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如今,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各乡村,所到之处,都能听到这样的汉语儿歌,从“双语”幼儿园传来。在喀什地区,581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4年前,喀什地区农村竟没有一所“双语”幼儿园。
吃亏“吃”出第一所
“双语”幼儿园
“几年前,我拉了一车杏干到乌鲁木齐去卖。由于不懂汉语,我找了个中间人帮忙。结果,这个人把4块钱的杏干卖到了5块,几分钟,这个中间人就赚了1万块钱。我当时就想,不懂汉语不行,如果懂汉语,生意就可以做大。”站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墩克什拉克村的“双语”幼儿园里,村支部书记阿巴斯·斯德克给记者讲起了他吃亏的故事。
吃了亏的阿巴斯·斯德克回到村里,对自己吃的亏很不甘心。要知道,1万元在农村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想来想去,阿巴斯开始学习汉语。同时,他还在想,与其成年了才学习汉语,不如从小就学习。
于是,阿巴斯把村民召集起来开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提议得到一致同意,村民大会通过了在村里建“双语”幼儿园的提议。就这样,喀什地区第一所农村“双语”幼儿园诞生了,40个少数民族幼儿成了第一批入园的孩子。
2006年4月,村里花了14万元对“双语”幼儿园进行了改造。重新开园后,一下子就来了230多个孩子。阿巴斯告诉记者,当时整个塔孜洪乡也没有农村幼儿园,第一个“双语”幼儿园收的孩子比较多,农民的积极性很高。
“群众热情”
推动幼儿园快速发展
“我的孙子现在7岁了,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现在是我的汉语老师,天天教我学汉语。”63岁的村民依明·肉孜兴奋地对记者说,“幼儿园一开园,我就把孙子送来了,学好语言,将来发展的路就会更宽。”村里有这样一个“双语”幼儿园,依明·肉孜是夸了又夸,高兴得不得了。
与依明·肉孜一样,在喀什地区的广大农村,群众送自己的孩子上“双语”幼儿园的热情不断高涨。喀什地区疏勒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艾力·阿勒马斯告诉记者:“看到村里还没有幼儿园,不少群众直接找到教育局,要求在自己的村里办‘双语’幼儿园。群众也知道‘双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呢。”
为满足群众愿望,从2006年开始,疏勒县加大了投入力度,开始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尽管如此,新建的幼儿园仍然难以满足群众需要,2008年该县再次投入930万元,在农村建了10所“双语”幼儿园,这才缓解了群众的需求。
艾力·阿勒马斯对记者说,目前,全县共建成“双语”幼儿园94所,在园幼儿达到8929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66%。“今年,我们还将投资400万元,建设一批‘双语’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艾力·阿勒马斯说,“这项工作是群众推着我们往前走啊。”
农村“双语”幼儿园年内全覆盖
记者在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吾斯曼博依村采访时,正巧遇到路边有村民在用小麦换面粉。一打听,原来是村里的村民自发地把自家小麦捐出来,在这里换面粉,然后无偿提供给村里的“双语”幼儿园。村民吐尔逊·亚合甫对记者说:“村里有‘双语’幼儿园,真是太好了,捐些粮食给幼儿园,我们很乐意。”
喀什地区有380万人口,其中250万是农村人口,办好农村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地委、行署确定了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
记者了解到,喀什地区每个农村“双语”幼儿园的建设项目标准是100万元,建好的幼儿园还统一配齐设施设备,每个农村“双语”幼儿园的每个班还有液晶电视机、VCD、电脑,以及乐器、大型的娱乐玩具。“这么好的幼儿园,跟城里的一样。”许多村民都说。
吃亏“吃”出第一所
“双语”幼儿园
“几年前,我拉了一车杏干到乌鲁木齐去卖。由于不懂汉语,我找了个中间人帮忙。结果,这个人把4块钱的杏干卖到了5块,几分钟,这个中间人就赚了1万块钱。我当时就想,不懂汉语不行,如果懂汉语,生意就可以做大。”站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墩克什拉克村的“双语”幼儿园里,村支部书记阿巴斯·斯德克给记者讲起了他吃亏的故事。
吃了亏的阿巴斯·斯德克回到村里,对自己吃的亏很不甘心。要知道,1万元在农村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想来想去,阿巴斯开始学习汉语。同时,他还在想,与其成年了才学习汉语,不如从小就学习。
于是,阿巴斯把村民召集起来开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提议得到一致同意,村民大会通过了在村里建“双语”幼儿园的提议。就这样,喀什地区第一所农村“双语”幼儿园诞生了,40个少数民族幼儿成了第一批入园的孩子。
2006年4月,村里花了14万元对“双语”幼儿园进行了改造。重新开园后,一下子就来了230多个孩子。阿巴斯告诉记者,当时整个塔孜洪乡也没有农村幼儿园,第一个“双语”幼儿园收的孩子比较多,农民的积极性很高。
“群众热情”
推动幼儿园快速发展
“我的孙子现在7岁了,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现在是我的汉语老师,天天教我学汉语。”63岁的村民依明·肉孜兴奋地对记者说,“幼儿园一开园,我就把孙子送来了,学好语言,将来发展的路就会更宽。”村里有这样一个“双语”幼儿园,依明·肉孜是夸了又夸,高兴得不得了。
与依明·肉孜一样,在喀什地区的广大农村,群众送自己的孩子上“双语”幼儿园的热情不断高涨。喀什地区疏勒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艾力·阿勒马斯告诉记者:“看到村里还没有幼儿园,不少群众直接找到教育局,要求在自己的村里办‘双语’幼儿园。群众也知道‘双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呢。”
为满足群众愿望,从2006年开始,疏勒县加大了投入力度,开始建设农村“双语”幼儿园。尽管如此,新建的幼儿园仍然难以满足群众需要,2008年该县再次投入930万元,在农村建了10所“双语”幼儿园,这才缓解了群众的需求。
艾力·阿勒马斯对记者说,目前,全县共建成“双语”幼儿园94所,在园幼儿达到8929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66%。“今年,我们还将投资400万元,建设一批‘双语’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艾力·阿勒马斯说,“这项工作是群众推着我们往前走啊。”
农村“双语”幼儿园年内全覆盖
记者在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吾斯曼博依村采访时,正巧遇到路边有村民在用小麦换面粉。一打听,原来是村里的村民自发地把自家小麦捐出来,在这里换面粉,然后无偿提供给村里的“双语”幼儿园。村民吐尔逊·亚合甫对记者说:“村里有‘双语’幼儿园,真是太好了,捐些粮食给幼儿园,我们很乐意。”
喀什地区有380万人口,其中250万是农村人口,办好农村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地委、行署确定了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
记者了解到,喀什地区每个农村“双语”幼儿园的建设项目标准是100万元,建好的幼儿园还统一配齐设施设备,每个农村“双语”幼儿园的每个班还有液晶电视机、VCD、电脑,以及乐器、大型的娱乐玩具。“这么好的幼儿园,跟城里的一样。”许多村民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