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人从屏幕上认识非洲和南北极的野生动物,但对本土自然界一无所知,因为中国的野生动物还没有被影像记录。奚志农的出现将我们自己的野生动物带到广大观众面前,从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到可可西里的藏羚羊、野牦牛,到秦岭深处的大熊猫,他用相机对准大自然的精灵,当那些美丽珍贵的瞬间一次次定格,他也实现了充当大自然信使的梦想。
追寻滇金丝猴
问及他最有感情的拍摄对象是什么,奚志农脱口而出,“当然是滇金丝猴。”滇金丝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在滇藏交界处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森林中,它们有厚厚长毛,似华丽蓑衣,以抵御雪国严寒,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个体数量仅2000只左右。“滇金丝猴是云南最有代表性的物种,它们有红色的嘴唇,公猴还有时髦发型。如果云南还算一个动物王国, 国王就是滇金丝猴。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决定自己拍什么,我一定拍滇金丝猴。”奚志农说。
奚志农的滇金丝猴拍摄经历开始于1992 年的白马雪山滇金丝猴生态研究项目,这是一种生活在云南与西藏之间的海拔在3200 米至4700 米的高寒山区的物种,总数仅1000-1500 只。而在此之前,人类甚至没有拍到一张清晰的滇金丝猴照片。
奚志农足够幸运。他至今都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拍摄滇金丝猴的时间,“1992 年9 月15 日下午3 点左右”。白马雪山的那次考察,他和同伴背着机器,把猴子可能活动的所有区域都找了一遍,不见猴子踪影。天色已晚,他们绝望地折回营地,在爬回营地最后一个坡、进入杜鹃林时,突然发现了新鮮猴粪,“一小堆黑色发亮的猴粪真真切切地摆在了眼前,从光泽及分离的程度看,最多是一个小时前的!猴子一定就在前面!……我趴在地上,仔仔细细地看着猴粪,就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再仔细看地上、石头上、杜鹃的树枝上,到处都是猴粪,有的几乎还在冒着热气,显然,猴群刚刚从这里经过”。新鲜猴粪的发现,好像给每个人“打了强心剂”,近400米的高度,他们只用20多分钟就上来了,“往上冲时就听到了猴子叫声”。
透过落叶松枝,他看到对面山坡一棵突出的冷杉树上有个猴子家族,大公猴端坐在树干上,慢条斯理地啃松萝,两只母猴依偎在它两边,其中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可爱的婴猴,而两只幼猴在玩着它们灵巧的游戏,不时发出“嘎嘎”叫声。他将Betacam摄像机架在石头上,开机将焦距推到最长,一按开关……磁带还在轻轻转动,可泪水却模糊了他的双眼,“找了两年,今天终于找到了!”后来无数的滇金丝猴出现在他的镜头里,嬉闹的、安静的,还有一张是一只滇金丝猴坐在被砍伐的森林原木上,抱着一条短木桩的瞬间。几年后,奚志农拍了一部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并于2001 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获BG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濒危物种”单项大奖,这也是中国摄影师首次获此殊荣。奚志农也因此名声大震。1998 年克林顿访华,收到的礼物之一就是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照片,他还亲切地称滇金丝猴为“自己的表兄”。
如果没有后来的一切,奚志农可能只是个野生动物摄影师而不是著名的环保人士。1995 年,云南省德钦县政府准备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100 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而这直接威胁到滇金丝猴的生存。此时的奚志农刚刚结束为期三年的滇金丝猴拍摄。在著名的自然保护作家唐锡阳的帮助下,奚志农将一封反对砍伐的信件直接送到了中央领导人手中。信中,奚志农称“这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已经生存千百万年了,千百万年都没有毁掉,为什么一定要毁在我们的手里?难道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反对信起到了效果,砍伐被及时制止。美国《新闻周刊》在1996 年以“中国正在萌芽的绿色革命”为题报道此事,并认为“这将成为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分水岭”。
世博会上的“雪山精灵馆”
奚志农不仅仅在九十年代因保住了一小片栖息地而保护了一群滇金丝猴,并且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不遗余力地为滇金丝猴奔走呼告,这一切努力的一个集中展示就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万科馆把它的七个展厅之一献给了滇金丝猴,命名为“雪山精灵厅”,向全世界人民讲述有关滇金丝猴保护的故事,这也许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一个展厅来单独介绍一个物种,世博会期间“雪山精灵厅”接待的观众累计超过150万人。
万科馆以天然麦秸为建筑材料,走近馆内,游客会闻到一阵清新的麦秸味,仿佛置身于田间。万科馆由7个相互独立的筒状建筑组成,外围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开放水域环绕。万科馆通过其中五个麦垛向参观者展示了五组故事:雪山精灵厅讲述滇金丝猴的故事;生命之树厅演绎水的故事;莫比斯环厅里是垃圾袋的故事;在蚁穴探险厅观众可以看到白蚁的故事;尊重可能厅则讲诉了防治沙漠化的故事;这五组故事共同阐述了万科馆的主题“尊重的可能”。
在雪山精灵馆,滇金丝猴的故事正是取材于当年白马雪山滇金丝猴保护行动,在还原真实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处理。进入雪山精灵厅,观众会详细了解到这些机灵可爱的雪山精灵是怎样从丧失生存空间的劫难中艰难为生,以及到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如何用自己的镜头唤醒了对滇金丝猴遭遇的关注。当屏幕中出现雪中滇金丝猴的时候,展厅的中央也将纷纷扬扬的飘起雪花,观众犹如置身于茫茫的白马雪山之中。展厅内部以绿色为主色调,营造出原始森林的繁茂空灵。滇金丝猴的影像时而出没在密林深处,配合天然声源采集的背景音乐,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滇金丝猴的生活空间。在奚志农的努力下,滇金丝猴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在他眼里,滇金丝猴应该像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成为中国傲人的瑰宝。
“野性中国工作室”和“濒危物种影像计划”
奚志农作为野生动物摄影师成功了,作为一个环保活动家也成功了,但是他知道,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拍摄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中国濒危物种消失的速度。而中国是世界上拍摄野生动物最困难的国家,野生动物如此怕人,甚至还有很多野生种群还不曾留下影像就消失了。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了太多年,他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让更多人知道。于是,他在2002年成立了“野性中国工作室”这个用影像的方式来传播和推广自然保护理念的专业机构,致力于拍摄中国野生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图片和纪录片,努力实现“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信念。
中国的环保热上升为前所未有的趋势,“野性中国”仍然是唯一的一家野生动物影像拍摄机构。“自然摄影在西方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那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制作公司,有以BBC自然历史部为代表的全世界最高水准的野生动物纪录片团队,而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才刚刚萌芽。我们这个小团队所作的,只是一个铺路工作,希望能够催生这个行业中国的成长。”奚志农说。野性中国吸纳了最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与研究者,并于2004年开办了“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培养中国本土的自然生态摄影师,改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影像纪录匮乏的现状,并通过这些影像的传播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迄今为止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已经成功开展了八期,整体局面令人欣喜,最近的一期于2010年5月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来自全国的50多名环保志愿者经过一周的野外拍摄,用影像记录了300多种生物,全方位展示了高黎贡山生态之美。
训练营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奚志农和他的野性中国团队着手筹备“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该计划将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汇集中国最优秀的自然摄影师,完成200个以上的拍摄任务,完整而细致的展现200个以上的中国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的生活史以及紧迫的濒危状况。这将是中国这片辽阔土地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濒危物种影像记录,不仅将由此诞生一批世界一流的自然摄影师和拍摄作品,也将借助影像的力量推动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进程。
经过几年的筹备,在SEE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12月31日,“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2011年度,“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将公布50个优先拍摄物种名单,同时发布20个拍摄任务,为有志于拍摄中国濒危物种的摄影师提供目标、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计划将优先资助在基层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自然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全部“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所获得的影像都将归入“中国濒危物种影像库”,为自然保护相关部门提供影像用于研究、教育和宣传。同时,通过广泛的媒体发布,公众将因此真切地了解中国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和独一无二的壮丽自然,一起努力改变中国野生生物的生存困境。
奚志农也花了很多精力在普通摄影爱好者和促进大众环保意识方面,他的个人画册《野性中国》于2008年出版,随后出版了《自然摄影手册》和《带上摄像机去野外》两本教材。奚志农和他的野性中国团队还一直坚持在大中小学开展以野生动物和环保为主题的讲座,2010年奚志农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开办了四十多场讲座,用自己的照片、经历来影响尽量多的人。英国著名《户外摄影》杂志,在其最新出版的2010年圣诞号中,向读者介绍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40位自然摄影师,奚志农有幸入选并排在首位。按照他的话说“我们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不仅是一名摄影师,而且还是演说家,布道者,或者大自然的信使。”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奚志农,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他曾为鲜为人知的滇金丝猴奔走呼号,最终保护住了它们栖息的原始森林;他最先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进而引起了国内外公众对藏羚羊保护的关注;他创办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进一步壮大了用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他还是第一个获得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大奖的中国人,也是目前惟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
追寻滇金丝猴
问及他最有感情的拍摄对象是什么,奚志农脱口而出,“当然是滇金丝猴。”滇金丝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在滇藏交界处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森林中,它们有厚厚长毛,似华丽蓑衣,以抵御雪国严寒,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个体数量仅2000只左右。“滇金丝猴是云南最有代表性的物种,它们有红色的嘴唇,公猴还有时髦发型。如果云南还算一个动物王国, 国王就是滇金丝猴。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决定自己拍什么,我一定拍滇金丝猴。”奚志农说。
奚志农的滇金丝猴拍摄经历开始于1992 年的白马雪山滇金丝猴生态研究项目,这是一种生活在云南与西藏之间的海拔在3200 米至4700 米的高寒山区的物种,总数仅1000-1500 只。而在此之前,人类甚至没有拍到一张清晰的滇金丝猴照片。
奚志农足够幸运。他至今都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拍摄滇金丝猴的时间,“1992 年9 月15 日下午3 点左右”。白马雪山的那次考察,他和同伴背着机器,把猴子可能活动的所有区域都找了一遍,不见猴子踪影。天色已晚,他们绝望地折回营地,在爬回营地最后一个坡、进入杜鹃林时,突然发现了新鮮猴粪,“一小堆黑色发亮的猴粪真真切切地摆在了眼前,从光泽及分离的程度看,最多是一个小时前的!猴子一定就在前面!……我趴在地上,仔仔细细地看着猴粪,就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再仔细看地上、石头上、杜鹃的树枝上,到处都是猴粪,有的几乎还在冒着热气,显然,猴群刚刚从这里经过”。新鲜猴粪的发现,好像给每个人“打了强心剂”,近400米的高度,他们只用20多分钟就上来了,“往上冲时就听到了猴子叫声”。
透过落叶松枝,他看到对面山坡一棵突出的冷杉树上有个猴子家族,大公猴端坐在树干上,慢条斯理地啃松萝,两只母猴依偎在它两边,其中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可爱的婴猴,而两只幼猴在玩着它们灵巧的游戏,不时发出“嘎嘎”叫声。他将Betacam摄像机架在石头上,开机将焦距推到最长,一按开关……磁带还在轻轻转动,可泪水却模糊了他的双眼,“找了两年,今天终于找到了!”后来无数的滇金丝猴出现在他的镜头里,嬉闹的、安静的,还有一张是一只滇金丝猴坐在被砍伐的森林原木上,抱着一条短木桩的瞬间。几年后,奚志农拍了一部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并于2001 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获BG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濒危物种”单项大奖,这也是中国摄影师首次获此殊荣。奚志农也因此名声大震。1998 年克林顿访华,收到的礼物之一就是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照片,他还亲切地称滇金丝猴为“自己的表兄”。
如果没有后来的一切,奚志农可能只是个野生动物摄影师而不是著名的环保人士。1995 年,云南省德钦县政府准备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100 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而这直接威胁到滇金丝猴的生存。此时的奚志农刚刚结束为期三年的滇金丝猴拍摄。在著名的自然保护作家唐锡阳的帮助下,奚志农将一封反对砍伐的信件直接送到了中央领导人手中。信中,奚志农称“这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已经生存千百万年了,千百万年都没有毁掉,为什么一定要毁在我们的手里?难道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反对信起到了效果,砍伐被及时制止。美国《新闻周刊》在1996 年以“中国正在萌芽的绿色革命”为题报道此事,并认为“这将成为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分水岭”。
世博会上的“雪山精灵馆”
奚志农不仅仅在九十年代因保住了一小片栖息地而保护了一群滇金丝猴,并且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不遗余力地为滇金丝猴奔走呼告,这一切努力的一个集中展示就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万科馆把它的七个展厅之一献给了滇金丝猴,命名为“雪山精灵厅”,向全世界人民讲述有关滇金丝猴保护的故事,这也许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一个展厅来单独介绍一个物种,世博会期间“雪山精灵厅”接待的观众累计超过150万人。
万科馆以天然麦秸为建筑材料,走近馆内,游客会闻到一阵清新的麦秸味,仿佛置身于田间。万科馆由7个相互独立的筒状建筑组成,外围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开放水域环绕。万科馆通过其中五个麦垛向参观者展示了五组故事:雪山精灵厅讲述滇金丝猴的故事;生命之树厅演绎水的故事;莫比斯环厅里是垃圾袋的故事;在蚁穴探险厅观众可以看到白蚁的故事;尊重可能厅则讲诉了防治沙漠化的故事;这五组故事共同阐述了万科馆的主题“尊重的可能”。
在雪山精灵馆,滇金丝猴的故事正是取材于当年白马雪山滇金丝猴保护行动,在还原真实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处理。进入雪山精灵厅,观众会详细了解到这些机灵可爱的雪山精灵是怎样从丧失生存空间的劫难中艰难为生,以及到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如何用自己的镜头唤醒了对滇金丝猴遭遇的关注。当屏幕中出现雪中滇金丝猴的时候,展厅的中央也将纷纷扬扬的飘起雪花,观众犹如置身于茫茫的白马雪山之中。展厅内部以绿色为主色调,营造出原始森林的繁茂空灵。滇金丝猴的影像时而出没在密林深处,配合天然声源采集的背景音乐,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滇金丝猴的生活空间。在奚志农的努力下,滇金丝猴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在他眼里,滇金丝猴应该像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成为中国傲人的瑰宝。
“野性中国工作室”和“濒危物种影像计划”
奚志农作为野生动物摄影师成功了,作为一个环保活动家也成功了,但是他知道,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拍摄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中国濒危物种消失的速度。而中国是世界上拍摄野生动物最困难的国家,野生动物如此怕人,甚至还有很多野生种群还不曾留下影像就消失了。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了太多年,他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让更多人知道。于是,他在2002年成立了“野性中国工作室”这个用影像的方式来传播和推广自然保护理念的专业机构,致力于拍摄中国野生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图片和纪录片,努力实现“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信念。
中国的环保热上升为前所未有的趋势,“野性中国”仍然是唯一的一家野生动物影像拍摄机构。“自然摄影在西方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那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制作公司,有以BBC自然历史部为代表的全世界最高水准的野生动物纪录片团队,而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才刚刚萌芽。我们这个小团队所作的,只是一个铺路工作,希望能够催生这个行业中国的成长。”奚志农说。野性中国吸纳了最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与研究者,并于2004年开办了“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培养中国本土的自然生态摄影师,改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影像纪录匮乏的现状,并通过这些影像的传播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迄今为止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已经成功开展了八期,整体局面令人欣喜,最近的一期于2010年5月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来自全国的50多名环保志愿者经过一周的野外拍摄,用影像记录了300多种生物,全方位展示了高黎贡山生态之美。
训练营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奚志农和他的野性中国团队着手筹备“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该计划将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汇集中国最优秀的自然摄影师,完成200个以上的拍摄任务,完整而细致的展现200个以上的中国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的生活史以及紧迫的濒危状况。这将是中国这片辽阔土地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濒危物种影像记录,不仅将由此诞生一批世界一流的自然摄影师和拍摄作品,也将借助影像的力量推动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进程。
经过几年的筹备,在SEE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12月31日,“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2011年度,“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将公布50个优先拍摄物种名单,同时发布20个拍摄任务,为有志于拍摄中国濒危物种的摄影师提供目标、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计划将优先资助在基层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自然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全部“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所获得的影像都将归入“中国濒危物种影像库”,为自然保护相关部门提供影像用于研究、教育和宣传。同时,通过广泛的媒体发布,公众将因此真切地了解中国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和独一无二的壮丽自然,一起努力改变中国野生生物的生存困境。
奚志农也花了很多精力在普通摄影爱好者和促进大众环保意识方面,他的个人画册《野性中国》于2008年出版,随后出版了《自然摄影手册》和《带上摄像机去野外》两本教材。奚志农和他的野性中国团队还一直坚持在大中小学开展以野生动物和环保为主题的讲座,2010年奚志农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开办了四十多场讲座,用自己的照片、经历来影响尽量多的人。英国著名《户外摄影》杂志,在其最新出版的2010年圣诞号中,向读者介绍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40位自然摄影师,奚志农有幸入选并排在首位。按照他的话说“我们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不仅是一名摄影师,而且还是演说家,布道者,或者大自然的信使。”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
奚志农,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他曾为鲜为人知的滇金丝猴奔走呼号,最终保护住了它们栖息的原始森林;他最先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进而引起了国内外公众对藏羚羊保护的关注;他创办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进一步壮大了用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他还是第一个获得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大奖的中国人,也是目前惟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