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没话说,有话网上讲”的怪象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社交的日益普及,使青少年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校园里,孩子们都习惯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然而,沉迷网络社交也会给青少年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现实社交障碍。
  “当面没话说,有话网上讲”,网络社交倾向于以表情包、视频、图片为主的碎片化交流,而较少使用大量的语言,长此以往将导致青少年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小庞今年17岁,是一名沉默寡言的高二男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在学校,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回到家也几乎不出门,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静静地玩手机或上网。因为学习成绩还过得去,父母没有刻意限制他玩手机和电脑,只是对他的内向性格颇为忧虑,担心他长大以后不会与人打交道。
  一天下午,小庞的爸爸老庞回家取文件,刚进门就听到小庞在房间里大声呼叫着什么,像是在指挥别人,而声音之大、语气之霸道根本不像出自小庞之口。老庞轻轻推开小庞的房门,看到小庞正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与朋友组队打《英雄联盟》,没有发觉爸爸回家。
  “看到儿子指挥若定的威风劲儿,我简直震惊了!”老庞说,“但他在线下怎么又变成了一个怂包呢?”从那以后,老庞留意观察,越来越怀疑小庞有双重人格:“他有许多微信好友,有以前的同学,也有通过同学认识的朋友;他的微博居然有八千多粉丝,还有几个经常组队打游戏的伙伴。他和朋友、同学在网上交流很频繁,有时也闹矛盾,但很快就和好了。说实话,我喜欢线上的儿子,不喜欢他线下闷葫芦的样子。”
  让老庞奇怪的是,即使是小庞线上无话不谈的朋友,到学校见了面也只是点点头,一副“有话线上说”的神秘派头:“我问他为什么不愿与朋友面对面交流打游戏的技巧,他说不好意思,还说那叫‘当面尬聊’。我怀疑他的心理有问题,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没啥奇怪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一叶指出,这种“当面没话说,有话网上讲”的现象,是沉迷网络社交造成的:“网络社交媒体的沟通模式更倾向于碎片化交流,例如微信聊天,很少出现长句子,更多的是用表情包代替语言进行沟通,朋友圈更是以短视频、大量的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来呈现。这种交流模式并不需要熟練的语言驾驭能力,久而久之会导致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下降,出现‘当面尬聊’的情况。但只要回到社交媒体平台上,这些在现实中不善交流的孩子立刻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现实交往能力与网络交往能力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类情况我们称之为‘现实社交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在青少年中挺普遍的,但尚未引起家长们重视。家长往往以为孩子只是性格内向、腼腆,因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郁锦云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社交对心理健康有许多隐性危害,尽管现在不显山不露水,日后有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人的大脑在生理结构上有偏好新鲜事物的属性,这本来是一个优势,可以帮助人类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特点。但不幸的是,这种天生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在信息时代却成了劣势,因为各种社交媒体每天发送海量的链接、推送、短信、提醒,让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体验新鲜事物,因刺激过度而产生疲劳,进而形成‘嗜新症’——一种基于网络社交过度的新型心理障碍。”
  珠海心理咨询师雷云燕提醒家长,网络社交善于利用奖赏机制控制青少年,必须予以警惕:“众所周知,人类喜欢从事能够带来快乐的活动,比如进食、听音乐、看美丽的图画等。这些活动能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能带来快乐,是人类对自身的奖赏。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奖赏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许多悲剧,比如君王因沉迷酒色而亡国。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电子刺激也可以让人愉悦,并且能够激活类似的多巴胺奖赏机制。当奖赏唾手可得时,谁还愿意艰苦奋斗?谁还愿意努力学习?孩子厌学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你问孩子的理想是什么,过去的孩子说想当科学家、将军、宇航员,而现在的孩子,至少一半想当网红!
  一段时间以来,初二女生小娄迷上了抖音,平均每周发布三个短视频,渐渐有了不少粉丝。对于这种时尚爱好,小娄的妈妈高女士持观望态度,不反对也不支持,底线是不能影响学习成绩。但是不久后高女士就发现了让她不得不出手干预的新问题:小娄用软件美化自己的自拍照,把自己美化得连她这个当妈的都认不出来了。
  “我知道现在的女孩都想当网红,都想让自己完美,但小娄小小年纪就热衷于制造虚假的人设,是不是有点不诚实?”高女士忧心忡忡,“上周去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井老师把我拉到一边,委婉地说:‘其实,小娄的薄嘴唇挺好看的,没必要修成性感的厚嘴唇。’我当时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小娄把自己的照片修饰成那个鬼样子,我看了都恶心,暗自祈祷熟人别看到,没想到小娄在学校居然是‘抖音名人’!班主任的意思很明显,小娄正在迷失自我,而且已经遭到了同学们的排斥。”
  深圳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齐柳青认为,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这无可厚非,甚至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毕竟“完美”是每个人的成长目标。但是,若这种态度和倾向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孩子可能在写简历时不知不觉地美化自己,失去应有的诚信和正直。孩子展示最好的自己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补救’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是对自己的某方面感到羞耻,是心理脆弱的表现,有可能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不完美是无法补救的,孩子还能接纳自己吗?他的心理世界会不会崩塌?”
  重庆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会的梁栋博士向笔者介绍,网络社交的虚构性可以用心理学上的“面具效应”来解释:“在一个团体中,每个人都不以真面目示人,就像戴着面具,结果每个人都不信任别人,甚至忘了自己原来是什么样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面具效应。面具效应大大降低了网络社交的可靠性,最终使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
  梁栋博士说,网络社交对青少年构成危害是世界性课题:“英国的研究者认为,由于社交媒体的虚假性,以及用户不太可能对自身行为和周围世界进行反思,因此容易让青少年用户形成自恋、缺乏安全感、强迫症等负面人格。调查显示,英国12~17岁青少年网络社交媒体用户中,约60%的人有孤独感,三分之一的受调查者感觉自己在朋友中不受欢迎,甚至有5%的人说,放学后从未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网络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重复使用某产品的消费者)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用户的2.7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报告称,网络社交媒体实际上破坏了年轻人的幸福感。在日本、中国,类似的报道也数不胜数。”   济南家长苏女士接受采访时气愤地说:“为什么只说隐性危害?网络社交的显性危害就够说三天三夜的了!比如,你问孩子的理想是什么,过去的孩子说想当科学家、将军、宇航员,现在的孩子,至少一半想当网红!成何体统?!再比如,你到网上看一看,色情、暴力信息比比皆是,还有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至于脏话、错别字,更是随处可见。这样的环境适合青少年吗?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久了,不抑郁才怪!”
  兰州高级律师季群表示,青少年沉迷网络社交,有可能诱发“网络模仿症”:“由于青少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法治意识也较淡薄,他们在接触网络暴力、色情、犯罪等不良信息后容易在现实社会中模仿,乃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案例,近几年越来越多。孩子威胁家长时,都说要跳楼,为什么偏偏是跳楼呢?您到网上看一看,最容易搜到的青少年自杀方式是什么?没错,就是跳楼。”
  网络社交尽管很普及,但并没有打破人们维持稳定人际关系的数值上限——每个人只有100多个的熟人关系,最亲密的仅5个
  长沙家长姚先生坦言:“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为什么要一味贬低网络社交呢?如果没有微信,谁能每天跟数以百计的好友‘面对面’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贵阳师范學院的罗斌教授认为,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可以共存,不必二选一,但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是,尽管新技术看起来无所不能,但它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人际交往的深层次需要:“20多年前,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了一个理论:每个人可以和大约150个熟人保持联系,但只能与5个左右的人维持亲密关系,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150这个数字,也被称为‘邓巴数字’,即每个人能够维持稳定人际关系数量的极限。令人惊叹的是,大量的研究证明,这个数字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保持稳定,网络社交媒体并没有打破这种稳定。”
  美国数据科学家布鲁诺·贡萨尔维斯和同事希望通过研究,了解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是否改变了人们维持社会关系的数量。结果发现,人们仍然保持着100~200个稳定的社会关系,而最亲密最重要的关系仍然只有5个。这5个人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会经常碰面,并会在危急时刻呼叫对方。
  为什么现实中的朋友更靠谱?社会学家、心理学教授潘友晴告诉笔者,这是“共享经验效应”决定的:“当你和一个人一起哭过笑过,当你们一起去社交场所或共进晚餐,当你们共同经历了一段人生,这种有社会意义的感情纽带会更加紧密,不可能被网络社交媒体所替代。”
  潘教授解释,身体接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非常重要:“心理学实验发现,为哺乳动物梳理毛发、抚摸它们,会触发其内啡肽系统,使其快乐并产生依赖感。人类也是如此。研究证实,人类的皮肤有一组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很常见的神经元,其只对轻抚产生反应,对其他类型的触摸则没有反应。也就是说,轻轻的一个抚摸就可以触发人的内啡肽系统,迅速增强人际关系。”
  潘友晴教授强调:“青少年沉迷网络社交会阻碍其现实社交,而缺少现实社交很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如果切断与其他人的联系,人很容易精神失常。这是因为人类拥有社会属性,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来构建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并从中寻求生活的意义,改善情绪状态。如果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危害将更加深远。”
  编后:
  网络社交无法替代现实社交
  避免孩子受到网络社交的伤害,仅仅警惕是不够的,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网络社交不可能替代现实社交,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参加校内外的集体活动,帮助孩子拓宽朋友圈,培养孩子的现实交往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在当今时代,文明矛盾与文明冲突不断凸显,文明进步与秩序重建恰逢其时,与时俱进秉持新的文明观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各国的责任。习近平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时代文明观,符合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文明批判、文明发展、文明治理、文明建构相统一的内在逻辑,具有结构上的严谨性、功能上的协调性、体系上的开放性,对于摒除文明前进桎梏、揭示文明发展规律、优化文明治理模式、开创文明美好未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2月18日上午,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举办欢迎刘文博、房鑫坤、温锦辉三位机场防疫人员凯旋回归仪式,感谢他们为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号召全站职工学习三位同志在参加机场防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鼓舞和激励全站更好的做好十四五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站党委、站班子出席会议,中层以上领导、各支部书记等共44人参加会议。
德国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除了每周3小时的体育课外,很多中小学生还会上学校的体育选修课,放学后参加足球、排球、曲棍球等训练。此外,不少德国家长会根據孩子的兴趣送他们去校外体育教育机构或俱乐部。  除了体育锻炼以外,德国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玩耍中学习提升自理能力、加强规则意识等。上小学后,孩子被送去参加童子军磨难训练营。他们自己背着帐篷、睡袋、食品、炊具、餐具和衣服等必需品行军,除此之外还要参加爬
在乔纳森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就去世了。他是被爸爸抚养长大的。这一对父子关系非常特别。乔纳森很爱踢足球。每当有比赛的时候,他父亲总会在现场为儿子呐喊助威,哪怕乔纳森不是参赛队伍中的一员。由于乔纳森个头较矮,球队不允许他担任主力队员。尽管如此,他还是全力以赴练球。大家都觉得乔纳森肯定无法成为主力队员,但乔纳森的意志让他成功入队了。教练看到了乔纳森的勤奋,决定将他列入主力队员名单。
2021年2月1日,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暨南大学环境学院进行珠江河广州段的微塑料污染调查和监测。相关研究表明,微塑料被生物体吞食后,可造成消化系统机械损伤,释放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伤害人体健康。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广州监测中心站立足"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新发展阶段,开展海洋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的监测研究,以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打造铁军,
从小她就给两个儿子立规矩:早上不洗脸不能出门;衣服可以旧,但必须干净,弄脏了自己洗;吃饭时如有客人在,小孩子不能先动筷子;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不能挑食,更不能浪费粮食30多年前,孔繁芝和丈夫刘金山在河南省泌阳县条山铁矿租房开了一家理发店,矿上的人都喜欢来他们这里理发。
孩子厌学,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研究显示,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复杂,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心理四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许多值得家长反省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導师邢昊荣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最好的学习状态是“适度紧张”,即对所学内容达到初步掌握的程度之后,再用初步掌握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这样所学的知识会更牢固。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
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结合2021年春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助力企业开展复工复产,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区生态环境分局按照上级要求将《广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春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00%传达到辖区内企业;区生态环境分局雷炳勤党组书记带头到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员工等开展节后复工复产安全教育“同堂听课”,重点学习复工复产“七个一”“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高空作业
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微信公众号2021年5月28日报道,2021年5月26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合成胶乳分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标志着中国合成胶乳企业有了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并朝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会长梁爱民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联合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合成胶乳分会,将有利于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广大会员和行业,做好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成立大会前召开了合成胶乳分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6%的受访家长坦言自己曾过度帮助孩子,70%的受访家长觉得这样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性,依赖家长。81.8%的受访家长建议摆正位置,让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