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

来源 :清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木匠
  偶齐虎高小毕业没考上初中,拜东街余木匠为师,学木工手艺。不几天,斧、锯、刨、凿,叮叮当当塞满半间西屋。若在师傅家干活,回家吃饭。若跟着师傅进门串户做家具,中午、晚上主家管饭。黄昏回家钻进小西屋,吭哧吭哧、乒乒乓乓、叮叮当当继续干。行有行规,一般来说,至少要为师傅出三年力,师傅认可,才能出徒。出了徒就能自立门户挣钱养家糊口了。
  木匠行当分工相当细,与民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分大木匠、细木匠两大类。大木匠主要做屋梁叉手、门窗框。过去盖屋建房,没钢筋水泥,也没有铝合金门窗。要盖屋,先请大木匠。三间屋,做两架等腰三角形的梁叉手,一个门框两个窗框。打好地基,竖门框垒墙,墙垒到一米高,竖窗框。墙垒平口(平口指到房檐处),乒乒乓乓放鞭炮,上梁,上檩条。檩条用大巴钉钉牢在梁叉手上,小大木匠提着锛上房,踩着颤颤巍巍的檩条,挥起锛,刨脚下高出的地方;老大木匠眯着眼在房下瞅,指挥。这属于他们的绝活,要有胆量,也要有技术。刨平檩条,大木匠就喝酒、吃饭,拿工钱走人。房子完工,轮到细木匠登场,门扇窗扇,桌椅条凳,床柜箱橱,全是细活。比起泥瓦匠,大木匠地位要高一个档次。盖屋时主家要管饭,吃饭时泥瓦匠在院里,大木匠在屋里,菜也要多一个,但泥瓦匠看不见,看见也觉得应该。不过相对于细木匠,大木匠又自惭形秽了。余木匠是细木匠,而且是专做家具的细木匠,不做门窗扇,也很少做床,至多做雕花的床头。一般人家平时哪有做家具的?要么娶媳妇,要么嫁女儿,殷实的人家,讲究的人家,才能请得起余木匠。请,要提着点心,好话说尽,余木匠答应去看看料,事儿算成了一小半。若料不够格,得另备。细木匠用料很讲究,主要是楸木,近些年可以掺些东北的核桃楸、椴木,甚至柞木,用来做桌子腿、椅子腿等,“脸面处”还是必须用楸木。工具也与大木匠不一样,锯齿细,木刨长(木刨长才刨得平直;也有极短的,最后刨光桌面用),凿刃窄。
  余木匠有點儿后悔收徒不慎。看上去不言不语不像是太灵头的偶家小伙,一对细细的虾米眼居然很贼。比如画线、杀缝、粘板等活,他都是背着徒弟干,没想到徒弟还是会了,而且会得很地道,很扎实。等他察觉,为时已晚。
  师徒二人到凤凰嘴子陆三家做成套的家具,给陆家大闺女做嫁妆,先备料,该锯的锯,该刨的刨。余木匠支派徒弟干活,嘴上叼着陆三给他点上的烟,接过陆三递给他的茶,一副正角儿的派头。他决定先做一对椅子,一是显本事——椅子后背的两根骨,下撑上仰,有斜卯,难做;二是做好了,可以坐着喝茶,自己先得济。料备齐,刨好,吃午饭时,有人给余木匠捎了个话。余木匠对偶齐虎说:“小偶,下晌我有点儿事,你先刨桌子的料吧,椅子不急着做。我一会儿回来。”心想,我回来画线时也不让你在跟前。画线就是在刨好的料上标明卯和榫的位置、大小,是细木匠的核心技术。一件家具是什么样式,什么尺寸,全由画线决定。余木匠的事儿可能有点啰嗦,回来时,陆三老婆已经做好饭菜,只等他坐下就上菜斟酒了。余木匠坐下,酒香拱鼻子,却喝不出滋味。一进屋,他就看见两把椅子已经做好了,并排放在墙角,白晃晃的扎眼。他“嗯?”了一声,走过去,拎起一把椅子,让椅子一根腿着地,晃了晃,居然挺扎壮。“小偶,你怎么……我不是让你先刨桌子料吗?”
  “师傅,桌子料我刨完了,闲着也是闲着。”偶齐虎跟影子似的,藏在他身后。
  果然,桌子料都顺在一旁。余木匠拿起两根桌子腿,一并,啪,严丝合缝。换个面再一并,啪,还是严丝合缝。
  一根桌子腿四个面,只有四个面都刨得又直又平,才经得住这样两并。这两个面没问题,另两个面也不会有问题。
  “嗯,那什么——吃饭。”余木匠脸有些挂不住,酒也就没了滋味。
  按规矩,拜师学艺,至少要学徒三年,即便你什么都会了,也得替师傅干三年活。余木匠想,到时候得跟这小子说开:你自立门户干活挣钱可以,但不许揽我的生意。说白了,不能抢师傅的饭碗。老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这还没教呢,你小子,看上去木头木脑的,偷手艺却是把好手。贼!
  余木匠担心得有些早。计划不如变化,上面一声令下,单干户全部取消,余木匠进了“技术革新组”,搞发明创造。具体发明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没人问,也顾不得问。偶齐虎也没闲着。居委会把年轻人组织起来,赶羊似的,一股脑撵进工厂“大办工业”。那阵势不比“土改”时差,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挑灯夜战,小高炉火焰腾腾,口号气吞山河,仿佛要一步登天。报纸上的说法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墙上用白石灰刷了大字标语,“十五年内赶上英国”。消息灵通的说,咱中国和苏联老大哥分了工,赶上美国的任务由苏联老大哥包了,也是十五年内。那真是热火朝天。偶齐虎就迷迷登登来到农机厂的翻砂车间剔毛刺。
  小酒盅
  翻砂,又称铸造。其实连起来说最贴切:翻砂铸造。咱们老祖宗造青铜鼎就是早期的翻砂铸造。到了新中国的“大跃进”年代,这一工艺仍然被完整保留严格遵循。要铸造一个部件,先做一个与实物相同的模具,利用模具造出砂型,再拿掉模具,砂型里空出模具的位置——当然还要留下入口,将化开的铁水(铸鼎时是铜水)沿着入口倒入砂型,冷却后,去掉砂型,就得到了所要的铸件。
  铸件从砂型里扒出来,废品不用说,抡起大铁锤砸碎回炉;合格品也脱茬露毛,很粗糙。第一道工序是用气焊烧去“水口”。所谓“水口”,就是熔化的铁汁倒入砂型入口处凝结后多余的部分。第二道工序是剔毛刺。第三道工序才是上机床加工,该钻眼钻眼,该刨平刨平……剔毛刺这活很“操蛋”:锤子,錾子,叮叮当当,脏、累,而且危险——双手不是被锤打出瘀青,就是被毛刺划破流红。叮叮当当干一上午,一个个灰头土脸,特别是鼻凹,墨黑墨黑,小鬼儿似的。男孩子冲冲手,吃了饭,就这么花着脸,聚堆打扑克,吆五喝六。女孩子麻烦点儿,要洗脸,还要偷偷照小镜子,甚至往脸上搽雪花膏,手背手心抹蛤蜊油。吃完饭聚成堆儿,离男孩子远远的,手里钩着或织着,头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像一群鸽子。   偶齐虎介于男孩子与女孩子之间,洗干净手脸,但不照小镜子不搽油。吃完饭,哪边也不靠,瘦长脸白白的,细长手也白白的,到胡师傅的小屋磨蹭。
  胡师傅的小屋就在翻砂车间的大工棚里。进门,左首靠南窗隔出一间,窗下是个大台子,上面有老虎钳、旋床什么的。单人床与工作台成直角。正对窗子的墙垒得跟供销社的货架一样,摆着奇形怪状的玩意儿。屋里还有一张挺宽挺长的大板凳。墙上挂着小锯、圆刨,台子下面乱堆着工具、木料。
  前面说过,要做砂型,先得根据要铸造的实物(或图纸)做模具。胡师傅就是做模具的,有专用的称呼:木模工。
  木模工是翻砂车间的“大拿”。车间主任见了胡师傅都恭恭敬敬规规矩矩。为什么?没有模具,一切免谈。再说模具工也确实有技术含量。刚才说“要铸造一个部件,先做一个与实物相同的模具”,其实是不确切的。如果与实物完全相同,是造不出砂型的。得考虑砂箱怎么开怎么合,模具怎么拿出来,铁水从哪儿进去……有时候看着似乎一个不大的部件,模具却要做成两块,甚至三块、四块。有的左右分,有的上下合,麻烦着呢。所以,胡师傅整天风不着雨不着,别人又脏又累又热又危险,他呢,爱睡到几点算几点,爱上哪玩上哪玩,睡够了玩够了,回到小屋喝茶,抽烟,拿起件模具,把玩古董似的,看。
  这么轻省,悠闲,工资却比车间主任还高,比厂长还高。八级工,一月大半百块钱,全厂就他一个,了不得!
  是人就有不开心的时候,胡师傅也不能避免。这不,手里把玩着模具,抽着烟,皱着眉,两三天了放不下。
  车间主任来小屋好几趟了,进来就给胡师傅递烟,点烟,然后也皱起眉头,陪着胡师傅作发愁状。终于忍不住,试探着说:“要不,咱到机械厂请……”
  下半截话没敢说出来——胡师傅摇头了。
  这事的起因是农机厂接了个新活。全国都“大跃进”,老主顾厂里搞技术革新,一个关键部件有所改动。其实改得也不多,可这一改,做好的砂型模具就拿不出来了。胡師傅想了三天,一点儿招也没有。按说这是不可能的。不论多难,模具肯定能拿出来。偏偏就想不出办法。车间主任的意思是请机械厂的木模工来帮着参谋参谋。胡师傅哪里能同意?虽然是木模工,毕竟属于木工的行当。与所有手艺人一样,最重要的不是手艺,而是名声。
  手艺人坏了名声,还不如死了呢!
  偶齐虎见车间主任走了,小心翼翼地蹭进来。胡师傅瞥他一眼,仍然皱着眉头把玩模具。
  胡师傅是“大拿”,他的小屋一般人不敢进。偶齐虎起初也不敢进。他先是站在门外看,当然不能堵在当门口,而是侧在一边,贴门框站着。贴了三五天,见胡师傅没撵,才慢慢挪了进来。胡师傅看他一眼——他早注意到这小伙子了,眼瞅着模具好几天了——心道,小子,你也想摆弄这个?早点儿了吧?但小伙子长相端正,不言不语,不讨厌。于是看他一眼,随口问:“来了?”
  “嗯,胡师傅。我看看您做的模具。您做得真好。”
  “看吧。”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小伙子恭恭敬敬的。心里却说,好什么好?你懂得什么叫好?哪儿好?这可不是剔毛刺,看看就能会。
  第二天小伙子又进来了。这回带着礼物呢。不大,一个小酒盅,白白的,似半个鸡蛋壳。笑笑,不声不响放下。
  胡师傅中午总要喝两口。他干活讲究,喝酒不讲究,拎过一瓶酒,歪头斜脑龇牙咧嘴啪一声咬开铁盖,抓着瓶子往嘴里倒。肴多数是工厂午饭的菜,有时也比较高档:十几粒花生米,一小块猪耳朵,一个咸鸭蛋(一个咸鸭蛋至少吃两天,若是当天厂里菜好,能吃三四天)。喝够了啪一声拍上瓶盖,明天中午接着喝。偶齐虎把小酒盅放到大台子上,替胡师傅斟满酒。胡师傅一愣:“哦?好,你也喝。”
  “我不喝——我吃了饭了,您喝,胡师傅。”
  胡师傅其实是虚让,说说而已。古州人都这样。你若真喝,可就笑话了。
  偶齐虎不说话,静静地坐着看胡师傅喝。一盅喝完,再斟。到点就去剔他的毛刺。回家钻进西屋摆弄刨锯凿铲。一个多月了,胡师傅连他姓什么都不知道。
  这次进来,胡师傅没喝酒——愁得饭都吃不下了。偶齐虎径直走到胡师傅跟前,伸出双手,居然要接胡师傅手里的模具。胡师傅有点疑惑,你小子,莽撞点了吧?竟敢从我怀里要东西?你接过去干什么?看我吃不下饭,替我抱着让我腾出手吃饭?腾出手我也吃不下饭啊。不过犹豫之下,还是松了手,且看你小子怎么劝我吃饭。只见小白脸把模具抱在怀里,腾出右手,伸出细长的食指,在模具上画了一道线,抬眼瞅瞅,又重复一遍。
  “哎!”胡师傅一下跳起,两眼放光,“你是说——?”
  偶齐虎点点头。
  “那——箱怎么开?”胡师傅又坐回去了。箱是指砂箱。砂模得由砂箱托住,开箱是指拿出模具。
  偶齐虎把模具放在工作台上,摆正,右手在模具上方比划了条折线。
  “嘿,有门儿!你怎么想到的?”
  “不是我想到的,我是跟您学的,胡师傅。”
  “我?你啥时跟我学的?”
  偶齐虎走到“货架”前,搬下一个模具——胡师傅狠狠拍一记脑瓜:“对呀!我咋就忘了呢!”
  偶齐虎不剔毛刺了,跟着胡师傅做模具。做模具其实不比做桌椅条凳难多少,关键在于要能看懂图纸。
  从来没学过,也没人教过,不知道他怎么就能够看懂图纸。
  胡师傅找了车间主任,车间主任找了厂长,说,要么立马给偶齐虎办成正式工,要么胡师傅立马走人。农机厂就指着翻砂车间挣钱呢。厂长不敢怠慢,“立马”就办了。而且,别人入厂都要学徒三年,第一年月薪20元,第二年22.5元,第三年25元。三年期满出徒定级,27.5元。偶齐虎进厂就是27.5元,第二年32元。
  具体怎么进的厂,各种闲话传得或许有出入,不过工资是真真切切的——有工资表呢。
  这一年,翻砂车间换了个年轻的车间主任,姓江。江主任看不惯胡师傅和偶奇虎的工资拿得比他还高,就找了个理由,说翻砂车间整天倒铁水,木模工在里面不安全,把他们给支出了翻砂车间。江主任说,人,我也不要了,不是成立技术科了吗?让他们归技术科吧。   人是有惰性的,习惯于现状,在工棚里住了多年,胡师傅很是舍不得,骂骂咧咧好几天,捏着小酒盅,每喝一口就拖过江主任的母亲蹂躏一番,过过嘴瘾。喝足了,晃荡着身子到翻砂车间走一圈儿。这样过了大约十来天,突然明白过来:“哎,那谁,小偶,以后不许到翻砂车间去,有事,他们得来请!咱不是他们车间的人了!”偶齐虎忘了答应,或者答应得声音太低——他每天都影子般跟在胡师傅后面,从来没自己去过。
  “听见了吗?!”小酒盅一顿,砰的一响。
  “听见了,师傅,他们来叫,您不用去,我先去看看,弄不了的,我再回来请您。”
  “甭!你弄不了的,我也头痛。就晾着他们,爱咋的咋的。”接着骂出一句粗话。江主任无事生非多此一举,给他母亲招来许多次房事。
  “是,师傅。”偶齐虎低头答应。
  小豆腐
  偶齐虎让江主任很不待见,却偏偏有个大闺女喜欢他。这个大闺女近在眼前,就是胡小英。
  胡小英是胡师傅的亲侄女。胡师傅有儿子,但儿子不喜欢捣鼓木头——大儿子在油田开进口汽车,据说挣得不比胡师傅少;二儿子在国营古州机械厂跑供销。跑供销的关键在跑,朝全国各地跑,冲能挣钱的紧缺物资跑,不一定是厂里需要的。住宿开假发票(每晚一块五,写成两块五,三天写五天),还有出差补助,实惠。于是胡师傅故伎重演,把胡小英扒撸到身边。名义上是维护模具,给模具上上油漆,打打蜡。用的是老办法,以跳槽相威胁,替侄女解决招工难题。胡小英比偶齐虎小三岁,模样平平常常,没上几天学,本事也平平常常。当然维护模具绰绰有余,一个月也不一定有一件模具需要维护,再说刷两刷子油漆打点蜡谁干不了?更何况还有偶齐虎呢,顺手就替她干了。或许是日久生情,或许是哪根筋不得劲,胡小英一门心思看好出身不好的偶齐虎。
  离下班还早呢,胡小英已经把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搞完了,大大方方地说:“大伯!哥!今晚到俺家吃小豆腐吧!俺娘新摊的煎饼,做的萝卜缨子小豆腐!”
  “齐虎你去吧。我不去了,啥小豆腐也不如我那半瓶子老烧。”
  偶齐虎也不客套,穿着工作服,与胡小英一前一后出了厂大门,走上千把步,拐进宝鼎巷深处的胡家。
  “小豆腐”这一叫法流行于山东,随下关东的传至东北三省。将黄豆泡涨,用水磨推成细细白白的糊子,再用七印大锅烧开(小心沸锅!将沸时,需不停地搅动,随时添加凉水),而后将剁得绿豆大小的各种菜(老白菜梆子、萝卜缨子,什么都行,总之都是粗拉菜,用细菜就“瞎包”了)下到锅里,再煮,一边烧一边搅,防止糊底。熟了,抓上一把盐,抽柴,熄火。矮桌放在天井树荫下,放上碟疙瘩咸菜丝,每人一大碗小豆腐,煎饼自己拿。“要想吃好饭,围着古州转”,小豆腐、煎饼、疙瘩咸菜丝搭配是古州美食一绝。煎饼小豆腐有三种吃法,牙口好的,咬一口煎饼,扒一大口小豆腐,嚼嚼,咽下去,喝口汤,夹几根咸菜丝,各是各味儿;把煎饼摊开,用筷子将稠的小豆腐搛到煎饼里,卷起来,煎饼下面接着豆腐碗,咬一大口,外酥里嫩,那香,没法说;牙口不好、嫌麻烦的,或是老人,干脆把煎饼撕成三五块,塞到小豆腐下面,稍一闷,煎饼透了,端起碗大口大口扒,连吃带喝,那叫一个过瘾、舒坦。偶齐虎来到小英家,叫过大叔大婶儿,坐下,小英早给他端来堆尖的一大碗小豆腐,又递过来一张略微焦黄的新鲜煎饼。偶齐虎咬一口煎饼,吃一口豆腐,斯斯文文。吃到一半,小英递给他一张卷好的饼,余下的半张白饼,被小英夺过去,替他撕开塞到碗里。偶齐虎笑笑,先就着碗吃完煎饼卷小豆腐,又扒碗里的小豆腐泡煎饼。两个煎饼一大海碗小豆腐下肚,撑得直打嗝儿。小英还嫌他吃得少:“一个大男人,吃这么点儿东西?再吃碗小豆腐吧!我给你盛稀的。”
  他就接过,吸溜吸溜,慢慢喝完。
  小英的娘不错眼儿瞅着呢,心里那个美呀,连小豆腐是啥滋味都品不出来了。
  吃小豆腐时,偶齐虎已经到小英家无数次了。开始可不是这样。开始,小英扭扭捏捏对娘说,大伯的徒弟人不错,就是大了点儿,比她大三岁。娘说:“你个傻丫头,三岁还叫大?我还嫌他小呢。‘女大三,抱金砖’;‘男大四,又有宅子又有地’。只不过现在不兴这个罢了。你看着好不中,叫来家,我替你长长眼色!”
  只这一句话,娘俩儿就犯了难。
  若是现在,当然不算事儿。一男一女,或者十三四,或者十七八,顶多二十刚出头,你看着我好,或者我看着你好,不在外面私定终身先斩后奏,而是领回家让父母亲过过目,已经是让父母再放心不过的孩子了。回家也不当回事儿,女的跟着男的到男家,或者反过来,都一样,嘻嘻哈哈,反正是玩呗。怎么不是玩?父母同意——俺还要分手咧;父母不同意——偏,他们还管着咱了?让他们看看已经给足他们面子了,还不知足,还要说三道四?偏!
  那时可不行,得想办法。一想就是两三个月。这天,胡小英悄悄问:“偶大哥,明天歇班,你……有事儿吗?”
  “没事儿。”是真没事儿。
  “那,你替俺家干点活儿吧?”
  “行啊,干啥活?”
  胡小英显出很无奈很委屈的样子:“唉,俺大姨家俺表姐,非叫俺娘请俺大伯(即八级木模工胡师傅)给她打套嫁妆。俺娘说俺大伯年纪大了,怕不好伺候,叫我问问你,能不能腾点时间……”
  “哦,做什么家具?”
  “说是一个大立橱,一个橱桌,一对椅子,不多。”
  俺娘!偶齐虎暗暗叫苦,这还不多呀?说出来的却是:“行,我先去看看料!”
  第二天还在技术科见面,偶齐虎跟着小师妹,七拐八转来到宝鼎巷——原来是小英家——她表姐把木料拉到这儿来了。
  “我觉得,这里近,你来方便。让你受累了。”小英的娘说,很歉疚很客气。
  就这样开了头。上了班,偶齐虎在厂里打个晃,溜着墙根儿,脚不出声身后无影地来到胡家,斧锯刨凿汗浸工作服(天再热他也绝对不光着膀子干活,不论在哪里)。不到中午,胡小英回来了,帮着娘做饭,炒菜,递茶,递毛巾,打扇,替表姐伺候匠人。嫁妆打好,拉走,表姐喜出望外,胡小英母女比表姐更高兴。胡小英的娘是内当家,一锤定音:“行!怪不得你大伯相中了呢。你想想,這么多年了,你大伯说过谁半个好字?小英,你好眼力!可得看牢了啊,别叫他跑了浮子!”浮子,本是钓鱼用的,这里意思是别让其他姑娘抢了去。   “娘!说什么呢,娘!”胡小英羞了。满肚子蜜糖,满眼是泪。
  泪也是甜的。
  没想到善门好开,善门难关。隔不久小英气呼呼说:“哥!真气死人了,你说,还有这么不讲理的唻!”这回是真生气,不是装的。
  “怎么啦?”
  “俺二姨家表哥未过门的媳妇,见了俺大姨家表姐的立橱,非得要个一模一样的,要不就不过门儿。愁得俺表哥直哭。俺二姨来找俺娘,俺娘没办法,说,那就不做别的,只做个立橱——还有这样不讲理的唻!”
  “做立橱行,但做‘一模一样的’,不行。”
  “为啥?”
  “我从来不做重样的。”
  “咦?没听说过!木匠还有这规矩?”
  “我是木模工啊,你见过有两个一样的模具?”
  偶齐虎一辈子说的俏皮话不超过三句。这说明他的心情好到了极致。
  还是在胡小英家里做。也还是胡小英替不讲理的表哥表嫂伺候匠人。可立橱打出来,胡小英反悔了:“哥,他用的料,值多少钱?”
  “咋?”
  “你说个数,往大里说,我把钱给他,立橱咱留下了。”
  “哪有这样办事儿的?到时候……我再打个更好的。”他还不敢接“咱”的茬儿。
  “你要是打不出比这个还好的呢?”
  “笑话!那我就不姓偶了。”
  “你!”胡小英急哭了(也许是舍不得立橱,心疼偶齐虎),冲着娘发泄,“娘!这是最后一回啊!再有谁来,就是说下天来,就是给个金山银山,也不许你答应叫俺哥给他做立橱!”
  “行!行!英子,没有下一回了。下一回就是给你做,给你们自己做!没有下一回了。”
  唉,一语成谶,还真没有下一回了!
  问题不是出在胡小英身上,也不是爷娘不让,是弟弟胡小兵捅了娄子。胡小兵学习不行,也不愿意下乡,一门心思参军。那天吃小豆腐,他看到姐姐伺候师哥比伺候老爷子都上心,看到老娘子疼外人比疼儿子还上心。他也初解人事了,感觉形势不妙,就偷偷给哥哥胡大兵写信。胡大兵在部队上,入了党,当了班长,正处于提干的关键时刻,读了信,比弟弟更着急,恨不得飞回家骂娘和姐姐一顿。当天胡大兵就回了三封加急信:姐姐、弟弟、有可能的姐夫各一封。三封信的内容不得而知,但胡小英哭成了泪人;偶齐虎白着脸发怔,细长的脖子上喉结动了又动;胡小兵则洋洋得意。
  隔了些日子,胡小英的娘做主,胡小英与偶齐虎结拜为干兄妹。仪式结束,胡小英提着点心到北关大街认了干爹干娘。偶齐虎的老娘胡秀兰不知道内情,还挺得意呢:“好!没想到临秋末晚,我又得了个好闺女。我这可真是——仨儿俩闺女,好命!”只是有点儿疑惑——儿子给人家帮忙做家具,拿几斤点心来也就罢了,怎么还认干娘呢?认干娘怎么还掉眼泪呢?用得着这么亲?
  齐虎回他娘的话说:“咱不知道她咋想的。一家门口一个天,或许她家就这么兴?”
  “干兄妹”不白认,几乎是每天,胡小英都给偶齐虎带午饭。“哥!咱娘叫我给你捎来的!”偶齐虎想推辞,可推辞不了,干娘也是娘啊!只好与胡师傅一块吃。菜是什么滋味,不知道。一同咽下去的,是泪;脸上挂着的,是笑。胡小英不敢看“哥”笑,更不敢看“哥”咽得越来越频繁的喉结。她不钩床罩不钩床头灯的灯罩了。那是给自己和齐虎结婚预备的,现在哪有心绪?
  饭不能白吃,隔三差五,胡小英就喊:“哥!咱娘叫你下了班去帮她归整归整小南屋的东西!”或者,“咱娘叫你去帮他劈劈柴,过冬点炉子用。”既不商量,也不问有空儿没空儿。“咱娘叫”,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偶齐虎不得不乖乖听从。哪有什么活儿?还没下手就干完了。主要是吃饭。干娘对齐虎比对亲儿子亲闺女都亲,有点好吃的,齐虎不来,不准动筷子。干爷也喜欢喝两口,他是“肴客”,喝酒不是为喝酒,是借着喝酒吃菜。“这菜是给你爸喝酒的!”孩子们就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咽口水。那时不是现在,一是穷,弄点好吃的不易;二是孩子多,跟养小狗小猫一样,不上心,也没精力没财力上心,不是现在,先有孩子吃的,再有老人吃的。干爷眼瞅着好菜不能搛,酒虫馋虫爬上来,在嗓子眼儿一探一探,只差自个儿爬到饭桌上了。忍不住搛了块比草刺大不了多少的肉,还没送到嘴里呢,被老婆一筷子打回盘子里:“急啥!齐虎,快洗洗手,吃饭!”
  胡老爷子尴尬地笑笑,可怜巴巴的目光寻求同情者——没有!小英拿着筷子,盯着正在慢条斯理擦手的齐虎;小兵埋着脸偷笑;老婆呢,母老虎般盯着那盘芹菜炒肉丝,严防死守,不给他一线可乘之机。
  吃毕竟是次要的。给干儿子偶齐虎找媳妇成了干娘的一块心病。一是觉得心中有愧;二是觉得齐虎这孩子确实好,谁家的闺女跟了他都有福。不但找,还得找好的,不好的她觉得配不上齐虎。当然不能莽撞。接受了自家的教训,得找家里孩子不当兵的,找姐妹三四个四五个没有兄弟的。说了三四家,人家一听,正式工,有技术,工资高,人又本分,都同意,可一听成分不好(她还没敢说他父母都是地主分子呢),立马变了态度。那些与她交往实在,或说话不拐弯儿的,干脆把难听话甩到她脸上:“噫!有你这样办事儿的吗?这不是明睁眼露把俺闺女往火坑里推吗?”或者,“你家英子不跟他,叫俺闺女替你家英子顶死窝子打人情?快别说了,快别说了!”干娘这才慢慢认识到成分不好的厉害,不敢轻举妄动了。
  就这样耽搁下了。
  其实,也不能光怨成分。要是从农村找,农村姑娘羡慕市民户口,向往当工人家属,也有敢跟的,甚至有可能找个不是太差的。干娘也有好几门这样的亲戚,可老实人往往认死理儿,偶齐虎咬住一条不松口:农村户口的坚决不要。他的理由是,“土改”时好不容易阴差阳错全家成了市民户口,“大跃进”时自己好不容易阴差阳错当上工人,怎么能再娶个农村户口的媳妇?按政策,孩子随母亲落户口,大了,除非当兵,除非考上大学,没有离开农村的可能。而他这个条件,孩子怎么可能当兵?怎么可能考上大學?孩子出身不好也就认了,怨不得他这个当父亲的,要是再加上一条农村户口,孩子可就怨自己了。怨恨父母的滋味他知道,不好受,被怨恨肯定也好受不了。所以,坚决不松这个口。   说一个不成,再说一个又不成,偶齐虎真可谓内外双伤——内,心灰意冷;外,坏了名声。
  名声是什么?很虚,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很实。偶齐虎坏了名声,成为婚姻的禁忌。干娘小心翼翼,兜着圈子,慢慢扯到干儿的婚事。
  “哟,你还有个干儿子,我咋不知道?叫啥?”
  “叫——偶齐虎,是俺闺女的同事。”
  “呀,他呀,知道。不行,别说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偶齐虎坏了名声,是胡小英的娘好心办了件坏事儿。
  都说“岁月不饶人”,那是说老人,没想到这话竟对着年届三十的偶齐虎来了。
  古州有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女的二十五没嫁出去,叫“老大闺女”;男的宽松点儿,到三十,三十还没娶进媳妇,叫“打光棍儿”。千万别小看这两个“职称”,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内涵极其丰富。古州有言:再次的闺女也有人要,瘸腿的、瞎眼的、少个心眼儿的,只要肯嫁,到时候总能嫁出去,顶多也找个瘸腿瞎眼少个心眼儿的。好好的姑娘没人要,成了“老大闺女”,意味着什么?你就放开想吧。同样,不缺胳膊不少腿,怎么还“打光棍儿”呢?也尽可以发挥想象,不论你想得多么恶毒,都不过分。比如,别看人模狗样的,说不定是那里不行呢,要不,怎么不娶媳妇?
  哪里不行?偏又不说破。其实也不用说破。人家只是在心里想,想什么你管得着?想想而已,公安局还能管得着?就想。偏想。还想。想。
  似乎,“打光棍儿”比成分不好还难听——至少差不多。
  如果单单是偶齐虎打了光棍儿,也无所谓。难听就难听吧,又不说到你脸上。问题是弟弟偶齐豹也早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当然眼下还在乡下,没条件说媳妇,可总有一天要说呀,到时候人家一打听:“呀,他呀,他哥不是打光棍儿?”
  就这么一句,免谈——啥也甭说了。
  所以,偶齐虎的年龄就成了敏感问题,成了偶家能不能延续香火的头等大事。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三十,不,不能超过二十九。去年二十八,今年二十七,明年还是二十七。
  直到唐山大地震那年,事情才有转机,有人给齐虎介绍了个对象,满足齐虎的三项基本条件:女的,市民户口,活的。介绍人说,人家不嫌弃他成分不好,也不问他年届几何。
  小小厮
  胡小英听说偶齐虎有对象了,赶紧回娘家报喜。胡大娘说:“啊?姓周?火车站北周家?是不是叫周、周翠萍?唉,我知道,我知道,那个纸人子!唉,你哥这个人哪——”抢在胡小英前面,抹起了泪。
  胡小英还以为娘是高兴得哭呢。“娘!你认识俺嫂呀?你咋高兴过头儿,哭成这样啊?娘,俺哥终于有了对象,咱该笑才对呀!”
  “俺的傻小英哟,我怎么能不哭?我怎么能高兴?我是为你哥难受哇!你哥、你哥、你哥太瓦鼓了,瞎包了你哥这么个好人哪!”
  周翠萍外号纸人子,名声在外。
  年龄,跟偶齐虎有一拼——说不太清楚。这倒也罢了,关键是坏了名声。中国人评判人的标准很多:好人,坏人,实在,不地道,靠谱,不中交……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坏了名声”,特别是女的,一旦“坏了名声”,万劫不复。
  周翠萍“坏了名声”已经很有些年头,早“过气”了。听说竟有人愿意娶她,沉渣泛起,旧闻翻新。胡小英要伺候男人和孩子,上了班要加心加意照顾哥,研究哥的脸和喉结,替哥难受,没时间也没心思钻老婆堆嚼舌头,所以在重大新闻面前显得落伍。
  旧闻复原,情况大致如此:
  周翠萍进厂的时候,还不大讲成分,工作不是太坏,发套袖,发白帽子,发白口罩。再后来呢,更好了,不用干活了,填填表,算几个数字。再再后来呢,肚子大了。有女工悄悄找到政工科科长说,周翠萍的肚子有问题。科长的眼一下亮了。他注意周翠萍很久了,这个姑娘长得好,出身又不好,很有可能……很可以……想什么不好揣度,看什么倒比较确切,群众都看着呢,科长主要看她胸部,忽略了肚子。听到反映,科长气不打一处来,他娘的,我还只是想想呢,你竟敢!骂谁?不好揣度。科长把政工科的同事们召集起来,厂医参与,“侦探”藏在内间门后,把周翠萍叫来,三堂会审。先政策攻心,再吹胡子瞪眼一吓唬,周翠萍哪里见过这阵式,下面尿了,上面招了:“宋书记。”
  “什么?!”形势急转直下。科长急出一头冷汗,朝周翠萍眨了两眨眼:“不许胡说八道!走吧,回去好好想想!”打算草草结束会审,私下与周翠萍商量,达成协议,改嘴,挽回颓势。不料周翠萍早吓傻了——不吓也够傻的,不然怎么让肚子大成这样还没事儿人似的来上班?她不但不回去,还振振有词地说,科长,我绝对不敢胡说八道,就是宋书记!第一次在哪儿哪儿,第二次在哪儿哪儿……一气说完,一共八次。她完全彻底实行坦白,指望从宽。也许是以为宋书记会来救她,能救得了她。一日夫妻百日恩,八次呢,和宋书记。真的,第一回在哪里,第二回在哪里,第三回……
  够了!你还有完没完?
  完了。彻底完了。书记完了,换个厂子仍然当书记。科长完了,调个科室继续当科长。只有她完得彻底——“拉拢腐蚀革命干部”,全厂大会批判,开除回家。
  如果是这样,还有一线希望。问题是回家之后,她又舍不得孩子,死活不让打胎。终于生了出来。至于孩子是送了人,还是怎么样了,下落不详。只知道是个小小厮(男婴)。
  这回是真真正正、彻彻底底完了。
  刚才说到古州人评判人的标准,其实还要细得多。具体到周翠萍,“那个了”是一个层次。如果只是“那个了”,难听,但勉强还算没出嫁,或嫁不出去的“老大闺女”。“那个了”而且大了肚子,又是一个层次。最差的层次是,“那个了”,大了肚子,还把孩子生了下来。这下可好,连“老大闺女”都勉强算不上了。为什么?生了孩子了嘛!似乎,连“回头”(离了婚的、丧了夫的)都比不上。没结婚,却生了孩子,那算什么?无以名之。疮怕有名,病怕无名。人坏到没法说了,没法概括了,可就没法再坏了。当然这是那个年代的标准,不适用于当下。无以名之的周翠萍当然郁郁寡欢,当然风雨飘零,偶尔出门,一见风便倒的样子,于是得了个外号:纸人子。纸人子这外号很恶毒。出殡,講究的人家要扎纸牛、纸马、纸轿,以及抬轿的、牵马喂牛伺候人的许多纸人。大概觉得纸人子太难听,也不太通俗,就有人叫她风筝。风筝也是纸的呀,也是那么单薄,比较形象,比较“雅”。   没办法,胡小英挺身而出,拉着嫂的手,挡住嫂大半个脸,替嫂笑,与嫂说话掩饰着嫂的木讷、呆板。唉,嫂呀,唉,嫂呀,唉,哥呀,唉,哥呀,哥!
  那夜回到家,胡小英没哭,或者说没哭得太厉害。甭管怎么说,哥是结婚了。哥早该成亲了,她应该替哥高兴。可一想到哥床上睡着个女的,她心里就挺不是滋味。挺不是滋味是什么滋味?说不出。可比能说出来的滋味更难受。哥的新婚之夜,胡小英一夜没睡着,但哭得不是太厉害,甚至有些恨哥,连带着恨嫂。人可真怪。人就是很怪。人哪。
  肿着眼,胡小英头重脚轻迷迷糊糊上班,突然一愣:咋走到翻砂车间门口了?噢,原来有人在说哥的婚事,声音忿忿的,一股子火气。哥咋惹着工友了?
  “这算什么事儿?这算什么事儿?我听的房根子不算多,可也不算少,荤的听了,素的听了,不荤不素、半荤半素的也听了,骂成一团打得血头血脸的也听了,可就没见过这样的——偶齐虎坐在椅子上,他老婆,那个姓周的什么风筝、纸人子,坐在床沿儿上,他不动,她也不动,他不说话,她也不说话,他像个木头人,她更像个木头人,像个死了的木头人,就这么坐着,闷着……他们都不屑等了,一个个走了,我不信,我就不信了,不信他俩能坐到天亮。哎,你说怎么着?还就坐到天亮,连泡尿都不尿。我看了他们最后一眼,不行了,天亮了,再不走耽误上班儿了,只好走了。唉,白白搭上一夜,整整一夜啊,整整一夜!”
  “你就吹吧,谁信?没有动静就是两个人都坐着?哈!好像是亲眼看见的一样,你就吹,你就编,谁信?”
  人们一阵笑。
  那人急了:“什么?我编?我吹?我若说半句瞎话我是你儿!我是你孙子!”
  “你是我重孙子我也不信,隔着窗帘,你看个屁?”
  “没有窗帘。闹房的时候,趁着乱,我把窗帘扯下来,团成一团,扔到他们床底下了。”
  “没有窗帘你也看不见。屋里漆黑,你在外面,隔着玻璃看不见,不信你试试!”
  “没关灯!他们根本就没关灯!灯一直亮着!怕他们原来的灯泡不亮,我特意带了个小灯泡去,趁着拜堂那一阵儿乱,我拧下他们15瓦的灯泡,换上咱车间贼亮贼亮的小灯泡,哈,比太阳还耀眼呢。我隔一会就瞅他们一眼,盼著他们关灯,办事儿。可他们谁也不动,谁也不说话,谁也不拉床头的灯绳,就这么开着灯,干坐着!”
  大伙更不信了。哪有新婚之夜不拉窗帘不关灯的?都笑成一团。急得那人叫着骂着,诅咒要上吊跳井。
  胡小英心里咯噔一响:没拉窗帘?没关灯?真的?那多好!自己昨晚白难受了一夜。不对吧?哪能不拉窗帘,不关灯?半信半疑。不行,那窗帘还是我做的呢,扔在床下?多脏啊。那天她查看哥的“新床”,见床下比狗窝还脏,支板子的砖头多了几块,也乱扔在床下。本想替哥打扫一下,刚拿起笤帚,泪就忍不住了,怕干娘看见,丢下包袱跑了。不行,我得去看看,看看我的窗帘。看看。看。
  班儿也不上了。哥不来,有事她也办不了。自行车骑得飞一样,快,再快,若是嫂把窗帘找出来挂上,就看不到真相了。她盼望看到真相。真相。真相。
  真相很真:窗帘真的在床底下。哥和嫂竟然没发现,更不知道找。而且,胡小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屋当央吊着的那个灯泡,真的亮着!灯泡很小,是车床上用的那种,但很亮,因为是白天,也就不那么刺眼了。
  咚!一块石头落地,胡小英压抑着心底泛起的千般滋味,拿着窗帘,不动声色地蹭到床前,悄悄把开关盒上缠着黑线头的塑料疙瘩攥在手里,啪一声关上灯。
  “哦,”偶齐虎问,“大白天的,你开灯干啥?妹?”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那小娟结束了她四天三晚的导游生涯,没有得到旅行社一分钱报酬,自己还赔上了400块钱的路费  现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任总经理助理的那小娟,在不久前还是一名导游。用那小娟的话来说,之所以彻底转行,是因为这个幼时梦想已被现实蹂躏得粉碎。她说,梦里常会浮现出那些留存心底的遗憾,以及那14个她无心伤害的外国人。  世界冰川科考研究组是那小娟短暂导游生涯中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团队。今年刚刚毕业赋闲在家的那小娟
《中国百年经济拼图》展现的是中国百余年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而成的巨变,但同时或许也是当前政府理性建设的现实参考  传统中国是典型的内向型农耕社会,所以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经济就受到两种地理情状的支配:第一,居民的活动区域肇始于一个广大的黄土地带:第二,远离人群的海岸缺乏经济发展的条件。这两种情状不但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本质,而且也决定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文化的内容。依照美国汉学家施坚雅的观点,至晚清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教育公平,基于学生的异质性提供个性化辅导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一对一在线辅导这种政府提供的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是如何促进不同背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该文针对北京某区2471名学生辅导产生的1 6820条对话数据,分析不同成绩学生在线辅导行为差异,并对辅导主题和师生情感分布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线行为中,学生参与辅导的次数和难度与其学习成绩相关;不同成
摘要:有效的教学交互能有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如何设计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交互以促进交互深度与深度学习,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迫切需求。该文在广泛调研并分析课堂教学交互现状和质量调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类型、认知目标、工具支持等设计了技术支持的教学交互策略设计方法,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通过设计并实施智慧教室中的教学交互策略来探究其对交互深度和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1)实施技术支持的教学
反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不仅仅是亚洲人,美国人也不例外。  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亨利·海德专门写信给众议院议长丹尼斯·哈斯泰特,表示如果6月底访问美国的日本首相小泉想在国会发表演讲的话,就必须表态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否则将是“对美国人的侮辱”。  这不是海德第一次以书信形式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了。海德究竟何许人?这位美国政坛的“大佬”为何一次次站出来,反对参拜靖国神社?  
2008年12月5日,下午2点,上海松江区九亭板块一个新楼盘的售楼大厅内,王浩和他的7个亲戚,在离沙盘模型最近的一圈沙发上悠闲地翻着新盘的资料,一位售楼经理则站在一边不厌其烦地宣扬着楼盘的升值潜力。  此时,—个由上海某网站组织的看肩团也刚刚进门,但是,“看房团”对沙盘的兴趣,远远不及对于操着浓重温州口音的王浩的好奇。被打量得有些尴尬能王浩苦笑着对本刊记者说:“我敢打赌,明天我们又会上报纸上网站了
人类终于获知,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从而放弃了主观专断地观察事物,全然不顾自己所处的位置而去衡量时间空间的做法。同样,人类只有超脱出自我,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对话:每一个人都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促使精神境界不断升华。  (節选自《雷蒙·阿隆回忆录》新星出版社)
专心先做好眼前的事。  ——张小斐  前两天,张小斐参加微博之夜晚会,从红毯到内场,手腕全程戴着红绳。可以说是最实在的女明星了。因为红绳,其实是个入场凭证,明星戴不戴都无所谓。  对比其他明星胳膊上戴着的奢华的珠宝首饰,这条红绳反倒显得格外有“仪式感”。很多网友都说:“咱妈就是实在人罢了。”  妈:“不好意思,第一次当女明星。”  在微博之夜上,张小斐也是无比耀眼。  她和贾玲坐在内场第二排,力压
深沪京穗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高出国际标准2倍以上  据《中国证券报》11月29日的一篇报道,近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在西安年会上发布报告称,现在中国住房价格的增幅,相对于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增幅,仍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同日,在中国新闻网上也有一条新闻声称,今年上半年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争论最激烈的时刻,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房价收入比,得出了“中国房价收入比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一
“现在有些人当了领导后,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回家把配偶当佣人使唤。还有一些人政治经济地位发生改变后,生活上开始不检点,包二奶,这种人不应该被提拔”    27岁的吴宏伟在上任镇党委委员之前,除正常的干部提拔和考核程序外,还被调查是否孝敬父母、善待配偶、诚实忠信。这一特别考核标准源自山西省河津市委2006年9月1日出台的文件《关于局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暂行办法》,该文件规定:拟提任的干部必须孝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