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一结叫工钱,一月一结叫工资,一年一结叫年薪,一生一结叫福报。有付出,就有收获,回报自然是存在的,但回报的方式和分量却不尽相同,有时候还非常神秘,意味深长。
  想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突然想帮助一个人了,但完全不是因为眼前这个人有多么好,而是因为在这之前有人帮助了我们。或者我们突然迁怒于人,也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根源在别处。
  一天晚上上网课的时候,我对学生很严厉,还点名批评了其中两个。整节课气氛很沉闷,而两位当事者很受伤。细想来,我并不是对这些同学失望,相反,和学科组其他老师一样,我非常欣赏他们。之所以对他们恶语相向,是因为在别处我也受到了相同待遇,心存怨恨,将恶劣情绪转移给了他们。
  实际上,刚过去的四月份,我因帮助了一个朋友而得到夸赞,心情一直很好。在朋友圈,我以热心忠厚知名。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在过去的几十年,几次非常艰难的时候,总有人倾情相助,而他们有的完全不在我心中的求助名单上。我一直想回报他们,但是他们有的现在已经与我的生活没有交集,有的已经不需要我的帮助,或是因为我能力有限,实在无法报答。这自然有些小遗憾,饶是如此,受惠时的温暖与感激,以及因心存感激转而帮助其他人时的那种自我道德提升,感觉同样美好。
  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将这份友善与情谊还给他人,一份变成了两份,怨恨与暴戾也同样如此,恩怨是可以传递的。这个世界会变好,但它不会无缘无故地变好;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坏吗?如果是,那它同样不会无缘无故地变得更坏。友善是种子,播种越多,收获越多;怨恨是病毒,扩散越广,受害越广,但最后我们都会与它们再次相逢。
  在春天无边的花海中,你不可能不会遇到一株你喜欢的花朵,极有可能的是,这朵花不是你亲自撒播和栽种的。在冬天,你无法躲避迎面而来的刺寒,而这寒冷,你敢说完全与你无关?如果你的心是热的,如果你的衣服是温暖的,如果你相信这寒冷是地球正常现象,而不是因为人类这样那样的盲目作為,那么,此刻你的心是安然坦然的,你会享受世间万物的奥妙而不会忧心忡忡,身心俱冷。
  世间的规律无法也无需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在回报这根传递链条上,让怨恨到此为止,而让友善加倍奉还。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如果我们从未在这个链条上接受过任何友善,那么,你自己创造一个新的友善链条吧。
  怨恨到我为止,友善从我开始。
其他文献
兴安四月,是寒冬欲去未去之时,是新春欲来未来之日。  兴安四月,是满山满谷树们的节日。  你看红皮云杉已换上一身新绿,那急性子的河柳,把满树银白色的毛毛狗疏疏朗朗、繁繁密密地高挑着,已有少数毛狗绽开了金黄的花蕊,让风中飘扬着些淡淡的有甜味的花香;那水冬瓜赤杨已垂下长长的褐色的花穗,但它们好像都矜持着,并不着急。  此时,樟子松那浅浅的淡绿似乎雾一般,又浓了一点儿;那俊俏的少女般的白桦,每个枝头也只
半年来,关于“孤独”这个话题似乎一直在我身边。  读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感觉很励志但是不动心;于是找来陈果的《好的孤独》一句句品读,感觉有道理但不震撼;听了一节语文课《孤独之旅》,记得那天听课我泪流不止,觉得在那一节语文课上我读懂了自己的孤独。  然而,直到拜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著作——《百年孤独》,我似乎明白了世间所有的孤独。  带着一颗虔诚的心,不敢忽略任何一个字。30万字,36
东北人就是要写出黑土地味儿,上海人就是要写出黄浦江味儿,北京人就是要写出豆腐脑炸酱面味儿,山东人就要写出浓浓的煎饼卷大葱味儿!这就是文体区别,就是文体意识。  为数不可能少的国人很快就要迎来一个“节日”,一个比春节、比国庆长假不知重要多少倍的“节日”:高考!  高考的重头戏之一是语文,语文的重头戏非作文莫属。或登陆诺曼底,或兵败滑铁卢,成败在此一举。  按理说,中国人用生来就会的中国话写一篇800
权蓉  女,现居呼和浩特,擅长写短篇故事,文笔清丽秀美,构思别致,有数百篇文字见于各类报刊。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乐。像蚯蚓给自个儿截成九段,凑两桌打麻将的,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  001  藏海镇原本叫大昌镇,我要去的藏海中学就在东山上。  旧学校用的不知是谁的一个大四合院,新的学校正在修建。  茜茜说,不出意外的话,正好我们开学能搬过去。  002  茜茜说得没错,因为宿舍也还在赶工,我们暂时
东晋时有个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給远方的朋友,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写信人是大名鼎鼎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世事真是如此巧合,王献之亦有《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他将三百只梨送与好友,说冬天雪来得迟,天气情况不是很好。  这两人说的都是客气话。家乡产橘和梨,橘子和梨压弯树腰,摘一些送给朋友,聊表一点心意。  传统农耕时代的丰收季节,不但文
大红沟的深山里,藏着一座天然雕琢而成的石庙。因有这样一座民间传说的石庙,这里充满了禅意和诗情。  曲径通幽,穿过原始松林,豁然开朗处是黄花遍地的大草原,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漫草滩。站在这里抬眼远望,就可看见磨脐山右侧的迭迭山岭上,孤独地矗立着一座房子。当地百姓称:石庙岭。  山岭如此幽深,曲折。好在白云不断地从岭上发芽、生长、飘散。天地显得阔大而宽容。  顺着山脊往石庙岭行走。穿草地、上陡坡,踩着突
看见几个大人跟孩子围着一个下水道的井盖,心生好奇,走近一看——井盖缝隙间长着一丛草。  我听到了大人们的议论——  “人比草幸运,不满意受不了,还可以挪一下。”“命运是不能掌控的,人和草都太渺小,所有努力都显得滑稽可笑。”  大人嘛,多自以为是,好像一经他们说出就是至理名言,声音也就大得夸张。  我也听到了孩子们的议论声,小而清脆。  “能不能长出来是你的事,長在哪里是老天爷的事,做好你自己的事就
文学家有灵感时,可以立刻写成文字;音乐家有灵感时,可以馬上谱成曲;艺术家有灵感时,可以赶快作成画;而一般人有了灵感,却任其飞逝。灵感就像是一只云雀,突然飞落在我们的窗前,有些人能及时抓住,使别人也欣赏到它动听的歌声;有些人只有任它飞去,留给自己短暂美好的印象。
我家有三棵杏树,都是当年姥爷领着我母亲栽植的,培土,浇水。其中一棵叫“看到红”。  这种称呼是以杏色来命名的,说是杏熟时肤色的鲜艳,它就穿着那种颜色的衣服。在外村卖杏时,因色泽好,这种杏总是最先售完。即使被挤烂,色泽不改,分明有一种“果木气节”。多年来我一直想画出这种颜色,用于在纸上抒情,十二种颜色里都没有调得到,杏黄色概括不了它。真不如直接拓一顆大杏上纸去,那样颜色最准。  纸说,看到红。它语气
古人“暖宝宝”很有金属感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宋人在这首《立冬》诗中写到了“还借自家小火爐”,意思是约几个朋友来家里吟诗作赋,不过要大家自带小炉取暖。在古代,造型迷你的小炉可谓用途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暖手暖脚。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道具——包裹着布套的小铜炉,有的炉身还配有提把,可以拎起。据考证,手炉的出现是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