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活塞油环刮片自动装配机的研制

来源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3301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发动机活塞油环刮片装配工序自动化程度、提升合格率水平,通过对刮片装配要求分析和形状特点研究,设计了约束结构合理控制刮片在涨开过程中产生的扭曲变形,使送料模块、定位模块和安装模块间协调动作,实现上下刮片的自动进料、一次性自动装配,缩短了工序流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装配机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和装配合格率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滚动轴承剩余寿命(RUL)预测中自动故障边界识别精度不足与构建的健康因子单调性和趋势性不够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成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源域数据协助标记不足的目标域数据训练具有不同激活函数的多个深度信念网络(DBN),选用预测精度最佳的DBN识别故障边界;其次,将经过训练的DBN作为特征提取器迁移到目标域,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将提取的特征进行降维构建轴承健康因子,通过集成策略构建集成的健康因子;最后,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作为预测模型.采用XJTU-SY滚动轴承数据集进
由于装配过程的复杂性和非线性,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建立精确的质量预测模型,而引起产品质量问题的通常只有少数关键过程因素,据此提出基于变量选择和概率神经网络的质量预测模型.针对数据不平衡特征,采用多分类马修斯相关系数构建了概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采用后向选择方法自动识别出关键过程因素,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特性的预测和质量问题的根源定位.在某高精度航空产品的装配过程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为提高扁平振动电机缺陷检测的精度,保证反馈模态稳定、提升产品形象,利用gcForest模型复杂度可根据数据集自适应调整与CatBoost算法的高准确率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gcForest与Cat-Boost的缺陷检测方法(gcCatBoost).首先,使用数据采集卡获取电机的电压信号;其次,将电压信号输入gcForest的多粒度扫描结构得到特征向量;最后,将得到的特征向量输入级联CatBoost结构进行分类,识别出电机的5类缺陷信号,将电机的不同品质量化.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电压信号诊断的可行性,比
为了实现从产线规划到生产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车间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保证车间的生产效率,降低车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物理产线的数字孪生体,提出“内部驱动仿真—虚拟控制器联调—真实控制器联调”的联合仿真方式,基于OPC UA协议完成数字孪生体与物理产线的“虚实交互”,以高精度、高实时性、高可信度反映物理产线的运行情况,根据数字孪生体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和改进.建立了汽车减速器壳体生产车间的智慧车间系统,完成了从孪生体搭建、多步仿真调试、信息交互,现场展示到指导生产的全周期智慧车
针对磨削过程中能耗预测及低能耗加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磨削能耗预测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多元非线性拟合回归理论建立了表面粗糙度和磨削能耗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其次,遗传算法中将能耗预测模型作为目标函数,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作为约束条件,并采用改进的十进制编码解码和染色体三点同时变异方式进行工艺参数寻优;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多元非线性拟合回归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工艺参数理论值可实现磨削加工中能耗最小化.
为了分析并提升多机器人协作分拣系统的效率,构建了其仿真模型并提出对应的路径规划与避碰交通管理方法.首先根据多机器人协作分拣流程,构建了对应的仿真模型;然后,为了提升多机器人路径分布的均衡性,提出了一种多目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栅格点动态分配的交通管理方法以兼顾多机器人间的避碰及作业区共享需求;最后,利用构建的仿真模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路径规划算法,能够显著提升多机器人路径分布的均衡性,从而提升多机器人系统的分拣效率.
2021年4月16日,又一项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观景口水利枢纽建成通水。作为重庆市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庆市现代水网体系的重要组成,该项工程在解决江南新城69万人用水需求、担负中心城区380万人生活应急供水重任的同时,也将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Inconel 718镍基合金材料的切削性能较差,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较难保证.为了提高Inconel 718镍基合金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研究了高速铣削Inconel 718镍基合金时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宽度等4个铣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经过残差图检验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利用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对随机选取的10组切削参数进行表面粗糙度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算出综合误差为5.1%,验证了建立的Incon
针对DJ4、SS4B、SS6B型机车抱轴箱体需一次装夹完成其两端所有内孔、外圆、端面、倒角和切槽等的加工,且在同时保证加工尺寸公差、粗糙度、形位公差均符合图纸要求的需求.通过加工工艺分析,确定采用数控平旋盘可有效地满足此种工序集中的快捷加工要求,据此设计了一款抱轴箱体双面卧式数控车镗床.现该机床已研制成功并交付使用,经使用证明该机床操作简单,可有效地保证各型机车抱轴箱体的加工质量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零件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针对钛合金在机加工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和较高的温度下所触发的动态再结晶(DRX)以及动态回复现象成为了微观组织演化的一种机制,通过建立有限元-元胞自动机(FE-CA)耦合的DRX预测模型,该模型包括位错密度模型、晶粒形核模型、晶粒长大模型,目的是为了研究车削钛合金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机制,在不同进给量下温度、应变、应变率对DRX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的增大有利于DRX行为的发生,较高的应变有利于DRX晶粒的长大,较大的应变率增强了形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