的博弈。这是最直接的心理战。
  很多大事情的发生,因为背后有着强有力的社会背景的支持,所以看似“必然”,但它的发生,往往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谁能想到突尼斯的一位城管因为盘查没收了一个小贩的摊子,导致其愤而自焚,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颜色革命”呢?
  而实际上,有些事情的发生,也不需要背后有这么一个“必然”的因素来支持(它往往是事后人们为了解释它的发生,而找的一些实际上很牵强的理由),它只需要利用信息的不对称,点燃一些心理内容,然后传染,放大成某个可见事实就行,这个可见事实,会自动证明“事情原本就是这样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的人也清楚,原本没有一个势,但经过“造势”,也就有了。
  当然,在楼市的微观心理博弈中,这两种情况都兼而有之。
  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房东,在评估了市场之后(这个评估肯定不可能准确),准备以300万的价格卖出一套房子,购房者看了,在没有房子的焦虑和担心房价上涨的恐慌中,接受了这个价格。但房地产中介捕捉到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政策动向,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房东说你这套房子可以330万卖出去。由于相对于中介来说,房东并不太了解市场的行情,信息不对称,而在跟购房者的博弈中,他也占据优势,因此被中介激发出了贪婪的心理,立马提价到330万元。购房者一看傻眼了,但中介这个时候对他说,房价又要大涨了,你看人家房东都涨价了,现在不买还要涨。在中介不断的恐吓和催促下,本来就没有足够的信息去判断房价会不会上涨的购房者,恐慌之下便接受这个价格了。
  于是,在这个3人心理博弈的“楼市”中,房价上涨了10%。
  这个“楼市”传导到别的“楼市”,便成了“房价已上涨10%”的一个事实,它马上成为别的“楼市”价格上涨的依据和信号。如此,点扩成面,带动了房价上涨。而当这个局面形成后,购房者一看,“好惊险,房价确实上涨了,幸好当初买了”。
  但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哪有房价一定会上涨的清晰信号和足够理由?房地产中介跟所有市场主体一样,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完备的(没有人可以掌握完备信息),事实上面对复杂而抽象的楼市,他也会感觉到渺小无力,充满不确定性。他这样做,主要是通过心理战来操纵房价走向。而房地产商则把这一战术发挥到了极端。
  房价这个东西不是物理化学反应,预先就会按照某种规律今天涨10%明天跌5%。它的上涨或下跌,是复杂的多方博弈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力推动的,其中的心理博弈占据了很大的份量。
  看到这一点的话,在房价涨或跌的时候,不用吃惊,而是可以去考察一下社会心理,它是在强化或是弱化房价的走势。
其他文献
传统的外语词汇教学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低级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高级技能的培养,其直接结果是学生不会有效的学习.这不仅会使总体外语教学质量下降,使个别
传统实验室的实验资源因不能实现远程操作,不能解决全方位开放问题。常规的牛顿环直径测量方法消耗的时间长、测量误差大且易导致眼睛疲劳,本文选用等厚干涉实验作为研究对象,设
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多数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教师应更加重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学科
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为推动小学作文写作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老师的教学也需要更多的方法来促进学习效率.在数据和信息越发丰富的时代,数学题目中的文字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数学教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和学习状态,通过设计合理的方式来不断地进行核心素养
Dornyei三层面动机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和学习情境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主要层面.本文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调整学习情境层面的因素来培养和激发韩国语专业
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质量是决定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关键,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小学数学在解决问题方法方面的多样化建设情况,并就多样化方法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完整的分析.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大力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人才引进后续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思考,进而提出
肺癌是发生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而肺叶切除是能够耐受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的金标准[2]。然而部分早期NSCLC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