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成功轨迹在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来源 :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大千先生才华横溢,他善作诗词、擅长书画创作、篆刻图章以及书画鉴定,样样精通,誉为全才。他一生致力于传统绘画的研究、整理、发展和革新;他的绘画根植于中国画传统,深入研习石涛、八大山人、徐渭和敦煌壁画,并上承宋元诸家,学其古人具有超越常人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位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年以后更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新创独具个性的泼墨、泼彩画风,为传统笔墨注入了现代新风,在近现代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更令人称道的是,大千先生的绘画融合画家画、文人画、院体画和民间绘画艺术为一体,于山水、花鸟、人物各科皆善,工笔、写意、水墨、设色造诣精深,影响深远。大千先生走遍了世界各地,他是一位弘扬传播中国文化艺术的使者,使中国艺术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千先生的艺术成就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张大千先生的研究更多从艺术创作及文化影响角度去探寻,而本文则从张大千艺术道路和成功轨迹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和影响进行探究。
   一、张大千成功的轨迹探寻
   (一)张大千学习绘画艺术经历的三个历程
   张大千先生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典范艺术家。探寻追溯他的成功轨迹和绘画学习的过程,简要地概括为三个阶段:初期以古人为师、中期以大自然为师、晚期以我心为师。早期以古人为师,是张大千在艺术上临摹古人并不断完成艺术积累的时期。他的临摹古人经典作品时期从1908年到1943年,即大千先生从幼年学习绘画一直到去甘肃敦煌石窟采风临摹这段时间。尤其是在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更进一步向古人和前辈学习。由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研究至深,因此他对师法古人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他曾告诫后学,研究中国的艺术应该向古人经典的作品学习。张大千的方法是,通过临摹古人的画作,精研其用笔、用墨、用色、构图方式,进一步体味和感受、悟化而深入自己的内心,得古人经典作品之精华,并能达到随心所欲的活学活用。大千先生师法古人、研究前人经典作品的时间非常长,前后有数十年之久。他精力充沛,造化在手,情诗涌动,吞吐八荒,完成了以古人为师的艺术积淀,即从明清入手,溯源而上,经宋元而上追隋唐至北朝,遍师古代中国画名家,融会贯通。在笔墨技法方面,张大千先生吸取古人的精华,临摹能力非常强,临摹作品与原作惟妙惟肖,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但大千先生不仅在临摹中学习,更可贵的是在临摹中探索和创新。他画出了很多优秀的临摹和創作结合的作品,并当之无愧接受人们对自己的夸赞:“世尝推吾画为五百年所无,亦知吾之精鉴,足使墨林推诚,清标却步,仪周敛手,虚斋降心,五百年间,又岂有第二人哉!”张大千先生还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创举,他花费巨资,带着学生和家眷奔赴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去临摹研习莫高窟的敦煌壁画。大千先生用了近三年的时光坚持系统临摹敦煌壁画,收获巨大。尤其在他以后的人物画创作中,别出新意,在其随性抒情写意中又融入了精工画风,使人物画作品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期以大自然为师,从1943年到1960年,这是张大千先生在艺术上从不断升华师法古人过渡到以师法自然为主体的时期。这个时期将近20年时间,即张大千结束莫高窟之行并重返青城山直至他泼墨泼彩新画风的形成。这段时光,张大千常住“天下第一幽”的道教名山青城,青城山美景激发了张大千的创作灵感,张大千在青城山作画逾千幅,对青城山每一处胜景的描绘几乎囊括殆尽,这使他与青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和深厚的感情。曾题:“平生结梦青城宅,归来犹得住青城”,创作出了著名的《青城山十景图》以及《青城山通景屏》等很有影响的传世之作。在这段时间里大千先生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云游世界各地,足迹遍及法国、瑞士、奥地利、美国、阿根廷、巴西、印度、日本等国以及中国港、台,创作出了《西康游屐》、《瑞士瓦浪湖》等深具影响的作品,这段时间是张大千艺术创作上的高峰时期。晚期以心为师,这个时期为1961年至1982年。这是张大千在绘画艺术上经过师古人、师自然最后进入以心为师的超然境界。主要是大千先生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独创了新颖的随心所欲、自在悠游的泼墨泼彩画法并达到艺术创作的顶峰。张大千先生从泼墨的荷花入手,其后创作了大量的又有影响的泼墨泼彩的山水画作品,并日渐运用纯熟,最终以《庐山图》为结局,开启了一个时代全新的画风。
   (二)张大千绘画艺术的巨大成功和影响力
   张大千在传奇的六十余年绘画生涯中,一生作画三万余张。他在绘画上有着超人的勤奋,而且涉猎范围广泛,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技法精湛,花鸟、人物、山水等融会贯通,被誉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张大千作为近现代有巨大影响力的著名画家,在其辉煌的人生中,充分展现了他的生活交游之广大,心灵世界之丰富,视野之阔远,境界之高旷,一直令世人瞩目。在个人生活和人际交往领域,张大千广交四海宾朋,人脉通达。与社会各界、三教九流交游极广,应对自如,营建出了左右逢源的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近现代中国的绘画领域成为一颗耀眼的巨星。张大千先生还非常重视对个人艺术成就的宣传,尤其在国内外举办了百余次个人绘画艺术展,并出版发行若干的画册和艺术论著,具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力。对待生活,大千先生宽容大度、收放自如,在隐与显、沉与浮的人世沧桑变幻中圆融无碍、游刃有余。他在敦煌呕心沥血所临摹的壁画与著述在公开展览和发表以后,激发了当时中国文艺的复兴,掀起了持续研究敦煌的热潮。他的国画作品还在国际画展上荣获了金奖,声名远扬,成为了蜚声中外的大画家。后来又与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晤面交流,形成中西方艺术的两峰相会。张大千以其超凡入圣的才情为当代塑造了不可取代的文化形象和为中国艺术的传播熔铸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张大千成功轨迹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一)学习艺术必须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
   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历史来看,张大千先生是综合能力超强的艺术家,他建构了以诗词、书法、绘画、印章以及鉴定、收藏为一体的艺术创作与教育传承完整的艺术体系,并能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了张大千先生真是一位贯古通今、胸怀万卷、气象超迈的通才。张大千先生取得得巨大成就让万众瞩目并佩服不已,人们都一致认为大千先生是冠古绝今的天才人物,然而他并不赞同。人们常言“三分人事七分天”,大千先生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艺术学习不用功是不行的,不管我们天分再高,我们自己一定要下苦功夫,这很重要,特别是在基础上下苦功夫则是最重要的。他很反对人们崇尚的“天才论”,张大千先生通过自己长期不懈的辛勤努力,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前进;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坚定认准奋斗的方向,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同时又肯下功夫,成功是必然的,就能登上艺术的高峰。张大千一生的绘画历程,经历了先师古人,再师自然,最后师法己心,通过继承创新,创造了独具面貌的全新画法。实际上,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开拓出自己的独特的道路,推陈出新,才能青出於蓝而胜於蓝。故而张大千常说:“继承传统,不能亦步亦趋。只限於摹拟为足,则无画矣!”35所以,张大千先生“每变必兴,常变常新”。正因为如此,大千先生才能不断地前行,让自己不断地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张大千先生成功的轨迹也给大家一个重要的启示,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运用智慧和思辨,举一反三,才能事半功倍,绘画的学习,更是这样。大千先生不仅是师法传统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一个通晓天地、视界开阔、心胸宽广的智者。所以他总结到:“作画,首先要了解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无论画什麽,总不出这三个原则。了解这三点,画出的画才能形态逼真,神韵生动而跃然纸上。”这充分表明艺术家要通晓事物的物理、物情、物态,万象化于胸中,将天地大美融汇毫端,最后达到放笔直取、得心应手、涉笔成趣、呼之欲出的境界。在科学习艺方面,张大千还一向崇尚取法乎上,若格调太低,则为其所不取。这成了他一贯创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张大千先生能够在绘画艺术领域获得成功的手段与保障。    (二)艺术创作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艺精湛方得大成就
   大千先生强调艺术家要创作好的作品,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大千先生自己在这方面就是典范,他一生精研古人经典作品和熟读古今典籍和文论、画论,胸藏万卷;并且云游四海,足迹遍天下,眼界开阔,高屋建瓴。这就启迪我们每一个画家如果只在绘画技巧上追求,却不知道多读书变化气质,涵养自己的性灵,那一定是舍本逐末。作為画家,在学习绘画的同时,还要熟读画史、画论等,以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虽然绘画技巧和形式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内蕴要博大深厚。张大千先生强调说:“作画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去秽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66书本与识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还重视行万里路,这是真理。画家们必须通过游历世界来增长见识,云游名山大川,胸藏万千丘壑,探究宇宙万物的奥妙和规律,涵蕴广阔的心胸,下笔才能达到挥洒自如,山水画要求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画也是如此。大千先生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藏广宇,因此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张大千先生作为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家,他深深地体味了从事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甘苦,要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力的画家,必须在综合理论修养上极其深厚,学有建树,而在绘画技法上更要反复锤炼,才能超越群伦。他常常要求其弟子们,要广泛地深入学习绘画技法,厚积薄发,要山水、人物、花鸟都能画,不能只学一样,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大千先生在绘画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之后,从未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要经过仔细的推敲,完成后也要经过认真反复地修改。张大千先生一生都勇猛精进、精益求精,从不骄傲自满、自吹自擂、故步自封,并且以超人的勤奋,广泛涉猎各种题材,不断地突破古人,超越别人,不断地突破自己和超越自己,最后超凡脱俗,独步当代。张大千先生虽然未受过高等学院艺术教育,但却是一位贯古通今、游学世界、自学成才的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视艺术为生命,一辈子刻苦学习与不懈的努力攀登,终于到达了众人敬仰的艺术高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张大千先生一生刻苦勤奋、善思善学,通过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的特殊艰辛的学习历程,尤其是在中国画传统面临断代的时候,张大千先生深入发掘、研究、发扬、传承、总结艺术传统的作用,从传统中提取精华并将中国的艺术观念与审美原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新组织建立自己的一套绘画技术体系,并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他秉承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人生经历和旷世才情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桃李满天下,遍布海内外,影响极大。张大千先生一生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他的这些宝贵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经验,很值得我们今天所有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艺术家以及后学们去学习借鉴,这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与绘画创作的提升,尤其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影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否定是一个最不受人欢迎的词语之一。我们在课堂上评价学生发言,要用赏识的眼光,多用鼓励语言;在评课现场分析教师的上课情况,要多发现教师上课的亮点。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要用一种让人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每一个教师,都有希望被肯定的初始心理,内心深处都有被赏识的愿望,要想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否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否定是一个逻辑学名词,与肯定相对,表示否认的,反面的;否定也是一个哲学概念,
期刊
若干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出了一个谜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很多人拿着地图研究,试着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是的,一路上有好友相伴,沿途说说笑笑,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的确,没有人软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刚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人生的旅途上
期刊
职业生涯中,许多班主任都有疑问:为什么费尽心思也不能与学生心对心地沟通?为什么家长老师很努力,可孩子的成绩还是丝毫没有起色?为什么明明自己有实力和经验,却难以在教师交流中侃侃而谈?  归根结底,您可能缺乏的是一种“软实力”——共情力。以下五位老师的教学故事,一定能给您以启发。   1   一次在外讲座,戴姣老师被一群年轻的班主任围着追问如何处理棘手的学生教育问题。她想了想说: “我没有什么特殊
期刊
“微课”是学生进行作文先学的重要资源,在翻转课堂下设计作文“微课”很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优化学生的习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及时全面地反馈学生习作四个方面来设计微课,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写—教师改—简单评讲的层面,这种无聊枯燥的写作教学显然无法实质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害怕乃至厌倦写作成为了常态。随着信息技
期刊
习作,老师難教,学生难学。一方面因为习作教学一个单元设计一次训练,训练内容的主题与单元课文切合度比较高,但没有阅读教学那样具有较强依托性的文本,方法的指导比较简略,往往是“想象合理,有条理地叙述,表达真情实感”等比较空泛的要求,且单元之间联系不紧密。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课文教学侧重阅读能力培养,比较轻视课文中的习作范例因素的发掘与运用,造成“读写分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不够快,总体水平不够
期刊
大多数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即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独占。分享是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如果孩子将来长大太自我中心,就会使孩子得不到尊重,得不到信任,得不到友谊,得不到支持,得不到他人给予的成长动力,这样,反倒会使他更加受挫――没有成就感、与身边的人不能和平相处、很少体会到个人的幸福。  因此,父母们希
期刊
语篇是小学生進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开展语篇教学不仅能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现如今农村小学生对于语篇学习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小学英语教师对语篇教学又是怎样开展的呢?究竟如何运用语篇教学法实施小学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呢?本文结合英语研究课题《语篇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阅
期刊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有七首。“七子”是指当时被外国侵略者占据的澳门、香港等七个地方。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澳门》是《七子之歌》的首篇,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激情和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肉
期刊
语文教材编写是围绕着三个核心理念展开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立德树人,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第二个关健词是守正创新,任何一种建设都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第三个关健词是语文素养,现在更多说的是语文核心素养。   一 、语文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2年党的第十八大报告
期刊
一、游戏是幼儿独特的活动形式  三岁至六、七岁的孩子称幼儿。在这三、四年间,游戏几乎成了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幼儿在三岁以后,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已能直立地走来走去,能进行语言交流,能模仿成人做一些最初步的游戏,如模仿妈妈的喂饭动作,也给娃娃“喂食”、“喂水”。以后,他们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独立行动越来越多,对周围生活感到新奇,发生强烈的兴趣。他们渴望象成人一样自己动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