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客体接受与需求状况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客体接受与需求状况的调查,有效地把握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强烈关注爱国主义题材,教学方法上自主学习的要求极为强烈。根据调查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形势与政策”课客体接受与需求状况调研应经常化;二是分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三是以社会实践为轴心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客体;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费英秋(1963-),女,山东胶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与交流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5-0063-02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引导和启发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状况,培养大学生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趋势,提高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为达到并检验这一教学目的,有必要对“形势与政策”课客体接受与需求状况进行调研,为此,对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的1~3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
  一、调查的技术方法及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此次调查的基本方法是从三位讲授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中,选取讲课班级、人数最多的一位教师所带的学生为样本,分两个学期进行滚动调研,共计78个班,约2300余人。要求每个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递交一篇“我谈形势与政策课改革”提案一份,教师不进行任何诱导和限制,任凭学生自由发散式地思考和建议,共收到1482份提案,工科生占81.9%,文科生占9.1%,(该比例与我校10个理工科学院,1个文科学院的情况基本相当,应属合理)。其中,一年级学生为21.2%,二年级学生为52.3%,三年级学生为26.5%(鉴于我校该课是在1~3年级开设,并且一年级有一个学习适应期、三年级社会兼职较多,而二年级正是认真学习时期,对教学过程要求较高,该比例大体合理)。最后,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对提案采取简单排序法,即按提案内容的重复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重点分析高于5%的重复率的提案。
  根据反馈材料,总体上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态度是端正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他们正确把握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认识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和正确评价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该门课更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但是,也有少部分人(约15%)表示开这门课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对政治经济形势、国际冲突不感兴趣,一旦关注什么,听听广播,上上网就能解决,持这种观点的以工科学生居多。
  二、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接受与需求现状分析
  反馈显示,在教学内容上,学生普遍反映“形势与政策”课应当多讲大学生关注的、与大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时事政策。从提案的排序来看,大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按关注程度排序依次为爱国主义问题—与中国有关的国际形势—中国的社会问题—党中央有关大学生的政策。从年级的需求差异来看,一年级的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讲解国内外形势与党中央的政策。三年级的学生更关注与其自身未来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社会经济形势及其变化对他们的就业、未来发展的影响。而二年级的学生则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讲解。总体上看,二、三年级学生要求教师只讲授他们关注的某一个专题即可,而一年级的学生则要求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讲授。
  在教学方法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极为强烈,提案中位居前三的是增加实践机会、师生互动、举办学生辩论赛。另外,一些学生还提到了组织学生代表进行专题演讲、进行小组讨论以及多放一些精彩的视频等。
  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中选择播放的录像印象极为深刻(其中提到汶川地震救援、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环境污染等),希望今后多放一些这种贴近时事的精彩录像。一些学生在提案中提到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作用,他们认为,教师没有必要对国内外的形势进行系统全面地介绍和分析,只是在有限的8学时内,针对某一个问题深入讲解,教师起的作用是点评而不是介绍。还有极少部分学生提到,希望能够请到有海外外交工作经验以及与时事中相关专题有切身经历的专门人员来校讲演,这样会有一种近距离的接触和深度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提到了“形势与政策”课是自上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门没有教材的课,对这种不用教材的课程,还不知道怎样定位,不像听报告,又不像正式课程,持这一观点的大多数为一年级学生。此外,有的学生还提到上课人数过多、场面过大、课时过少等问题。
  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仅影响着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而且影响着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关系着该课的成效。此次调查规模,虽然仅限于一个高校的部分样本,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需求,这为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带来了以下启示。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几点启示
  1.“形势与政策”课客体接受与需求状况调研应经常化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开放、思想多元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外,手机和网络等也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选择和要求,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比较强,不喜欢传统的被动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他们具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主体的欲望。
  作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特点的“形势与政策”课,其内容随时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该课的教学也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形势与党的政策的看法、关注程度,否则就有可能无视学生的需求陷于空洞的说教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及时了解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到客体接受与需求状况调研经常化、规范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每学期上课前都要进行教学反馈,即依据教育部有关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精选专题,放到校园网上,让学生选择他们最关心的专题。通过这种反馈,了解、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途径,从而实现社会宏观与学校微观的紧密结合,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使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来,有助于“形势与政策”课真正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分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
  虽然大学生具有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的共同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在尊重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除了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要点以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安排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差异。通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从社会发展、祖国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个人发展和个人未来。
  3.以社会实践为轴心,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其教育目的也是实践性的。为此,要在实践中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系统化教育网络。应紧紧围绕社会实践这一核心,坚持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自行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自行设计和论证社会实践的课题或方案,自行联系和确定社会实践的基地和时间等。社会实践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写报告、搞图片展、举办座谈会等。
  鉴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客体庞大,社会实践经费有限,学校党委应进行总体规划、学院党总支具体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精心指导,形成三方配合态势,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把”形势与政策”课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的学分作为必修学分,学校每年要划拨社会实践的专项经费等。学校还应将“形势与政策”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党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明确的以“形势与政策”为内容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和征文比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相关专题,成立各种社团如农村问题社团、大学生村官社团、国际关系社团、台海问题社团等,学生以社团为单位,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此外,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外请的专家讲座,开展的专场报告会以及党委、宣传部的各种讲座,也应纳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总体规划中,使“形势与政策”课走出课堂这一单一教学模式变为寓教于活动的多元化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崔枫,鲍俊林.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09,(3).
  [2]王仙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3]张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抓好的三个过程[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其他文献
摘要:“土力学”是一门集抽象理论、经验公式、实验验证及工程实践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三峡大学“土力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内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就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陈勇(1980-),男,湖北襄阳人,三峡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谈云志(1979-),男,湖北武汉人
期刊
摘要:“机械制造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结合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师执教理念,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考评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造;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刘长红(1977-),男,河南太康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郭晓琴(1972-),女,河南信阳人,郑州航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很多。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的现状,提出从辅导员的选拔任用、辅导员的培训进修、辅导员激励机制以及人的执行力等四个方面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  作者简介:陶爱荣(1963-),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教授;高月萍(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
期刊
摘要:在实验室的运行及管理过程中,了解到在高校环境中部分科研人员及年轻老师成长过程中的无奈,针对在高校中存在的“科研项目”指挥棒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国家增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团队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才能有效地避免过度竞争,进而提高科研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科研质量  作者简介:过金超(1978-),男,河南开封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
期刊
摘要:流体力学因其内容抽象、难度大、偏微分方程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不佳。在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联想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而且通过联想、对比与思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物理内涵。通过对启发—联想式教学在流体力学中应用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启发—联想式教学应用的关键点。  关键词:流体力学;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教学  作者简介:孙恒(1976-),男,山东淄博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与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主要场所。如何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充分运用各项资源和学生的心理效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于对课堂教学涉及的若干因素、学生的心理及其状态的课堂调查问卷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对利用心理效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效应;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施应玲(1965-),女,湖北
期刊
摘要:在分析了经管类高等数学教与学的现状和特点后,根据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数学;经管类;教学原则  作者简介:陈新娟(1980-),女,山东郓城人,攀枝花学院计算机学院,助教;刘涛(1966-),男,攀枝花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四川攀枝花61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选矿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论述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应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最后探讨了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选矿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矿物加工工程  作者简介:何东升(1979-),男,湖北大悟人,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讲师;张翼(1982-),男,湖北仙桃人,武
期刊
摘要: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由于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不明确,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认识不到位,一直阻力重重,动力不足,在浅层次徘徊。应通过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培训,加强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及监督、指导、考核,并给予欠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教育一定的政策支持等措施,推动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学研  作者
期刊
摘要:“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该课程进行了整体教学设计,包括基本描述、教学定位、课堂教学、实验环节、考试环节等方面。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韩东太(1972-),男,河南平顶山人,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何光艳(1973-),男,四川达州人,中国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