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朱自清《背影》表达的情感内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背影》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回忆型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平凡、朴素的叙事语言,引起了我们多重而深刻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基于此,本文从文章的语句和段落入手,深入到作者构建出的艺术情境当中,对《背影》所表达关于社会现状、关于离别、关于思念、关于亲情的多种情感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社会情感;父子矛盾;叙事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引言:
  朱自清是在簡练文字中把握情感的高手,其散文《背影》中并没有戏剧性的大起大落、没有丰富的人物神态描写,只是写出了作者回忆视角下父亲瞬间的背影形象。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瞬间,使读到这篇文章的我们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产生出的情感共鸣。对此,有必要对《背影》这篇散文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探寻出文字带给我们的情感力量。
  一、《背影》表达出的社会悲凉情感
  散文的开头写道:“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式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园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当笔者读到这里时,不由得联想到我国上世纪初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史实,继而感受到散文中“一家之难”的背后,很可能正是当时社会上大多数家庭的缩影,是底层人们的难免要经历的苦难。加之文中父亲那一句干瘪、单薄的“是一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更是将散文悲凉凄惨的社会情感凸显出来,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但即便发生了这样的家事,在“典当还了亏空”、“借钱办了丧事之后”,作者和父亲终究还是要离开,忍着内心的丧亲之痛去送别、去求学、去“东奔西走”,为后文中父子的矛盾情感、离别情景的悲情氛围做出了情感上的铺垫和进一步加强。这样的情感基调,使得全篇文字笼罩于社会、家庭与人生为文中“我”和“亲亲”两个角色构建出的厚重阴云之下,使得读者从中感受到“哀愁的力量”,进而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文字当中,与时代、经历都不尽相同的文章角色产生情感共鸣[1]。
  二、《背影》表达出的离别之情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短短的一行字仿佛有“四两拨千斤”般的力量,将阅读散文的我们强行从扯入到文字里、扯到火车的座位上,随着作者一起透过车窗看着父亲的形象逐渐消失在人海里,想要更加努力地寻找分辨,却已是枉然。基于此,在抽离出作品情境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当我逐渐长大、步入社会、组建家庭,大概也将会面对这样的告别,也将在茫茫人海中与父母相互搜寻着。
  由此我不禁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其作品《目送》中所写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不必追,在目睹了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笨拙老态的身形动作之后,现实却告诉泪流满面的作者不必追。此时此刻,正在阅读的我们仿佛“附身”在了作者的身体当中,面对如此亲情,心中难免五味杂陈:有看着父亲衰老,却只能默默接受的不忍、有与父亲相隔两处,无法为父亲排忧解难的自责、也有面对离别,又将与父亲数日不见的无奈和哀伤。
  三、《背影》表达出的思念之情
  在散文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分两次写到了对父亲的思念。初读开篇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并未引起我些许的情感共鸣甚至波动,只当它是下文中故事内容的引子罢了。而当读到结尾“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段时,再回过头来看文章的开篇部分,只短短二年,父亲竟说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矣”,使我更加震惊、哀痛于“家庭生活每况愈下”带给父亲的压力甚至摧残,继而感受到作者读到书信时对父亲迫切的思念之情。
  除此之外,在散文主体的叙事内容中,作者也多次将自己带入到回忆的情境当中,对当时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自我嘲讽和责备,继而表达出对父亲的愧疚和思念之情。例如作者在回忆埋怨父亲说话“不漂亮”,而非要插话时,提到“我那时真是聪明的过分”,“过分”二字充分地表现出作者对当时自己幼稚、自负心性的批判,继而彰显出对父亲的忏悔和肯定。再如,叙述到父亲托查房照顾“我”时,作者在此提到“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从中反映出了作者对父亲舐犊之爱后知后觉的深切感悟与思念。
  总结:
  总而言之,从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社会凄凉状况的无奈、对父亲背影的思念和愧疚以及对自己年少无知的自责。分析可知,朱自清通过白描的手法,将回忆中父亲背影的场景生动、不加修饰地呈现出来,将丰富的情感蕴藏在了看似朴实无华的文字当中,将父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希望本文对日后其他高中生解读《背影》这篇文章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明成. 凋敝社会的一曲哀歌——《背影》的情感意义[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2):57-58.
  [2]徐龙胜. 以泪洗面 以情感人——感悟朱自清《背影》中的四次流泪[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156.
其他文献
伪劣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它的存在影响了消费者信心,损害了正品企业的品牌声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我国目前对于伪劣现象的治理手段以末端打击和突击整顿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食用方便、味美新鲜的速冻食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速冻食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速冻食品企业广泛使用成本领先为基础的价格竞争战略所导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通过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既能拓宽教育的覆盖面,做到全员参与,又能提升
诗人昌耀的诗歌是我们走进昌耀一生的关键.诗歌是最简洁的文体形式,其中诗歌意象则是阅读诗歌体悟感情的重要之处.诗人昌耀的一生饱经沧桑,但是却在困苦中为我们留下宝贵的人
“妈,怎么了?你别哭啊,发生什么事了?”莳萋在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哭声,心里一阵颤抖,害怕得快要哭出来。  “莳萋……”妈妈哭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颤抖着说,“你爸爸的公司倒闭了……”莳萋耳边的电话从手上滑了下来,电话里还响着妈妈的哭声。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莳萋瘫坐在地上,眼里泛着泪,心里突然间没有了寄托。十七年来,父母把她宠得像手心里的宝一样,能给她这么优越的条件,靠的是这间公司,如今公司
摘 要:鲁迅和汪曾祺,都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乡土作家。本文试图通过对他们身世、求学之路等的比较,探寻童年经历对他们人格形成和作品风格的影响,以此深化对他们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童年经历;鲁迅;汪曾祺;作品风格;影响;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2  鲁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文章
基于可重用设计的集成产品模型,对产品模型进行统一的定义和描述,建立完整、一致的集成产品信息,以实现集成产品模型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共享与重用,是制造业应对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集成产品模型的可重用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50375161)和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摩托车产品智能化开发技术研究”(7823-10)为支撑,对集成产品模型的内涵和结构、摩托车产品开
摘 要:沈从文乡下题材小说的审美视角主要有两个,一是“乡下人”批判的角度,二是城市人现代意识的角度。他对市民过度否定,恰恰暴露了他的一种矛盾的心理、思想、文化与审美状态。中国现代的许多作家,他们用大量的笔墨写乡土小说却没有一个作家像沈从文一样再三强调自己是乡下人,乡下人在沈从文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也对沈从文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没有脱离过乡下人视角,他以各种不同的视角描写乡下人,从个人、民族、
本文从油气基本性质、类型、成熟度、油气源分析以及煤,岩生烃、排烃机理等方面,以详尽的资料论证了目前在台北凹陷(不包括胜金口油田)所发现的油气是煤成烃,并得出如下结论:①该区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依然相当明显地存在着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