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任务的接收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6-01
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更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就要进一步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因此,教师应采用各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如讨论座谈法、树立榜样法、随时教育法、旁敲侧击法、鼓励法等,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三、切实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关系,在教学中,既要强调教的过程和作用,也要重视学的过程和作用,要改变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主要的目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观察、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才会在课堂中去积极思考,自觉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又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自由讨论,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進步,在创新中提高;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才会大胆质疑,才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五、创设情境,精心设计课堂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富有启发、感召、趣味和果断性的教学语言。语言不但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上。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陈述性语言、激励性语言、启发性语言、过渡性语言等,其过渡性语言多是和其它语言交织在一起使用的。语言的科学性表现在言之有物、言之准确上,而语言的艺术性则表现在言之感人、言之激情上。
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饱含感情的语言也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成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更应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对教师感到亲切可信才会积极地陈述观点,发表看法,才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抛开一切问题和烦恼,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6-01
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更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就要进一步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因此,教师应采用各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如讨论座谈法、树立榜样法、随时教育法、旁敲侧击法、鼓励法等,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三、切实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关系,在教学中,既要强调教的过程和作用,也要重视学的过程和作用,要改变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主要的目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观察、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才会在课堂中去积极思考,自觉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又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自由讨论,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進步,在创新中提高;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才会大胆质疑,才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五、创设情境,精心设计课堂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富有启发、感召、趣味和果断性的教学语言。语言不但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上。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陈述性语言、激励性语言、启发性语言、过渡性语言等,其过渡性语言多是和其它语言交织在一起使用的。语言的科学性表现在言之有物、言之准确上,而语言的艺术性则表现在言之感人、言之激情上。
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饱含感情的语言也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成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更应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对教师感到亲切可信才会积极地陈述观点,发表看法,才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抛开一切问题和烦恼,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