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严、细、实”自始至终贯穿于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切实严肃落实“严、细、实”,做到超前管理,预控预防,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管理;现场;原则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最大的政治,是职工最大的福利。每一名职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对安全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当前,党和政府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要求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党政同责”等,安全工作是压倒一切的。而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严、细、实”自始至终贯穿于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切实严肃落实“严、细、实”,做到超前管理,预控预防,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煤矿安全管理 中的“严”
一是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生产规定,坚决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安全理念,一丝不苟地完成安全任务和目标。要求每个职工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必须规范作业,不得打半点折扣。二是严格遵守三大规程。操作规程是操作过程安全控制的根本法则,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操作规程要做到牢记于心、固化于行,否则,就不可能发现问题和隐患,不仅不能防患于未然,反而会增加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要做到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心中有数,安全运行状况有序可控,现场危险源一目了然,把安全生产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三是严格履行安全职责。职工的安全职责就是岗位作业要求和岗位安全责任制,是作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职工考核的基本要求。从众多事故或事故隐患分析知道,隐患是事故的萌芽状态,隐患是可以排除和消灭的,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往往就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忽略或者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甚至守土无责等情况,导致隐患的产生,并最终演变为血的惨痛教训。抓现场安全管理,就是要紧盯作业现场,紧盯作业过程,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关键部位一刻也不能放松,任何小的隐患都不能放过,稍有轻视或放纵,将会遗憾终身。
二、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细”
一是现场工作环境安全确认要仔细。进入作业现场首先要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安全确认,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关键工序和重点人员等都要进行认真的安全确认,对容易产生隐患的地方要提前防范,对于一时很难确定的问题,宁可多花功夫多花时间,也不能视而不见或侥幸过关。现场安全工作纷繁复杂,要做到对现场环境、作业人员、设备、过程、进程心中有数,并且梳理成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出或少出差错。二是隐患检查整改要详细。在安全检查中,不能走马观花或者见怪不怪,更不能认为细小而不重视,或者存在没有什么大事的心理,或者存在危险地方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轻松的思想,往往在这种麻痹的情况下,人就会更加麻痹,最容易出事故。因此,安全生产是不分隐患大小、不分难易、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时间地点、不分技能生疏的,所以都要详细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切实进行整改,而不能说说了事或轻描淡写,要形成有威慑力的措施加以整改落实。三是事故应急处理要心细。作业现场一旦发生事故,不论事故大小,都必须做到对事故的准确判断、然后进行冷静分析,在报告相关部门的同时,寻找最好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切忌急躁无计、慌乱无章、盲目指挥和无序抢险,确保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能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作业现场管理人员的细心是处理应急事故的关键。
三、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
一是安全管理要结合现场实际。安全管理必须针对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实施管理,安全制度也必须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在过程中不是特别注重现场实际,而是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制定规章制度照猫画虎,安全培训教育照本宣科,使现场作业人员一头雾水,搞不清到底该怎么干,这是严重的管理浮飘现象,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应予坚决纠正。二是安全管理要结合队伍实际。当前我们的职工队伍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现场实践经验欠缺,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特别用心,可以通过班前会每日一题、每周一案例、每月一考试、事故案例警示、安全行为治理、岗位描述、科室联保、以师带徒等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不能以罚代管,必须按照岗位流程操作,不能盲目省略中间程序,在过程控制中做到滴水不漏,严丝合缝。三是安全管理要结合过程实际。现场安全管理重在对过程的控制,安全的最终结果和目标都是取决于过程的控制。对过程的控制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细节管理,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创造精品,过程控制就是要做到用放大镜看问题,一点不差,丝毫不偏,执行规程不走样,遇到问题不绕道,制止违章不手软,这样才能保证过程可控,全程可控。
四、现场安全管理原则
煤矿的安全管理最终都落实到现场管理上,因此,一是在安全管理上要紧扣一个“严”字。严是爱,松是害。安全管理必须严抓严管,制度落实要严、工程质量检查要严、处理“三违”更要严。二是在制度落实上要做到一个“细”字;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每一条都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必须严格细致地落实好每一条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三是在工作作风上要狠抓一个“实”字。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在安全管理上产生实效。
在日常的具体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动之以情,即有情管理、真情疏导、无情制度。要体现在一个情字上,对待所有职工要一视同仁,要象兄弟姐妹一样,要在教育引导上真心实意,讲清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和“三违”的危害性,对于教育疏导后仍无视安全的行为则严格按制度办事,对事不对人。二是要晓之以理,即以理服人、据理力争、有理有节。首先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打铁先得自身硬,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一针见血、点出要害,并且要讲究时效和手段。三是明之以法,即让作业人员明白方法,明白法则,明白法度。就是即使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本领以及自防意识和方法,又要在处理违章违规时让他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处理时要掌握好执法的度和量,不可随意或带着成见去处理问题。
总之,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在煤矿安全管理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至关重要的,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万无一失,还要有对安全“零容忍”、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谁出事故,谁就是企业的罪人”的坚定态度、理念。因此,“严、细、实”不仅是安全管理的需要,更是珍惜职工生命的保证。只有每个人,每个部门在安全管理中都做到“严、细、实”,才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措施执行到位,过程控制正常有序,结果更加完美。才能守好安全生产的每一个关口和环节,才能使煤矿安全生产的大堤坚如磐石,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安全;管理;现场;原则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最大的政治,是职工最大的福利。每一名职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对安全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当前,党和政府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要求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党政同责”等,安全工作是压倒一切的。而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严、细、实”自始至终贯穿于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切实严肃落实“严、细、实”,做到超前管理,预控预防,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煤矿安全管理 中的“严”
一是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生产规定,坚决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安全理念,一丝不苟地完成安全任务和目标。要求每个职工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必须规范作业,不得打半点折扣。二是严格遵守三大规程。操作规程是操作过程安全控制的根本法则,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操作规程要做到牢记于心、固化于行,否则,就不可能发现问题和隐患,不仅不能防患于未然,反而会增加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要做到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心中有数,安全运行状况有序可控,现场危险源一目了然,把安全生产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三是严格履行安全职责。职工的安全职责就是岗位作业要求和岗位安全责任制,是作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职工考核的基本要求。从众多事故或事故隐患分析知道,隐患是事故的萌芽状态,隐患是可以排除和消灭的,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往往就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忽略或者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甚至守土无责等情况,导致隐患的产生,并最终演变为血的惨痛教训。抓现场安全管理,就是要紧盯作业现场,紧盯作业过程,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关键部位一刻也不能放松,任何小的隐患都不能放过,稍有轻视或放纵,将会遗憾终身。
二、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细”
一是现场工作环境安全确认要仔细。进入作业现场首先要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安全确认,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关键工序和重点人员等都要进行认真的安全确认,对容易产生隐患的地方要提前防范,对于一时很难确定的问题,宁可多花功夫多花时间,也不能视而不见或侥幸过关。现场安全工作纷繁复杂,要做到对现场环境、作业人员、设备、过程、进程心中有数,并且梳理成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出或少出差错。二是隐患检查整改要详细。在安全检查中,不能走马观花或者见怪不怪,更不能认为细小而不重视,或者存在没有什么大事的心理,或者存在危险地方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轻松的思想,往往在这种麻痹的情况下,人就会更加麻痹,最容易出事故。因此,安全生产是不分隐患大小、不分难易、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时间地点、不分技能生疏的,所以都要详细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切实进行整改,而不能说说了事或轻描淡写,要形成有威慑力的措施加以整改落实。三是事故应急处理要心细。作业现场一旦发生事故,不论事故大小,都必须做到对事故的准确判断、然后进行冷静分析,在报告相关部门的同时,寻找最好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切忌急躁无计、慌乱无章、盲目指挥和无序抢险,确保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能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作业现场管理人员的细心是处理应急事故的关键。
三、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
一是安全管理要结合现场实际。安全管理必须针对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实施管理,安全制度也必须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在过程中不是特别注重现场实际,而是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制定规章制度照猫画虎,安全培训教育照本宣科,使现场作业人员一头雾水,搞不清到底该怎么干,这是严重的管理浮飘现象,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应予坚决纠正。二是安全管理要结合队伍实际。当前我们的职工队伍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现场实践经验欠缺,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特别用心,可以通过班前会每日一题、每周一案例、每月一考试、事故案例警示、安全行为治理、岗位描述、科室联保、以师带徒等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不能以罚代管,必须按照岗位流程操作,不能盲目省略中间程序,在过程控制中做到滴水不漏,严丝合缝。三是安全管理要结合过程实际。现场安全管理重在对过程的控制,安全的最终结果和目标都是取决于过程的控制。对过程的控制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细节管理,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创造精品,过程控制就是要做到用放大镜看问题,一点不差,丝毫不偏,执行规程不走样,遇到问题不绕道,制止违章不手软,这样才能保证过程可控,全程可控。
四、现场安全管理原则
煤矿的安全管理最终都落实到现场管理上,因此,一是在安全管理上要紧扣一个“严”字。严是爱,松是害。安全管理必须严抓严管,制度落实要严、工程质量检查要严、处理“三违”更要严。二是在制度落实上要做到一个“细”字;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每一条都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必须严格细致地落实好每一条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三是在工作作风上要狠抓一个“实”字。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在安全管理上产生实效。
在日常的具体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动之以情,即有情管理、真情疏导、无情制度。要体现在一个情字上,对待所有职工要一视同仁,要象兄弟姐妹一样,要在教育引导上真心实意,讲清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和“三违”的危害性,对于教育疏导后仍无视安全的行为则严格按制度办事,对事不对人。二是要晓之以理,即以理服人、据理力争、有理有节。首先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打铁先得自身硬,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一针见血、点出要害,并且要讲究时效和手段。三是明之以法,即让作业人员明白方法,明白法则,明白法度。就是即使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本领以及自防意识和方法,又要在处理违章违规时让他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处理时要掌握好执法的度和量,不可随意或带着成见去处理问题。
总之,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在煤矿安全管理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至关重要的,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万无一失,还要有对安全“零容忍”、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谁出事故,谁就是企业的罪人”的坚定态度、理念。因此,“严、细、实”不仅是安全管理的需要,更是珍惜职工生命的保证。只有每个人,每个部门在安全管理中都做到“严、细、实”,才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措施执行到位,过程控制正常有序,结果更加完美。才能守好安全生产的每一个关口和环节,才能使煤矿安全生产的大堤坚如磐石,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