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模式刍议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诸如两者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等宏观层次上的差异,这将对两者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以社会经济发展及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对两者的办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推动办学机制的一体化,以实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方面的有效衔接,培养和输送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是一大问题。鉴于此,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首先阐述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分析探讨两者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障碍和问题,并总结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构建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 课程衔接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与调整,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同时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逐渐从单一型向着综合型转变[1]。高职教育在我国当下教育体系中属于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向国家和社会培养各方面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主要针对社会的一般岗位,培养的人才大多为职业型与技能型,因而很难满足管理型岗位的实际要求。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调整,对各类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2]。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性将会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若两者衔接不好,将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很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鉴于此,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促进两者有效衔接的模式,以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衔接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两者在办学层次上的衔接
  专业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是各类型人才成长和培养的重要载体。由于在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等诸多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专业类型上保持一致,但二者负责与实施的主体却是不同的,因而相应教学内容与目标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构建一体化的课程衔接体制机制,对两者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彼此合作以推动人才培养政策的实施,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专业素质综合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既定的目标,而且能够在办学层次方面促进两者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源源不断地培养与输出更多、更优秀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二)有助于构建高职学生进入本科教育的通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对于财务管理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时存在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整体专业水平与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其人才培养很难满足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需求,因而高职教育应当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效衔接,通过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市场需求。因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本科教育,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立体通道,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层次进一步提升。促进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有效衔接,一方面对各方面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促进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高职学生进入本科教育接受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学习。
  二、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一)两者于办学目标及定位方面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多是将市场及专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并以学生专业能力与技能水平的培养作为办学定位,从地方及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并输送可以在一线岗位工作的从业或技术型人才;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开设及编排大多以产业或行业为基础和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表现出较强的地方性、区域性及行业性。
  与高职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相对比较模糊,往往注重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关注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出技能型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而着眼于办学定位角度,职业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并没有很好地体现。
  (二)两者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差异
  高职专科教育主要将学生的就业作为人才培养及管理导向,着眼于社会需求实施专业设置与课程编排,培养模式大多为专岗实习、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等,对于课程的构建与设置往往以专业工作流程作为参考和基础,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基于岗位要求予以制定。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将学生在市场及社会上的就业作为人才培养及管理导向,其课程内容编排往往着眼于学科,相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相对较单一,大多在课堂上进行机械性传输,注重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的人才以理论型人才为主。由于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其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三)两者于课程设置及内容编排方面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方面相对比较明确,使得专业课程及内容编排较为明确,通常以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编排,有助于保证课程设置与专业工作流程基本保持一致,學生完成专业课程及相关知识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贴合行业工作岗位要求,熟悉行业现状及岗位工作相关操作流程。
  与高职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更高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然而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编排大多基于学科理论与科研角度出发,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层次性与模块性,偏重于传统课堂教学,讲述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却忽视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倾向于纯粹的理论性方向发展[3]。   (四)两者教师技能与水平构成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向学生讲述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要求相对比较单一,并非严格要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要求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往往体现在学历与学位上,部分院校还注重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科研水平,而对教学技能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因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教师素质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促进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共同设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当基于一致的起点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两者于人才培养层次上有效衔接。高职专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区域或地方诸多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为其培养并输送能够于一线岗位或部门从事财务预算和分析、会计核算、审计及稅务处理等相关财务专业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在各个方面综合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上应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拓宽教学视野,设置和编排高水平的专业课程,培养可以在金融理财及证券投资等诸多财务领域进行专业工作的综合型与国际型人才。诸如,企业的财会分析师(CFA)、财务总监(CFO)及财务策划师(CFP)等。
  (二)共同规划并选择专业的职业面向
  着眼于财务管理专业职业面向,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财务管理专业,就其职业面向层面来讲,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于人才培养层次方面存在差异而导致两者培养出的学生在就业后岗位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职业面向应予以共同规划和设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岗位、国家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社会中介机构相关财务咨询、理财及税务筹划等岗位。
  高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财务预算和分析能力、税务处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相关岗位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及相关软件的操作与运用能力等。总而言之是具备满足企业相关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需求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应用型本科教育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更高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即能够进行理财咨询及规划、企业的资本运作与价值取向及企业投融资决策等更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素质和能力。
  (三)注重课证的融通
  对于高职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不但要求学生完成财务管理领域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依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通过相关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考试获取可以在财务管理领域从事某方面工作的相关职业技能认可证书。注重课证的融通,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深入实践,培养财务管理领域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激励学生向着综合型、技能型与应用型方向发展。
  四、结语
  推动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有助于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专业教育,从而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本文深入分析和探讨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有效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然后总结相应改善措施,以构建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有效衔接的模式,着力于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和输出更多优秀的、全面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蓉.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3):406-407.
  [2]陈丽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衔接问题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1):162-163.
  [3]甄国红,张天蔚,睢忠林.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 2”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4):3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5CZY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医学生的实习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学生党员完全处于离校状态,给医学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外,医学生党员在实习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医学生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党员教育 教育管理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高校党建工作迎来了新时代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
摘 要: 思辨能力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众多教育学专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学术思辨能力不符,出现了“思辨缺席”的现象。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特色入手结合内容依托式教学,以国贸单证实务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 内容依托式教学  一、引言  1998年,黄源深首次提出外语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阅读“整本书”,进而带动与之相关的系列书目的阅读。本文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学习任务群”之间搭建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让“学习任务”有效,避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价值落空。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学习任务群 语文核心素养  学生要拓宽视野,反思读书习惯,建构阅读经验
摘 要: 经世致用思想盛行于明清之际,为多方面关注。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著述中重视这种求实之学。《历代帝王宅京记》是顾炎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历代都城的叙述,表现其爱国情怀,让后世吸取经验教训,体现了经世致用,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顾炎武 经世致用 《历代帝王宅京记》  一、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现江苏省昆
摘 要: 童话“故事”一词,人们往往认为是捏造现实哄骗小孩的事情。然而,泰国著名作家宾兰·散卡拉克利在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公主》里写出了新意。他的故事不是哄骗小孩,而是培养小孩的爱心、温柔,通过爱别人更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本文主要思考了这一问题:作者是如何让这部短篇小说集赢得读者及文学评论家的认同的,表明《公主》不是睡前故事,而是大家睡醒前反思的故事。  关键词: 泰国文学 主流思想 艺术特征
摘 要: 父亲这一经典形象贯穿帕特·巴克《重生三部曲》,但小说中以里弗斯为代表的父亲形象并不是以一种实在的生物意义的父亲出现,而是以代理父亲的形象通过“父亲之名”的形式贯穿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父亲的法律、情感、榜样和规训等作用。本文以拉康的“父亲之名”理论解读帕特·巴克的小说《重生三部曲》中的父亲形象,并着力通过生理父亲、代理父亲和象征父亲这三个层次说明小说中“父亲之名”所体现的父亲的象征作用。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在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时,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一所大学的学风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文献资料参考等方法分析“Z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齐默曼自主学习理论为模型,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提高地方本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摘 要: 酷儿电影作为当代电影中特立独行的一支,以其独特的姿态挑战传统社会的权威和秩序,开辟了解读电影的新天地。酷儿电影包括同性恋电影、双性恋电影以及跨性别者电影等,而跨性别者电影在酷儿电影中占比略低。《翠丝》作为今年台湾金马奖的热门影片,成功拿下了最佳配角奖,这部香港电影也前所未有地将镜头对准跨性别者这一边缘人群,呼应了香港当下的同性恋议题,又适时地填补了跨性别者形象的空缺。本文重点从性别认同
摘 要: 汪曾祺是当代杰出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京派作家属于传统自然文学思潮,作者从他的部分作品出发,结合语文教材、新课标、作文教学、写作学等,探究传统自然文学思潮对于中学作文的启示。  关键词: 汪曾祺 文学思潮 教学启示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迄今为止,总共16篇汪老作品曾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这不容小觑的数目足以证明对汪曾祺作品的研究是语文教学研究中
摘 要: 古希腊神话作为古希腊先民初期社会活动的折射,是研究古希腊社会及历史的重要资料。女神作为希腊神话中两性角色之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对古希腊女神形象具备的特点分析,探索古希腊女神形象被构建的社会功能及根源。从功能主义神话学和女性主义神话学角度入手,明确女神形象在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形成缘由,发掘女性在古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价值。  关键词: 女神形象 古希腊神话 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