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内在价值和外在方式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更是被提上了关键的日程。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是适合当下要求而快速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关键点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情况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方法面对着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需要从创新、借鉴中求得更进一步发展变成了必然。
【关键词】:隐性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必须进行的。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出现了与以往巨大的不同,其中管理者与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旧的隐性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状况,所以进行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是一种正确而理智的选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隐性教育方法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是把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渗透到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的众多活动领域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实施的,它必然要和改革开放的浪潮共同改变,这就要求它一定得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断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时时进行自身的调整,这是隐性教育方法存在且生生不息的前提。特别是隐性教育方法必须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施行,一定会受到外部条件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隐性教育方法所活动的外部条件产生了巨大的不同。从大学生身上表现出的是思维更加灵活,个性更加独立,追求自由平等,能更好的适应和使用新环境、新科技,但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沉迷于网游、手机不离手等等。社会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让以前经常使用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了僵化,其已不能较好的完成思想政治的任务,所以就一定会要求各种教育方法有所改变,而隐性教育方法的通用性、主动性和大众性,恰好更能适应这一改变的需要。
二、隐性教育方法创新与发展的条件
(一)教育对象客观活动范围扩大和主观心理意识的新需要
目前隐性教育要求在不断改变,继而隐性教育方法也得进行更新改造;教育对象情况的不断变化也给隐性教育方法提出了诸多诉求,需要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隐性教育方法不断改造升级。目前教育对象产生的新需要,主要指客观活动范围扩大和主观心理意识两个点。
首先,教育对象的活动范围增加促进隐性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发展变化。由于目前技术发明的快速更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行为持续加强,个人的现实虚拟交流呈爆发性增长。生活空间不断扩展具体表现为,通信、交通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逐渐增多背景下人际交往的扩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物理活动范围的增加让隐性教育方法需要有下列改变,一是打破以前的旧方法,创新符合时代需要的隐性教育方法;二是进一步补充目前的隐性教育方法,为其增加新内容,使其可以跟上时代改变的需要。
其次,人们多种观念的改变一直在要求隐性教育方法做出变化。“目前政治经济的前进,使人的本质与以往比发生了巨大改变,使人们产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观念想法、生产活动方法。”[2]具体表现在人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心里需要的加强。这些需要的加强不断推动教育对象的接受心理发生着变化。教育对象对简单无味的教育方式易产生抵触心理,要求得到教育者表面和发自内心的尊重,要求教育实际内容紧系生活,要求教育者改变旧的教学方式。
(二)隐性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指导
隐性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成果,为隐性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发展奠定了经验理论基础。隐性教育环境与载体建设、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意识的发展受到实践活动的整体影响等经验方法为隐性教育的方法在目前的创新提供着不间断的能量。
以前的隐性教育方法的经典研究成果,虽然已被人们口口相传,但其中仍有许多精华可以被目前的隐性教育方法的发展利用。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要从自身做起的儒学思想,到“遵道而行,无为而治”的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從“风移俗易而天下正”的教育理念,到让个别官员带头,专门起着先锋模范作用的育人方法。国外对隐性教育方法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国外的德育课建设法、心理剧表演法的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隐性资源
科技文化的进步更新给目前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供给了丰富的文化产品、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现代文化精神与隐性教育以改造人的行为和观念为主的目标非常适合,文化必定与思想政治中的隐性教育方法的运用有着紧密的关联。文化“就其基本内容而言总是包含着语言文字体系、精神思想传统、价值伦理观念、意识形态理论、科技知识体系、风俗礼仪系统、生活方式等综合化的体系。”[3]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等,从根本上为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奠定了根基,让它有着无限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传媒技术中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为隐性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创新奠定了必备的基础。每一种隐性教育方法的提出,每一项隐性教育活动的施行,都要有必须的科学技术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是一种通过悄无声息的在教育客体附近预设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而对其产生影响的方式,更是必须要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隐性教育方法中,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的预设从根上来说是主流思想通过一种无声无息的方法去影响人们的方式,主流思想去影响大学生而用的方式、介质不一样会有多种效果发生。
三、创新隐性教育方法的新探索
(一)要与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隐性教育方法与管理制度结合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心来发展管理制度的导向作用,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中的多种激励机制。 导向,就是说让事物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无论什么组织管理制度都必定会有一定的导向性,要么促使人的进步,要么阻碍人的发展。使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称之为德性导向,使用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让人的思想品德向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前进。建设管理制度要有诚信的价值取向,自由的精神,和谐的价值观。
通过不同激励方法让管理制度内的思想道德成功转化成管理对象的行为。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用具体的物质来奖励人。教育者合理运用物质激励的方式,能很好地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精神激励是与物质激励相比较而存在的,精神激励是指没有具体实物的奖励,具体有口头的表扬,望梅止渴式的激励,慰问演出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一种互补的存在,缺一不可。二是坚持正面和负面激励配合使用,调动起大学生成功的渴望,强化被教育方的做事动力。
(二)创新和发展向高校生活环境渗透的隐性教育方式
现代传媒环境是指和许多现代大众传媒载体有关系的所有要素的集合。“根据现代传媒向时空扩张,呈网络发展的趋势,突破固定的行政组织框架,探索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口”[4].现代传媒环境时时刻刻在对个人的观念想法、内心活动、生产行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不断给现代传媒环境注入思想道德任务,接着用教育对象和现代传媒环境之间的交流来传播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这种方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依赖现代传媒环境来进行的隐性教育方式,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进行:第一,高校进行教育宣传应该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取向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要通过现代传媒把这些社会主流观念渗透给大学生,同时要积极发展现代传媒隐性的育人作用,逐步削弱现代传媒的消极因素。科学技术使现代传媒方法更加丰富多元,与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由其宣传的主流思想往往能对大众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但是要注意其不能方法教条化,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第二,现代传媒在报道宣传时应该以事实为前提,不能被利益诱惑,表扬善良美好的东西,批评消极不良的事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悄无声息中渗透给大学生。
(三)加强对新兴隐性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尤其是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的便攜化、智能化的发展,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微网络的使用热潮,人们与网络的联系更加紧密,上网方式也更加方便快捷。因为现代移动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种类繁多的全能手表、便携式电脑、各色手机等网络载体也一直在发展与创新中,这些载体己经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文件处理工具或沟通交流工具,而变成了功能丰富的信息处理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工作生活沟通也不再受单纯网络技术的时空局限性,使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隐性教育方法因微网络载体的发展创新而发生的影响有:首先是其使用方便快捷,有利于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其次是其在内容方面具有生动性和可看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渗透与传播。那些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东西有动态的视频图片、通俗易懂的句子,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信息知识等等。再次是在传播方面的快速性与广泛性,有利于教育者的思想快速、广泛传播,以现在很火的微信为例子,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甚至细分到各个院系都有公众账号,高校管理者利用微信发布各种学习、生活信息,这种新兴网络载体逐渐成为沟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重要渠道。许多高校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对学生实施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借助于这些不断发展创新的微网络载体形式,隐性教育方法可以创新虚拟现实体验方式、微网络陶冶思想教育方式、微网络潜移默化教育方式。通过微网络进行隐性教育的教育主体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新兴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窍门,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董娅主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董娅.困惑与超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张耀灿、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隐性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必须进行的。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出现了与以往巨大的不同,其中管理者与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旧的隐性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状况,所以进行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是一种正确而理智的选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隐性教育方法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是把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渗透到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的众多活动领域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实施的,它必然要和改革开放的浪潮共同改变,这就要求它一定得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断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时时进行自身的调整,这是隐性教育方法存在且生生不息的前提。特别是隐性教育方法必须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施行,一定会受到外部条件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隐性教育方法所活动的外部条件产生了巨大的不同。从大学生身上表现出的是思维更加灵活,个性更加独立,追求自由平等,能更好的适应和使用新环境、新科技,但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沉迷于网游、手机不离手等等。社会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让以前经常使用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了僵化,其已不能较好的完成思想政治的任务,所以就一定会要求各种教育方法有所改变,而隐性教育方法的通用性、主动性和大众性,恰好更能适应这一改变的需要。
二、隐性教育方法创新与发展的条件
(一)教育对象客观活动范围扩大和主观心理意识的新需要
目前隐性教育要求在不断改变,继而隐性教育方法也得进行更新改造;教育对象情况的不断变化也给隐性教育方法提出了诸多诉求,需要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隐性教育方法不断改造升级。目前教育对象产生的新需要,主要指客观活动范围扩大和主观心理意识两个点。
首先,教育对象的活动范围增加促进隐性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发展变化。由于目前技术发明的快速更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行为持续加强,个人的现实虚拟交流呈爆发性增长。生活空间不断扩展具体表现为,通信、交通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逐渐增多背景下人际交往的扩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物理活动范围的增加让隐性教育方法需要有下列改变,一是打破以前的旧方法,创新符合时代需要的隐性教育方法;二是进一步补充目前的隐性教育方法,为其增加新内容,使其可以跟上时代改变的需要。
其次,人们多种观念的改变一直在要求隐性教育方法做出变化。“目前政治经济的前进,使人的本质与以往比发生了巨大改变,使人们产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观念想法、生产活动方法。”[2]具体表现在人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心里需要的加强。这些需要的加强不断推动教育对象的接受心理发生着变化。教育对象对简单无味的教育方式易产生抵触心理,要求得到教育者表面和发自内心的尊重,要求教育实际内容紧系生活,要求教育者改变旧的教学方式。
(二)隐性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指导
隐性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成果,为隐性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发展奠定了经验理论基础。隐性教育环境与载体建设、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意识的发展受到实践活动的整体影响等经验方法为隐性教育的方法在目前的创新提供着不间断的能量。
以前的隐性教育方法的经典研究成果,虽然已被人们口口相传,但其中仍有许多精华可以被目前的隐性教育方法的发展利用。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要从自身做起的儒学思想,到“遵道而行,无为而治”的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從“风移俗易而天下正”的教育理念,到让个别官员带头,专门起着先锋模范作用的育人方法。国外对隐性教育方法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国外的德育课建设法、心理剧表演法的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隐性资源
科技文化的进步更新给目前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供给了丰富的文化产品、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现代文化精神与隐性教育以改造人的行为和观念为主的目标非常适合,文化必定与思想政治中的隐性教育方法的运用有着紧密的关联。文化“就其基本内容而言总是包含着语言文字体系、精神思想传统、价值伦理观念、意识形态理论、科技知识体系、风俗礼仪系统、生活方式等综合化的体系。”[3]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等,从根本上为隐性教育方法的创新奠定了根基,让它有着无限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传媒技术中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为隐性教育方法在目前的创新奠定了必备的基础。每一种隐性教育方法的提出,每一项隐性教育活动的施行,都要有必须的科学技术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是一种通过悄无声息的在教育客体附近预设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而对其产生影响的方式,更是必须要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隐性教育方法中,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的预设从根上来说是主流思想通过一种无声无息的方法去影响人们的方式,主流思想去影响大学生而用的方式、介质不一样会有多种效果发生。
三、创新隐性教育方法的新探索
(一)要与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隐性教育方法与管理制度结合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心来发展管理制度的导向作用,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中的多种激励机制。 导向,就是说让事物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无论什么组织管理制度都必定会有一定的导向性,要么促使人的进步,要么阻碍人的发展。使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称之为德性导向,使用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让人的思想品德向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前进。建设管理制度要有诚信的价值取向,自由的精神,和谐的价值观。
通过不同激励方法让管理制度内的思想道德成功转化成管理对象的行为。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用具体的物质来奖励人。教育者合理运用物质激励的方式,能很好地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精神激励是与物质激励相比较而存在的,精神激励是指没有具体实物的奖励,具体有口头的表扬,望梅止渴式的激励,慰问演出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一种互补的存在,缺一不可。二是坚持正面和负面激励配合使用,调动起大学生成功的渴望,强化被教育方的做事动力。
(二)创新和发展向高校生活环境渗透的隐性教育方式
现代传媒环境是指和许多现代大众传媒载体有关系的所有要素的集合。“根据现代传媒向时空扩张,呈网络发展的趋势,突破固定的行政组织框架,探索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口”[4].现代传媒环境时时刻刻在对个人的观念想法、内心活动、生产行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不断给现代传媒环境注入思想道德任务,接着用教育对象和现代传媒环境之间的交流来传播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这种方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依赖现代传媒环境来进行的隐性教育方式,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进行:第一,高校进行教育宣传应该以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取向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要通过现代传媒把这些社会主流观念渗透给大学生,同时要积极发展现代传媒隐性的育人作用,逐步削弱现代传媒的消极因素。科学技术使现代传媒方法更加丰富多元,与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由其宣传的主流思想往往能对大众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但是要注意其不能方法教条化,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第二,现代传媒在报道宣传时应该以事实为前提,不能被利益诱惑,表扬善良美好的东西,批评消极不良的事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悄无声息中渗透给大学生。
(三)加强对新兴隐性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尤其是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的便攜化、智能化的发展,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微网络的使用热潮,人们与网络的联系更加紧密,上网方式也更加方便快捷。因为现代移动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种类繁多的全能手表、便携式电脑、各色手机等网络载体也一直在发展与创新中,这些载体己经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文件处理工具或沟通交流工具,而变成了功能丰富的信息处理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工作生活沟通也不再受单纯网络技术的时空局限性,使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隐性教育方法因微网络载体的发展创新而发生的影响有:首先是其使用方便快捷,有利于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受到政治思想的影响。其次是其在内容方面具有生动性和可看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渗透与传播。那些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东西有动态的视频图片、通俗易懂的句子,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信息知识等等。再次是在传播方面的快速性与广泛性,有利于教育者的思想快速、广泛传播,以现在很火的微信为例子,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甚至细分到各个院系都有公众账号,高校管理者利用微信发布各种学习、生活信息,这种新兴网络载体逐渐成为沟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重要渠道。许多高校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对学生实施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借助于这些不断发展创新的微网络载体形式,隐性教育方法可以创新虚拟现实体验方式、微网络陶冶思想教育方式、微网络潜移默化教育方式。通过微网络进行隐性教育的教育主体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新兴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窍门,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董娅主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董娅.困惑与超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张耀灿、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