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小说《面纱》中伦理选择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面纱》由毛姆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其中展现了复杂伦理问题。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瓦尔特和凯蒂的伦理选择进行解读,两人在一次次伦理困境中作出的伦理选择改变了各自的命运。《面纱》中瓦尔特和凯蒂的伦理选择点燃了读者心中的伦理之辩,也为人们今后的伦理选择带去启发。
   关键词:《面纱》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爱
  《面纱》讲述了一对英国夫妇在英国殖民地香港的情感经历。凯蒂容貌俏丽,但是在混迹社交圈几年后仍然未能找到如意郎君,转眼间自己的妹妹就要出嫁了,为了避免在妹妹婚礼上做伴娘的尴尬境地,在慌乱间答应了费恩的求婚。费恩是一名细菌学家,在香港工作;凯蒂婚后随费恩来到香港。偶然间的一次宴会中,凯蒂结识了香港助理布政司查尔斯,两人很快发展成为恋人。瓦尔特偶然中发现了妻子与查尔斯的通奸关系,并要求凯蒂一同前往霍乱肆虐的小城湄潭府。在经历了一番妥协后,凯蒂与瓦尔特来到了湄潭府。瓦尔特每天早出晚归,忙于救治病人。“中国通”韦丁顿带凯蒂四处闲逛,偶然的一次修道院参观体验为凯蒂打开了心灵的新世界。凯蒂为修女和修道院院长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在投身于修道院的工作不久后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由此又与瓦尔特和凯蒂就孩子的父亲问题进行了一番对峙。瓦尔特在不久后死于霍乱,凯蒂回到了英国。
  一.“责任与爱”借口下伦理选择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术语中,伦理选择可以指“人的道德选择,即通过选择达到道德成熟和完善。伦理选择是从伦理上解决人的身份问题,不仅要从本质上把人同兽区别开来,而且还需从责任、义务和道德等价值方面对人的身份进行确认。”(聂珍钊,2014:263)“伦理选择是人择善弃恶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途径,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的伦理化过程。”(聂珍钊,2014:267)
  《面纱》中,当瓦尔特发现凯蒂与唐生有通奸行为之后,瓦尔特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伦理选择:要求凯蒂与自己一起去湄潭府。而那时湄潭府正霍乱横行,无数人死于这场疫情,人们避之不及。但作为一名细菌专家,这次疫情对于瓦尔特来说是千载难逢的研究机会,同时瓦尔特也担负起了拯救苍生的大任。然而去湄潭府支援这一伦理选择的动机并非看似那么高尚、纯洁。从文本中可以发现,瓦尔特是在他发现妻子凯蒂与唐生有通奸行为之后提出这一要求。不仅如此,在凯蒂在面对瓦尔特要求时极力抗拒后:“荒唐!你想哪儿是你自己的事,别把我拉上。我恨病菌,何况那是霍乱!我没法硬装成女英雄,我就告诉你吧,我没那胆量。我就打算待在这儿,时候一到就去日本。”(毛姆,2017:98)凯蒂表示拒绝前往湄潭府,这其中透露出浓烈的道德捆绑气息。瓦尔特以凯蒂能够在湄潭府鼓舞他、安慰他为由,要求一同前往。这其实是以婚姻中责任和承诺伦理来对凯蒂进行压迫。“承诺和一致原理认为: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个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与它保持一致。”(西奥迪尼,2006:2)凯蒂与瓦尔特婚礼中的宣誓即可被视为是一种双向性的承诺,而瓦尔特利用了这一心理特性,使凯蒂在面对这个请求时,感到一种道德上的压迫感。由此,这个表面高尚的伦理选择背后起初的真正意图却是想杀死凯蒂。拯救人类与杀妻的意图使这个选择披上了别样的伦理色彩。瓦尔特走上一条拯救苍生、充满大爱同时又是惩罚自己与妻子的阴阳道路,凯蒂则陷入了对霍乱带来的死亡恐惧与丈夫同甘苦乐共患难的伦理两难之中。
  凯蒂心灰意冷地与瓦尔特共赴湄潭府。简陋的生活环境与无处不在的死亡气息触动了凯蒂。韦丁顿偶然带凯蒂去了趟修道院,而正是这趟旅程唤醒了凯蒂心中的道德之光和伦理意识。修道院中,出身名门的修道院院长和修女们放弃一切投身于奉献的事迹令凯蒂动容,第一次拜访后,出了修道院后关上门的那一刻,她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肉体与灵魂都被拒之门外。凯蒂感受到的隔绝感并非空穴来风。凯蒂的隔绝感来自于自身在社会伦理中的责任缺席,在抗疫的大环境下未摆正自己伦理身份。在疫情的伦理语境下,如果不能践行减缓疫情的责任伦理,那么无疑成为对抗疫情的负担。初期来到湄潭府时,凯蒂在抗击疫情中的伦理身份是消极的。作为妻子,凯蒂并没有能如修道院院长说的那样,做到“在他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由你来安抚他,照料他,让他的身心归于平静,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毛姆,2017:221)作为个体,凯蒂在来随瓦尔特一同前来时,抬轿的人数明显多于一般的人,而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体面。这些劳力上不必要的开支明显分走了对抗霍乱的人力。而随后,疫情不断深入,圣弗朗西斯修女因霍乱死去,修道院院长痛感人员不足时,凯蒂勇敢地自荐,想为修道院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凯蒂作的一个重要的伦理选择,凯蒂无私的奉献精战胜了求生本能,这表明社会伦理部分感召了凯蒂,“她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毛姆,2017:239)不久,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凯蒂与瓦尔特又因“孩子的生父是谁”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对峙。凯蒂原本可以向瓦尔特撒谎,告诉瓦尔特腹中的胎儿是他的。但是凯蒂怎么也说不出口。至此,凯蒂已经违背了婚姻伦理两次。第一次是凯蒂在接受瓦尔塔求婚时,是出于自身的虚荣心而非出于爱情才选择委身于他,由此看来,凯蒂与瓦尔特的婚姻伦理的基础是建立在废墟之上的。而第二次是凯蒂不忠于婚姻,与查尔斯产生了婚外情关系,这是凯蒂对传统的婚姻伦理的蔑视。霍乱的威胁如影随形,修道院院长和修女们的事迹历历在目,在湄潭府发生的一切不知不觉改变了凯蒂。凯蒂的内心的道德和伦理意识已经觉醒,故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做有违伦理的事。正是在遵从了自己内心,凯蒂选择了坦诚面对,在婚姻伦理中摆正了伦理身份。
  二.“生者”的伦理启示
  瓦尔特的死和离开湄潭府的决定对于凯蒂来说是一种重生。“自由!她从令人烦恼的羁绊中解脱了,从令她压抑失落的关系中解脱了,时刻威胁着她的死神之手也消失了,不仅如此,她终于从那令她抬不起头的自卑的爱情中挣脱出来。所有的精神枷锁都消失不见,她的灵魂是脱离肉体的,自在洒脱的,她获得了这份自由。也就获得了直面未知未来的勇气和大无畏的心态。”(毛姆,2017:345)这是对凯蒂告别湄潭府前心态的贴切总结。凯蒂获得了自由,一种远离瘟疫和死亡的生理上的自由,一种由于瓦尔特的死带来的心理上的自由。“爱是维系家庭伦理的纽带,爱是家庭伦理的最高标准。”(易立君,2020:132)而在凱蒂与瓦尔特无爱的婚姻走到尽头之时,凯蒂再也不用忍受形体上带来的精神折磨,其道德上的痛苦也由此消减,伴随着自由而来的是人格上的独立。凯蒂由一个追猎有钱有势的夫君、一心只想着过奢侈享受的生活、精神和物质上依赖他者的女性逐渐转变成为了自我意识觉醒的独立女性。在社会中伦理身份的复位也促使凯蒂关注到了自己在亲子伦理中的责任缺失。文末,凯蒂目睹了父亲面对自己提议一同前往巴哈马群岛时内心挣扎后,仍然进行自我牺牲,便立即改口,表示愿意尊重父亲的意见。在这之前,在亲子伦理中,凯蒂作为子女,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未能履行亲子伦理中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责任;如今,凯蒂愿意尊重父亲的意愿,而不是把父亲对子女的伦理责任当作理所应当之事,表明凯蒂的伦理意识全面苏醒,开始主动承担伦理身份下应尽的责任。贾斯汀在面对凯蒂突如其来的关爱也表示出真心的接纳,父女之间隔阂逐渐消去,错乱的亲子伦理渐渐走上正轨。
  通过对作品中伦理选择的解读,我们可以洞见毛姆的伦理取向,并获得一些对当今社会有益的感悟和启发。瓦尔特和凯蒂在面对疫情时做出的伦理选择让我们既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又窥探到了人性黑暗的一面,审视了其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小说末尾呈现的亲子伦理回归警示现代人要回归传统的亲子伦理,遵循一定的伦理秩序,才能建立和谐的伦理关系。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陈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3]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面纱》,中英对照全译本,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年.
  [4]易立君:“论《宠儿》的伦理诉求和构建”.《外国文学研究》,3(2020):132.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带来新的阅读革命,线上线下互相融合,优势互补;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三态共建”,融生相长,让阅读教学焕发新的生机。笔者漫步云端,守正创新,着眼未来,精准地定位三维阅读的内涵,科学地改进三维阅读的路径,合理地建构三维阅读的模式,期望师生共读共长,在阅读的濡养中体悟人生百态,守护美好的精神家园,锻造卓越雅致的人格,享受灵魂深处的愉悦。   關键词:后疫情时代
内容摘要:法国艺术史家阿拉斯在其著作《绘画史事》中,对《天神报喜》这一西方绘画的传统主题,通过透视法的角度做出了精彩解析,从而展现了他细致入微的美术史观察方法。   关键词:透视法 天神报喜 “道成肉身” 细节 阿拉斯   《绘画史事》是在“法兰西文化”电台上一场艺术讲座的笔录,其作者阿拉斯在录制期间病情日益加重。本书的法文版于2004年出版,而他本人在2003年就与世长辞了,这本书实际上成了阿拉
内容摘要:与一般韵文不同,散文朗读要求尽可能流畅自然、平易生动。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春》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要想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文章的韵味、欣赏散文的美感,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朗读这篇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咬文嚼字,读出“趣”、“味”;二是巧读“儿化音”,贴近生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多感官相互交融;四是朗读与感悟结合,同时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春》 朱自清
内容摘要:现如今,信息化时代已悄然来临,伴随着通信网络技术、IT技术等技术时势,带来了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信息化教学,并对各大高等院校的教育形式提出改革建议与需求。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性,给插画设计课程研究提出了新的发展途径和潜力。课程中涉及到传统插图、商业插画等各种各样的插画设计方式。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教学系统中庞大的信息量提升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開拓者,在作文教学研究中颇具建树。他的文与人的统一、为实际而文以及作文无定法等作文教学思想为后世作文教学提供了可圈可点的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下我国作文教学呈现出重技巧轻积累、重阅读轻写作、重模仿轻个性等固有的弊端。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灵活运用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根据教学实况撷取其中的精华,才能从根本上促
内容摘要:王荣生教授的“选文分类”理论,为语文教师教语文课程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主要论述“用件”类选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不同教学案例,得出“用件”类选文教学策略的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清晰地展示出“用件”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选文功能 用件 教学内容  当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变成教学资源之后,语文教师如何对课文进行处理以确定教学内容呢?王荣生教授建议从选文的功能分类作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中国知网近十年有关泰国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利用文献数量统计和类型分类方法对泰国中小学汉字偏误研究的文献数量和研究内容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有关泰国中小学汉字偏误研究的论文尽管总体数量不多,但呈现明显的螺旋式上升态势。基于对近十年泰国中小学汉字习得偏误研究成果的分析,从汉字本体、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法、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这五个方面概括出影响泰
内容摘要:韩国为江西省第一大客源国,但江西省却几乎无可用的韩语导游人才。除了本省开设韩语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韩语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取消等因素之外,韩语导游培训体系不完善、导游收入不稳定、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也制约着江西省韩语导游人才队伍的壮大。本文从政府政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韩语导游 韩语导游资格证 旅游韩语教材   韩国为中国最大的客源国,而江西作
内容摘要:本文从“生活即教育”出发,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了中职技能课堂教学现状,研究了从情景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转变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浸润中国古典文化,改革中职技能课堂教学,并阐述了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技能实训 古典文化 教学改革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他让我们把生活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以生活为源头,为生活服务,从生活中来,最终回
内容摘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进行研究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通过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国情怀的相关性,得出要以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過分析家国情怀的特征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得出研究生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国情、国家政策了解片面,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从而提出要丰富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形式、开展常态化“榜样”教育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等。   关键词:人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