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MAX相层状陶瓷材料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来源 :材料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润滑油脂难以满足高温工况下零部件的润滑需求,三元MAX相层状陶瓷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自润滑性能的新型材料,在高温耐磨自润滑领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MAX相材料自润滑原理为:在摩擦力、热作用力下,M位和A位元素扩散至材料的表面并与环境中的氧气结合,持续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润滑膜,该润滑膜能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目前,通过试验合成的MAX相已多达80余种,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三种材料体系为钛硅碳及其复合材料、钛铝碳及其复合材料和铬铝碳及其复合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MAX相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通过分析可发现MAX相陶瓷复合材料的组成、工况条件及制备工艺技术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重要影响.MAX相复合材料成分之间需要良好的润湿性,以便于形成致密均匀的复合材料,如钛硅碳与镍的润湿性不佳,但与铜的润湿性较好.MAX相自润滑材料在低于400℃的温度及轻载条件下难以形成稳定的氧化物润滑膜;同时较低温度的制备技术能有效地防止MAX相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热分解,更有利于材料表面润滑膜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钛铝碳材料在室温环境下能向其表面释放碳元素并石墨化,其室温至400℃的摩擦学性能优于其他MAX相材料.通过对不同A位元素的MAX相材料分析对比发现,Al元素在材料中的扩散速度高于Si、Ge等元素,故与含硅MAX相复合材料相比,含铝MAX相材料氧化膜形成速度更快且抗氧化性更优,同时原位生成的氧化物能修复材料中微纳米级的裂纹.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在核工业、储能材料、超导材料等特殊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MAX相材料,最后分析总结了MAX相材料本征特征及制备技术对其大范围工程应用的一些限制,并展望了其在宽温域自润滑材料及复杂工程零部件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以期为MAX相材料在高温耐磨自润滑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超光滑平面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器件表面粗糙度需达到纳米级,面形精度达到微米级,且无表面和亚表面损伤.传统超精密抛光技术效率低、成本高、不易控制,易产生表面、亚表面损伤,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磁流变抛光技术(MRF)是利用磁流变抛光液在磁场中的流变性对器件表面进行抛光的一种新兴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其抛光过程可被有效控制,且能够实现精准抛光,可达到超精密的质量要求.本文对磁流变抛光技术中磁流变液和磁极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详述了磁流变液的组成部分、常见材料以及三大指标(沉降稳定性、磁力学特性和剪切屈
为了解决防锈油在轴承套圈上残留、导致盐浴淬火后轴承套圈表面产生黄斑的问题,对市面上的防锈油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发现二壬基磺酸钡(T705)、石油磺酸钡(T701)易导致黄斑产生,并且套圈发黄严重,十二烯基丁二酸(T746)、二壬基磺酸钙(T705C)、石油磺酸钙以及复合剂1号、复合剂2号、复合剂3号没有产生黄斑.通过元素分析,发现含钡高的添加剂产生黄斑;通过电镜分析,轴承套圈表面产生黄斑是由于附着的防锈油添加剂影响轴承套圈表面的氧化程度,从而产生色差.
盘形滚刀是盾构/TBM执行破岩掘进的主要部件,被视为TBM的“牙齿”.滚刀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在服役过程中极易发生刀圈磨损,甚至崩刃等异常失效,致使刀圈成为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易耗零件,进而缩短盾构/TBM的运行寿命,并大幅提高了隧道施工成本.因此,如何减少表面损伤,延长滚刀的服役寿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工程问题.本文基于刀圈的成形、加工、服役、损伤、失效等全寿命周期阶段,分别概述了刀圈在服役损伤分析、材料成分改良、成形工艺改善、热处理工艺改进及涂层强化工艺优化中性能强化机理,分析了各方法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
受自然界中猪笼草的启发,通过在粗糙结构中灌注稳定的低表面能液体,替代超疏水表面粗糙结构中的空气层,形成稳定连续的润滑油层,制备了注液超滑表面.由于润滑油层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许多液滴在其表面滑动阻力小,难以浸润和黏附在表面.基于超滑表面的这些特性,它们在防腐蚀、防冰冻霜冻、自清洁、抑菌以及防微生物黏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润滑油具有流体特性,表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面临润滑油损失问题,最终导致超滑表面性能失效.因此,提高超滑表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了减少超滑表
铜基复合涂层因其良好的导热、导电、耐腐蚀与耐磨损性能在轨道交通、海洋船舶及冶金化工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粉末冶金、热喷涂及电镀等主要涂层制备技术存在制备温度高、基底热损伤严重及涂层内应力高等缺点,这严重限制了铜基复合涂层的发展与性能提升;而冷喷涂技术能克服以上缺点,可为具有良好力学与摩擦学性能铜基复合涂层的制备与应用提供新思路.然而,目前冷喷涂涂层制备过程中存在的硬质颗粒增强相与无机润滑相难沉积及其与基体间较弱的界面结合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具有良好力学与摩擦学性能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的设计与制备产生不利影响
硬脆材料具有膨胀系数低、强度高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学器件和集成电路等重要领域.但其因高硬度、低韧性,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脆性断裂,影响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因此,实现硬脆材料的高效去除以获得低损伤的加工表面是当前硬脆材料加工面临的主要难题.研磨抛光加工是实现硬脆材料表面平坦化的常用加工方式,可以在保证较高材料去除率的同时获得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研磨加工时,工件材料在磨粒的切削、耕犁、挤压及划擦作用下被去除,该方式作用下的材料去除率较高,但容易造成严重的亚表面损伤.因此在后续的抛光
利用冷喷涂技术在35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Mo-C-B-Y体系非晶涂层,通过纳秒脉冲激光构造了规则排布的乳突、点阵和凹槽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特征随激光织构的结构及间距的变化而变化.高通量脉冲激光作用下,涂层表面沿激光路径产生更大的凸起物,同时在凸起物上覆盖着由熔融粒子飞溅形成的颗粒物.织构表面同时存在织构、颗粒物、抛光表面三种结构.经过激光加工处理后的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疏水性,与去离子水和钻井液的接触角分别提升至(151.6±0.3)°和(145.9±0.4)°.随着点阵及凹槽织构间距的
激光熔覆技术可修复表面损伤的高速列车车轴,延长车轴使用寿命,降低车轴报废率.本研究在EA4T车轴钢表面激光熔覆24CrNiMo合金粉末,并探索热处理(HT)对熔覆层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维氏硬度计及万能试验机分析了熔覆层的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及拉伸性能.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测定了试件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内部组织主要由胞状枝晶、柱状晶和取向随机的细小枝晶组成.由于熔覆层细晶强化以及回火马氏体的形成,显微硬度、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远高于基
针对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中具有镧系元素(Ln)和过渡金属元素(Mo)含量较高的特点,本实验开发了一种以钼酸钙和钙钛锆石为主晶相的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并研究了Nd2 O3含量(0% ~5%,摩尔分数,下同)对玻璃陶瓷固化体的物相组成、形貌结构和抗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d2 O3含量为0% ~3%的固化体仅含均匀分布在玻璃基质中的钼酸钙和钙钛锆石两种晶相;随Nd2 O3含量增加,固化体的BO4向BO3转变,玻璃陶瓷固化体的体积密度和氧堆积密度逐渐增加,结构变得更加致密;产品一致性测试(PCT)
目前测定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常规方法是酚酞酒精法(以质量分数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为显色剂),它能确定混凝土中pH值小于10的完全碳化区域.混凝土的部分碳化区(PCZ)介于完全碳化区(FCZ)和未碳化区(NCZ)之间,其孔溶液碱度因碳化pH值下降至小于11.5时会导致钢筋钝化膜失稳,影响混凝土结构服役寿命,但常规碳化深度测定方法检测不出这一区域,因此未能完整反映混凝土实际碳化损伤.本工作探索了逐层磨粉测定混凝土pH值以确定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方法,测试了碳化7 d、14 d、28 d和56 d混凝土中FCZ和P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