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课,是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论再学习、再深化、再提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说课这种方式有目的得总结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大大缩短中学物理教师的成长周期,特别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下面是我在一次说课赛中的说课内容.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向各位老师进行阐述.
1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物理知识的起始章节,对于学习声学及帮助学生继续学好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三维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传播的条件;了解影响声速的因素.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声音产生的实质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培养科学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1.4 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影响声速的因素.
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 学生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学要注意投其所好,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3 教法与学法
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方面: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教师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启发式教学.
学法方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鼓励学生将规律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4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视频有唱歌、二胡演奏、笛子演奏、瀑布声、切割声、蛙鸣,让同学们体会,顺势提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呢?从生活实例引入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其次:启发诱导,讲授新课.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授.
4.1 声音的产生的教学
让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动作:大声说出“我们最棒”手摸着喉咙,接着只做出“我們最棒”的口型不出声音手摸着喉咙,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之多媒体播放的视频,思考:这些声音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他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出问题,激发同学们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分小组用音叉来做实验并进行讨论分析.让所有学生都有意识的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从现象找本质,归纳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并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小组代表先说得到的结论,最后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2 声音的传播的教学
提出问题: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完成探究过程,把两张课桌仅仅得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思考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本来听不到的敲击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介质的概念,同时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演示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有声音的变化,让同学们观察后思考,能得到什么结论(得到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演示将正在响的手机用塑料袋包好放在水中能听到声音,得到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用多媒体展示水波的动画,类比,动画展示声音的传播形式,让学生清晰的建立声波这一物理模型.
4.3 声速的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影响声速的因素有哪些,以及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次,灵活运用,巩固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题目,让学生练习,不要怕学生出错,做到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老师绝不代替学生去做,然后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一下.
总结归纳,课堂小结.
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让学生将自己比作声音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面向全体,布置作业.
我将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做题,用于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另一类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提高其能力.
5 板书设计
做到力求精简,突出重点,它有课件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的保留,对学生的刺激更明显.板书设计分为两块,一边用于板书概念及规律,一边用于分析等.以上既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向各位老师进行阐述.
1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物理知识的起始章节,对于学习声学及帮助学生继续学好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三维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传播的条件;了解影响声速的因素.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声音产生的实质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培养科学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1.4 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影响声速的因素.
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 学生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学要注意投其所好,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3 教法与学法
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方面: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教师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启发式教学.
学法方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鼓励学生将规律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4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视频有唱歌、二胡演奏、笛子演奏、瀑布声、切割声、蛙鸣,让同学们体会,顺势提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呢?从生活实例引入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其次:启发诱导,讲授新课.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授.
4.1 声音的产生的教学
让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动作:大声说出“我们最棒”手摸着喉咙,接着只做出“我們最棒”的口型不出声音手摸着喉咙,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之多媒体播放的视频,思考:这些声音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他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出问题,激发同学们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分小组用音叉来做实验并进行讨论分析.让所有学生都有意识的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从现象找本质,归纳出声音产生的条件,并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小组代表先说得到的结论,最后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2 声音的传播的教学
提出问题: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完成探究过程,把两张课桌仅仅得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思考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本来听不到的敲击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介质的概念,同时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演示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有声音的变化,让同学们观察后思考,能得到什么结论(得到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演示将正在响的手机用塑料袋包好放在水中能听到声音,得到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用多媒体展示水波的动画,类比,动画展示声音的传播形式,让学生清晰的建立声波这一物理模型.
4.3 声速的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影响声速的因素有哪些,以及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次,灵活运用,巩固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题目,让学生练习,不要怕学生出错,做到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老师绝不代替学生去做,然后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一下.
总结归纳,课堂小结.
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让学生将自己比作声音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面向全体,布置作业.
我将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做题,用于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另一类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提高其能力.
5 板书设计
做到力求精简,突出重点,它有课件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的保留,对学生的刺激更明显.板书设计分为两块,一边用于板书概念及规律,一边用于分析等.以上既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