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分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csyang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是不考虑其个人机会成本而盲目读研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合理的。文章主要从显性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方面分析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经济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以期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够准确自身定位,理性对待考研;在读硕士研究生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合理规划人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显性个人机会成本;隐性个人机会成本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中,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不少学生并没有明晰自身的实际需求,存在盲目、从众和被动考研的现象。通过分析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有助于应届本科毕业生理性对待考研行为,同时对在读硕士研究生思考其读研的价值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该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理解
  弗·冯·维塞尔在《自然价值》一书中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萨缪尔森则认为“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做出某一决策而不做出另一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1]高鸿业将机会成本阐释为“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为的选择所导致的另一种选择的放弃,而后者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前者的机会成本。
  教育经济学认为,用于教育的支出是一种投资。[3]而这种教育投资行为必然涉及投资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其中,教育机会成本是指“教育资源在用于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学生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4]教育机会成本又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机会成本和个人的教育机会成本。所谓个人的教育机会成本就是指个体在求学期间所投入的资金、放弃就业所带来的收入以及所损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同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是指个人在读研期间的资金投入、因未就业所放弃的收入以及所损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具体来说,该成本主要包括显性个人的机会成本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部分。前者也称为个人经济成本,指读研期间所投入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个人前期成本和个人直接成本等;后者是指因讀研而放弃用于其他用途能够获得的最大收益,主要包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分析
  经济人假设要求个体在做出行为决策时应考虑其效益目标的最大化。因此,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决定是否读研时应分析其个人机会成本,做出理性判断,减少考研的盲目性行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个部分:
  (一)显性的个人机会成本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显性个人机会成本也称为个人经济成本,其主要包括个人前期成本和个人直接成本两部分。其中,为取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资格而支付的费用称为个人前期成本。该费用一般包括考研报名费,考研需购买的书籍和参考资料支出,参加考研辅导班的支出以及参加复试的交通费和食宿费等。据统计应届本科生考研的平均费用为4000元。
  其次,个人直接成本是指个人在研究生教育期间所直接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书本和资料费、交通费等。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可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国家和高校实施了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制度,其覆盖面在70%以上,因此学费可以由奖学金的获得全部或者部分抵冲;少部分无奖学金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则需要全额缴纳学费。目前,各高校的学费因地区和专业设置的差异而不同,但基本上每年的学费在8000-12000元之前,住宿费每年1200左右,其他费用每年9000元。以此为依据,一名硕士研究生所需直接支付的成本约为6万元。
  (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
  1、就业成本
  在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的行为中存在着畏惧、逃避就业的问题。据调查显示,86%的学生表示选择考研主要原因是本科生就业困难。[5]如果该学生没有选择就业,而选择读研,那么他所放弃的是三年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本科毕业生各职业平均的月收入为3773元。”若以此为标准计算,那么三年所放弃的收益则为13万元。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其所获得收入更是远远超过了这一数据。
  除此之外,放弃就业也意味着学生丧失了三年的就业经验。对于金融和管理类企业,工作经验是录取员工的硬性标准之一,一般都会要求竞聘者具有三至五年相关工作经验。这就使硕士研究生在就业竞聘中处于劣势地位。
  2、时间成本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3年,加上考研复习时间进一步增加了其花费的时间成本。首先很大一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或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或只为了获得硕士文凭。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挑选了一些专业较冷、分数较低的学校,在毕业后很有可能再次面临着就业难的局面。同时,研究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段,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部分研究生很有可能浪费了三年时光。此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年龄一般为25周岁,那么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年龄优势便随之丧失,而有些招聘企业甚至会以年龄为要求对竞聘者进行设限。
  3、心理成本
  应届本科生如果选择考研,那么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成本。首先最大的压力来自考研的不确定性。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为164.9万,而录取人数为54.9万人。”面对激烈的竞争,自己付出是否能够得到回报使备考生感到焦虑与困惑。其次,备考生的压力来自本校学业任务。考研的准备时间一般以大三下半学期3月为始点直至第二年3月结束,在这期间学校仍有大量专业课的开设以及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就需要备考生比其他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和调节自我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学习焦虑、学习倦怠的问题,甚至导致考研半途而废的现象。   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間同时面临着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有学者通过对在读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研究发现,在研究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中就业与发展压力和学业科研压力问题尤为突出。[6]
  首先,最直接的是学业上的压力。虽然研究生暂时不需要考虑就业的需要。但是,在学业方面特别是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很多院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发表一定质量的文章,不少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不足,学术不端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硕士生因为学业压力而自杀的新闻也日益增多。
  其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仍旧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比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更为沉重。因为父母、亲戚和朋友等对自己硕士研究生学历所能带来的高回报充满着期待。如果自己所找到的工作并没有带来可观的薪酬或者与其他本科毕业生的薪酬相差无几,很有可能受到他人的指责和不理解,这无疑增加了硕士研究生的心理负担。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的个人机会成本分析,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应届本科毕业生:准确自身定位,理性对待考研
  首先应届本科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理性对待考研。在毕业之前就应该仔细思考通过本科学习,具备了哪些素质和能力,在哪些方面还比较欠缺,准确定位自己的坐标系。如果准备走上社会实现就业,那么自己能否独当一面,是否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和学习。在以上思考之后应根据本专业特色以及社会所需人才标准,有针对性地充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与实践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选择读研的学生则需要端正考研目标,认真审视自身读研的动机,不能因为逃避就业压力或者盲目从众而选择读研。同时需要理性分析读研的个人机会成本,计算其与毕业后预期收益的差距,权衡利弊后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目标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避免付出过高的成本和代价。而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压力也需要学会合理的调调控可以经常与同学、老师和家人沟通交流,以良好的心态备考。
  (二)在读硕士研究生:提高自身能力,合理规划人生
  在读硕士生研究生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不同方向选择。首先要明确自己自身的需求,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了知识与能力的增值深化,为了人际脉络网的构结,还是说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行动,不能荒废了青春。
  其次,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在读研期间可根据专业以及今后就业方向从事相关工作,不断增加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毕业后寻找工作做好一定的准备。
  除此之外,在读硕士研究生还应该学会正确对待个人隐性成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学业上的压力,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依靠自己,学会心理压力的自我调控。在学术上遇到问题多与同学和导师探讨学习,刻苦努力,学术上的成就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断的积累学习以及积极的思索发问。(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6):128
  [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6):217
  [4] 张建林,夏婷婷.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1):83-86.
  [5] 张春玲,刘遵峰.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风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29-130.
  [6] 曹璐.研究生压力、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本文从促成美国贸易逆差的因素之一,即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角度,以世代交叠模型和拉姆赛-卡斯-库普曼理论为基础,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对美国贸易逆差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政府主要应该抓什么,而不应该抓什么?这不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而是一个现代政府的权力界限问题和依法执政问题.这关系到改革能否继续深入下
(一)rn企业文化,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其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这六种“力”,也可以叫六
对企业而言,决策时间已经非常急迫,需要尽快决定是否在第二个注册截止期限前完成注册。  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说,欧盟是个名符其实的命运多舛的市场。一方面,中国鞋企屡屡碰壁于欧盟反倾销;另一方面,欧盟又不断推出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号称“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REACH法规,使中国外贸雪上加霜。这两者有无一定关系,中国相关企业有需要注意哪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REACH法规及相关化学品法规的专业服务公司杭
期刊
摘 要:作为巡视工作的延伸,巡察对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好党内监督,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笔者从实际出发,结合工作经验,论述了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内部巡察工作,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巡察;措施  一、引言  作为国有企业必须履行好党和国家给予的重要职责,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内部巡察工作成为目前的发展态势,则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必须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巡
期刊
临近年底,农民工维权事件时有发生.若政府能适时满足农民工的正当需求,则能扭转当事双方对立局面.政府邀请律师做顾问便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保障.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
期刊
中国纺织品出口正面临着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环境。由于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的损害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统计,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几十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含纺织品服装)受到不利影响。  绿色壁垒的出现,无论是从观念、技术还是经济效益等各个层面上都会给企业带来冲击和挑战。对于如何更新观念、掌握最新信息,如何从技术和管理上下工夫,从而冲破绿色壁垒的束缚,本刊记者专访
期刊
潘谷公,原名潘善庆,字竹孙;曾用名潘祖彝、潘祖贻;笔名潘谷公、潘谷神。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城关人,生于1883年12月。幼年时,勤奋读书,娴于辞令。13岁那年,取得崇安县秀才桂冠。光绪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