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课程妙笔生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生活是课程的资源,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与生活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生活有机融为一体,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
  关键词: 游戏化 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
  一、游戏课程妙趣多
  游戏给了幼儿想象、探索和创造的机会,是促进他们发展的重要活动。幼儿游戏是为了享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能力和验证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生活中处处都是游戏。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幼儿学习和发展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纲要》和多尔的观点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
  在园本课程小班科学活动《玩毛线》中,让幼儿在玩毛线的过程中渐渐发现毛线的一些特性。比如引导幼儿拉一拉、抓一抓、搓一搓看看发现了什么,有些幼儿很快就把毛线的特性说了出来,“拉一拉,毛线变长了”,“抓起来软软的”,“摸起来毛毛的”,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毛线,老师还准备了颜料,让幼儿把毛线放进颜料里,然后用毛线在纸上画画,幼儿对于颜料本身就充满兴趣,颜料和毛线加在一起更能激发幼儿天性,在玩的过程中还能重新认识毛线,在玩过之后就能让幼儿更快理解毛线为什么能变长、为什么毛线能保暖这些问题。幼儿最喜欢的就是新鲜的事物,在科学活动《会变魔术的水》中,让幼儿把糖、盐、味精倒入水中,然后观察哪一杯水能使鸡蛋在水中能浮起来,这个实验使幼儿产生了极大好奇心,每个人都跃跃欲试,都想探索其中奥秘。在多次试验中,幼儿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盐可以使水的浮力增加,同时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神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探索的欲望,因此,幼儿的生活必定离不开游戏。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使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
  二、生活处处有课程
  课程的生活化,对年幼的个体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因此,把视点仅仅停留在幼儿个人生活上是不够的,社会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生活本身及幼儿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社会是整体的,学习是整体的,发展也是整体的,注重学习的整体性,是得到现代教学理论支持的。
  在幼儿园中,到处都能看到走廊和教室都有制作区域活动,有居家型,比如厨房、卧室、书房、客厅、洗漱间等;有消费型,比如超市、奶茶店、烧烤店等;还有职场型,比如银行、医院等区域,都能让幼儿在幼儿园就能体验不同的社会人物,学习怎样做一个消费者,怎样做好一位顾客,身于这个职业应该做什么,当幼儿做爸爸妈妈时,应该怎么做,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幼儿就能充分体验到来自社会的氛围。为了让幼儿亲身实践,我们还来到了附近的菜场,让幼儿观察大人是怎么买菜的,同时我们会为幼儿介绍蔬菜,让幼儿认识更多蔬菜,要求幼儿和菜场上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学会基本的礼仪,和别人相处的方法。经过这一次的参观,幼儿更加珍惜粮食了,中午回来吃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元宵节的时候,我园还举行了搓元宵活动,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自己学会搓元宵,并且吃到了自己做的元宵,看着孩子们吃得那么开心,果真应了一句话:“自己做的就是好吃。”这些活动使幼儿在与外界的交往互动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动态协调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三、相辅相成促成效
  游戏、生活和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内容和形式的贫瘠,会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很多问题,从而难以实现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
  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可以将课程中各领域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比如民间游戏《切西瓜》、《老狼老狼几点了》、《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这样可以使课程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还可以让幼儿更快地吸收更多领域的内容,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
  因此我们说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生活是课程的资源。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的事。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美术活动不应仅仅是一种学习活动,更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情景化游戏,其中发挥幼儿的创意和体现个性化应该放在首位。在开展美术情境教学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作者积累了挖掘幼儿创意美术中的个性化的途径,即创设情境,迸发创意火花;巧用情境,诱发创意思维;融贯情境,鼓励创意表达;回应情境,肯定创意评价。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情境教学 创意美术 个性化  “美术情境教学”是将情境教学的模式迁移到日常美
伴随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的国际素质却似乎不高。在社会传媒和民众舆论中不缺少对“中国雾霾”、“中国贿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大妈”等环境、民主、经济、国民素质的嘲讽与不屑。愤青不少,似乎,欧美等国家的管理、体制、教育培养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其实,中国人真的这样差吗?显然,无论出于对现实的理性思考还是出于一颗民族自尊心,我们都不允许得出这样的答案。因为这些乱象是人类的通性弊端,并
摘 要: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移动学习的实际效果上相去甚远。强化大学生移动学习的效果,不仅需要高校管理层加强对移动学习的宣传,而且需要一线教师投入学习资源的建设之中。  关键词: 大学生 移动学习 学习效果  一、概述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  移动学习源于1994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展的一个研究
摘 要: 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学生的激情、发现、错误和感悟,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等待艺术  “
摘 要: 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体育系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2013级57人,其中男46人,女11人;2014级41人,其中男31人,女10人;2015级51人,其中男39人,女12人,采用问卷调查对他们损伤的概率、部位、类别、原因及对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发现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规律,帮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体育专业学生
摘 要: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一堂综合课中将听、说和写自然融合,使得学生听有动机,说有话题,写有内容,听中有说写,说中有听写,写中有听说。  关键词: 综合应用 听 说 写  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鲁子问教授说:“写是语言运用的较高形态,和说一样,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外显,听、读和说可以成为写的能力基础。”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
“四之作文”,即:首尾照应之法、画龙点睛之笔、内容结构之线、思想感情之深。这是越支小学在“培养小学生(3—6年级)‘四之’作文能力”的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内容,其中六年级是培养学生“思想感情之深”阶段。  通过对六年级学生一段时间的实施践行,发现学生对“思想感情之深”有了深入感悟,他们领悟到了什么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灵魂所在,知道了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了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 要: 目前,大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德育渗透”甚至“德育化”的倾向,技工院校尤其突出。本文从语文的学科特性出发,分析“德育化”倾向的弊端,即冲淡语言的工具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理念变更到教材编写两方面着手的思路,使德育淡出语文课堂,使语文重新回到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的学科本位上。  关键词: 技校语文教学 德育化 工具性 艺术性  一、从“德育渗透”到“德育化”  近十数年来
摘 要: 好的数学课堂,必须大面积地解放学生,大面积地自主合作,大面积地创设情境。如此,方能打造出高效、厚重和精彩的数学学习时空。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解放学生 自主合作 创设情境  新的课程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面对全体学生,打造充满灵性和人文因子的理想课堂。窃以为,从理念、方法到课堂都应该大面积地解放学生,让以生为本成为教学的常态。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
“融合教育”强调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共同分担的责任”,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与理论研究,现今“融合教育”的思潮被推向最高峰,“完全融合”概念随之而出,倡导将所有残障学生都安置在普通学校之中,由此促使特殊教育专家思考:“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如何做到融合教育?”实际上融合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注重残疾学生能完全参与并从中获益,透过适当的评估以保障教育绩效,以达到真正融合的目的。融合教育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