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视野对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再认识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出现超常规增长,截至2009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约占70%;目前持有美国国债高达7989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很多人认为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导致自身经济的失衡,一些人进而指责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和高储蓄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失衡。
其他文献
一、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针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
一、重视“走出去”在转变外贸与国际收支结构中的重要性 (一)改变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造成实际资源长期净流出的局面
2011年3月,贾根良教授著文“中国在加入WTO十周年之际应考虑退出WTO”(以下简称贾文)。文章摘要为:“好的贸易”和“坏的贸易”对国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发达国家脱贫致富的历史经验说明,“进口低端产品并出口高端产品”是“好的
自从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了长足发展,增长势头颇为迅猛。根据各期《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供的数据,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不过35.8亿元,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便猛增至5063.4亿元,今年上半年办理9575.2亿元,同比进一步增长13.3倍之多。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最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尤其是2008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给外贸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危机后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阶段。对中国而言,"十二五"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战略机遇期中的黄金期,也是对外经济贸易摩擦与矛盾的凸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时刻,仍然存在许多风险,会对我国出口和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在政府相机决策中,选择适宜的经济干预政策,对于保障开放型经济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一、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冲击对我国外贸增长的影响 目前金融危机已经传导到了实体经济,由于投资和出口的急剧下降,发达国家经济在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了直线下滑,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2%、-12.1%和-6.0%。相比而言,其消费表现尚可,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分别为一4.3%、-1.7%和-3.8%。
后金融危机时期,支撑我国外需发展的内外环境无疑会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外需拓展面临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挑战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来自于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来自于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从内部看,挑战来自于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来自于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压力等。但是,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国产业发展和产业利益不受外部或内部因素破坏与威胁的一种状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进行的产业安全评估研究表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产业抓住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