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股份超额派现:仗义疏财抑或中饱私囊?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ch1987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宝香精股份有限公司(300741.SZ)是一家专门从事香精产品开发、研制、生产及相关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企业,于2018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作为烟草香精第一股,华宝股份上市后业绩增长可谓乏力。据华宝股份年报显示,2018—2020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41%、5.09%、-4.55%。
  然而,与其业绩疲软表现大相径庭的是,华宝股份同期分红比率居高不下且超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明显的是,在2018年公司净利润仅有11.76亿元且可分配利润为25.16亿元的情况下,华宝股份采取了以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0元(含税)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股利24.64亿元(含税)超额派现股利政策,为当期净利润的209.54%,占当期可供分配的利润比97.93%。
  如此大手笔现金分红,华宝股份究竟意欲何为,是对投资者的仗义疏财,还是大股东中饱私囊?

超额派现?


  2019年4月经公司2018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华宝股份以总股本6.16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派现24.64亿元。随后两个会计年度也先后分红12.19亿元、9.85亿元,上市三年间累计派发现金股利46.68亿元,整体分红率达129.99%,其中尤以2018年度最甚,颇有分光家底之意。若按照持股比例估算,公司控股股东华烽国际仅2018年便分得近20亿元股利;若剔除公司前十大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东的分红收益,其他数万名中小投资者三年累计才分得6.62亿元,二者获利相差甚大。

合理性存疑


  一般而言,实施超额派现的前提条件是公司业务有爆发式的业绩增长潜力,那么华宝股份具有这种能力吗?
  从财务状况看,华宝股份2015—2020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01%、-6.33%、-15.96%、-1.30%、0.75%、-4.16%,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5.21%、-7.40%、-8.66%、2.41%、5.09%、-4.45%,六年时间内营业收入由IPO前的279,179.71万元降至209,445.99万元,净利润由137,920.31万元下滑至118,020.4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亦由22.61%跌至15.64%。从公司年度产品销售量来看,2015—2020年度总体维持在1.20万吨上下波动,增长幅度可忽略不计。这些数据均说明了华宝股份并没有因顺利IPO而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相反业绩止步不前,盈利能力逐渐下滑。
  从公司所处行业可能,华宝股份营业收入主要由烟草用香精、食品用香精、食品配料、日用香精四块业务构成。其中,烟草用香精营业收入占比由2015年65%跃至2020年85%,这说明烟草用香精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率最大。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颁布一系列控烟政策,各中心城市也紧锣密鼓地出台了控烟条例,截至2020年末,已有超过20个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控烟法规,加之社会公众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不明朗,我国卷烟总体产量、销量增长率已连续多年下滑,这说明了香烟市场已出现拐点并呈现饱和状态;还有,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已成为业内践行社会责任的共识,华宝股份作为上市公司且生产板块属于化学原料行业,为了应对监管政策,公司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环保费用投入,进而还会影响利润。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较易判断华宝股份未来业绩可能表现一般,想象空间有限。

华宝股份2017——2020年度分红情况



注:數据来自华宝股份年报

华宝股份2015——2020年经营情况



注:数据来自华宝股份年报

  再看募投项目。募投项目作为上市公司增厚业绩的助推器,能在未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若加以变更,势必会降低公司持续盈利能力。通过查阅华宝股份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可以发现,截至2020年末,华宝股份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76,904.23万元、占IPO募集资金净额之比不超过四成。其中,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64,879.87万元并于2018年度实施完毕,华宝鹰潭食品用香精及食品配料生产基地项目累计投入10,089.95万元、投资进度9.75%,华宝拉萨净土健康食品项目累计投入1,917.36万元、投资进度4.08%,华宝孔雀食品用香精及食品技术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7.05万元、投资进度0.11%。此外,从公司2021年第二届第十次董事会以及2020年度股东大会“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及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方案的议案”内容来看,华宝拉萨净土健康食品项目终止实施,“华宝孔雀食品用香精及食品技术研发项目”调整为“华宝股份科技创新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也就是说,上市近四年华宝股份原先规划的生产建设募投项目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后原募投项目已不再实施并调整为其他项目,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公司未来业绩走向不容乐观。此外,据2020年报显示,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发生额为7.0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总额比33.54%,如此大额的购销关联交易,其定价的公允性和独立性难免不引起投资者质疑。
  因此,在华宝股份原有业务无重大调整的前提条件下,主要基于行业发展态势、盈利能力下滑、募投项目存在不确定性等各项因素,可以预判华宝股份未来业绩不具有爆发增长的潜力,华宝股份一次性将公司存量未分配利润以及增量未分配利润掏空的分红举措不具有可持续性,甚至会给公司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

利益相关者受损?

埋单的中小股东


  不同于大股东可以通过行使表决权在股东大会上表达利益诉求,中小投资者利益仅源于上市公司派发的股息红利和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变化。从股息红利来看,控股股东华烽国际及其他三家原始股东合计持有股份90%,派现比例为90%;其他数万名中小投资者合计持有股份10%,派现比例为10%,表面分红看似公平,实质透露不公。这是因为华烽国际及其三家股东持有的股份为公司IPO前的原始股,其年收益率高达400%,而中小投资者则是在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二者入股价格天差地别,其实际年化收益率尚不足10%。与其说是中小投资者分享了华宝股份的未分配利润,倒不如说是中小投资者拿着23.77亿元(IPO首发募集资金总额)去给上市公司投资项目,2018年末华宝股份再以不到10%的投资回报率向其分得2.46亿元股息红利(含税)。巨额分红中有近九成落入原始股东口袋里,这难道真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仗义疏财吗?笔者不敢苟同。
  2019年3月13日分红方案公告当日,上市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此后19个交易日整体震荡上行,并于2019年4月13日达到峰值39.58元。然而,“概念噱头”炒作后总会“现出原形”。距股价峰值仅隔一个交易日,华宝股份股价便一字跌停,之后股价“一路狂泻”,截至201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仍未走出泥潭,较峰值股价下降45%,而为此埋单的正是中小投资者。他们承担了股票市场股价震荡的高风险,却仅获得了10%的投资回报率,显然收益和风险不成比例。

债权人利益受损


  华宝股份超额派现实施完毕后,在负债总额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公司的资产总额也会随着净资产的减少而相应减少,其结果就是公司资产负债率的攀升。虽说学者證实了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债权人治理效应之间的线性关系,也即随着公司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出于维系自身债权安全的需要,债权人和公司的后续商业合作中,会通过合同和法律条款的形式监督或激励公司的经营层,进而发挥相应的治理监督作用。但是超额派现这一行为分走的是公司账面上最易变现的自由现金流,留下的是短期内无法变现的固定资产、商誉等非流动资产。诚然,超额派现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且仅为5.95%;但是在“现金为王”的年代,即便资产总额很高,但若无持续稳健的现金流,债务违约风险依旧很高,债权人的利益仍然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海航破产便是先例。所以,华宝股份超额派现行为实则是有损公司债权人利益。

结论与建议


  与一些上市公司“一毛不拔”式分红不同,华宝股份超额派现则显得过于慷慨了,其实质是“肥了大股东,瘦了上市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隐含了一些“中饱私囊”的成分。
  诚然,从某种层面来讲,超额派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证券市场公众公司“铁公鸡”现象。然而,过度的分红派现与不分红都不应该被效仿或提倡。因此,在现有的证券市场法规和监管环境的基础上,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吸纳成熟资本市场的一些经验,以便更好完善、健全上市公司相关制度法规。具体来说:一是在分红公告“上网”前,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此次超额派现的资金来源、对公司现金流以及后续生产经营发展的影响,必要时要求上市公司出具第三方评估报告,同时将超额派现事后问询机制前移至事前,以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义务,保障投资者的信息知情权;二是把上市公司超额派现列为公司特别决议事项,将由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1/2以上通过改为2/3以上通过,同时事前须征得独立董事2/3以上通过方可执行。
  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虽然上市公司超额派现短期内使其获得了较为丰厚的股息红利,但长期而言承受的确是股价下行的风险。因此,中小投资者应避免盲目追逐“超额派现”题材股,并审慎评估其风险、收益,避免踏空进而遭受利益损失。
  于上市公司而言,除了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外,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分红制度的最重要因素。本案例中,控股股东持有华宝股份81%股份,股权高度集中,因而能够左右公司所有重大事项决策;但也应认识到,公司稳健发展才能获得更为丰厚持续的投资回报,一味向上市公司“抽血”,势必会被市场抛弃。
其他文献
2021年的九月,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引发社会各界对其企业领导人许家印的各种议论;9月24日,在被政府正式接管一年零七个月后,在宣布破产重整八个月后,海航集团的董事长陈峰、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恒大和海航都是业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多元化集团企业,都是拥有“恒大系”“海航系”一众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弄潮者。然而,从往昔的呼风唤雨到今天的风吹雨打,令人不禁唏嘘。那些引领
期刊
10月11日海伦哲(300201.SZ)公告收到深交所关注函,称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原实控人丁剑平于10月9日上午抢走公司公章及财务章并提出全面接管公司,要求公司核实是否属实等。  此前的2020年4月,海伦哲控股股东江苏机电研究所将5%股份转让给中天泽集团,并将所持15.64%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委托给中天泽集团行使,之后丁剑平将所持4.34%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也不可撤销委托给了中天泽集团;由此
期刊
我国资本市场从2015年开始,进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低于三分之一的分散股权时代,如何加强公司控制,防范控制权纷争和潜在的野蛮人入侵成为高科技公司创业团队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加剧,高科技公司创业团队需要思考如何摆脱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下“逆向选择”出现的融资困境。  我们看到,像“看似限制了技术的传播,但反过来鼓励了
期刊
近年来,阿里巴巴出现了一系列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决策和改变。蚂蚁金服上市暂缓,阿里遭遇到史无前例的182.28亿元的重罚,以及投入200亿固执布局社区团购等行为,再加上阿里高管蒋凡事件的影响,以及不久前发生的阿里女员工舆情事件,使得马云和阿里巴巴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个创新文化、商业生态一度引领中国商界的标杆企业,缘何逐渐走向平庸,渐渐跟不上时代,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不少媒体认
期刊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跟投作为一种中长期激励的手段,逐步进入国有企业改革的工具箱。跟投,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跟着一起投资。作为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跟投把项目投资主体和投资决策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利于投资项目的推进实施和利益最大化,实现双赢。地产大鳄的“攻城利器”  跟投,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比较常见,它对于万科、保利地产等地产大鳄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以万科跟投
期刊
2020年8月,因全新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能在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后的一个月内,完成《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的签署和备案工作,深交所认为全新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反了《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第4.2.5条的规定,对其下发监管函。  实践中,上市公司对于提交《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以下简称《声明及承诺》)普遍不感冒,也
期刊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阿里巴巴集团由马云等18人于1999年在中国杭州创立。1999年10月、2000年1月和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分别融资5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和8200万美元。2014年9月和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分别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  阿里巴巴上市主体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依据开曼群岛公司法在开曼群岛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授权资本为1
期刊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全球新一轮竞争发展的焦点,也是我国推动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作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存在研发耗时长、费用高、成功率低等特点,因此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持续助推。目前在国内,多数发达省市都将相关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纷纷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扶持打造。以南京为例,经过多年的积累,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南京重点打造的第五个地标产业与八大产业链之一,具备了与国
期刊
10月26日晚间,协鑫能科(002015)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司2021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85.41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5亿元,同比增长25.91%;每股收益为0.5951元,同比增长25.92%。  西南证券维持协鑫能科“买入”评级,点评称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符合预期。公司立足清洁能源业务,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绿电装机容量翻番。截至2021年上半年
期刊
近日,科创板IPO“一日游”的负面信息,又把沉寂许久的联想推向了舆情风口。尴尬“一日游”  在冲刺科创板的路上满打满算只“溜达”了一个工作日,联想回A申请IPO的闹剧就匆匆收场。这给国内投资者留下嘲讽和愤懑,给保荐机构留下羞辱和遗憾,也给习惯于煽情的分析师们留下粉墨登场、舞文弄墨的资讯和笑柄,更给联想的掌门人杨元庆留下尴尬和无奈。  被称为史上最短命的IPO申请,联想在国内A股科创板闪崩,竟是自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