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白细胞介素-1β、水通道蛋白4变化的意义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无锡市儿童医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其中手足口病普通病情患儿(普通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1±1.1)岁。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4±1.2)岁。选择同期外科行腹股沟疝或睾丸鞘膜积液手术患儿26例为血清对照组,男25例,女1例;选择同期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26例为脑脊液对照组,男10例,女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及手足口病普通组、血清对照组和脑脊液对照组患儿IL-1β及AQP4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IL-1β水平分别为(95.04±20.06) ng/L和(77.63±14.51) ng/L,脑脊液AQP4水平分别为(16.87±10.02) ng/L和(9.13±6.64) ng/L。观察组急性期、手足口病普通组血清IL-1β水平分别为(82.40±18.56) ng/L和(50.20±24.22) ng/L。观察组急性期脑脊液IL-1β、AQP4水平均较脑脊液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恢复期IL-1β、AQP4水平较急性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血清IL-1β水平较手足口病普通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普通组血清IL-1β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QP4及IL-1β可能通过促进脑水肿参与手足口病并脑炎的病理过程,可作为临床早期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作为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Ⅰ类新药,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价值。特别是在儿科领域,IFNα1b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毛细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和某些肿瘤的治疗,均显示了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近期在病毒相关的喘息性疾病、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展现了更大的应用前景,为促进我国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IFNα1b的基因和分子特点、新型递送方
期刊
新生儿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最主要的治疗群体。ECMO用于新生儿疾病治疗的例数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多,患儿生存率明显上升,但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ECMO为常规治疗手段无效的呼吸或循环衰竭患儿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法,但ECMO也同时存在有创性、抗凝管理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高成本及部分新生儿疾病患儿生存率不理想等问题。现就国内外ECMO在新生儿疾病的应用情况作简要综述。
目的探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在指导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购买并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时间作为分组条件,将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分为3组。16例未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非USCOM监测组,20例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USCOM监测组。另20例患儿为对照组,该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为热性惊厥。惊厥持续发作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应在急诊第一时间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惊厥发作时应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快速、规范地应用止惊药物。并在止惊的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及时给予针对病因的相关治疗。必要时收治入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有效治疗有利于降低儿童的病死率。高热,尤其是持续高热及超高热对于儿童危害更大,处理不当可能危及儿童生命。对儿童高热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降低其病死率。根据临床病情评估及实验室判断,做到合理有效的处理高热,并制定高热的处理流程,可帮助临床一线更加规范诊治。
儿童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为首发症状。儿童急性中毒急诊治疗的关键是快速识别威胁生命的情况,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促进吸收入血毒物的排出,及时应用解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与器官功能支持。血液净化与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挽救性治疗是儿童重症中毒的重要进展。
昏迷是儿科急诊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多样,病死率高,及时准确地识别、评估和有效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就儿童昏迷的病因、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评估和急诊处理进行论述,以便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与处理。
休克是各种原因导致急性循环衰竭和细胞氧利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是儿童急诊和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最常见的临床现象之一。通常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即可作出休克的诊断。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纠正休克病因,进行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通过临床观察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休克的疗效,而超声和微循环的评估将是休克疗效评价的一个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