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末角”在莆仙戏的表演中程式独特,在很多莆仙戏传统剧目中,“末角”都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笔者扮演莆仙戏传统剧目《白兔记》中赵老一角为例,来谈谈自己对莆仙戏“末角”行当表演特点的一管之见。
  【关键词】 莆仙戏;末角;表演特点;形神兼备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戏曲表演中“末角”的行当初始于宋元南戏,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而莆仙戏作为宋元南戏的最主要的继承者,每个行当不但沿袭南戏的所有的称谓,而且还保留了宋元南戏原有的表演特点,其古朴典雅,堪称一绝。
  跟全国各地的兄弟剧种一样,莆仙戏行当的划分也非常严格。清朝末年之前,莆仙戏只有“正生、贴生、正旦、贴旦、靓妆(净)、末角、丑角”七个行当,故此,戏班亦别名“七子班”。直到清末,莆仙戏开始逐渐与别的剧种相互交流融汇,受别的兄弟剧种影响,莆仙戏又增加了“老旦”这个行当称谓,因此,莆仙戏演员,也称之为“八仙子弟”。
  在莆仙戏中,“末角”的表演有文、武、高、矮之分。和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莆仙戏的行当基本功也划分为基础功和行当功,基础功比较有共性,但行当功就不尽相同,每个行当都有非常严格的区分和要求。“末角”在莆仙戏的表演中程式独特,在很多莆仙戏传统剧目中,“末角”都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如莆仙戏《商辂教书》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商辂教书》是莆仙戏传统剧目《张鱼舟》中的一段,全本戏写张鱼舟之子请了商辂教书,后来成名中了探花。我们所看到的三场戏,便是写商辂七十岁做了宰相,于归家途中留居张家教其子读书的一段插曲。莆仙戏传统折子戏就是选取这段戏剧情节,剧中人物刚一出场,商辂高大,家院矮小;一个一身红服,一个一身缁衣;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徐徐慢行,缓缓踏步。过小桥,瞰近水;登高坡,眺远山;举目望阵阵飞鸟,侧耳闻朗朗书声;山光水色,得之于心,鸟啼书声,寓之于怀。他们兴酣意畅,怡然自得,流连忘返。这段表演中,莆仙戏“末角”的程式功、基本功都得到充分的体现:高的“末角”——宰相商辂,运用了“半挑老人步”、“三甲点”、“四步寄二甲颠”、“三角杖老人步”、“拼手跷脚指手”等莆仙戏“末角”基本功,把一个老态龙钟又神采奕奕的年迈宰相——商辂,刻画得活灵活现;而矮的“末角”——家院商基,则运用“三节弯老人步”、“上拱手”、“上坡捶背”等基本功,这样表演让观众一下子就明白他的身份地位。剧中人物一高一矮,一个尊贵,一个卑下。这样舞台人物形象的处理,既符合封建社会主仆的尊卑伦理道德标准,又达到现代舞台表演对比的美感需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这么说,《商辂教书》这出戏是莆仙戏“末角”行当表演的一个非常突出的艺术典范。
  由于身材因素,本人在莆仙戏行当中专攻“矮末角”行当。从艺多年,莆仙戏“矮末角”行当的角色笔者演过很多,如《商辂教书》中的商基、《春草闯堂》中的院子和《白兔记》中的赵老等等,凡是剧本中有“矮末角”行当的角色,一般都是笔者来扮演。笔者所扮演的所有“末角”行当中,比较有戏或者说较为突出的应数《商辂教书》中的商基和《白兔记》中的赵老这两个角色了。
  以下,笔者就以自己扮演莆仙戏的传统剧目《白兔记》中赵老一角为例,来谈谈对莆仙戏“末角”行当表演特点的一管之见。
  《白兔记》剧目在莆仙戏中又名《刘知远》,是宋元南戏的四大名剧之一,也是莆仙戏传统剧目之一。新编《白兔记》因为要参加福建省第24届戏剧汇演,对剧本科本作了很大缩小改动,剧作者为了体现莆仙戏的“末角”表演特点,特意加上了“送子赴边”这场戏。由此可见,“末角”行当的表演在莆仙戏中是最具特色的艺术表演之一。
  赵老在《白兔记》中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老人,他是李三娘的邻居。由于看不惯李洪信夫妇的所作所为,他暗地里处处帮助李三娘。正是因为赵老的暗里相助,才使刘知远一家人免遭李洪信夫妇的毒手,躲过重重劫难。但赵老在新编《白兔记》中的戏的分量又不是很多,如何演好赵老这个角色,笔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在《白兔记》第一场中,赵老的出场没有一句道白和唱词,因为他是作为窃听者出现在剧情中的。由于没有道白,笔者只能用动作基本功来体现赵老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笔者刚出场时,首先运用莆仙戏独特的“矮末角”行当基本功“三节弯老人步”,这样就把赵老这个古代老人的舞台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在观众面前。当赵老无意听到李洪信之妻张丑奴“待我今晚派人上山,假扮瓜精,将那刘知远畜牲给除了”这句道白时,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但此时的赵老又不敢声张,无法当面戳穿李洪信夫妇的阴谋。笔者借用了莆仙戏“高末角”行当的“左右愤怒指手”这个基本功,寥寥几个动作,就将赵老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刻画得非常生动。
  赵老一角的表演重点是在《白兔记》剧目中的第四场。这场戏中的赵老受李三娘所托,携带婴儿刘承佑去边关寻找刘知远。试想,一个古稀老者,与刘知远一家无亲无故,但出于同情和热心,他不远千里护送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刘承佑千里寻父,这途中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坎坷曲折?这又是何等伟大的助人为乐的行为!所以赵老的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体现。这出戏刚一出场,赵老背背婴儿持杖上台,为了体现他的路途的艰辛,笔者继续运用莆仙戏“末角”行当的基本功“三节弯老人步”,这个基本功的特点是给人以形似的感觉,因为赵老毕竟是古稀老人,老人如果挺胸阔步上场,那只能是“武末”行当了,与赵老的身份不符。为了结合唱词“群鸟归林黄昏近”的意境,笔者运用“末角”行当的基本功“拼手二甲看”。在这段表演里,还有爬坡、下坡、过小溪、穿密林,途中还经历雷电轰鸣、风雨交加等自然情景。可是在舞台上如何去表现这些呢?这时莆仙戏“末角”的一系列表演程式就派上用场了。比如,爬坡时笔者运用“上坡捶背”、下坡时笔者用“三脚杖分手”、过小溪笔者用“拆脚过溪”、穿密林时笔者用“举杖打步仔”,等等。在这段表演中,笔者充分运用戏曲艺术的虚拟手法,结合莆仙戏“末角”行当的表演特点,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笔者在莆仙戏《白兔记》中扮演的赵老一角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在福建省第二十届戏剧汇演汇报演出的时候,赵老一出场就博得满堂彩,这首先要归功于莆仙戏“末角”行当表演的绝无仅有的独特形式,也跟本人娴熟的“末角”基本功运用分不开的。形神兼备一般泛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但笔者觉得对戏曲表演的人物塑造同样可以这么形容的。有道是,戏由人演,但要把剧中人物演得形神兼备那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功夫。笔者认为,无论任何剧种,只要演员认真学习本剧种的行当基本功,勤学苦练,认真研究自己所扮演的舞台人物性格特征,并加以融会贯通,就一定能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抗日题材的电视电影作品数量颇丰,不少作品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诡计1940》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去意识形态的主题表达、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和类型化的悬念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抗日题材影片艺术创作上的全新突破。  【关键词】 《诡计1940》;抗日题材影片;意识形态;去英雄化;类型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与蔚为壮观甚至泛滥成灾的抗日题材电视剧相比
期刊
【摘要】 王维新的铜版画和水性媒材绘画双轨并进,达到了中国现代美术应有的学术高度。这个高度是通过其绘画中的现代性境界来达成的,此境界不同于1840以前的中国固有绘画的美学追求。我们从王维新的绘画中,看到了宗白华所描述的中国绘画的愿景的真实展开和生成。  【关键词】 王维新;水性媒材绘画;铜版画;中国西画;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情况下,一个时代或具体到一个60年的周
期刊
【摘要】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改编自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同名巨著,是当代音乐剧名作。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音乐剧用如泣如诉的歌声、极富张力的舞蹈和眼花缭乱的舞美设计将人物性格和艺术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善与恶的冲突、忠贞与背叛的冲突、奇美与奇丑的冲突三个角度阐释音乐剧在戏剧性的冲突中赋予了作品更强烈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最纯粹的爱与人性在这出伟大的悲剧中一次次升华,令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期刊
【摘要】 侯孝贤把个人的生命经验与宏大的历史叙事结合起来,使其电影超越了狭隘的个人视域,充满历史的悲情力量和永恒的美丽乡愁,既有儒家美学的温柔敦厚、一往情深,又有道家的超脱旷达、冷眼旁观,饱含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蕴。  【关键词】 侯孝贤;古典美学;历史悲情;乡愁;《聂隐娘》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聂隐娘》斩获戛纳最佳导演奖,这无疑是一个电影导演一生的最高荣誉。然而,这部电影的
期刊
关山月 1912─2000年,广东省阳江县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入“春睡画院”,随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先生学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副校长、附中首任校长等职。他是中国当代国画大师、岭南画派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代
期刊
【摘要】 由蒋霞萍编剧的30集电视文学剧本《凤凰涅》,勾画了企业改制与产业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民营企业的现实遭际,集中展现了主流价值观下的审美文化品格,深度透视了民营经济的演进,从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视角出发,架构出错综复杂的人物群像,凝练出意蕴丰富的情节内容,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是中国电视剧不可多得的力作,代表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收获。  【关键词】 电视剧本;工业题材;民营经济  [中
期刊
【摘要】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明清贵族生活作为蓝本创作的古典叙事小说,其中对于贵族们在不同生活情境和场域空间下使用的漆器都有细腻的描述,每一个漆器物件的出场都寄寓着作者独运匠心的叙事策略,暗合一定的现实再现与批评维度。本文试图打破纯文学边界,通过文本与器物的互读还原当时各种漆器的形制、材质和漆工艺的制作工序、髹饰手法,从而窥见明清贵族生活富贵与式微的真实画卷。  【关键词】 《红楼梦》;漆器;漆
期刊
【摘要】 “昏迷/死亡”事件刺穿了世纪末华丽的富足神话,使《一一》反转进入一个“由死及生”、追问生命意义的叙事进程。而在镜头语言上,杨德昌一方面运用丰富的都会建筑元素展开对人性异化境况的暴露;更重要的是其创造性地对镜像时代的高度自觉与批判性思考,正是借由对镜像的反身指涉,他不仅实现了对电影本身的解码,同时完成了对新千年虚实边界模糊的科技时代的重新编码。  【关键词】 《一一》;由死及生;镜像时代 
期刊
【摘要】 建阳汉族童谣(以下简称童谣)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建阳县分卷》出版问世后就渐渐“销声”了。笔者怀着爱乡的一腔热情,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并发现可能发生在童谣传承方面的“灾难”。为拯救民间音乐文化,笔者撰文,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于童谣传承与发展的重视。  【关键词】 馆藏童谣;破冰解冻;复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建阳是福建省北部一座历
期刊
【摘要】 作为1930年代的电影明星,阮玲玉一方面在电影表演中塑造出一个个被携裹进现代社会的矛盾个体,当这些前现代人物进入现代,或尴尬不适、或激烈反抗、或热情拥抱;另一方面,其本身作为公众人物,从明星的诞生到明星的死亡,又构成一种社会表演。其电影表演与社会表演某种程度上构成一种内外互文的关系,共同成为折射1930年代的镜子,照映出时代变革中破碎的现代性。  【关键词】 阮玲玉;明星制;现代性;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