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一切思维的形式,如发明、创造、想象……等都靠语言来表达。而教师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更曾直接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以及所获知道的效果。数学课堂中的语言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因此,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良好的教学手段,更要有熟练驾驭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吐字清晰,条理清楚,用词得当,而且要体现语言的艺术化,即儿童化、趣味化、幽默化等特点。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谨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首先体现在准确性、严密性上,在课堂教学中,“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只会给学生带来模糊的认识。严密的数学语言不能是模棱两可的,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准确、严密的,因为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封闭的线段。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这节课中,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就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前提条件,使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
其次要简洁、精炼。简洁、精炼的语言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如果教师“流水帐”语言太多,不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而且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亲切自然,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民主、和谐
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的就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谁愿意来帮帮他?”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老师要考考你。”“再给你三分钟时间想一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结束,可以观察,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的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是他们已经讨论完毕,经老师推荐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它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我想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需要探究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比如,当学生想一试又缺乏勇气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谁敢试一试”“谁愿意表现一下”“我想你们会有好办法”等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还有数学中的新旧知识联系很紧,教学时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类比启发,也就是在原有同类知识的基础上“以此类推”,启发学生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本学期我在教学二年级的《5的乘法口诀》时,先出示前面学过的“4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编写有什么规律?比较相邻两句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分析思考为什么?想起上句怎么推出下一句来?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应用口诀编写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但千万要把握启发的时机与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启发语言的美妙作用。
五、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语言的密度
课堂语言不宜过“疏”。如果教师上课时,说话慢条斯理,语句断断续续,从头到尾全是慢节奏。学生听时,神经松弛,注意力弥散,有的学生甚至会打瞌睡。反之,课堂语言过“密”,整节课教师滔滔不绝,铺天盖地,学生听课时,容易疲劳,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尤其是学困生,更是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语言要精。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准备:精心备课,反复揣摩教材,课堂语言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教师评价语言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泛滥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责骂更有效。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高帽子满天飞,无原则地滥表扬,如果在课堂上只有表扬鼓励,不论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就失去了表扬的真正意义,同时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还是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文学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即渗透,又相长,相辅相承,这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也就是说,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在数学语言上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克服形式化,教条化的教学,以乐学善教为基石,循循善导,注重数学评语,融进文学色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实质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自主权,自由权,让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参与、锻炼,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得以提高,才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以及所获知道的效果。数学课堂中的语言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因此,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良好的教学手段,更要有熟练驾驭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吐字清晰,条理清楚,用词得当,而且要体现语言的艺术化,即儿童化、趣味化、幽默化等特点。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谨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首先体现在准确性、严密性上,在课堂教学中,“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只会给学生带来模糊的认识。严密的数学语言不能是模棱两可的,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准确、严密的,因为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封闭的线段。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这节课中,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就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前提条件,使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
其次要简洁、精炼。简洁、精炼的语言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如果教师“流水帐”语言太多,不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而且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亲切自然,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民主、和谐
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的就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谁愿意来帮帮他?”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老师要考考你。”“再给你三分钟时间想一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结束,可以观察,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的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是他们已经讨论完毕,经老师推荐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它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我想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需要探究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比如,当学生想一试又缺乏勇气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谁敢试一试”“谁愿意表现一下”“我想你们会有好办法”等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还有数学中的新旧知识联系很紧,教学时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类比启发,也就是在原有同类知识的基础上“以此类推”,启发学生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本学期我在教学二年级的《5的乘法口诀》时,先出示前面学过的“4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编写有什么规律?比较相邻两句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分析思考为什么?想起上句怎么推出下一句来?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应用口诀编写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但千万要把握启发的时机与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启发语言的美妙作用。
五、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语言的密度
课堂语言不宜过“疏”。如果教师上课时,说话慢条斯理,语句断断续续,从头到尾全是慢节奏。学生听时,神经松弛,注意力弥散,有的学生甚至会打瞌睡。反之,课堂语言过“密”,整节课教师滔滔不绝,铺天盖地,学生听课时,容易疲劳,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尤其是学困生,更是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语言要精。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准备:精心备课,反复揣摩教材,课堂语言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教师评价语言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泛滥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责骂更有效。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高帽子满天飞,无原则地滥表扬,如果在课堂上只有表扬鼓励,不论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就失去了表扬的真正意义,同时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还是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文学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即渗透,又相长,相辅相承,这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也就是说,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在数学语言上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克服形式化,教条化的教学,以乐学善教为基石,循循善导,注重数学评语,融进文学色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实质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自主权,自由权,让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参与、锻炼,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得以提高,才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