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中丰富的数学史料,正是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良好德育素材。通过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再次开发,挖掘其内在的德育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一切机遇,给学生展现数学与众不同的育人另一面;同时发挥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宗旨。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开发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入手,研究了数学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做了基奠。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小五星。”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越来越深刻而稳固。
学习动机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教材的例題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指导,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恰当揭示知识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像,逐步建立概念。例如:在认识1l到20各数时,把一把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中间,当学生在直尺的左边摆一捆小棍,右边摆一根小棍表示11时,他必然知道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当直尺的左边有两捆小棍时,学生自己就答出了20是由二个十组成的,而且知道了20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这样,使学生了解实物数数,形象到抽象表示数的过程,对11~20各数有了初步感性认识。
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时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必须写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小五星。”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越来越深刻而稳固。
学习动机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教材的例題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指导,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恰当揭示知识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像,逐步建立概念。例如:在认识1l到20各数时,把一把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中间,当学生在直尺的左边摆一捆小棍,右边摆一根小棍表示11时,他必然知道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当直尺的左边有两捆小棍时,学生自己就答出了20是由二个十组成的,而且知道了20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这样,使学生了解实物数数,形象到抽象表示数的过程,对11~20各数有了初步感性认识。
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时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必须写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