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上,老师的教学很难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很多学生认为多上一节课和少上一节课没有差别。我们常常看到,让学生恹恹欲睡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没有多少内容投影在学生的心底,引发学生心湖的波动。拖沓、冗长的分析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消磨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富有激情,能引发学生心灵震颤的美文,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我们是否能将语文的精彩演绎出来,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要求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找准突破口,提挈全篇
一个精彩的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很重要的。正如行军打仗,如果谋划得当,巧妙突破,便势如破竹,轻松占据城池。在教学课文时,如果切入点设计得好,可以带动全篇,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可这样切入:
先让学生感受“选择、抉择”这两个词语在使用上的区别 ,然后老师加以补充,“选择”是较为一般的挑选,而“抉择”则是人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非此即彼的取舍!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
这样,从主题入手进行教学,为整篇课文的教学蓄势兴波,降低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理解的难度,并富有激情地对学生进行了人生指导,导入方式颇具匠心,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艺术。 从哪一点切入更容易抓住课文的灵魂,这需要教师精心的构思,以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提取主要信息,理清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主旨句等),理出文脉,从而对课文的行文思路有明晰的认识,对全文结构有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高屋建瓴,产生整体的感知。初中课本中有不少说明或议论性质的文章,本身层次清晰,如果将主要信息提取,全文内容一目了然。例如《苏州园林》一课,我们提取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沿着这个线索,抓关键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进文本,与文本互动了。
通过提取中心句,浓缩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也能认识到作者由总到分的结构安排及由主到次进行说明的逻辑顺序。
通过疏理课文,能把作者最集中的意思直观地揭示出来,思路的明晰化使学生领会出作者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并意识到行文的严谨。
除了概括性的提示信息以外,课文中还常有一些含蓄深刻,揭示主旨或蕴含丰富的关键句,这是作者思考的结晶,应该培养学生对这些语句敏锐的感受力,抓住了重要的信息,就等于抓住了课文的核心。
三、设置核心问题,深入探究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接二连三地向学生发问,一问一答,步步紧逼,甚至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给学生揣摩的时间,更不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课堂上气氛紧张。表面的课堂热闹掩盖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因为问题太杂,必然导致分解过细,易于让学生产生思维疲劳,引发精神上的倦怠,缺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教师要找好一个好的切入点,问题的设置要摆脱肤浅,走向深刻。可以运用“主问题”引导法构建课堂教学核心内容。语文阅读课的突破口如果设置得好,那将会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问题简单明了地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并且为重点突破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做好准备。“他们和于勒不仅仅是兄弟关系啊”,所以这里就可以提出一个主问题“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还有哪些关系呢?”然后透彻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称于勒为坏蛋的时候,兄弟俩成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后来称于勒为好心人的时候,他们是救济者和被救济者的关系;称于勒为贼的时候,他们明明是兄弟关系却又像毫无关系。在精读这些文字之后,再提出“在温情脉脉的亲情关系的面具下,真正维系他们的关系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很自然地说出是“金钱关系”, 这就为重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课堂上当问题呈现后,还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留白”,一般1-2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可别小看了这1-2分钟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这使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是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和别人交流碰撞、取长补短、思辨感悟,而不是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的、等待被灌输的听客、看客。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交流中体会发现的喜悦感,在与同学思维的火花碰撞中,辨析理解的偏差狭窄与准确全面。
设置能统筹全篇,内涵丰富的“大”问题,既可以整合全文的知识点,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助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既可以改变教师讲授单一的教学模式,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综合的能力,可谓一石多鸟。新课标倡导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文走向生活,我们要给学生搭建的就是一个阅读的平台。
以上方式,只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一些尝试。但正像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又教无定法,教法的选择还是要因文而异,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需要每一位语文老师有针对性地探索。高效课堂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真功夫。”真正用我们的智慧和心血去塑造一个高效的课堂,那是一个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高效的阅读,才能给学生提供更美味的心灵鸡汤,和学生快乐分享语文的盛宴,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但愿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
[作者通联: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小学]
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找准突破口,提挈全篇
一个精彩的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很重要的。正如行军打仗,如果谋划得当,巧妙突破,便势如破竹,轻松占据城池。在教学课文时,如果切入点设计得好,可以带动全篇,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可这样切入:
先让学生感受“选择、抉择”这两个词语在使用上的区别 ,然后老师加以补充,“选择”是较为一般的挑选,而“抉择”则是人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非此即彼的取舍!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
这样,从主题入手进行教学,为整篇课文的教学蓄势兴波,降低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理解的难度,并富有激情地对学生进行了人生指导,导入方式颇具匠心,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艺术。 从哪一点切入更容易抓住课文的灵魂,这需要教师精心的构思,以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提取主要信息,理清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主旨句等),理出文脉,从而对课文的行文思路有明晰的认识,对全文结构有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高屋建瓴,产生整体的感知。初中课本中有不少说明或议论性质的文章,本身层次清晰,如果将主要信息提取,全文内容一目了然。例如《苏州园林》一课,我们提取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沿着这个线索,抓关键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进文本,与文本互动了。
通过提取中心句,浓缩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也能认识到作者由总到分的结构安排及由主到次进行说明的逻辑顺序。
通过疏理课文,能把作者最集中的意思直观地揭示出来,思路的明晰化使学生领会出作者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并意识到行文的严谨。
除了概括性的提示信息以外,课文中还常有一些含蓄深刻,揭示主旨或蕴含丰富的关键句,这是作者思考的结晶,应该培养学生对这些语句敏锐的感受力,抓住了重要的信息,就等于抓住了课文的核心。
三、设置核心问题,深入探究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接二连三地向学生发问,一问一答,步步紧逼,甚至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给学生揣摩的时间,更不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课堂上气氛紧张。表面的课堂热闹掩盖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因为问题太杂,必然导致分解过细,易于让学生产生思维疲劳,引发精神上的倦怠,缺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教师要找好一个好的切入点,问题的设置要摆脱肤浅,走向深刻。可以运用“主问题”引导法构建课堂教学核心内容。语文阅读课的突破口如果设置得好,那将会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问题简单明了地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并且为重点突破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做好准备。“他们和于勒不仅仅是兄弟关系啊”,所以这里就可以提出一个主问题“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还有哪些关系呢?”然后透彻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称于勒为坏蛋的时候,兄弟俩成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后来称于勒为好心人的时候,他们是救济者和被救济者的关系;称于勒为贼的时候,他们明明是兄弟关系却又像毫无关系。在精读这些文字之后,再提出“在温情脉脉的亲情关系的面具下,真正维系他们的关系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很自然地说出是“金钱关系”, 这就为重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课堂上当问题呈现后,还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留白”,一般1-2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可别小看了这1-2分钟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这使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是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和别人交流碰撞、取长补短、思辨感悟,而不是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的、等待被灌输的听客、看客。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交流中体会发现的喜悦感,在与同学思维的火花碰撞中,辨析理解的偏差狭窄与准确全面。
设置能统筹全篇,内涵丰富的“大”问题,既可以整合全文的知识点,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助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既可以改变教师讲授单一的教学模式,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综合的能力,可谓一石多鸟。新课标倡导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文走向生活,我们要给学生搭建的就是一个阅读的平台。
以上方式,只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一些尝试。但正像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又教无定法,教法的选择还是要因文而异,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需要每一位语文老师有针对性地探索。高效课堂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真功夫。”真正用我们的智慧和心血去塑造一个高效的课堂,那是一个语文老师一生的追求。高效的阅读,才能给学生提供更美味的心灵鸡汤,和学生快乐分享语文的盛宴,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但愿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
[作者通联: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