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获得发展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与科学精密、按部就班的生产活动相比,有着间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致使课堂教学活动出现不确定性和难预测性等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图索骥,学生亦步亦趋的被动接受模式,倡导与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使课堂充满灵活性和挑战性,也使“即时生成”这一话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当课堂教学的走向偏离课前预设的轨道时,我们该怎样采取应对策略,使课堂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呢?
一、捕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少了强制性和统一性,多了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于是,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惊人之语,有的可能是漫无边际的发散,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奇思妙想,这是课堂上不可忽视的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契机,放大它们,点亮它们,让个别的创造成为集体的创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二、尊重——让质疑抽枝长叶
新课程倡导课堂的开放性,它体现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全新理念。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点燃,质疑意识也空前强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们是为了赶预期的教学任务而视而不见,还是尊重学生的需求耐心诚恳地驻足?这两种态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其取舍需要勇气,过程的处理需要智慧。善于观察、倾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引导——让意外演绎精彩
在开放的教学形态中,对不期而至的突发事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从中也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
在上《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正在板书课题,听到学生在下面发出惊叹声。我转头一看,原来课件在自动播放,庐山美丽的图片一幅一幅地在屏幕上闪现。学生们沉浸在美丽的图景中,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们。按照原来的教案上课,会打破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尽情欣赏,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思考片刻后,我灵机一动:“大家被庐山的美丽深深吸引住了,哪位同学能用自己学到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或者说一说自己此时的感受?”
生1:庐山真的好美啊!
师:庐山的确很美。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
生2:有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
生3: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生4:庐山的云雾变化多端,瞬息万变。
生5:庐山的云雾如浩瀚的海洋。
生6:我想起了这句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云遮雾罩的庐山图景。我把学生用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他们所说的词语,正好是课文中要学习的词语。我表扬了他们:“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积累了许多词语,并恰当地运用在描写庐山的云雾中。我们的课文也用上了这些词语,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美妙的词语吧!”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教育心理学如此解释“无意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对我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引起的。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灵活运用教材和预设的教案,掌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正确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善于捕捉课堂蕴藏的能源,巧借天时,能将教学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
四、点化——让学生正确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答案加以表扬,即使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也要从别的角度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但是,一味地肯定学生标新立异的答案,容易导致文本人文内涵的缺失和价值取向的偏颇,我们在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和理解的同时,更应灵活点拨,守住文本解读的底线。
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有学生对白骨精屡败屡战的精神表示敬佩。对此,老师不能轻易地否定,也不能简单地肯定他的思考,而应不失时机地点拨,巧妙地反问一句:“如果是屡败屡战做坏事,那么坏事岂不是越做越多?”这样点拨,学生才会在愉快中接受教师的指导。唯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诗意栖居的精神殿堂,才会生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精彩。由此可见,面对学生自主阅读中即时生成的学情,教师需要有灵活机智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细节的处理,多揣摩名家大师的艺术手法,多进行案例片段的反思,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创造化平凡为精彩的神来之笔。
课堂教学是一个灵活多元、不断演变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面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我们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热情饱满地参与到课堂中;善于创设生动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有序、生动;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信息,并不断优化、提升,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向纵深推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闪现出灵动的光芒。
当课堂教学的走向偏离课前预设的轨道时,我们该怎样采取应对策略,使课堂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呢?
一、捕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少了强制性和统一性,多了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于是,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惊人之语,有的可能是漫无边际的发散,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奇思妙想,这是课堂上不可忽视的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契机,放大它们,点亮它们,让个别的创造成为集体的创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二、尊重——让质疑抽枝长叶
新课程倡导课堂的开放性,它体现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全新理念。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点燃,质疑意识也空前强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们是为了赶预期的教学任务而视而不见,还是尊重学生的需求耐心诚恳地驻足?这两种态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其取舍需要勇气,过程的处理需要智慧。善于观察、倾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引导——让意外演绎精彩
在开放的教学形态中,对不期而至的突发事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从中也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
在上《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正在板书课题,听到学生在下面发出惊叹声。我转头一看,原来课件在自动播放,庐山美丽的图片一幅一幅地在屏幕上闪现。学生们沉浸在美丽的图景中,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们。按照原来的教案上课,会打破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尽情欣赏,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思考片刻后,我灵机一动:“大家被庐山的美丽深深吸引住了,哪位同学能用自己学到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或者说一说自己此时的感受?”
生1:庐山真的好美啊!
师:庐山的确很美。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
生2:有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
生3: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生4:庐山的云雾变化多端,瞬息万变。
生5:庐山的云雾如浩瀚的海洋。
生6:我想起了这句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云遮雾罩的庐山图景。我把学生用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他们所说的词语,正好是课文中要学习的词语。我表扬了他们:“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积累了许多词语,并恰当地运用在描写庐山的云雾中。我们的课文也用上了这些词语,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美妙的词语吧!”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教育心理学如此解释“无意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对我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引起的。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灵活运用教材和预设的教案,掌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正确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善于捕捉课堂蕴藏的能源,巧借天时,能将教学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
四、点化——让学生正确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答案加以表扬,即使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也要从别的角度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但是,一味地肯定学生标新立异的答案,容易导致文本人文内涵的缺失和价值取向的偏颇,我们在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和理解的同时,更应灵活点拨,守住文本解读的底线。
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有学生对白骨精屡败屡战的精神表示敬佩。对此,老师不能轻易地否定,也不能简单地肯定他的思考,而应不失时机地点拨,巧妙地反问一句:“如果是屡败屡战做坏事,那么坏事岂不是越做越多?”这样点拨,学生才会在愉快中接受教师的指导。唯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诗意栖居的精神殿堂,才会生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精彩。由此可见,面对学生自主阅读中即时生成的学情,教师需要有灵活机智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细节的处理,多揣摩名家大师的艺术手法,多进行案例片段的反思,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创造化平凡为精彩的神来之笔。
课堂教学是一个灵活多元、不断演变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面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我们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热情饱满地参与到课堂中;善于创设生动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有序、生动;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信息,并不断优化、提升,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向纵深推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闪现出灵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