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7-4PH不锈钢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影响较大.为获得材料抗冲击性能,拟采用固溶+时效的方式,通过对比Cr、Si和Ni元素不同比例含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以确定17-4PH不锈钢最佳元素的含量.结果 表明:当Ni和S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随着Cr元素含量的增加,17-4PH不锈钢的冲击吸收功值、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材料的布氏硬度则持续增加.当Cr和S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Ni含量由4.1wt%增加到4.8wt%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升高,而冲击吸收功和布氏硬度逐渐下降
【机 构】
: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沈阳11015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4PH不锈钢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影响较大.为获得材料抗冲击性能,拟采用固溶+时效的方式,通过对比Cr、Si和Ni元素不同比例含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以确定17-4PH不锈钢最佳元素的含量.结果 表明:当Ni和S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随着Cr元素含量的增加,17-4PH不锈钢的冲击吸收功值、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材料的布氏硬度则持续增加.当Cr和S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Ni含量由4.1wt%增加到4.8wt%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升高,而冲击吸收功和布氏硬度逐渐下降.当Cr和N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Si含量由0.31wt%增加到0.38wt%时,随着Si元素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逐渐增加,冲击吸收功值逐渐降低,布氏硬度先减后增.由于部件需要长期受到冲击,冲击吸收功对材料的影响较大,根据材料的冲击吸收功和其他性能,综合以上情况确定材料最佳化学成分为Cr含量为14.5wt%、Ni含量为4.4wt%和Si含量为0.35wt%.
其他文献
高质量的电子封装产品要求晶粒细小的阳极铜,对铜进行挤压变形是细化晶粒的重要手段.用SEM、EDS、XRD及硬度仪对两次变形的磷铜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磷铜在两次变形后产生大量滑移线和孪晶,大颗粒磷化物被挤压破碎,铜晶粒细化,磷分布更加均匀,达到改善阳极铜质量的要求.
采用E308-16和E316L-16两种焊条对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焊后对两种接头分别进行敏化处理和固溶处理,然后在10%H2SO4溶液中进行均匀腐蚀试验,研究焊接材料及热处理对接头各区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接头腐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奥氏体不锈钢接头的耐蚀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母材、热影响区、熔合区、焊缝;采用焊接材料为E316L-16的接头耐腐蚀性优于E308-16接头的;固溶处理后的接头耐腐蚀性明显优于敏化处理后的接头.
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布氏硬度计等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C4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初生α[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次生α[形貌随锻造温度和变形程度的变化差异较大,不同锻造工艺下得到等轴组织、双态组织和片层组织.等轴组织强度较低,塑性变形能力强,属于韧性断裂机制;片层组织强度最高,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属于准解理断裂机制;双态组织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综合性能最好,属于准解理断裂机制.在相同变形程度下,锻造温度由950℃升至1020℃时,硬度提高了8.5%;在相同锻造温度下,变形程度
研究了微量元素Cr、Ce、P对Sn-0.7Cu无铅钎料在400℃条件下的氧化出渣及铺展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能谱探究了钎料的表面氧化发生过程及机理,并将优化配比后的钎料与市场上商用高温抗氧化钎料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添加一定量的Cr、Ce、P均有助于提高钎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Ce、P的加入能提高钎料的铺展率,但Cr元素的加入会降低钎料的铺展率.400℃条件下,添加的微量元素更容易在熔融钎料表面氧化聚集,使氧化膜结构更为致密,减少凸起颗粒,提高了钎料的抗氧化性能.当添加2.0‰的C
采用多层多道TIG焊实现了20 mm厚TA22/TA2异种钛合金板的有效连接,焊缝呈亮银色,有明显的鱼鳞纹,成型美观.经焊缝低倍组织检测未发现气孔、未熔合、裂纹等缺陷.TA22热影响区的组织主要是晶界α相和片状α相组成的魏氏组织,靠近熔合线的焊缝区为粗大的板条状α相组织;焊缝区、TA2侧热影响区组织均为锯齿状晶界的块状α相,且从焊缝区到母材区的块状α相尺寸逐渐减小.焊缝区打底层的硬度最高,填充层的硬度值较低,焊缝表面处的硬度略有上升;从TA22母材至焊缝区的硬度先增加后急剧下降;从TA2母材区至焊缝区的硬
采用背面氮气托衬方式实现了10mm厚SA553/AISI304异种钢板的光纤激光自熔焊.在偏焦量为0.5mm和0.8mm时均获得较好的焊缝成形,偏焦量对焊缝横截面形貌和尺寸影响较小,焊缝均呈现“哑铃”形.观察发现,SA553/AISI304异种钢光纤激光焊焊缝金属的成分与组织并不均匀,液态金属在熔池上部和中下部各形成一个对流环,导致母材金属在熔池上部混合程度最弱.焊缝上部靠近SA553母材一侧的铬元素含量较低,焊缝下部的铬元素含量较高.偏焦量较小时,焊缝上部靠近SA553母材一侧为硬度较高的马氏体;偏焦量
与传统的打印树脂材料相比,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部件的增材制造方面,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更可实现减材制造无法实现的复杂几何结构等优势.探讨激光同步送粉增材路径扫描工艺所存在的难题,重点研究扫描路径规划技术及其优化方法.激光同步送粉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及金属材料的散热特性,导致材料增材过程中受热力学影响严重,不可避免的造成材料翘曲变形,影响了加工质量甚至造成工件的报废.这也提高了激光同步送粉技术的造价及应用,如何在扫描过程中考虑热力学导致的材料变形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上述瓶颈问题,通过计算机图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焊接工艺,分别选用ER308L及ER309L两种焊丝和不同的焊接规范,对304与430异种不锈钢之间的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观察比较焊接过程的稳定性、焊缝宏观成形和焊接变形量,并重点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成分.结果 表明,焊接变形量较小,焊缝成形均匀一致,并且焊接过程中无飞溅.接头试样均断裂于430不锈钢母材处,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高于母材的,焊缝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晶粒为树枝晶形态,焊缝金属与母材熔合良好,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均符合使用要求.采用ER309L焊丝焊接的
TC4钛合金与碳碳复合材料连接强度不高,严重限制其在飞行器发动机喷管方面的应用.采用Ag-Cu-(4.6 wt%)Ti+0.3 wt% A12O3活性钎料分别在860~920℃,5~20 min条件下,对两者进行钎焊连接,测试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剪切强度,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钎缝及断口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表明:钎缝典型组织为TC4/Ti (s.s)/Ti2Cu/TiCu/Ag(s.s)+Ti3Ct4+TiCu/TiC+TiO/碳碳复合材料.钎焊温度决定着反应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