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法”为信息技术课提速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2012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数据处理与应用》教学内容为例,通过赏、析、改、做、评五步,让枯燥、纯技术、难掌握的信息技术课生动起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赏:激发兴趣
  赏,即欣赏。在认知、了解、探索中激发兴趣。
  在一堂新课的教学开始之前,我都会用5分钟~6分钟让学生预先欣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欣赏有别于传统新课前的“讲解演示”。欣赏环节要重点把握好两点,即欣赏对象选取要准确且有代表性、教师引导要准确得法。这就要求教师把那些具有审美意义、充满思想内涵,并具有一定代表性、能较为全面反映整个教学单元课程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全面认知。
  例如,在讲授《数据处理与运用》单元课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欣赏Excel强大的计算、函数、表格以及文字编排功能,感受Excel的直观性、便捷性、实用性。如通过“饼图”,会很直观地看到不同农产品的收入及所占比重情况。通过Excel,我们还能很容易地计算出某个班不同学科的平均分、总分以及个人排名情况。
  教师应把那些能反映欣赏对象独特性、代表性的知识点适时向学生展示。通过这种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即将要学的内容在感官上的认知,学生对新知进行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被调动了起来。欣赏环节要注意的是,对欣赏知识点不应过度求“多”、求“全”,而应求“精”、求“特色”。这一步不以追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为目的,只要学生在感官上有个直观感知即可。此外,欣赏环节不宜占用过长时间,以5分钟~6分钟为宜,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内容的起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析:掌握原理
  析,即分析。在点拨、释疑、解答中洞察原理。
  欣赏之后,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会大增,这时教师就要立刻开始第二个教学环节——“分析”。这里的“分析”既要教师具有全局观,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统揽性分析,做好增删取舍、整合优化,实现由传统“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又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通过一个个预设问题的分析与点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原理所在,还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如采用规范、科学、幽默、悬念式的语言来进行分析讲解,等等。如《数据处理与运用》第13课《创建数据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Excel数据表有大致了解,学会输入并填充数据以及会插入、删除、保存工作表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Excel窗口的组成部分及功能。在教学中,我是通过比较Word与Excel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析的。分析一:如何启动Excel?Excel和Word都是办公软件,让学生模仿启动Word的方式启动Excel。分析二:Excel窗口和Word窗口的组成有何异同?(分析时同步出示Excel和Word应用窗口图,在分析对比二者异同的过程中达到传授知识要点的目的。)分析三:Excel和Word都能编制表格,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分析四:如何退出和保存Excel?深入分析以上四个问题后,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数据表的创建过程和原理。
  改:降低难度
  改,即修改。在增加、删除、完善中降低难度。
  经过分析之后,传统的教学就开始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实践了。此时,由于学生仅仅是理论上掌握了原理,还缺少实践经验,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可见,这样直接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反而不利于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运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改”来实现学生对每一堂课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再巩固和强化。“先改后做”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引导示范作用。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半成品”根据课程进度适时交由学生现场来改。此外,我还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重要的知识点处或者容易出错的教学环节设计一些小错误让学生来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满足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并通过修改的过程加深印象。以《数据处理与运用》第15课《公式与函数》为例,这一课教学容量大,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较难调动。于是,我在分析Excel中的公式、函数原理之后,设计了两个教学课件来强调“=”重要性。如让学生计算李一语文、数学、化学等七门课的总成绩时(见下表),我在函数地址栏输入“SUM(B2:H2)”之后并没有马上按回车键,而是问:“刚才教师给大家分析了函数公式,下面我们来计算李一的总成绩,请问我这样输入对吗?”通过分析,学生会回答出“缺少‘=’”。紧接着,我又出示了第二个课件,将“=”的位置放在了函数区域的后面,再提问:“这样可以算出李一的总成绩吗?”通过“=”的遗漏和位置的错放来达到教育学生正确填写函数公式的目的。
  做:减少差异
  做,即做作业。以个体、小组形式破解差异性难题。
  传统的“做”一般以“一对一、单对单”的教师课堂现场解答形式完成,或者课后学生独立完成。这两者都有较大弊端,前者由于课时限制,只能选择“精而又精”的题目供现场解答,后者则由于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只能独自完成。其实,在第三步“改”的教学完成之后,很多学生能够把握住知识点的难点和容易犯错的地方,初步掌握了教学内容,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知识点的纵向深度和横向联系的把握区别较大,教学中我会通过“学情分析”,把知识点由浅入深地划分为一个个既相互联系又难易有别的任务,一般以个体、小组形式通过完成不同任务来减少学情差异,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难题。
  评:拓宽思路
  评,即评价。在自评、互评、例评中拓宽思路。
  通过“做”这个环节,达到温习旧知识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会留出5分钟~6分钟让学生先给自己的设计成果打分,再同学间相互给对方的作品打分和评价,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和对方作品的不同之处。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他们的作品必然有差异性,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思路。教师在学生的作品中再选一两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将教学内容演示一遍,让学生在这种自评、互评、例评中整合知识和拓宽思路,同时达到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以《数据处理与运用》第17课《制作数据表》为例,在讲授完教学内容之后,我会提供某班五次文明班级评比分数,让学生动手去亲自设计数据表。这时,有两个学生做出了不同的数据表(分别是折线图和柱状图),我借此机会进行点评,再次以图为例给学生们温习了柱形图“用来反映数据的大小”而折线图“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的功能,并通过“10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应选择用什么样的数据表来表示等问题,拓宽学生对图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和有待完善的课。“赏”是前提和基础,“析”是核心和关键,“改”和“做”是巩固和提高,而“评”则是延伸和深化。“五步法”使得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可操作性,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2002年,当我第一次接触“跨越式”试验时,已是一位有着9年教龄的教师了。9年的执教生涯,让我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我已经习惯了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地侃侃而谈,习惯了我的学生们对我的喜爱,习惯了我恣意挥洒的创意……总之,我习惯了小学英语教师的“习惯”,不肯也不屑于去改变。 就在此时,我被学校委以重任,承担我校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工作,并担任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
阐述了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大型高清(兼3D)转播车的音频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单声道和立体声制作,5.1环绕立体声的记录、传输与监听,具备高清及标清节目的音频直播和录制能力
结合目前大型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锅炉汽动给水泵的设备制造和运行经验,对1台100%汽动给水泵和2台50%汽动给水泵的两种给水泵组系统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1台100%汽动
中新网2011年12月28日电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他在陈述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时强调,提高保障水平,确保2012年如期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4%”目标。  袁贵仁表示,纲要颁布实施一年多来,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面部署落实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
某电厂2号锅炉燃煤机组省煤器区域频繁爆管,其原因是省煤器螺旋鳍片管大面积积灰,非积灰区域流速增加,从而导致省煤器管磨损严重,提出对省煤器结构进行优化,采用H形鳍片管,并
介绍了NR3型燃烧器在350℃运行工况下调节机构出现的卡阻现象;分析了发生卡阻的原因,提出了NR3型燃烧器的装配方法,并在350℃工作状态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按照改进的装配方
<正>“政府没有收我一分钱给我装了电视,现在有电视看,生活更丰富了。”8月2日,韶山市杨林乡凤形村孤寡老人汤顺雄家刚刚装上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接收设备,收看到了
分别采用迭代法和解析法,按照烟气焓温关系式是否考虑干烟气成分的差异,针对3种燃料定量分析了烟气成分对修正到完全没有漏风时的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TFgLvCr)和锅炉效率计
针对核电厂安全注入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触发信号,结合反应堆保护系统的旁通功能,分析了火灾对安全注入系统的影响,包括火灾可能导致的真实安全注入系统动作和安全注入系统误动
又是一篇呼唤中国教育改革的文章。由于互联网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也许这种文章有杜撰之嫌。但无论真假,文中所述的思考是客观存在的。在网络上,类似诟病中国教育的文章还有很多,常常语出惊人,受到网民的一致追捧。可问题在于,每次都将矛头指向“教育”,而不去客观、全方位地思考中国教育的改良,就显得断章取义了。  毋庸置疑,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但中国教育的现状并不完全是教育体制、学校领导和教师所造成的。更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