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nihao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定位工学大类,同时又具有从属公安行业的特殊职业属性,造成了专业对创新和实践两个人才培养属性都有要求。交通工程与控制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之一。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明确以后,通过整合资源,以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构建基于导师制的实践创新教学团队教学改革,并从教学平台、课程群界定、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团队构建机制、导师制+实践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研究。本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可以进一步推广到相近专业、类似课程群的创新团队。
  关键词:教学改革;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9-0031-05
  Abstract: The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 major belongs to engineering, and also has special professional attributes that belong to the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which leads to requirement of both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Contro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fessional directions of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 major. 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Control course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tructs a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teaching reform model based on the tutorial system. From the teaching platfor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th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l, the student tea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nd the tutorial system+research on the process desig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team. The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further extended to innovative teams of similar majors and similar courses.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tutorial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practice; team
  一、背景
  在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中,面向实际需求,加强职业化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关于将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转向职业教育的举措表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公安本科院校是职业特色最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之一。公安机关对于公安院校专业毕业生强化技能培训,适应公安实战有强烈的需求。因此,作为公安技术类专业,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如何在保持高等教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一个我们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专业门类划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属于公安技术类专业,其前身是交通管理专业,属于公安管理类专业[2-3]。交通管理专业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多年,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必须看到,原有的研究和探索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1. 原有研究基本都是基于专科层次展开,受当时的教学层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制约,不能适应现今本科层次的教学需求。
  2. 以往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单一课程研究的多,基于“课程群”研究的少,缺乏对本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
  3. 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研究多,对实践性教学研究重视不够,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習,自主创新研究和办法不多。
  4. 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充分考虑对外横向联系和社会服务的优势,教师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人才培养脱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5. 公安院校长期以来一直以优势文科学科为主,受此影响,理工科学生缺乏一种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氛围和环境。
  二、课程群导师制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交通管理工程被纳入新设的公安技术类专业,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面临着从“法工管结合、以法为主”向“工管法结合、以工为主”的定位转型[3]。本研究属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范畴,研究成果有助于构筑公安技术类学科的建制体系和知识体系,为优化完善专业转型过程中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案例。
  (二)现实意义
  1.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加强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研究有助于公安院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指导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研究,提升“新工科”背景下实践创新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2. 适应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需求。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警务技术人才,职业化特征明显,本研究契合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需求。
  3. 适应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建设需求。通过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梳理,整合资源,使课程群形成合力,打造金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 适应构建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的需求。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这一方式,能够将交通工程与控制类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与来自于公安交通管理广阔的应用需求背景连接起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三)核心研究目标
  交通工程与控制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是以我院交通工程与智能控制教研室为依托,以“交通工程、交通组织、交通控制”为主要专业方向,所包含的一系列相关课程。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设想:以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为背景,采用导师制模式,以“专业教师+稳定学生团队”的形式,以教师自身研究专长为主要专业领域,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为目标,以交通管理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为主要载体,探索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
  具体而言,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 梳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逻辑关系,整合成为交通工程与控制类课程群。
  2. 构建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开展交通工程与控制类课程群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式改革。
  3. 对以导师制为核心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策略进行研究,进行提炼和总结。
  三、“实战+创新”双教学平台依托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本专业探索出了一个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模式。亦即:在保持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对“实战应用型”基本要求的同时,探索将“创新”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发展的特色,建立了一套聚焦“实战+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运行和质量评价机制协同平台[3]。其核心是:“实战+创新”双平台驱动的交通管理工程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以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以高素质复合型师资团队为支撑,通过“教学、实训、实战”和“实验、实践、创新”两个平台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培养“实战型、创新型”交通管理工程警务人才。平台框架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为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的学业导师制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和支撑。
  四、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界定
  (一)课程群的概念
  本项目所研究的课程群,是指围绕某一专业教学方向,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培养目标三个维度对若干专业课程在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上进行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群体。
  (二)课程群的核心课程及从属课程
  核心课程对课程群的构成和边界至关重要,课程数量不能过多。本课程群明确以交通工程学、交通控制学两门专业课作为课程群的核心课程。
  除核心课程外,根据专业实际情况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的从属课程确定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内的主要课程包括两大类:必修课程,包括道路与交通设施、交通秩序管理、交通管理综合实训;选修课程,包括道路工程制图、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仿真、交通管理工程软件训练等选修课体系。
  (三)专业课程内在逻辑的梳理方法
  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从专业方向、承担课程和教学团队维度,对专业课程的师资进行分析;从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从课程理论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实训环节维度,对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条件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四)课程群的构建方法
  根据上述三个维度,梳理其他专业课程与两门核心课程的关联性;确定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的课程组成、教师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其中,课程资源库分为师资、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三大块。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材、教案、课件、教学软件、试卷库、习题库、参考书、实验设备、师资队伍等。
  五、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要素
  (一)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总体定位
  本培养模式拟定的总体定位是:“指导教师+学生团队”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不是独立于现有教学体系之外,而是和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学生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接受导师指导开展研究和实践。以导师研究方向为主要兴趣点的团队选择模式,有利于教师在一般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对团队内学生感兴趣及实际需求的内容进行加深,从而形成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上几个具有不同方向和特色的学生群体。
  (二)导师制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导师制模式并不是對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而是在现有模式基础上的补充、完善和提高。通过研究,发现导师制创新模式人才培养对现有专业课程开设内容、开设时间、开设课时、内容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对培养计划作出修改和调整。除此之外,导师制能够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三)导师队伍的遴选和培养
  教学指导教师(导师)是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专业基础和理论功底,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发展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导师团队的构建主要通过组建主讲教师团队,确定团队负责人来进行,其核心做法是:每门专业课程都应当配备2名以上的主讲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每位专职教师都应当担任2门以上专业课程主讲教师,从而形成课程群内的教师专业交叉和研究兴趣点的碰撞。导师一般应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博士以上学位,具有从事专业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能够胜任导师职位。具有中级职称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具备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接受过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的基础上,通过1-2年来的培养和锻炼,也可达到导师的标准。   (四)导师和团队的组合
  “指导教师+稳定学生团队”组合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指导教师个人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为主,教师和学生团队自由组合,既能保证研究团队的合作性,又具有专业研究方向侧重上的共同兴趣点。采用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而且学生团队相对固定,能够实现“一对几”甚至“一对一”的指导,满足不同学生在教学培养中的个性化需求,显著提高教学针对性。
  (五)导师制的专业跨度选择
  “指导教师+稳定学生团队”培养模式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指导教师个人专业特长研究方向(结合承担的社会服务工作),同时考虑学生自身基础和研究兴趣点,以此作为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和学生团队自由组合,既能保证研究团队的合作性,又具有专业研究方向侧重上的共同兴趣点,能够保障学生团队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保证了教师在研究上的深度、兴趣,也有助于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团队研究方向,提高学生的兴趣。目前初步确定的主要团队研究方向有三个:交通调查与信息处理、交通组织设计、智能交通。
  (六)导师制培养的时间跨度
  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通过将该培养模式贯穿在校期间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的学习,使得“指导教师+学生团队”的组合能够在2-3年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能够从事一些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也能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实现“教书育人”。
  六、学生团队的培养机制设计
  (一)学生团队稳定机制
  形成稳定的学生团队是本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通过实践,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也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创新团队。研究结论表明,为保障团队的稳定,团队年级的构成应当以同年级为主,也有跨年级团队;团队的专业构成,以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为主,还有跨专业团队。团队磨合期也至关重要。这个团队必须在开始的第一年就进行磨合,实现自由退出,才能保证后面2-3年级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二)团队研究方向筛选
  特色鲜明是团队研究方向筛选的最主要要求。团队研究方向需要考虑的重点是:
  1. 以导师自身专业特长、研究方向和兴趣点为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是学生进行选择的主要参考之一。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在研究上的深度、兴趣,也有助于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团队研究方向,提高学生的兴趣。
  2. 与公安交通管理广阔的实践背景相结合。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本专业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充分考虑这一点,能够为上述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资源,同时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通过实践,目前本专业主要形成的专业方向有:交通信息与控制、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防范、交通执法等方向。
  (三)团队的运作模式
  本研究在团队运作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是否对所有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团队全覆盖或是选择部分有兴趣有基础的同学?是否吸纳非交管专业学生?如何确定学生团队遴选范围和退出机制?我们的研究结论是:
  1. 必须有一个执行力强的核心成员(组长)。通过组长执行力和持续不断的努力。能够保证团队的工作任务能够得以贯彻实施。组长的责任心、号召力和执行力是团队运行的首要关键。
  2. 团队成员必须对专业有共同的爱好和热情。因为团队时间跨度可能達到3-4年,中间也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团队成员必须对专业有共同的爱好和热情,才能保证团队在长达3-4年的时间里保持运作和活力。
  3. 每个团队的特长和兴趣构成必须多样,特别是对文字能力和计算机能力要求比较高。
  4. 为保障团队研究成果的传承,应当建议团队成员吸纳1到2名低年级成员。
  目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也已在各年级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创新团队,生成了几个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交通组织与控制、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防范、交通执法等方向。同时在团队运作上注重兴趣一致性、特长多样性、人员结构传承性等要求,形成了创新成果产出的合力。
  七、导师制+实践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设计
  将“导师+团队”的模式按照学生学年(学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从而使得该模式在稳定团队的模式下,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第一学年
  学生入学后,在入学专业教育中,即向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宣讲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介绍各位导师基本情况和专业研究方向,告知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在接受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形成专业兴趣点,为在一年级下期选择导师做好准备。一年级下期,采用“双向选择模式”,学生开始遴选导师形成团队,利用半个学期进行团队磨合。到一年级期末,团队磨合基本完成,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各类研究和实践。
  (二)第二学年以及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开始到三年级第一学期是团队研究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同时也接触了一部分专业课,进行了实习,已经具备了专业创新研究的能力,在导师的点拨下,能够很快地成长。从二年级开始,团队在导师指导下,针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挑战杯”项目等,确定团队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利用1到2年时间,每个团队完成一项创新实验项目,并通过相关渠道进行申报。
  (三)三年级第二学期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到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公务员考试,团队这时的主要任务是将任务和经验传承给低年级同学,同时开始一轮新的纳新循环。
  八、结束语
  本文以交通工程与控制课程群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导师制的实践创新教学团队教学改革模式,从教学平台,课程群界定,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团队构建机制、“导师制+实践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本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可以进一步推广到相近专业、类似课程群的创新团队。
  在研究中,发现仍然存在下列问题,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1. 实施导师制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如何对导师进行考核和激励,调动导师积极性,是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如果所在高校的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计算对于教师担任导师、对学生创新项目进行指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不能落实到工作量上,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受挫,不利于本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 学生团队的专业多样性不足。最理想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是某一专业发起,各个专业学生共同参加的专业团队。然而现实中,由于创新实践的管理主体是各系部(学院),导致跨系跨专业的学生团队较少,磨合也不够。如何打破专业藩篱,提升学生团队专业多样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婀娜.记者专访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N].人民日报,2014-03-24.
  [2]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Z].2018.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系统科学视角下的‘课程思政’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协同构建研究”(编号:HNKCSZ-2020-0711)
  作者简介:王岩(1974-),男,汉族,江苏阜宁人,博士,副教授,现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湖南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自动驾驶。
其他文献
在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女工委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更加复杂,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基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女工委发挥作用的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
语言教育的提升首先是建立在语言能力多样化的基础之上的.就我国语言能力的标准而言,普通话是我国的母语,即汉语的标准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文字.学好国家通
薄钢板的切割加工最常采用的为剪板机剪切,但剪板机剪切后的钢板边缘会留下大量非常锋利的毛刺,这种锋利的毛刺对于后续的加工制作和使用都非常不利。存在割伤人员、割坏设备和电缆等隐患。为了高效解决毛刺问题,设计制造一套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清除薄板毛刺的设备。达到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毛刺清除质量,保证施工及后续使用安全的目的。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构建了线上教学学生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利用AMOS软件对提出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解释。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期待值最高,对学习平台交互性感知质量较高,但是对待网络及学习环境的感知质量较低;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对学习平台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学生普遍不太愿意继续进行线上学习。学生对线上教学基本满意
煤矿水害对煤矿生产有着重大威胁,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对于煤矿的安全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矿防治水的关键在于探明矿区周围的水源分布情况,而这主要依赖于地质勘探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煤化工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本文对煤化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总结了煤化工水处理设备管理及检修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希望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为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理论性支持和实践参考。
大型离心压缩机组是当前工业生产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结构,而其核心设备就是离心式压缩机,因而该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组的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离心压缩机组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大型离心压缩机组运行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虽然目前一级结晶每釜的进料量从原设计方案的3.732t提高到4.5t的最大进料量,但由于结晶时间较长,四台结晶器一天最大只能运行两个频次、生产8釜,按照目前原料组成和富集液生产流量,一级结晶器的生产效率只能满足不到4.0t/h工业用碳十粗芳烃分离均四甲苯的生产需求。为满足装置提高处理负荷后富集液处理、提高均四甲苯产量的需要,需优化一级结晶单元的生产条件、缩短一级结晶处理时间、提高结晶效率。本试验方案为一级结晶过程优化方案。原设计参数也是通过实验摸索,与工业化生产可能有较大出入,所以带着这些疑问,开始做工业
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我国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虽然偏远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已得到全面改善,但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
在国家能源行业七年行动计划期间,国内各大油田纷纷加快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各类电驱动50DB、70DB、90DB等型号石油钻机装备大量投入现场应用。当前国内电驱动石油钻机电控系统主要应用西门子变频器或ABB变频器系列产品,这两种常用品牌变频器驱动系统的电控系统稍有差别,控制各有特点,对钻机设备调试和使用要求各有不同。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海洋石油钻修机项目装备安装调试经验,对其中应用较广泛的西门子S120变频器驱动系统在电驱石油钻机电控系统调试上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注意要点,以西门子S120变频器电控系统对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