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进入工读学校工作不久,我就迎来了第一个转化矫治的工读生。我抬头一看学生,瘦高的身材,脸色苍白,眯着小眼睛。从此,我就开始关注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经常爱耍小聪明,爱表现,贪图玩乐,迷恋电脑游戏,不思进取,惰性心理极强。另外,他脾气暴躁,处事情绪化,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虚荣心也比较强。
不寻常的经历
因父母离异,他爸爸给他找了一个继母并生下了一个妹妹。孩子的爸爸和继母经常因一些琐碎的事情争吵不休,对他却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孩子的妈妈离异后远嫁他乡,已经几年没有来看过他了。因此,孩子得不到关爱就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还经常逃学去网吧上网寻找刺激和寄托。次数多了,老师也经常指责他“不可救药”,慢慢的,老师也不管他了。最终孩子七年级没有念完就辍学了,而且网瘾越来越大。开始的时候孩子偷家里的钱去玩,他爸爸知道后就进行拳打脚踢,棍棒教育,没有效果,就放任自流再也不管了。就这样,他真正成了没有人管的孩子了,越来越堕落,最后因为盗窃被送到我们学校。
案例分析
(一)家庭原因
1.本案中的孩子生活的离异家庭。孩子遭受心灵的创伤,迷失了人生前进的方向。父母不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孩子的精神寄托。父母离异往往会造成孩子焦虑,失落、心灵扭曲、性格怪异,体验不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长此以往,在集体中缺乏信任感,回到家里思想上又缺乏沟通,很少得到理解与肯定,这样天长日久就会缺乏上进心,甚至偏离方向走上犯罪的道路。
2.父母(监护人)对孩子不够关心,没有尽教育的责任。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去和孩子谈心,不进行思想教育,而是采取棍棒教育,没有效果就撒手不管了,这样下去孩子就产生了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走上了歧途。
(二)学校原因
老师对学生没有信心也是导致“问题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老师不能以提高“问题学生”的自信为突破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责骂学生,甚至撒手不管,这种教育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障碍,使“问题学生”增加更多问题,最后偏离人生正确的方向。
(三)社會原因
社会的不良影响,导致孩子迷失方向。由于社会管理的疏漏,有的网吧为了赚钱,经常让是非辨别能力差的未成年人进入,这样让孩子受到了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孩子误入歧途,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
转化、矫治与反思
(一)激励“亮点”,寻找自信
身为老师,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华,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找回他们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在我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就推荐他加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在团体里促使他认识到计算机不仅仅可以打游戏,还可以用来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老师的正确引导,他认识到计算机不是“玩具”而是工作和学习的工具。慢慢的,他开始利用网络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难题。除此之外,鉴于他个子高,是块打篮球的好材料,我又推荐他加入校篮球队,让他在体育活动中找回自信,在积极的体验中找回自己。就在品尝成功的滋味和享受到大家的尊重后,他的进步很大,劳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乐于帮助别人了,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还想当班干为班上多做事情。从此以后,我给他设立“亮点”榜,让他在自己的目标栏写上自己每天的“亮点”和奋斗的方向,增加他做一个好学生的信心,并提倡学生互相帮忙找出“亮点”互相学习。其目的就是以“亮点”促进学生的“亮点”,达到大家共同进步。
(二)家校合作,科学育人
工读学生“问题”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本案例中的学生就是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因此对他的转化,不能忽视家庭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生产之地,也是孩子情感的产生孕育之处。为了促进孩子更好成长和更大进步,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鼓励、帮助教育;要求家长与孩子多进行心理沟通,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竞争能力。另外,我还经常和家长探讨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以增长知识,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家校的配合,共同的努力形成了教育合力,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师爱无垠,热情融冰
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瞧不起“问题学生”,更不要放弃他们,要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他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问题学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我们要用爱去温暖他们孤寂、冰冷的心灵;我们要用人格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只有从心灵深处去感化他,教育他,让他树立起战胜困难,战胜错误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读学生的“问题”。我们要用满腔热情和真爱唤醒学生沉睡的心,解读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拂去心里的阴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真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让学生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渐渐溶解。
(四)宽厚育人、永不言弃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工读学生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当他们犯错时,我们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给他们以改过的勇气和机会,而不能一味的严厉指责,不能冷嘲热讽,更不能撒手不管。因为那样会迫使他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甚至越走越偏。我们要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要用智慧去诊疗他们受伤的心灵,带领他们一同感受活力四射的青春,走向健康美好的人生未来。
不寻常的经历
因父母离异,他爸爸给他找了一个继母并生下了一个妹妹。孩子的爸爸和继母经常因一些琐碎的事情争吵不休,对他却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孩子的妈妈离异后远嫁他乡,已经几年没有来看过他了。因此,孩子得不到关爱就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还经常逃学去网吧上网寻找刺激和寄托。次数多了,老师也经常指责他“不可救药”,慢慢的,老师也不管他了。最终孩子七年级没有念完就辍学了,而且网瘾越来越大。开始的时候孩子偷家里的钱去玩,他爸爸知道后就进行拳打脚踢,棍棒教育,没有效果,就放任自流再也不管了。就这样,他真正成了没有人管的孩子了,越来越堕落,最后因为盗窃被送到我们学校。
案例分析
(一)家庭原因
1.本案中的孩子生活的离异家庭。孩子遭受心灵的创伤,迷失了人生前进的方向。父母不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孩子的精神寄托。父母离异往往会造成孩子焦虑,失落、心灵扭曲、性格怪异,体验不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长此以往,在集体中缺乏信任感,回到家里思想上又缺乏沟通,很少得到理解与肯定,这样天长日久就会缺乏上进心,甚至偏离方向走上犯罪的道路。
2.父母(监护人)对孩子不够关心,没有尽教育的责任。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去和孩子谈心,不进行思想教育,而是采取棍棒教育,没有效果就撒手不管了,这样下去孩子就产生了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走上了歧途。
(二)学校原因
老师对学生没有信心也是导致“问题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老师不能以提高“问题学生”的自信为突破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责骂学生,甚至撒手不管,这种教育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障碍,使“问题学生”增加更多问题,最后偏离人生正确的方向。
(三)社會原因
社会的不良影响,导致孩子迷失方向。由于社会管理的疏漏,有的网吧为了赚钱,经常让是非辨别能力差的未成年人进入,这样让孩子受到了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孩子误入歧途,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
转化、矫治与反思
(一)激励“亮点”,寻找自信
身为老师,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能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华,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找回他们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在我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就推荐他加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在团体里促使他认识到计算机不仅仅可以打游戏,还可以用来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老师的正确引导,他认识到计算机不是“玩具”而是工作和学习的工具。慢慢的,他开始利用网络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难题。除此之外,鉴于他个子高,是块打篮球的好材料,我又推荐他加入校篮球队,让他在体育活动中找回自信,在积极的体验中找回自己。就在品尝成功的滋味和享受到大家的尊重后,他的进步很大,劳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乐于帮助别人了,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还想当班干为班上多做事情。从此以后,我给他设立“亮点”榜,让他在自己的目标栏写上自己每天的“亮点”和奋斗的方向,增加他做一个好学生的信心,并提倡学生互相帮忙找出“亮点”互相学习。其目的就是以“亮点”促进学生的“亮点”,达到大家共同进步。
(二)家校合作,科学育人
工读学生“问题”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本案例中的学生就是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因此对他的转化,不能忽视家庭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生产之地,也是孩子情感的产生孕育之处。为了促进孩子更好成长和更大进步,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鼓励、帮助教育;要求家长与孩子多进行心理沟通,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竞争能力。另外,我还经常和家长探讨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以增长知识,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家校的配合,共同的努力形成了教育合力,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师爱无垠,热情融冰
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瞧不起“问题学生”,更不要放弃他们,要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他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问题学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我们要用爱去温暖他们孤寂、冰冷的心灵;我们要用人格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只有从心灵深处去感化他,教育他,让他树立起战胜困难,战胜错误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读学生的“问题”。我们要用满腔热情和真爱唤醒学生沉睡的心,解读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拂去心里的阴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真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让学生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渐渐溶解。
(四)宽厚育人、永不言弃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工读学生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当他们犯错时,我们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给他们以改过的勇气和机会,而不能一味的严厉指责,不能冷嘲热讽,更不能撒手不管。因为那样会迫使他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甚至越走越偏。我们要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要用智慧去诊疗他们受伤的心灵,带领他们一同感受活力四射的青春,走向健康美好的人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