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较深刻地剖析了文化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指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创造必须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去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域建筑、传统、现代建筑、
   1.前言——历史的启迪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建筑创作也就必然离不开地域的环境启示,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某些特征:迈耶的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以轴线和单元旋转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厦门高崎机场候机楼微微曲起的构架隐喻着闽南屋顶的特征;上海金茂大厦对中国“塔”的联想。或许正是表现了各自开放的地域文化特征而为世人赞赏。然而,“地域文化”面对网络时代、虚拟空间与场景、经济全球化等,似乎正慢慢地被人所遗忘与不屑。
   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十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成就瞩目。可这其中有着惨痛的教训,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韵味建筑和街区被无情破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性、民族性风格、形式统一的现代“国际式”建筑,单调、生硬、冷漠。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建筑界面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为此,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以及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必须从地域建筑滋生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去发掘、去研究。
   2.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概念
   广义地讲,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水平、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本文的论述着重在于精神文化方面。同时,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环境,建设人类文明的时间、方式、程度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因此说地区性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
   作为地域文化结晶和凝聚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自发形成。它不仅满足了社会的物质功能要求,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精神需求,反映了隐含于其中的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内涵,造就了建筑的地域特色。同时,地域建筑及其所产生的地域建筑环境(包括城镇聚落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对置身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一种新的文化情境,包藏并孕育着新的文化发展,并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台中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改造更新和发展;反过来,新的文化土壤又滋生新建筑,产生新的特色。这就是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互动性。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不断演进。难怪说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3.地域建筑文化陷入的困境——文化趋同与特色失落
   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地推动下,出现了以欧美西方现代文化为主导的全球文化趋同现象。这种文化的趋同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积极的,是主流;一方面.却是压抑了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破壞了文化的多样性,这是负面的影响 反映在建筑文化领域,则是出现了建筑的“国际化”趋向,虽使众多传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却更多地是导致了建筑风格、形式的雷同,地域建筑特色的消逝、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没落,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
  4.地域建筑文化的新方向——回归理性
   回归,绝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批判地继承与创新回归,不是对地域传统文化在现今的简单延续与重复,而是要透过它把握传统文化的脉络,以批判态度吸收与创造。回归,也不是对外域文化的消极抵触和无理排斥,而是要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实现两者的综台创新。这样的回归,才是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4.1 必须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地发展地域建筑和文化才能使它产生长久的魅力。发扬地域建筑文化并不能一味怀旧和复古,那是被动和消极的表现,而是应该积极地面对全球物质文明,对其进行分析取舍,在保留本地区地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充实和发展本地域的地域文化。
   4.2 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达传统建筑之神韵。传统建筑之美,并非全是写在表面形式上。如安藤的建筑决不复古,却传日本悠久文化之神。安藤携带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基因,又用国际性的建筑语言来阐释,散发出浓厚的日本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让全世界人读懂了日本。有人说丹下创造了“日本的现代建筑”而安藤创造了“现代的日本建筑”。
   4.3 “模仿”是地域文化消失的重要原因。这时既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又有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模仿。在各种“快速设计” 工具书充斥建筑案头时,各种不加分析,不加取舍的建筑耸立在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上,有KPF的挑棚,高技派的构架,后现代的山花,新古典的柱式, “欧陆风情” 的住宅等等,大大冲击了当地地域文化特征,各城市出现了新的“千遍一律”。同样,那些为片面强调民族性、地域性,为表现“中国固有民族形式”、“夺回古都风貌”等做法,都是一味模仿中国古代建筑,用本土文化被动地抵制全球文化趋同的趋势,企图通过固有的传统形式来保持地域性建筑文化也是消极的和不现实的。
   最好的模仿作品也不能称之为创造,模仿外来形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外来形式掩盖了地域文化特色,使地域建筑文化遭到极大破坏。模仿“传统形式” 则会使地域文化陷入了教条、死板、僵化的泥潭。
   4.4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共同推进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北京宪章》中的这段话很好的总结和归纳了在全球化形式下如何保持和发扬地域文化的问题。现代建筑必须扎根当时当地环境,突出其地方个性,而乡土建筑应在保留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充分利用全球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现代”乡土建筑。
   5.地域建筑应具有的新内涵
   传统地域建筑是我们塑造现代建筑地域个性的创作源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但传统地域建筑自身封闭的观念、结构、技术等制约了它的发展,甚至面临崩溃.地域建筑要重放生机,必须解决自身本质问题,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发挥尊重环境的特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1 开放性
   地域建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受封建宗法制度制约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当今世界日益走向开放和融通,封闭自守的地区、民族不复存在,借助、吸收其他地区的优势为本地区建筑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积极、主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并在与外部环境互动中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今天,地域建筑应更具开放性,固守狭隘的地域或本土观念,拒绝外界的信息、资源和能量,无异于扼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才能自觉意识到“地域性”存在的意义,才能使“地域性”和“全球化”在开放融通中得到互补与发展。
   5.2 兼容性
   在地域化和全球化、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高科技与传统工艺等普遍共存又相互矛盾的今天,地域建筑应兼收并储.在传统的设计观念、地方材料、精致的工艺构造方式等基础上,自动吸收新技术、新观念、新材料来适应人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反映新时代的特点,实现地域建筑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如上海的金茂大厦,按世界一流的智能建筑设计理论,采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构造措施与施工技术,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使建筑的技术、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再现了中国古砖塔的风貌,成为智能化超高层建筑结合地域文化的经典之作。
   5.3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性
   建筑有特定地区的属性,在同一地区里,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共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因此,地域建筑反映了人们在解决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使地域建筑的外在矛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建筑形式与基地环境具有融洽协调之美,也使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态各异的地域建筑具有生态和谐的整体美,如江南水乡的雅致精巧之美,黄土高原的粗犷之美。今天,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的形势下,继承地域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给地域建筑注入现代文明成果,使地域建筑始终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实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目的。
其他文献
论文摘要: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格局下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城乡的统筹管理,从制度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按照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乡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城乡协调发展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但是,随之而来也衍生出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摆在了眼前,诸如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的规划不科学、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整体协调不足等矛盾凸显。本文针对城乡一体化规划所面临的诸多失衡现象,提出一些
期刊
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防腐剂:用于保存,防止变质,延长了食品的寿命  防腐剂就是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腐败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不同。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除包括狭义防腐剂所指的化合物质外,还包括那些通常认为是调味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等,以及那些通常不直接
期刊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相关行业对优质钢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近年来,各国在连铸中间包内相继采用各种控流装置以降低钢种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中间包内控流装置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期间,主要研究应用上挡渣堰和下导流坝的中间包控流装置;80~90年代期间主要研究应用附有导流孔的隔墙以及过滤器的中间包控流装置;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钢厂开始研究
期刊
观当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空心村”问题比较突出。这就是新农村有其名,无其实,远看楼房一片,走进一片脏乱,生活生产还有诸多不便。其主要表现一是居住分散,不便管理。农村居民一部分围绕集镇周围建设,但大部分居民住房是沿路。依山傍水而建,居住分散,十分零亂,管理难度大。二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生活不方便。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问题是: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无来源,乡
期刊
为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步伐,提高垃圾处理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200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明确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有关措施。  依法管理垃圾,实现垃圾管理法制化  垃圾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的低品质资源,处理成本尤其是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其管理需要统筹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
期刊
摘要: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其渗流场水力条件的复杂性,渗流问题是许多基坑工程事故的主要或重要原因,本文拟结合长沙地铁1号线省政府站,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基坑渗流场,分析基坑渗流场的分布特性,探讨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特别是防渗体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基坑安全造成的危害性,对渗流引起的破坏的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渗流场;有限元;防渗体;     1引言  管涌和流土是发生在土体中的两种基本渗流
期刊
摘要水中的放射性具有活度低,干扰检测的因素多,准确测量难等特点。本文对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测定的特点以及影响放射性测量的干扰因素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测量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放射性测定放射性活度干扰因素措施   我国于2006年12月29日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了总α放射性的检测方法为厚样法;总β放射性的检测方法为
期刊
摘 要:全面加快新農村消防工作,大力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整体抗御火灾能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新课题。本文针对当今农村的消防安全状况,提出了构筑农村消防安全“防火墙”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消防;意识    构筑“防火墙”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现实需要;是有效防控火灾,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消防法》,提升消
期刊
自主学习理论、教学观念的形成,强调学生的参与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重跟不上确定了学生的主题,强调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参与数学的最好办法,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通过信息的
期刊
山东朝日绿源农业园是由日本朝日集团与山东省合作,在莱阳投资建设高科技农业园,一起推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山东省也将此项目作为节能减排试点。  作为循环利用资源的环保项目,总体设计的基本构思上充分体现“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科学理念和促进多项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最佳融合”的设计意图,使之真正成为环保又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经过考察,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