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凝眸】
在中考作文的诸项评分标准中,都把“扣题”摆在最前头。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下文离题的问题。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感悟升格】
下面我们以一个作文片断来具体分析。请看《充满活力的岁月》一文的开头:
活力,是灿烂的阳光,是斑斓的花朵。“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就道破了生活的真谛。在少年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下面,我来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样的开头,从形式上看,彰显了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从内容上看,抓住了题眼,即“活力”。但是,撇开了题目的中心词 “岁月”——也就是某个时间段。开头部分就将文章的陈述中心引向了“充满活力的地方”——某个地点,这与题目要求是不相符的,偏离了题目的要求。由于这样的语言处在文章开头,很容易引得全文离题。因此,修改本文的开头,一方面要保留对“活力”部分的表述,另一方面必须兼顾和落脚到“岁月”上来。下面是修改稿:
“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道破了生活的真谛。我在生命的路上走过了15年,蓦然回首,发现这15载岁月盈满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力量——喔,那不正是活力!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不错,这便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而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看——
修改后,紧扣题目,突出重点,并用一个“且看——”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使得结构变得顺畅与自然一些。
【实用技法】
我多次参加中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发现很多同学在扣题这一点上常见的失分情况有如下几种: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词”,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词”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对半命题“窗外的_____ ”,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北京市中考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了题。
针对上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
一是要认真审题。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第一,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第二,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要吃透重点词,又要明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既要抓本义,又要明确引申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之意;如此等等。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第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比如,面对以“借口——弱者的托词”为话题写作,首先必须理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甚至赞扬起来,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了。
二是要重在落实。作文中实现扣题写作,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比如,以“感恩”为话题作文,有同学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地围绕题目展开。第二,下笔扣题打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描述。第三,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比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一文,以参加“和谐”为主题的画展为内容,描述了“我”精心准备的三幅画:《婴儿哺乳图》《泪眼蒙图》《夕阳搀扶图》。作者分别以三幅图为小标题,着力描述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始终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第四,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回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上海市有篇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在中考作文的诸项评分标准中,都把“扣题”摆在最前头。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下文离题的问题。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感悟升格】
下面我们以一个作文片断来具体分析。请看《充满活力的岁月》一文的开头:
活力,是灿烂的阳光,是斑斓的花朵。“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就道破了生活的真谛。在少年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下面,我来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样的开头,从形式上看,彰显了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从内容上看,抓住了题眼,即“活力”。但是,撇开了题目的中心词 “岁月”——也就是某个时间段。开头部分就将文章的陈述中心引向了“充满活力的地方”——某个地点,这与题目要求是不相符的,偏离了题目的要求。由于这样的语言处在文章开头,很容易引得全文离题。因此,修改本文的开头,一方面要保留对“活力”部分的表述,另一方面必须兼顾和落脚到“岁月”上来。下面是修改稿:
“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道破了生活的真谛。我在生命的路上走过了15年,蓦然回首,发现这15载岁月盈满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力量——喔,那不正是活力!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不错,这便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而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看——
修改后,紧扣题目,突出重点,并用一个“且看——”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使得结构变得顺畅与自然一些。
【实用技法】
我多次参加中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发现很多同学在扣题这一点上常见的失分情况有如下几种: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词”,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词”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对半命题“窗外的_____ ”,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北京市中考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了题。
针对上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
一是要认真审题。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第一,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第二,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要吃透重点词,又要明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既要抓本义,又要明确引申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之意;如此等等。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第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比如,面对以“借口——弱者的托词”为话题写作,首先必须理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甚至赞扬起来,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了。
二是要重在落实。作文中实现扣题写作,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比如,以“感恩”为话题作文,有同学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地围绕题目展开。第二,下笔扣题打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描述。第三,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比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一文,以参加“和谐”为主题的画展为内容,描述了“我”精心准备的三幅画:《婴儿哺乳图》《泪眼蒙图》《夕阳搀扶图》。作者分别以三幅图为小标题,着力描述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始终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第四,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回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上海市有篇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