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证治则治法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融理、证、药于一体的中医應用体系。中医专业后期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的构想,系在对历代医学文献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将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适应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亦是提高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高等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
[关键词]中医学 课程体系建设 选修课程设置 临证治则 临证治法 设想
临证治则、治法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融理、证、药于一体的中医应用体系,将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适应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亦是提高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对中医学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均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中医学临床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需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拟在中医专业后期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以期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综合运用治法能力。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一名临床医生其辨证论治水平是由其掌握的四诊技能、临床思维方法、中医临床理论三个要素和辨证、治法、处方三个步骤。辨证论治模式、临证治则治法应用思路、临证组方思路技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适应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建立发展已经五十年了,中医临床课程教材已修订了7次,但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一直沿用理论讲授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但随着中医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教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需要,加之社会对中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原有中医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制约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临床思维方法、辨证论治技能的提高。无论历版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还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均未开设临床治法学方面的专门课程,均散见于《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课程中,缺乏临证治法的配伍规律、思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即使临床学科中的辨证论治中的治法部分亦未明病因学治疗、病机学治疗、对症治疗的方法、措施、具体应用。怎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点、因人制宜的临证医学思维,更恰当地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处理临床病例,是我们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自2000年起全国部分院校已调整教学计划,采用二段式教学方法,加强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寻求切合临床实际需要的中医学临床治则治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研究背景
建国以后,中医治则治法与中医学其他学科一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中医治法的源流、配伍技巧及现代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释议,为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启示、经验,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思路、见解。
1.从源到流,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治法学科理论,作了朔本求源、阐发提高,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与规律,还其历史的本来面貌,以利于继承和发扬,本着面对临床实际,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之间的联系,以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一些问题。
2.立足于培养中医药的创新型人才,并力图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展示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力求探索出各种治法在临床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措施,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处方能力和运用中医理论遣法组方技艺的能力。不仅应遵循中医理论,系统总结中医治疗规律,不但示人以法、示人以方药,而且示人以规矩,让初学者学会一种思辨方法及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反映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发展现状,力求介绍现代治法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3.要对中医治则治法学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一个全面的疏理。并将古今医家在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疑惑不清,难以解决,有争论分歧的问题分项列出,介绍最新研究动态及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以启发科研思维,活跃创新意识,促进读者思考,激发研究生选题研究的灵感。
(三)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规律,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者临床实践。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措施,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独特思维方法与临床经验密切相结合的产物,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历代医家认识、治疗疾病的独特治法经验与学术思想,正是提高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水平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之一。
《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既是中医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又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合点,也是训练学生思维与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把中医治法学术理论以及历代医家有关治法的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研究,以历史的面貌完整地表现出来,从临床实用角度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地道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强化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儿科理论、诊疗思路,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符合中医专业培养目标。
(四)研究的意义
一是将为高等中医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整体优势化提供经验。一是进行临证辨证、立法与组方思维、能力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与临床实际的应诊程序相一致,以期缩短学生毕业后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适应期,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临证立法组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生中医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引导,是为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掌握学习中医的方法打基础,是学习中医的必由之路,治法是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方法、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改革设想
其一,探索中医专业开设本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与构想、思路,明确《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对整个课程的重要性。其二,编写一部选修课教材《临证治法备要》。其三,率先在我校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选修课,积累一定的经验与实践后力争推广到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
(一)教材编写思路
在“继承、发扬、创新”的思想指导下,集多年来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探索的经验与见解,对中医治法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一个全面的疏理,过去是基础,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历代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升华,理清有关治法的源流、历代医家的发挥,总结遣法组方规律、技巧;现在是重点,要全面反映中医治法在本领域的前沿发展水平,对中医治法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现状的全面介绍,提出存在的问题;将来是难点,要展望中医治法在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状况、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一是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治法学科理论,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二是展示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力求探索出各种治法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措施,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和遣法组方技艺,学会一种思辨方法及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反映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发展现状,力求介绍现代治法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内治法的源流、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针对病因而治的方法临床及現代应用研究,针对病机而治的方法临床及现代应用研究,针对主症治疗的方法临床及现代应用研究。其中内治法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利法、化湿法、清法、温法、活血法、补法、吐法、固涩法、驱虫法、祛痰法、理气法、消导法等16种常见治法的源流、配伍技巧、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每法又分从源流、内涵与概念、适应证、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其配伍技巧、用法时机法度及注意事项、研究进展、现代研究方法述评、研究展望、研究思考等十方面进行探讨。针对病因、病机、主症而治的方法临床及现代应用研究系各种治法在临床实际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治疗技巧,亦是临床应该掌握的操作技能之一。通过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认识,具体探索、介绍针对病因而治的方法、针对病机而治的方法、针对病及主症治疗的方法,以及各种治法在临床中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措施,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思路及现代研究进展,冀以开阔治疗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二)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开设和未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对教学效果和效益的对比,评价项目成果水平。评价项目成果从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通过研究,拟解决临床实践与课本理论相脱节的问题;拟对临证治则治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升华,理清有关治法的源流、历代医家的发挥,总结遣法组方规律、技巧。
1.研究方法
(1)调研,对《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设置的构想、思路,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校内、院内专家教授、教师、临床医师,在校生及毕业生各种意见,并对这些意见分类归纳。
(2)在调研的基础上,具体提出实施《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形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加强素质教育和临床辨证论治水平、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确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形成方案后,在临床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班进行实施,然后推广到全校。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是我们对中医临证治则治法改革的主要宗旨和基本思路。
因此,探讨中医专业《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是完全可行的。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其一理念创新,以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用;其二课程内容创析,更新了其他临床学科教材的体系、模式,填补教学急需的学科空白。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能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将着重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一些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缩短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适应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实际价值。教材的编写亦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该选修课程所用教材《临证治法备要》已于209年10月列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该项目的研究提供保证。
2.研究的创新点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我校中医专业的教学实际,系在对历代医学文献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在继承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内容及诊疗经验的前提下,探索中医治法的配伍技巧及现代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治法理论、治法配伍技巧思路,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能力,而且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开设该课程的构思与意义,以及教材内容的改革,系我校首创,该课程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居于领先地位,是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突破口。
3.研究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研究思路理念创新,更新了其他临床学科教材的体系、模式,填补教学急需的学科空白,在国内首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将着重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一些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缩短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适应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实际价值。因此,具有极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前景广泛、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能有效解决困扰中医药教育中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综上所述,通过《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选修课程的讲授,其一,探索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索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的构想与思路。其二,通过开设该选修课程,使中医专业本科教学更好地完成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辨证论治水平,掌握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其三,进行临证辨证、立法与组方思维、能力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与临床实际的应诊程序相一致,以期缩短学生毕业后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适应期,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临证立法组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如能推广,近则将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整体优势提供见解、经验;远则有助于中医类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中医治法的学术发展。
本文系2008—2009年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课题名称: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对提高学生辨证论治水平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80381);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课题名称: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的构想与实践,课题编号:HGJXH B111081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中医学 课程体系建设 选修课程设置 临证治则 临证治法 设想
临证治则、治法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融理、证、药于一体的中医应用体系,将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适应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亦是提高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对中医学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均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中医学临床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需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拟在中医专业后期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以期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综合运用治法能力。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一名临床医生其辨证论治水平是由其掌握的四诊技能、临床思维方法、中医临床理论三个要素和辨证、治法、处方三个步骤。辨证论治模式、临证治则治法应用思路、临证组方思路技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适应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建立发展已经五十年了,中医临床课程教材已修订了7次,但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一直沿用理论讲授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但随着中医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教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需要,加之社会对中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原有中医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制约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临床思维方法、辨证论治技能的提高。无论历版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还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均未开设临床治法学方面的专门课程,均散见于《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课程中,缺乏临证治法的配伍规律、思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即使临床学科中的辨证论治中的治法部分亦未明病因学治疗、病机学治疗、对症治疗的方法、措施、具体应用。怎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点、因人制宜的临证医学思维,更恰当地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处理临床病例,是我们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自2000年起全国部分院校已调整教学计划,采用二段式教学方法,加强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寻求切合临床实际需要的中医学临床治则治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研究背景
建国以后,中医治则治法与中医学其他学科一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中医治法的源流、配伍技巧及现代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释议,为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启示、经验,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思路、见解。
1.从源到流,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治法学科理论,作了朔本求源、阐发提高,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与规律,还其历史的本来面貌,以利于继承和发扬,本着面对临床实际,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之间的联系,以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一些问题。
2.立足于培养中医药的创新型人才,并力图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展示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力求探索出各种治法在临床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措施,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处方能力和运用中医理论遣法组方技艺的能力。不仅应遵循中医理论,系统总结中医治疗规律,不但示人以法、示人以方药,而且示人以规矩,让初学者学会一种思辨方法及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反映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发展现状,力求介绍现代治法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3.要对中医治则治法学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一个全面的疏理。并将古今医家在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疑惑不清,难以解决,有争论分歧的问题分项列出,介绍最新研究动态及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以启发科研思维,活跃创新意识,促进读者思考,激发研究生选题研究的灵感。
(三)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规律,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者临床实践。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措施,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独特思维方法与临床经验密切相结合的产物,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历代医家认识、治疗疾病的独特治法经验与学术思想,正是提高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水平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之一。
《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既是中医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又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合点,也是训练学生思维与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把中医治法学术理论以及历代医家有关治法的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研究,以历史的面貌完整地表现出来,从临床实用角度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地道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强化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儿科理论、诊疗思路,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符合中医专业培养目标。
(四)研究的意义
一是将为高等中医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整体优势化提供经验。一是进行临证辨证、立法与组方思维、能力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与临床实际的应诊程序相一致,以期缩短学生毕业后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适应期,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临证立法组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生中医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引导,是为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掌握学习中医的方法打基础,是学习中医的必由之路,治法是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方法、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改革设想
其一,探索中医专业开设本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与构想、思路,明确《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对整个课程的重要性。其二,编写一部选修课教材《临证治法备要》。其三,率先在我校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选修课,积累一定的经验与实践后力争推广到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
(一)教材编写思路
在“继承、发扬、创新”的思想指导下,集多年来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探索的经验与见解,对中医治法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一个全面的疏理,过去是基础,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历代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升华,理清有关治法的源流、历代医家的发挥,总结遣法组方规律、技巧;现在是重点,要全面反映中医治法在本领域的前沿发展水平,对中医治法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现状的全面介绍,提出存在的问题;将来是难点,要展望中医治法在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状况、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一是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治法学科理论,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二是展示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力求探索出各种治法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措施,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和遣法组方技艺,学会一种思辨方法及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反映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发展现状,力求介绍现代治法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内治法的源流、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针对病因而治的方法临床及現代应用研究,针对病机而治的方法临床及现代应用研究,针对主症治疗的方法临床及现代应用研究。其中内治法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利法、化湿法、清法、温法、活血法、补法、吐法、固涩法、驱虫法、祛痰法、理气法、消导法等16种常见治法的源流、配伍技巧、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每法又分从源流、内涵与概念、适应证、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其配伍技巧、用法时机法度及注意事项、研究进展、现代研究方法述评、研究展望、研究思考等十方面进行探讨。针对病因、病机、主症而治的方法临床及现代应用研究系各种治法在临床实际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治疗技巧,亦是临床应该掌握的操作技能之一。通过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认识,具体探索、介绍针对病因而治的方法、针对病机而治的方法、针对病及主症治疗的方法,以及各种治法在临床中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措施,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思路及现代研究进展,冀以开阔治疗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二)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开设和未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对教学效果和效益的对比,评价项目成果水平。评价项目成果从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通过研究,拟解决临床实践与课本理论相脱节的问题;拟对临证治则治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升华,理清有关治法的源流、历代医家的发挥,总结遣法组方规律、技巧。
1.研究方法
(1)调研,对《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设置的构想、思路,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校内、院内专家教授、教师、临床医师,在校生及毕业生各种意见,并对这些意见分类归纳。
(2)在调研的基础上,具体提出实施《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形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加强素质教育和临床辨证论治水平、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确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形成方案后,在临床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班进行实施,然后推广到全校。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是我们对中医临证治则治法改革的主要宗旨和基本思路。
因此,探讨中医专业《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是完全可行的。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其一理念创新,以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用;其二课程内容创析,更新了其他临床学科教材的体系、模式,填补教学急需的学科空白。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能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将着重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一些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缩短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适应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实际价值。教材的编写亦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该选修课程所用教材《临证治法备要》已于209年10月列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该项目的研究提供保证。
2.研究的创新点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我校中医专业的教学实际,系在对历代医学文献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在继承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内容及诊疗经验的前提下,探索中医治法的配伍技巧及现代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治法理论、治法配伍技巧思路,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能力,而且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开设该课程的构思与意义,以及教材内容的改革,系我校首创,该课程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居于领先地位,是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突破口。
3.研究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研究思路理念创新,更新了其他临床学科教材的体系、模式,填补教学急需的学科空白,在国内首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将着重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一些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缩短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适应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实际价值。因此,具有极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前景广泛、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能有效解决困扰中医药教育中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综上所述,通过《临证治则治法学》相关选修课程的讲授,其一,探索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索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的构想与思路。其二,通过开设该选修课程,使中医专业本科教学更好地完成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辨证论治水平,掌握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其三,进行临证辨证、立法与组方思维、能力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与临床实际的应诊程序相一致,以期缩短学生毕业后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适应期,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临证立法组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如能推广,近则将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整体优势提供见解、经验;远则有助于中医类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中医治法的学术发展。
本文系2008—2009年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课题名称: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对提高学生辨证论治水平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80381);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课题名称: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则治法学》课程的构想与实践,课题编号:HGJXH B111081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