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创新效应分析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和创新效应的基础上,从知识溢出主体与接受主体两方面来研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创新效应的影响,旨在更好地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创新效应,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科技型人才 聚集效应 创新效应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30-02
  
  一、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群体,科技型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科技型人才在区域之间的流动能够在某一区域内形成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而科技型人才聚集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能够产生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形成和提升必然要有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所谓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科技型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科技型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它能够使科技型人才科研教育水平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其主要特征有:空间性、聚类性、规模性。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二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是指科技型人才在某一区域内按照一定内在联系以类聚集,在和谐的内外环境作用下,发挥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加总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是指科技型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形成聚集,但所产生的聚集作用低于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形成不经济性效应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型人才聚集没有形成科技型人才之间的内在联系、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环境不理想、流动性不够强以及在组织内所发生的各种冲突。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归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而把经济性效应归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总体特征可分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组织效应、环境效应和聚集成员的自身效应。具体特征又可分为: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时间效应、区域效应、规模效应等8个特征。
  创新效应的产生以知识溢出效应为前提,本文所涉及的创新主要是指知识创新。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与共享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现有知识中派生出新的知识。所以,知识首先要在创新主体之间共享,然后在创新主体的应用中得到创新,即产生创新效应。
  二、创新效应分析
  创新效应是知识溢出效应的联动效应。知识溢出是隐性知识的显现和交流,与其对应的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途径和内容都是不同的,显性知识共享主要通过书刊、电子书、电子邮件等形式传递给外界,是已成文的知识,一般不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共享介质主要是报纸、书刊、网络等。隐性知识由于深深植根在个体的行为本身,植根于它赖以形成的环境与情景之中,难以用编码直接描述出来,是没成文的知识。它的共享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启发、学习、模仿以及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形式来进行,会因环境、情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经验、技能、技巧、诀窍、价值观、信念、直觉、灵感、洞察力等,共享介质主要有电话、机器、道具等。显性知识为众多人口占有,对这些知识进行创新,难度大,概率低。而隐性知识不但不具备广泛特征,相反表现为稀缺性。加上对知识的掌握有差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创新表现,形成创新效应。
  三、影响创新效应的因素
  创新效应产生的前提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使组织内部人员充分利用彼此的知识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思考或劳动,降低组织成员的培训开支,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组织的知识创新。影响创新效应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知识的传播途径,知识溢出主体与接受主体角度来研究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溢出主体相关的因素
  1.所在区域的科教文化底蕴。科教文化底蕴是一个区域的文化软环境,它对科技型人才创新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潜移默化的。科技型人才接受教育年限较长,层次较高,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否充分发挥往往取决于科技人才所在区域的科教文化底蕴。良好的区域科教文化底蕴,可以使科技型人才在这个环境中发展有舞台,展现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产生人才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
  2.文字表达等能力。对于显性知识的溢出,主要与主体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关,而隐性知识溢出主要与隐性知识主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情、语调语气、思维敏捷度和清晰度有关。溢出主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情、语调语气能准确表达知识,则能够提高接受主体的接受水平;溢出主体的思维敏捷度和清晰度高,对接受主体清晰地掌握溢出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同样也能促进创新效应的实现。
  另外,由于溢出主体所传播的隐性知识是个人的经验、技能、技巧、诀窍、价值观、信念、直觉、灵感、洞察力,所以溢出主体自身的素质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把自身拥有的独特的隐性知识传播出去,有利于创新效应的实现。
  (二)接受主体相关的因素
  1.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就接受主体来说,显性知识创新与隐性知识创新主体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主要与主体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关。显性知识的溢出能为接受主体传播大众化知识,而隐性知识的溢出能为接受主体传播与溢出主体知识水平、经验、技能、技巧等相关的稀缺性知识。但是溢出的信息能否被接受主体吸收,这就对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接受主体各方面的能力较高,能够将所得知识与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有效结合,并应用于实践,则有利于创新效应的产生。
  2.科研环境。科研环境是科技型人才工作的基本环境,良好的科研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科技型人才聚集,而当科技型人才聚集到一起时,不同区域、文化、知识类型的科技型人才通过交流与协作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信息成本降低,产生信息共享效应。人才聚集方便彼此交流沟通、信息共享、经验交流, 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利于更好地挖掘科技型人才的潜力,进而实现创新效应。
  综合考虑,知识溢出主体和接受主体对创新效应都有很大的影响。若知识溢出主体能准确传达共享信息,而接受主体能够明确接受并有效应用溢出知识,则能够放大人才聚集的创新效应。
  四、建议和对策
  1.加强人才流动,畅通隐性知识共享渠道。一方面,要打破现有人事单位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管理权限,变“单位人”为“社会人”,使人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促使人才聚集现象的形成。人才聚集后,科技型人才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增多,通过信息交流,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等,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就难以形成丰富的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建立创新学习型组织,科技型人才可以在特定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交流、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如通过学术辩论会、专题讨论会、专家咨询会等等,这些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使参加者共享时间和空间。所有的表达方式如表情、语言、动作、眼神等都在传递信息,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在接收信息。同时,交流被及时的刺激和反馈所激发和引导,许多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在这种交流可以被意会,隐性知识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交流与共享。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是掌握明确知识的向导,是人认识行为的内在动力并最终决定了人的创造性表现。
  2.优化人才创新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大力营造引才、重才、识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创造良好条件,并重点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一是要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的事业平台。坚持用产业凝聚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二是切实关心和保护人才。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进一步发扬奉献拼搏、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精神,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三是放宽科技人才创业投资领域。允许各类科技人才以各种形式,在国家没有限制的所有领域投资创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停薪留职,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努力改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四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人才的聚集提供服务,使人才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下愉快的工作,从而激发他们知识创新的热情。
  3.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溢出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的能力。知识溢出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直接决定着知识传播质量和接受质量,而知识传播质量和接受质量又直接决定着知识能否产生各种创新表现。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培训,使得科技型人才在培训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知识传播质量和接受质量,促进创新效应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牛冲槐,接民,张敏,等.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中国软科学,2006(4)
  2.马永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及其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3.姜文.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
  究,2007(3)
  4.韩丽春.论隐性知识的共享[J].辽宁师专学报,2007(6)
  5.臧良运.企业知识溢出效应与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贸,2004(11)
  6.秦铁辉,程妮.试论影响组织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原因[J].图书·情报·知识,2006(6)
  7.牛冲槐,张敏,张鸿潮,李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
  8.达建,刘明捷.隐性知识与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9)
  9.牛冲槐,李若瑶,杨春燕.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动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5)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逐步步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抓品牌,拓市场,已成为房开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揭示了品牌战略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 品牌建设 运营维护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53-01    我国房地产市场已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逐步走向品牌竞争。
一、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一)麦田杂草的发生为害状况据全国杂草普查资料报道,我国麦田杂草种类有200多种,草害面积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0%以上,损失约占小麦总产的15%,达100亿
那年,我18岁,正在为高考而忙碌。我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老师说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考重点。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压力。
期刊
为促使植物源农药产业技术联盟成员更好的致力于高效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创制与产业化及大规模应用,20t3年3月26日上午9:00,植物源农药产业技术联盟第一次技术培训开班典礼在无公害
摘 要: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医疗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势必要加强经营管理,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医院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文章试对医院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医院会计模式 管理会计职能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83-01    在计算机高速
农药技术创新决定了农药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农药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眼下,国外农药企业环保农药创新情况如何?这些行业巨擘在成长中有何策略?他们的最新动态是什么?国家知识产权
摘 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农村人才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保障社会稳定,培育农村市场,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经济体制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宁波市镇海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但是仍然存在着人才数量匮乏、人才结构失衡、带动效应不明显、人才队伍不稳定、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文章在对该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成因进行分析的
近年来,一些实力较强的外贸企业逐渐转向内销,加速行业整合。有中国农药样板企业之称的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生农”)也加大了国内市场开发力度,2月18日,该公司成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桥梁和纽带的企业工会组织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文章指出,这些涉及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的难点与热点问题,需要广大工会工作者认真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